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生活經驗>

大學人際關係處理技巧

生活經驗 閱讀(1.07W)

大學裡面,人際關係是最重要的!人際關係處理的好的人,可以混的順風順水;人際關係處理的不好的人,處處碰壁。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大學人際關係處理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人際關係處理技巧

與老師的人際關係

上了大學,學生接觸老師最多的都是在課堂上,那麼無可避免的有以下幾個地方的交際需要注意:考勤、考試。

考勤:大學的考勤不同於高中,講究並不是每節課都點名,只是當有時候翹課的人多了老師才會“憤怒地”點名。此時與老師交流時(當自己翹課了),一定要態度誠懇,首先認錯,再說明原因(原因要具體且可以原諒),最後希望老師可以考慮撤銷點名(基本不可能,但可以表決心來挽回老師的信任)。這樣的人際交往十分地必要!起碼老師知道,你是一個有錯就改的學生。

考試:大學裡的考試基本要靠情報收集!一些同學這學期沒怎麼上課,要考試了怎麼可能不著急呢?這時候需要和老師細心交流(叫平時都有上課的同學去交流更好),說明考試需要一些重點範圍什麼的,希望老師能指點一二。注意一定要態度誠懇,哄高興老師了,範圍什麼的都不難拿到喲!

與師兄師姐的人際關係

大學裡要問同學們第一個見到的人,一定是來接新生的師兄師姐啦!新生與師兄師姐會在以下幾個地方有交際:部門、協會。

部門:想要加入各個部門,就必須先和師兄師姐打好交道。筆者覺得最容易的一招,就是真誠!不要想著如何圓滑世故地遊走與師兄師姐之間,因為論圓滑你們真的比不上他們!所以,儘可能地表現你們的真誠,讓師兄師姐們看到你們的誠意。進入部門以後,要多多和前輩學習,批判地繼承部門傳承的知識!不要對前輩的私事過多幹涉和過問。在部門工作要做到“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協會:與協會師兄師姐交流時,不要一下子掏心窩子!學校的協會裡有各式各樣的師兄師姐,要先分辨再交朋友。怎麼分辨呢?筆者的經驗是:越是誇誇其談的越可能沒本事;越是謙遜的越有可能是良師益友!再具體點就難了,因為這個世界最難的就是識人辯人。最可靠的方法或許就是:憑感覺了~~。

筆者這裡教大家一個最穩妥的方法:少說話,多聽!這樣和師兄師姐交流一定可以立於不敗之地喲!

與同學的人際關係

同學,是你在大學四年要朝夕相對的人,所以對於他們的交際有些特殊。有幾個方面需要筆者提點一下:“小圈子”、“隨大流”、“莫說閒話”。

“小圈子”:在大學裡,很多人都會形成一個“小圈子”。有共同話題的人最有可能形成圈子,同樣的要善於分辨好壞,不要加入不良的圈子,以免荒廢了大學學業。這裡不能教什麼,因為你會加入什麼圈子取決於你自己,想要加入一個不錯的圈子,就先散發出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去吸引別人吧!

“隨大流”:雖然不好意思說,但是“隨大流”的確是不錯的人際交往方式,起碼這樣的人際交流風險會平攤到每一個人身上。一個人說喜歡某個老師,你馬上就附和他,你一定可以贏得他的初步信任;幾個女生說想要翹課去參加比賽,你也說支援,她們就會覺得你是一個知己喲。

“莫說閒話”:俗話說“禍從口出”,上了大學就要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該說的話不說,不該打聽的事情不打聽,這樣的人同學才會喜歡。一個到處說閒話的人絕對在大學是交不到朋友的,這個筆者向大家保證。

  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特點

(一) 交往願望強烈

當代大學生獨特的生活環境和思想氛圍,決定了其人際交往較之中學時代具有更大的廣泛性、互動性和多樣性,大學生人際交往的願望比中國小生更為迫切,他們力圖通過交往去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學會處世以表現自己各方面的才能,獲得情緒的穩定,保持足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學生思想活躍、精力充沛、興趣廣泛,有充裕的時間去思考交往,富於理想情感,講究情投意合、融洽相處。大學生人際交往的願望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減少,這與高年級學習負擔加重、與工作聯絡更加緊密有關;另一方面,大學生興趣、人格逐步走向固定,從多元化向一元化發展。

