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生活經驗>

參觀寺廟的禁忌

生活經驗 閱讀(2.47W)

中國是一個佛教大國,無論行走在名山大川還是山野鄉村,幾乎到處可見佛教的寺廟。旅遊的時候,你還要接觸到許多燒香拜佛的人。那麼,多瞭解一下佛教方面的知識和禁忌應該是沒有壞處的,至少可以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尷尬和磨擦。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參觀寺廟的禁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參觀寺廟的禁忌

1. 我們在參觀寺廟的時候,不要踩踏在廟宇的門檻上,那個好比是佛祖和菩薩的肩膀,如果踩在上面是對佛祖和菩薩的大不敬。

2. 忌稱呼不當。對寺廟的僧人應尊稱為“大師”、“法師”、“師父”,對住持僧應尊稱為“長老”、“方丈”、“禪師”。對喇嘛廟中的僧人應尊稱“喇嘛”,即“上師”之意。

3. 忌禮節失當。與僧人見面的行禮方式為雙手合十,微微低頭,或單手豎掌於胸前,頭略低,忌用握手、擁抱、摸僧人頭部等不當之禮節。

4. 忌談吐不當。與僧人、道人交談,不應提及殺戮之辭、婚配之事,以及食用腥葷之言,以免引起僧人反感。

5. 忌行為舉止失當。遊覽寺廟時不可大聲喧譁、指點議論、妄加嘲諷或隨便亂走,不可亂動寺廟之物,尤忌亂摸亂刻神像。如遇佛事活動,應靜立默視或悄然離開。同時也要照看好自己的孩子,以免因孩子無知而做出失禮的事。

6. 在寺廟裡忌諱走回頭路,比如在萬年寺裡放養烏龜的池子中間有座長壽橋,走過此橋後就不要原路返回了。

7. 不能用右手摸寺廟裡面的東西,因為右手是殺生的手,是不淨的。只能用左手。比如在萬年寺裡面的六牙大白象,摸它的象腿祈福的時候是男的摸左腿女的摸右腿,而且都用自己的左手,順時針轉三圈才能達到祈福的效果。

8. 我們在寺廟拍照的時候不能把自己和佛與菩薩放在一起拍,那樣是對佛和菩薩的不尊敬。

9. 拜佛的時候要五體投地(地藏菩薩不能拜)。

10. 拜佛之前,應潔淨身體。我們在拜佛之前,應當先洗淨身體及雙手,最好不吃蒜、蔥、魚、肉、酒,及嚼檳榔、吸菸草,口汙臭,對佛菩薩禱告是相當不敬的,縱使與人說話,滿嘴臭腥味亦是不禮貌的。更何況是拜佛呢!

11. 入寺廟,服裝要整潔樸素。女人到寺廟拜佛,千萬不可穿迷你裙或露胸露背之衣服,有失禮儀,勿讓小孩到佛堂內奔跑嘻戲。

12. 進佛寺,不得由中門入,當從旁門入,依左臂而行。入寺內不踏門檻(門底下隔板),進入佛堂內,不得高視佛面,當即低頭即作禮拜,更不得溜達作觀賞,東張西望,若要觀佛面,應站立於堂外丈遠而觀之,方合乎禮制。於佛堂內不得大聲談話、喊叫、跑跳,勿隨地吐痰或隨地擤鼻涕。

13. 勿將寺廟當觀光地區。踏進佛寺內為禮拜佛菩薩,消除業障,需心存恭敬虔誠,方得感應,萬不可在佛寺內隨便大笑或嘻皮笑臉,非但不能消業障,反犯了不敬三寶之罪矣!應保持威儀莊嚴之相,以示對諸佛菩薩之恭敬,方得感應,若欲笑之,應保持小聲,並以袖口掩之。切勿將清淨莊嚴之佛門聖地,當作觀光聖地,其因果可大矣!

