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生活經驗>

知名的七大科學熱詞是什麼

生活經驗 閱讀(2.99W)

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會最新的一些科學技術,然而很多的人都不瞭解有哪些有名的科學熱詞。下面為您精心推薦了知名的七大科學熱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知名的七大科學熱詞是什麼
  知名的科學熱詞

雲端計算

雲端計算(cloud computing)是基於網際網路的相關服務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過網際網路來提供動態易擴充套件且經常是虛擬化的資源。雲是網路、網際網路的一種比喻說法。過去在圖中往往用雲來表示電信網,後來也用來表示網際網路和底層基礎設施的抽象。因此,雲端計算甚至可以讓你體驗每秒10萬億次的運算能力,擁有這麼強大的計算能力可以模擬核爆炸、預測氣候變化和市場發展趨勢。使用者通過電腦、筆記本、手機等方式接入資料中心,按自己的需求進行運算。

對雲端計算的定義有多種說法。對於到底什麼是雲端計算,至少可以找到100種解釋。 目前廣為接受的是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定義:雲端計算是一種按使用量付費的模式,這種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網路訪問, 進入可配置的計算資源共享池(資源包括網路,伺服器,儲存,應用軟體,服務),這些資源能夠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與服務供應商進行很少的互動。

POPs

永續性有機汙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簡稱POPs)指人類合成的能持久存在於環境中、通過生物食物鏈(網)累積、並對人類健康造成有害影響的化學物質。它具備四種特性:高毒、持久、生物積累性、親脂憎水性,而位於生物鏈頂端的人類,則把這些毒性放大到了7萬倍。

PM2.5

細顆粒物又稱細粒、細顆粒、PM2.5。細顆粒物指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於等於 2.5 微米的顆粒物。它能較長時間懸浮於空氣中,其在空氣中含量濃度越高,就代表空氣汙染越嚴重。雖然PM2.5只是地球大氣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組分,但它對空氣質量和能見度等有重要的影響。與較粗的大氣顆粒物相比,PM2.5粒徑小,面積大,活性強,易附帶有毒、有害物質(例如,重金屬、微生物等),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

2013年2月,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將PM2.5的中文名稱命名為細顆粒物。細顆粒物的化學成分主要包括有機碳(OC)、元素碳(EC)、硝酸鹽、硫酸鹽、銨鹽、鈉鹽(Na+)等。

感測網

感測網的定義為隨機分佈的整合有感測器、資料處理單元和通訊單元的微小節點,通過自組織的方式構成的無線網路。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把新一代資訊科技充分運用在城市的各行各業之中的基於知識社會下一代創新(創新2.0)的城市資訊化高階形態。智慧城市基於網際網路、雲端計算等新一代資訊科技以及大資料、社交網路、Fab Lab、Living Lab、綜合整合法等工具和方法的應用,營造有利於創新湧現的生態,實現全面透徹的感知、寬頻泛在的互聯、智慧融合的應用以及以使用者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為特徵的可持續創新。

低頭族

低頭族,(英文名:Phubbing單詞由澳大利亞麥肯和Macquarie大辭典聯手精心杜撰而來,形容那些只顧低頭看手機而冷落面前的親友的“低頭族”),是指如今在地鐵、公交車裡那些個個都作“低頭看螢幕”狀,有的看手機,有的掏出平板電腦或膝上型電腦上網、玩遊戲、看視訊,每個人都想通過盯住螢幕的方式,把零碎的時間填滿的上班族。他們低著頭是一種共同的特徵,他們的視線和智慧手機,相互交感直至難分難解。

  著名的科學熱詞

科幻創作

對中國的科普愛好者來說,2016年科普熱詞仍然不能少了“科幻”。

8月21日,繼去年中國當代科幻的領軍人物劉慈欣憑藉代表作《三體》的英譯本,榮獲世界科幻界最高獎項之一的“雨果獎”,80後女科幻作家郝景芳的《北京摺疊》獲得了2016年雨果獎最佳中短篇小說獎。她也代表著國內近年來一批“後新生代”科幻作家的異軍突起。

今年9月,由中國科協主辦的“2016中國科幻季”在北京拉開帷幕。活動旨在激發中國科幻創作的潛力,推動科幻產業的發展,為作家、學者、讀者、媒體及投資者提供相互交流、融合發展的平臺。活動內容包括2016中國科幻大會、第二十七屆“銀河獎”頒獎典禮、中國科幻史展、科幻嘉年華、科幻片展映、“科幻·中國與世界”國際科幻高峰論壇、第七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頒獎盛典等系列活動,前後持續近一個月。投入和關注程度之高史無前例。

2016年是銀河獎30週年。在過去的30年裡,銀河獎對中國科幻發展的意義深遠。對科幻作者來說,獲得銀河獎不但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帶有“認證”性質的身份定義。這一次,過去27屆的獲獎代表齊聚一堂,共同見證中國科幻創作的30年。同時,為適應產業發展要求,“銀河獎”將升級為全國性的綜合大獎,把“銀河獎”系列活動打造為全國性的科幻活動標誌性品牌。

