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生活經驗>

淺議人際交往與人生的論文

生活經驗 閱讀(1.13W)

人際關係交往是什麼?既社會人群中因交往而構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聯絡的社會關係,又稱為社交、人緣,屬於社會學的範疇。但對於尚未踏出社會的我們,對於人際交往的概念,我更傾向理解為對同學與家人的交往。

淺議人際交往與人生的論文

七年級以前,我於朋友和父母的相處態度都是蠻橫霸道的。可以說,在校自恃學習成績好,欺負同學;在家仗著爸媽的寵愛“欺壓”弟弟妹妹的事情,幹得還真不少。所以被稱為“混世魔女”的我,在父母和同學的交往上,是一個失敗者。

但是世事都有一個轉折點吧。七年級那一年,我遇到了她—我的同桌“思慧”。這是一個可愛開朗的女生。我們有共同的愛好,下課常常聊動漫,聊到忘了已經上課,為了共同的學習目標而成績不斷進步。而看起來如此合拍的我們卻有著一個明顯的不同點——人際交往的不同。我,沉默寡言,不愛搭理同桌以外的同學;而她,活潑開朗,外交範圍達到整個年級。最初,我不以為意。直到開學裡的第一個國慶黃金假期結束,隔了一週才回到學校,假期間裡的種種孤獨使我倍加思念學校的同桌和課堂。抵達校園,我們倆相互寒暄了一會,進入教室,已經到了的同學,看見思慧進來了,都衝上來和她打招呼,彼此聊起假期裡的趣事,徹底地忽略了我的存在。那時的我,才感到了自己人際交往上的脆弱。

也什麼性格愛好相差無幾的兩個人的人緣差別那麼大?答案很顯眼,人際交往的不同。從此,我慢慢地改變自己對朋友的態度,試著多多關心別的同學,主動幫助他們,我也漸漸融入了這個班集體。這一經歷使我性格變得活潑開朗許多,人際交往的圈子也更加廣,我知道了樂觀是一種成功,更是一筆財富。

而對於父母的交往態度的改變呢,得從八年級說起,傳說青春期裡的學生有一個叛逆期,期間的種種惡行可以歸於“XX”的表現。而叛逆期的我,是有多叛逆呢?不外乎,砸門,和父母慪氣,下課在外面瞎逛蕩,不天黑不回家。而爸爸媽媽有一次被我氣得連夜去書店買了一本五釐米厚,名為《讓孩子理解父母的1000個故事》的書回來,而我只是冷笑一下,隨手把書扔到床底下去了,爸爸媽媽只是受傷的看著我,一言不發地走出房間。

也不要問我為什麼這麼叛逆,我也難以解釋,我只知道,改變,從那一天開始。那天晚上,幾個朋友約我一起出去玩。可天公不作美,雨淅淅瀝瀝的下了起來。爸爸媽媽本就不贊同我晚上出去,他們覺得這活動不安全,見天下起了雨,更加賣勁地建議我在家裡休息就好。可我一句也沒聽,仍然頭也沒回地騎上自行車,衝出了家門。路上雨越下越大。我妄圖在雨更大之前到達目的地。所以車速不斷加快,路上的.能角度越來越低,一片水色燈影朦朧。突然右邊一陣汽車的喇叭聲響,刺眼的車燈在眼前一晃,我就失去了知覺。待到醒來,我已經躺在了醫院的病床上,媽媽坐在床邊低泣,爸爸和一位貌似計程車的司機道歉,隱約說著,“……女兒不懂事……”那大叔也絲毫不客氣,“……闖紅燈……女兒沒素質……父母會有什麼見識……”後來我才知道,我違規闖了紅燈,被一輛右邊開來的計程車當場撞暈過去,輕微腦震盪。

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和爸爸媽媽爭執過。我學會了和爸爸媽媽聊天、溝通,發現曾經自以為最固執的父母原來每天為自己而在操勞掛心。我學會了聆聽父母的教導,發現這種母慈女孝的相處交往方式是這樣的美好。

而今,作為大學生的我們,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更加重要了。馬克思曾經說過:人是各種社會關係的總和,每個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於各種社會關係之中,如何理順好這些關係、如何提高生活質量就涉及到了社交能力的問題。

在大學這個重要的人生階段, 進入學校的那一刻就已決定了其人際交往的需要,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際關係是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在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的今天,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能力,也將會我們是事業取得成就的重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