14. 入佛堂拜佛之前,應將隨身物、衣、帽、手提袋放於地上,而後再行頂禮拜佛 ,千萬不可將皮包、衣、帽、手飾隨便放置於桌上。佛堂中央,不得站立或禮拜, 佛堂中央位置,是住持禮拜位置,一般人請勿站立或禮拜。

15. 有人禮佛,勿從前面過。合掌空心,十指併攏,朝天,不可傾斜指。

16. 於佛殿內只能右繞,不可左旋,以示正道。大眾共修繞佛時,注意轉角處,不須住腳問訊,只要向上齊眉即可。

17. 於殿內不可談世俗言語,更不可大聲喧譁,除聽經聞法,全體禪坐外,不可坐於殿內,即使討論佛法,亦不可高聲言笑。

18. 於佛殿內,不得支腳、倚壁、靠桌、託顎叉腰站更不可笠杖倚壁而立或涕唾汙穢等,坐時不可箕坐。站立時應放掌或合掌站直,以示恭敬。

19. 在大殿內勿打呵欠、吐唾液、放屁等,逼不得已時,應退出殿外。打呵欠時應以袖掩口,吐唾液時用衛生紙包好放於口袋內,勿進進出出影響大眾。

20. 三門又稱山門,中間叫空門;東側叫無相門(從門外看就是右邊的);西側叫無作門(從門外看是左邊的)。走哪個門對遊客來說沒有什麼大講究,而且有的寺院為了管理方便只開中間的門。(也有說法:普通遊客,進門只能走右邊的那道門,中間那道門叫空門,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進門時,女客先邁右腳,男客先邁左腳,都要注意,一定不能踩在門檻上,而且這步子,需邁得越大越好。)

21. 燒香:一般進到寺院需按寺規上三炷香,拜完要將三炷香按順序插入香爐,並且嚴禁擅自燃燒大香,以免傷人並造成環境汙染。民俗中的燒香,三炷為自己祈福,六炷為兩輩人祈福,九炷為三代人祈福。而十三是一個極致,十三炷香就是功德圓滿的高香。

燒香應該是左手拿香,右手拿燭,因為常人用右手殺雞剖魚,如果是左撇子的話,則反之。先點燃香,要越旺越好,人們就常說香火旺盛嘛。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高舉過頭頂作揖。燒香後再叩頭。

上香動作:

①、拜佛時,信眾取香三枝,在燈火中點燃,拿在手裡,走到拜凳之前;

②、面對佛像,恭敬站立,兩手舉香;

③、舉香時,手如問訊狀:兩手之食指及中指夾著香腳,兩大拇指抵住香腳之尾端;

④、將香平舉至眉間,與眉平齊,雙目淨觀佛像莊嚴,觀想與佛相應,眼觀鼻,鼻觀心;

⑤、將香放下,右手拿香腳,左手插香,兩香間距離為五分。

22. 頂禮(及俗語“叩頭”):虔誠頂禮十方諸佛菩薩即兩膝、兩肘及頭著地,以頭頂敬禮,承接所禮者雙足。向佛陀聖像行禮,舒二掌過額、承空,以示接佛足。又稱頭頂禮敬、頭面禮足、頭面禮。

跪拜的姿勢是這樣的,雙膝跪在蒲團上,雙手合什,注意,這個雙掌合什要注意手心處呈空心狀,高舉過頭頂,向下至嘴邊停頓,可許願,再向下至心口,默唸,再攤開雙掌,掌心向上,上身拜倒。

23. 地藏王菩薩能不能拜?查資料好像可以拜。沒有什麼特殊說明。既然寺廟裡有地藏王菩薩,為什麼不能拜呢?

24. 過去佛不能拜嗎?(可以拜。說過去佛不能拜的是一個傳說。說皇帝是現在的佛,不用拜過去佛。拍馬屁的說法。普通人當然可以拜過去佛了。)

25. 孕婦能不能拜佛?查資料稱可以拜。(說不能拜的是迷信說法)

26. 來月經的女子能拜佛嗎?(沒有任何忌諱。您見過尼姑因此離開寺廟麼?佛教沒有這種理論,這是民間信仰,不值得相信。)

27. 在寺廟裡,能不能求籤?(不可以。佛教沒有這種東西,自然也就不行。佛教有個理論叫做“無常”,就是事件什麼事情都不是一定的,求籤不就是違背這個理論了麼?)