(二) 人際交往的社會性強

大學生人際關係的社會性大大地強化,大學生年輕、有幹勁,“ 初生牛犢不怕虎”是有衝勁和活力的一代,他們參與社會交往,不僅可以增長見識,也可以增長社會財富。大學生在中學階段,注意力都集中在大學聯考學習上,沒有時間和精力進行很多的人際交往;進入大學後,他們走出家門,認識、結交了更多的朋友,交流更多的資訊,接受更多的新思想,與社會的接觸比中學時更加頻繁與密切,人際交往呈現出前所未有的開放式交往趨勢。大學生有一個共同目標,即學好高等課程,提高自身素質,爭做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因此相互之間的人際交往必須符合這個共同目標,道德規範的調節作用顯得特別有力。

(三) 存在一些團體或組織

社團已成為大學生交往的重要校園場所,毫不誇張地說,沒有參加過社團就等於沒有上過大學。形成這些團體或組織的原因主要有相似性吸引、接近性吸引和補償性吸引三類,在這些群體中,起積極作用的是多數,同學之間的情誼能用道德標準要求,有共同的興趣和愛好,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共同進步。也有起消極作用的團體,交往活動常常是玩耍、娛樂、吃喝,學習、思想上不能互相幫助,不能用集體的道德標準和生活規範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四) 交往注重自立,不依賴家庭

大學生的獨立意識普遍增強,不僅理性地思考、判斷、處理自身的.問題,也關心社會,批判地接受知識,批判地看待其他事物,有著強烈的體現個性的見解和疑問。大學生在自我意識和社會關係相互協調的基礎上,開始樹立自我的個性,支援自己的主張,以獨立的人格和態度處事,積極自主地開展人際交往活動。這個時期,大學生的抱負與志向鮮明,對於家庭往往已不再依賴,而是以成人的眼光參與和處理家庭事務,充分體現個人的意志和性格,這使得大學生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東西,更容易受社會思潮的影響。

(五) 社交能力逐漸增強

交往中注意較溫和的方式,不再粗暴地自誇自大,對社會、同性和異性的鑑賞力增強,能適應各式各樣的人,能接受並寬容朋友的不同意見,不試圖硬性地改變他們,爭吵減少。交往手段的發展,使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變得更方便、更快捷,交往距離更遠,交往範圍甚至可以擴充套件到世界範圍。

(六) 交往內容多樣性

大學生交往的內容除了專業知識以外,人際交往頻繁,內容豐富多彩,涉及文學、藝術、體育、政治、外交、人生、理想、愛情和社會問題等各個方面。大學生交往頻率提高,由偶爾的相聚、互訪發展到較為經常的聊天、社團活動、聚會、體育活動、娛樂、結伴出遊以及其他一些集體活動。交往方式、手段更多,由原來的互訪、通訊等轉向使用一切現代化的通訊裝置、交往工具、交往場所等交往手段。利用現代化手段仍離不開人與人的交流,但在大學這個教學、科研中心,其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都還遠遠不能滿足大學生的需要,形式化的東西不僅不能促進大學生人際交往,反而打消了一部分同學的積極性。

(七) 交往範圍範圍擴大,但仍以同齡人為主

市場經濟的發展,使人際間的交往不能侷限於親緣群體之內,人際交往的範圍隨之擴大,大學生交往物件由以前的親戚、鄰居、成長夥伴轉向大學同學和在社交場合認識的其他人,其中又以同學交往為主。大學生過著朝夕相處的集體生活,眾多的交流機會、相似的人生經歷、共同的學習任務,使得大學生的交往物件主要選擇在同寢室、同班級、同鄉同學之間,圍繞學習、娛樂、思想交流、感情交通而展開。他們較少受社會經驗和傳統思想的束縛,思想開放活躍,力圖突破現有的交往圈,不斷以新的眼光和標準去擴大交往範圍,尋求更多更好的夥伴;交往能力強的同學交往不侷限於同班同學,更多的大學生突破班級、年級範圍,發展到同級、同系、同校高低年級可認識的所有同學及外校、社會上的朋友,進入各式各樣的校園交際環境。不僅是同性之間的交往,異性交往也很經常。

(八) 部分大學生缺少交往技能、交往機會和環境

大學生主要任務是學習,大部分時間與精力都傾注在學習上,缺乏一個良好的交往環境,交往技能過於貧乏,交往方式過於被動。青年學子未接觸社會,其複雜性絕非在菁菁校園中所能想像的, 面對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及各種各樣的實際問題,他們開始發現以前那種認為自己可以完全獨立的心態是可笑的,大學生的人際關係更因他們的年輕而難以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