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端午節包粽子日記【熱】

節日慶典 閱讀(1.94W)

即將要到一天的結尾了,我們對人和事情也有了新的看法,何不趁現在趕緊寫一篇日記。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包粽子日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端午節包粽子日記【熱】

端午節包粽子日記1

每一個人一出生就有許多不會做的事情,而我每在端午節時,卻一直不能為家人出點力,心裡總癢癢的.這下好了,有外婆教我包粽子了,終於能為家人出點力了。

我學著外婆的樣子,準備著材料:昨晚浸泡好的粽葉、外公做了的鮮肉餡兒和五彩線.一切準備就緒,等待外婆來教我了.

首先,取兩張粽葉一頭一尾的反方向重疊;接著,放入一小碗米,大概125克差不多;然後,用食指在米中間輕輕地劃一字,放入外公做的鮮肉餡餡兒;下面,右手先把外端粽葉往裡摺疊並向後折去,摺好後,再以同樣手法完成另一端;接著,要綁粽子了,要先在中間綁一次後才從一端逐一綁向一端以防變形,繩子緊度不能過緊,不然會煮爆的,如果過鬆,就會進水過多,所以以輕扯不移動即可.最後,把綁好的粽子放入鍋中,讓粽子慢慢地煮1一小時就可使用.

我聞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發出的陣陣清香,品嚐著自己的粽子的美味,心中比吃了蜜還要甜.

這就是我學包粽子的過程,那粽子真是太美味了.我驕傲,我學會了包粽子!

端午節包粽子日記2

端午節,我來到了外婆家,準備和外婆一起包粽子。

我們準備好了浸泡過的糯米、蜜棗、粽葉……開始包粽子了。

因為我已經在學校裡學過包粽子了,所以我覺得不必再“請教”外婆了,就自己拿了四片粽葉,包了起來。我把粽葉的“須”剪掉,然後用右手抓住粗的一頭,用左手抓住粽葉的中間部分,用右手卷啊卷,捲成了“鬥狀”。在放糯米時,糯米掉出來了,無奈之下,只好又重做了一次。這一次,我把粽葉抓得緊緊的,生怕糯米會從小隙縫裡掉出來。之後,我又用剩下的粽葉將“鬥”的口子蓋住了,在反覆的繞一圈,用繩子紮起來,一個粽子就完成了。

外婆還教會了我另一種粽子——穿粽。就是用針把粽子紮緊的。前面的步驟與剛剛包的粽子一樣,最後兩步,也就是最關鍵的兩部。用一片粽葉“裹”住粽子,再用針穿進“粽肚”裡,把那一片粽葉的最細部分穿進針孔裡,再把針從另一頭拔出,一個穿粽也就這樣完成啦!在穿針時,我要麼是用的力氣太小,針拔不出來,要麼就是不小心的扎到自己的手,可看外婆穿針時就這麼的輕鬆,看來,我還得加油啊!

看著我包的這幾個粽子,我心裡可是比吃了蜜還甜呢!

端午節包粽子日記3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項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家家戶戶都忙著包粽子。我家也不例外,五月初五一大早,媽媽就在廚房裡開工包粽子了。

”老媽,收徒弟嗎?“我跑到廚房問。”想學?可以,watch me。“我走到媽媽身邊,仔細地看著媽媽包粽子時的動作。只見她拿著粽葉,三下五除二就包好了一個粽子,我在一旁看得眼花繚亂,一頭霧水。沒辦法,我只好”照葫蘆畫瓢“,兩隻手笨拙地操縱著粽葉。

我先從水裡拿起兩片粽葉,然後把它們並在一起,捲成旋渦狀,接著,我拿起勺子,把白白的糯米放進粽葉裡,可總是放不滿,一看粽葉底下,糯米全從一個小洞裡掉了出來。終於在媽媽的指導下,我才把那個小洞弄好,接著我把粽葉裡放滿了糯米,用手壓了壓,然後我給糯米們蓋上了蓋,再用一片粽葉給它們圍了一堵城牆,最後用棉線把它們綁緊,就這樣一個粽子就包好了。

媽媽看了不禁笑得前仰後合,說:”這包得是什麼呀?“”是粽子!我大叫著。雖然媽媽說我包得不好看,但這個粽子畢竟是我自己包的呀,我心裡美滋滋的!