28. 在寺廟裡,能不能求護身符?(佛教沒有護身符。但是有把咒文、經典刻在佛牌上的。這是可以的,但是還要心誠,心不誠的話,就算釋尊的`舍利在您身上,也不是功德。)

  參觀寺廟的方法

建築功能

要熟悉寺院文化,必須瞭解寺院建築的功能,當我們瞭解了建築功能和內在的結構,進出就自然有了頭序。

古代佛教寺院一般是在遠離村落二里以外的地方選址,但也有在市中建設的。

一所建在空曠地段的寺院,在入寺的路道上,一般會建有山門。由於“天下名山僧佔多”,寺院多在山林之處,所以得名。山門用來指示道路已離寺院跟近,過去古代的官員百姓到了山門,就應下馬、卸去刀械的步行,以示敬重。山門一般有三個門,象徵“三解脫門”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中間一座常建成殿堂式,叫山門殿或三門殿。殿內塑兩大金剛力士像,如同兩個門衛護持寺院。

進了山門就會見到一整塊的牆壁,上面塑有龍或寫有大字的佛,這個就是“照壁”,用來對寺院的全景進行隱蔽,寺院需要幽靜的環境。

繞過照壁就到了院子的大門,大門一般以中軸線方式在正中,分為三個門,中間這個門是正門,兩邊是偏門。古時普通人只走偏門,正門是給重要人物走的,一般只在大法會的節日中才開啟。古代的規矩是從左邊門進時先跨左邊腳,從右邊門進時先跨右邊腳,進院子的方式是以順時針繞建築走動,不得從中軸線直奔目標,也不得大聲喧譁。這是官家宮廷的規矩,傳下來有幾千年了。

這個大門內部就是“天王殿”,中間面對的是“未來”的佛——大肚子的彌勒菩薩,他是我們未來修行必定成就的榜樣,在左右兩邊,是佛經故事裡經常提到的“四大天王”,它們代表了地、水、火、風,喻意著未來風調雨順的願望,彌勒菩薩像的背後,有一個金甲的將軍像,他叫韋陀菩薩,是佛經故事中的護法武士,在這有國泰民安的喻意。

天王殿的彌勒菩薩總是對著院外笑的,這是笑迎外來客。而韋陀菩薩卻是對著院內嚴肅的手持兵器。這是說寺院雖然是以慈悲為懷,但對內是有嚴格規矩的,這樣才能做到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四大天王,喻意為物質世界的四種基本自然狀態,它們以地的堅硬、水的柔軟、火的熱炎、風的運動來表達物質,只不過這裡擬人化了,從手上拿的不同東西可以看出他們的性質。我們常聽小說裡講的“四大皆空”,就是指這物質的四個狀態,而“空”是指佛教大乘理論中的一個重要法義。這個天王殿實質上是個宣講物質條件的大殿。

天王殿的兩邊各有一樓,那是鼓樓和鐘樓。古代小寺院只設寺鐘沒有鼓,只有國家的大寺院才許可鐘鼓齊備。進寺院萬不可以去隨意動鐘鼓(許可的是另外),鐘鼓法器是集合大眾和報時的工具,鐘鼓聲一亂,寺院的次序就亂了。

寺院一般是以大殿為中心的院落,大殿依寺院的規模有一幢、兩幢、三幢的數量不同。

大雄寶殿,幾乎所有的寺院都有,這是寺院裡最重要的大殿。由於佛教的起源與釋迦牟尼這位創始人有直接關係,所以他以現代佛教的頭一位僧人被人們紀念。大雄寶殿之所以用“大雄”之稱,主要是對佛陀的尊仰,把他稱為人間真正的大丈夫。

常見的供奉釋迦牟尼佛有三種姿勢:一種稱“成道像”,結跏趺坐(兩腿交叉,雙腳放在相對的大腿上,足心向上),左手橫放在左腳上,名為“定印”,表示禪定的意思;右手直伸下垂,名為“觸地印”,表示釋迦成道前,為了眾生而犧牲自己,這一切唯有大地能夠證明。再一種為“說法像”,結跏趺坐,左手橫放在左腳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環形,名為“說法印”。還有一種立像,左手下垂,名“與願印”,表示能滿足眾生願望;右手屈臂向上伸,名“施無畏印”,表示能解除眾生苦難。

因宗派不同,正殿供奉的佛像也有區別。比較常見的是:

一佛二弟子:釋迦佛、阿難、迦葉。

一佛二菩薩:釋迦佛、文殊、普賢。

一佛四弟子:釋迦佛、文殊、普賢、阿難、迦葉。

橫三世佛:這裡的“世”指三個空間世界,以其同時存在,所以叫“橫三世”。 左手持缽(表示盛甘露),右手持藥丸的藥師佛(東);釋迦牟尼佛(中);阿彌陀佛(西)。

豎三世佛:這裡的“世”,指因果輪迴遷流不斷的個體一生中存在的時間。三世指過去(前世、前生)、現生(現世、現生)、未來(來世、來生)三世。在佛像中的位置是:正中為現在佛,即釋迦牟尼佛。左側為過去佛,即燃燈佛。佛經說他生時身邊一切光明如燈,故得名。亦說釋迦未成佛時,燃燈佛曾為他“授記”,預言將來成佛的事。右側為未來佛,即彌勒佛。彌勒是釋迦之後將為佛。佛經講他將繼承釋迦的佛位而成佛,所以叫未來佛。

三身佛:“三身”指三種佛身。盧舍那佛(“報身佛”,指經過修習而獲得佛果之身,左)、毗盧遮那佛(“法身佛”、大日如來,指體現了佛法的佛本身,中)、釋迦牟尼佛(“應身佛”,指佛為度脫世間眾生需要而現之身,特指釋迦的生身,右)。

五方佛:阿閦佛(東)、寶生佛(南)、大日如來(中)、阿彌陀佛(西)、不空成就佛(北)。

過去七佛:迦葉佛、拘留孫佛、屍棄佛、毗婆尸佛、毗舍浮佛、拘那含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由東至西)。

淨土宗寺院也有在主殿供阿彌陀佛(坐像)或接引佛(立像)的。

大雄寶殿的左右兩旁一般是十八羅漢,左九尊右九尊。羅漢是對古代有成就的僧人的稱呼,他們都是在佛經中被提到過的。

大雄寶殿內的背後多供奉觀音菩薩,稱海島觀音,左右善財童子和東海龍女。觀音大士身後配有羅漢或者三十二應身圖。釋迦牟尼佛的背後,也有供奉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他們也是經常以向佛陀提問者的方式出現在佛經中的,他們是為了弘法需要而化身的“聖僧”,也是僧人的一種。

通觀大雄寶殿內部,塑像表現的全是佛教僧人的形象,可以把它看做是個出家僧人的殿堂,全寺出家僧人每天的早晚唸誦功課就是在這裡做的。

大雄寶殿的後面是“三聖殿”,這是淨土宗修行“西方淨土”的三位佛菩薩,中間是阿彌陀佛,一邊是大勢至菩薩和觀世音菩薩,這也是以佛經裡的描述所塑造。三聖殿是淨土宗的大殿,由於大多數漢地寺院都修淨土宗,所以也都造有三聖殿。為什麼都要在大雄寶殿後設三聖殿呢,為什麼不是在大雄寶殿前?因為這西方淨土一說,是個“法”,它是從佛陀口中化現出來的修法,沒有佛陀和僧人的演說就不會有佛法,所以它只是設於僧人之內的教育,不能獨立於僧人之外存在。

三聖殿的後面,還會有藏經樓藏經閣和禪堂,它們也是演示佛法的空間。由於藏經樓是收藏大量經書的圖書館,禪堂是僧人坐禪修行的地方,都要求防火、防吵鬧,所以這裡是不太會向外開放的空間。

中軸線的大殿群,是代表佛教主幹的理趣意味,把佛、法、僧這三寶的地位做了建築和塑像的定位,以形象化的手段向民眾宣揚了佛教的教理和團體內部結構,並同時照顧到僧人居住修行的空間需要。

一些次要的補充性內容被安置於大殿兩邊的偏殿中。如祖師殿,是供奉本寺法脈傳承祖師像的,也有把觀世音菩薩和地藏菩薩分別立上偏殿的,總之是各寺有所區別。

大殿的東邊配殿,一般是伽藍殿。伽藍,就狹義而言,指伽藍土地的守護神;廣義而言,泛指所有擁護佛法的諸天善神。依《七佛八菩薩大陀羅尼神咒經》所說,佛教伽藍神是保護伽藍(寺廟)的神。佛說有十八神保護伽藍,即美音、梵音、天鼓、嘆妙、嘆美、摩妙、雷音、師子、妙嘆、梵響、人音、佛奴、頌德、廣目、妙眼、徹聽、徹視、遍視。中國自唐、宋時,禪宗道場已有供奉伽藍神的風俗。《釋氏要覽》雲:“寺院既有十八神護,居住之者,亦宜自勵,不得怠惰為非,恐招現報耳。”然而世界上的伽藍道場無數,如何只有十八神而能遍守護呢?該書又云:“一切神皆有無數眷屬,即是分任守護也無妨。”

