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生活經驗>

如何找到工作的意義

生活經驗 閱讀(3.2W)

與人初識時,我們面臨的第一個問題也許不是“你叫什麼”,而是你“從事什麼職業”。面對這一問題,人們或許樂於回答,或許顧左右而言他,想辦法轉移話題。工作充斥著我們的生活,但不是每個人都有幸從事自己最熱愛的職業。如果不能選你所愛,那你能否學著愛你所選呢?美國《哈佛商業評論》雜誌近日刊文指出,即便是再平凡的工作,我們也能從中找到意義和價值。

如何找到工作的意義

有的人工作僅僅是為了謀生,有的人則將工作視為使命。工作對你而言意味著什麼,也許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如何看待你的工作,可能直接影響到你對工作的滿意度。根據2017年蓋勒普一項民意調查,在美國,僅有1/3的員工能集中精力投入工作。我們每天忙忙碌碌,卻總是無法在工作中得到滿足感。時光在增長我們知識和閱歷的同時,也逐漸磨平了我們初入社會時的激情。

為更好地研究“工作的意義”,耶魯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艾米·瑞斯尼基做了一些有趣的研究,並將人們的工作取向定義為3個層次,以幫助人們準確地尋找到自己的工作定位:

將工作視為工作型。瑞斯尼基指出,將工作視為工作的人傾向於把工作看成是一種達到目的的手段。他們從工作中獲得薪資,謀得福利,以支援他們工作之餘的愛好和家庭生活。對這類人來說,工作無所謂職責,僅關乎生計。

將工作視為事業型。這類人更有可能關注工作中與“成功”或“聲望”有關的因素,相比薪資來說,有明顯晉升空間的工作對這類人來說更具吸引力。

將工作視為使命型。將工作當成使命的個體通常將工作描述為自我表達和自我實現的一種方式。他們不在乎薪資多少,也不在乎職位高低,在乎的只是能否在工作中尋求到意義,實現自我價值。事實上,這類人對工作擁有更強的滿足感,在工作中也會表現得更加出色。

“千禧一代”總是將“是否有意義”作為尋找工作時的首要標準,然而,瑞斯尼基的研究顯示,只有不到50%的人將工作視為“使命”。工作中的“不滿足”常常使他們焦慮和沮喪,即便他們從事的是人們眼中的“好工作”和“好職業”。如何找到工作中的意義與滿足感?

不是每個人都能有一份“體面”的工作,高薪,老闆和善,同事關係融洽。事實上,我們中的絕大多數從事的都是平凡且瑣碎的工作。銷售員、收銀員、餐飲服務員、辦公室文員是美國最常見的四種職業,這些“毫無技術含量”的工作似乎和“有意義”搭不上邊,然而,正是因為這些平凡職業的存在,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豐富。這意味著我們幾乎可以在任何組織、任何社會角色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意義和價值,畢竟,每個人在社會化的過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另一個策略是,不斷提醒自己所處組織的首要目標是什麼,併為之盡職付出。有這樣一個關於總統和看門人的精彩故事。1962年,約翰·肯尼迪在巡視美國宇航局時,問一個看門人:“你正在做什麼?”看門人回答:“我在幫助一個人登上月球。”

“Life Is Good”是一家以設計色彩鮮豔的T恤衫而聞名的服裝公司,但它的使命是向世界各地傳播樂觀和希望,這一理念連該公司倉庫的員工都能向你娓娓道來。如果你在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工作,你是在幫助那些人或公司處理令他們不愉快的稅務工作;如果你是一名快餐廚師,你可能正在為一家人提供一頓便宜美味的'大餐。所有的工作都是為世界服務的,適當轉變思路,你便會與久違的滿足感相遇。

即使公司的使命和幫助顧客達成心願無法令你興奮,你還可以想想你愛的人。在對墨西哥一家優惠券加工廠女工的調查研究中,由奧托-拜斯海姆管理學院(德國最知名的商學院——編者注)教授約亨·門傑斯帶領的團隊發現,那些把工作描述為無趣的人,通常比那些說工作可以獲得報酬的人效率低。對那些認為工作能獲得報酬的人來說,為了支援家庭,無論面對多麼令人乏味的工作,她們都能像優惠券處理器一樣,精力充沛並富有成效地完成任務。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使命,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註定要從事毫無意義的工作。如果我們把工作重新定義為幫助他人的機會,那麼任何職業都會變得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