科幻產業這個概念在中國被正式提出,不過是最近5年的事。《三體》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在2010年出版前,我國科幻基本上處於雜誌時代,圖書出版領域缺少暢銷書,商業價值還沒有被髮掘。但2010年之後,在還沒有完全從雜誌時代自然發展到圖書時代的情況下,伴隨著爆發式的文化市場需求,科幻行業突然呈現出出版、影視、動漫、遊戲並行發展的態勢。

隨著中國科幻迎來資本的廣泛興趣,科幻創作者們喊出了“不忘初心”的口號。尤其是科幻作家們,拒絕急功近利,不因資本而變得浮躁。6月17日,復旦大學中華文明國際研究中心舉辦了為期兩天的“科幻文學”主題工作坊,來自多個國家的嘉賓學者結合創作做了20多場主題發言。這也是近年來國內規格最高的科幻學術會議,國內科幻學術研究隊伍已經初具規模。

巨型對撞機

中國醞釀中的超大型“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被國際高能物理學界寄予厚望。但就中國是否應該建造全球最大的粒子對撞機這一問題,科學家們展開了激烈的辯論,著名數學家、菲爾茨獎獲得者丘成桐和中國科學院高能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王貽芳表示支援,而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則持反對意見。

爭論焦點主要有兩個,一是針對高額的費用,二是關於對撞機的成果。

丘成桐認為中國高能物理需要一個突破,“這是在基礎科學方面有可能出現重大原創性突破的地方,將有助於探索整個宇宙物質的基本結構是如何形成的”,8月7日,他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

丘成桐認為,巨型對撞機全世界只有一臺,會吸引1萬名左右的頂尖科學家來中國工作,“這會引起西方科學陣營的'遷徙,遠遠超過單獨建一所世界一流大學的效果”。而且對中國科研體制改革的推動力量也是巨大的。

對於費用,丘成桐認為,在中國搞巨型對撞機需要花的400億元是分20年投入的,資金壓力不會太大,而這個專案的科學價值無與倫比,是中國成為世界一流的負責任的科學大國應該做的事。

9月初,楊振寧通過新媒體平臺,發表《中國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對撞機,這是個無底洞》,明確表示,“我絕不反對高能物理繼續發展。我反對的是中國今天開始建造超大對撞機”。並說了他反對的七大原因。

楊振寧認為,造巨型對撞機是無底洞。LHC的建造前後用了多年,前後加起來不少於100億美元。而國內的巨型對撞機預算不可能少於200億美元。他說中國仍然只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還有數億農民與農民工,還有亟待解決的環保問題、教育問題、醫藥健康問題等。還會因此大大擠壓其他基礎科學的經費。

另外,楊振寧對尋找超對稱粒子本身也表示懷疑,“今天希望用超大對撞機來找到超對稱粒子,只是一部分高能物理學家的一個猜想。多數物理學家,包括我在內,認為超對稱粒子的存在只是一個猜想,沒有任何實驗根據,希望用極大對撞機發現此猜想中的粒子更只是猜想加猜想”。

對此,丘成桐之前就表示過:“如果找不到新物理,也不是一個壞訊息。這就好像以前麥克爾遜—莫雷實驗為了測量以太漂移,最後測到零結果——但這最終導致了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所以,沒有發現新物理並不一定是壞訊息。”

  熱門的科學熱詞

手機依賴症

手機依賴症是一種新型心理疾病,尤其青睞青年白領女性、業務擔子重的中年男人和學生三類人。隨著手機在中國普及率的快速提高,越來越多的手機持有者發現自己已經無法離開這個“愛物兒”,哪怕只是半天兒不見,也會魂不守舍,坐臥不寧。高科技在給人們帶來溝通便捷的同時,也將一種“新鮮病”——手機依賴症“捆綁銷售”給了現代人。

簡訊期待

簡訊期待是一種心理依賴症,主要發生在親密朋友或者男女戀人之間。其表現為,簡訊依賴,一直等待對方的直接回復,往往表現為時不時的翻看手機螢幕,期待閃爍對方的資訊,一旦對方沒有及時回覆便會焦躁不安,心急如焚,坐立不安的狀態。

智慧電網

智慧電網就是電網的智慧化(智電電力),也被稱為“電網2.0”,它是建立在整合的、高速雙向通訊網路的基礎上,通過先進的感測和測量技術、先進的裝置技術、先進的控制方法以及先進的決策支援系統技術的應用,實現電網的可靠、安全、經濟、高效、環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標,其主要特徵包括自愈、激勵和包括使用者、抵禦攻擊、提供滿足21世紀使用者需求的電能質量、容許各種不同發電形式的接入、啟動電力市場以及資產的優化高效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