近世以來,中國佛教界常以關帝(關羽)為伽藍神。相傳隋代天台宗的創始者智者大師,有一次曾在荊州的玉泉山入定,於定中聽見空中傳來:“還我頭來!還我頭來!”的慘叫聲,原來是關羽的頭被敵人砍下來,其憤恨不平,到處尋找自己的頭。智者大師反問:“您過去砍去他人的頭無數,您今日怎麼不去還別人的頭?”併為其講說佛法。關羽當下心生慚愧,而向智者大師求授三皈五戒,成為正式的佛弟子,並且誓願作為佛教的護法。從此以後,關羽這位千餘年來極受國人敬重的英雄人物,就與韋馱菩薩並稱佛教為寺院的兩大護法神。伽藍菩薩為右護法,韋馱菩薩為左護法。

大殿兩邊廂房的住人,也體現了寺院內部的組織原則和結構,寺的左右兩邊古代叫做“東單”“西單”,東單住外來流動僧客,西單住內部僧人,還有方丈院,屬管理層。所以西單所屬的廂房建立有庫房,而東單會設立會客廳的客堂。另外僧人食堂又叫“五觀堂”也相應設立在廂房邊,還有“上客堂”做為特殊客人的臨時住所。

在最後,可能還會有塔院,這是設在寺院後門的骨灰安置點,僧人圓寂火化後就在這裡安葬。有一類不放骨灰的佛陀紀念塔,多高達七層樓,可以上去遠眺,也不一定建於寺後,更多是在寺中、寺前位置,這要看全寺的風水面貌而定。

總言之宋代以後,漢傳佛教寺院的建築平面逐步模式化,形成了“伽藍七堂制”。即:佛寺通常坐北朝南,沿山門南北中軸線,保持一定的距離修建若干殿堂,殿堂建築大致按以下順序排列:山門殿―彌勒佛殿―大雄寶殿―本寺主供佛殿―法堂―藏經樓(閣)。配殿和附屬設施是分佈在中軸線東西兩側對稱建造的次要建築,通常由鐘樓(東)、鼓樓(西)、伽藍殿(東)、祖師殿(西),以及客堂、禪房、齋堂、寢堂、浴堂、寮房、西淨(衛生間)、放生池等組成。寢堂等生活設施按內(出家人)東外西(居士、施主)的原則安排。這樣,寺院就成了一組規模巨集大而排列有序的建築群。

建築結構

通觀漢地寺院的結構,設計是與中國古代宮廷是一個原理的,只不過它更體現了向民眾形象展示佛教文化的特點,並將內部組織原則和紀律與建築安排於合理的管理地位上,體現出了內外和諧功能多樣又統一的中原建築文化特色。

中國的寺院建築樣式與宮殿相似,更多地融會了中國宮殿建築的美學特徵,在時間程序和空間的形式上都具有共同的特徵:屋頂的形狀和裝飾佔重要地位,屋頂的曲線和微翹的飛簷呈現著向上、向外的張力。配以寬厚的正身、廓大的臺基,主次分明,升降有致,加上嚴謹對稱的結構佈局使整個建築群顯得莊嚴渾厚,行觀其間,不難體驗到強烈的節奏感和鮮明的流動美。

基座,分為普通基座與高階基座;以顯示建築寺廟的等級和風格。普通基座一般用在天王殿,隨著院落的進深,基座逐漸升高。大雄寶殿的基座,人們常稱為須彌座,須彌是佛教中“位於世界中心的最高之山”,把大雄寶殿置於須彌座上,藉助於臺基高隆的地勢,周圍建築群體的烘托,以顯示佛殿的巨集偉莊嚴。

開間,平面組合中的佛寺院落大多數開間都是單數,這也是中國古代以單數為吉祥。開間越多,等級越高,如大雄寶殿用九、五開間,以象徵“帝王之尊”。其餘大殿一般為三間。間的縱深為進深,開間與進深形成一定的比例關係,使整體建築取得和諧統一的效果。

屋頂,寺院建築的體身部分,體型都顯得龐大笨拙,但在屋頂上卻利用木結構的特點把屋頂做成曲面形。寺院屋頂造型有底殿頂、歇山頂、懸山頂、硬山頂、攢尖頂等,廡殿、歇山屋頂又有單據和重簷兩種。

飛簷,又使屋頂上獨具風韻,那彎曲的屋面,向外和向上探伸起翹的屋角,使十分龐大高聳的屋頂顯得格外生動而輕巧,除了屋面是凹曲外,屋簷、屋角和屋頂的飛脊都是彎曲的,彼此相形相映,構成中國古典別具一格的屋頂造型。琉璃瓦飾,建築屋頂的正脊、垂脊、簷角上置有多種琉璃瓦飾,如正脊與垂脊相交處的大吻,因它有張牙舞爪欲將正脊吞下之勢,故又稱“吞脊獸”。大吻產生於漢代,稱鴟尾。最早的鴟尾呈魚尾形,鴟是大海中的鯨,佛經上說它是雨神的座物,能滅火,故造魚形以厭勝。

簷角上常排列一隊有趣的小獸,小獸的大小多少視寺廟宮殿的等級而定。最高等級共有十個,其順序是:由一個騎鳳的仙人領頭,後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狡猊、押魚、懈豸、鬥牛、行什。這些排列的小獸,或象徵吉祥安定,能滅火消災,或是正義公道的化身,能剪除邪惡。這些造型精美,神態各異的小獸,具有很強的裝飾性,“使本來極無趣笨拙的實際部分;成為整個建築物美麗的冠冕”(樑思成語)。

莊嚴與供具

寺院殿堂布置除各類佛像外,還有一些比較固定的莊嚴和供具。所謂莊嚴就是以示莊重嚴肅的裝飾。中國佛殿之莊嚴主要為寶蓋、幢、幡、歡門等。

寶蓋又稱天蓋。殿堂所供本尊佛像有寶蓋,佛經稱華蓋。一般以木材、金屬或絲織之材料製成。

幢,又稱寶幢,為佛、菩薩的莊嚴標幟。用以表麾眾生,制魔眾。一般以絹、布等製成。幢身周圍置八個或十個間隔,下附四垂帛,或繡寶生如來、地藏菩薩等像,或加彩畫,頭上安寶珠。每一佛前多置四柱寶幢,或繞寶蓋而懸置。

幡,又稱勝幡。為表佛世尊威德所作之莊嚴,它猶如大將的旌旗。幢下長帛下垂者曰幡,而以幢竿垂幢日幛幡。幡有多種顏色和製法,以平絹製成的叫平幡,束絲製成的叫絲幡,以金屬玉石聯結制作的叫玉幡。旗竿頭安寶珠的稱雲幢旗,幢竿頭置龍頭的叫金剛幡。幡上多書佛號或經偈,懸掛於佛像前。

歡門,是懸於佛像前的大幔帳,上面用彩絲繡成飛天、蓮花、瑞獸、珍禽之類。飛天是西方極樂世界的神靈。歡門兩側垂幡,稱為幡門。門前懸供佛琉璃燈一盞。

供養在佛教中名目繁多,有香花供養、飲食供養、燈明供養、衣服供養等等。

殿堂供具多寡,看殿堂結構的大小以及法事需要來決定。佛經中說,殿堂當設二十一種供奉之具,如果不能辦到,五種也可以。五種供具是:香水、雜花、燒香、飲食、燃燈。佛像前所設香爐、花瓶、燭臺叫“三具足”,就是從五種供具中簡化而來的。

佛像前設有香幾供臺(大桌),其形或長或方。長的香幾安置“三具足”之類,而方供臺卻是以奉五供(即塗香、花鬘、燒香、飲食、燈明)之用,以絲繡桌圍將四面圍起。供臺上前置香幾,几上放小香盤。香盤用紫檀木製作,上置一香爐二香盒,分盛檀香、末香。盤前掛一紅幢,繡蓮花瑞禽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