端午節包粽子日記4

xxxx年x月x日星期x天氣x

端午節是一箇中國的傳統節日,相信大家知道一些端午節的來歷吧。其中一個是屈原投漢羅江的故事,人們為了不讓屈原的遺體被小魚小蝦吃掉,包了一些粽子扔進江中,讓它們來吃。今天,我也很想包粽子。

首先準備粽葉,糯米和線,我們晚上就開始準備了,任務很輕鬆,只要將糯米泡幾個小時以上就行了。

早上,才是包粽子的重點,我看到步驟那麼簡單,便心不在焉拿起了兩片粽葉。按步驟從正面往裡面折,可是我卻折了一個望運鏡,一放糯米,糯米就往下掉,爸爸走過來,笑著問:“是不是不會包呀?讓我來試試吧?“我放下粽葉,他將兩片粽葉放在一起,將第二片壓住第一片的中心,整整齊齊的,然後,上半部和下半部分圍起來,中間有了一個三角體,確認沒有縫隙之後,才將糯米到進去,隨即,三角體被裝滿了,”哦“我恍然大悟,也做了一個三角體,可裝的時候總是不穩,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才完成了。

接下來,我裹好了粽子,拿著線開始一層層繞粽子,我拿著線按照步驟一步步來,將粽子包好了,我看著包好的粽子,雖然小的像沙包,但是這是我自己動手而來的。

包粽子可以讓人受到鍛鍊,讓自己的製作手藝更上一層樓。最後慶祝大家端午節假期快樂。

端午節包粽子日記5

端午節快要到了,家家戶戶都忙著包粽子,我家當然也不例外了。

今天一大早,奶奶就準備了糯米、蜜棗和繩子,還採來了新鮮的蘆葉作粽葉。奶奶把粽葉放進水裡煮透,據說煮透的粽葉包起來更柔軟。開始包粽子了,只見奶奶拿起四片粽葉搭在一起,然後用手指熟練地把它捲成一個圓錐形,並往裡添上糯米、蜜棗,再放一些米蓋住,最後把翹起來的粽葉按下,並用繩子紮緊。就這樣,一隻小巧的粽子在奶奶的手裡輕輕鬆鬆地誕生了。

原來包粽子這麼簡單,我有點躍躍欲試了。於是,我學著奶奶的樣子也包了起來。真沒想到,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僅僅是卷一個圓錐形就費了我好大的勁。放糯米和蜜棗也不簡單,糯米像調皮的小孩似的一點兒也不聽我的話,接二連三地蹦出來。我一著急,手一鬆,糯米撒了一地。奶奶見了,有點不耐煩了,讓我一邊玩去。一向不服輸的我哪肯低頭,掃好米粒後接著包。終於在奶奶的指點下,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包成了一個奇形怪狀的粽子。一回生,二回熟,後來我又成功地包了幾個粽子。

奶奶把包好的粽子放在水中煮,一小時後,整個屋子都瀰漫著粽葉的清香,真讓人垂涎三尺。終於熟了,我迫不及待地品嚐自己的勞動成果,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間包著甜甜的蜜棗,吃入口中不僅有嚼勁,而且回味無窮。

通過這次學包粽子,我又懂得了一個道理:學一樣本領,一定要有恆心,有毅力,這樣才能成功。

端午節包粽子日記6

今天是星期四,陰有雨。我在家無所事事。

突然,我聽見廚房裡有奇怪的的聲音,便一下子警惕起來。以為有了老鼠。我抄起一根棍子偷偷溜進了廚房。哦,原來是外婆在包粽子。嘿,有事做了。我立即甩掉棍子,撲上前去,一把抓過一張粽葉,一板一眼的學起包粽子來。

我把粽葉小心翼翼對摺後,疊成一個圓錐形,再放入些許米,夾入用醬油浸透的鮮肉,再撒上些米,直到把肉全部蓋住。咦,是不是米放太多了,棕葉外衣不夠大,老包不住?外婆一瞧,樂開了花:“囡囡,米太多,棕葉太小,米還不往外逃呀,你看臺面上全是米粒。肉也太多,你是不是想自已吞呀。”嘿,我連忙給棕葉減負,穿好衣服,再繫上腰帶,一個可愛的粽子寶寶就誕生啦。嗨。你還真別說,包出來的粽子還真像那麼回事。

我小心翼翼地呵護著我的粽子寶貝,還給它們編號。粽子寶貝越來越多,我都懶得去數了。當然,越是後面,粽子寶貝也就越漂亮,因為我的手藝在一點點長進,包到後來,自然駕輕就熟了。

欣賞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裡美滋滋的:這次包粽子,不但讓我學會了怎麼包,更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有志者事竟成。

端午節包粽子日記7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楚國民眾用粽葉包米飯作成粽子,投到江裡餵給魚蝦吃,希望屈原的身體不要受到傷害。

今年端午節,我讓奶奶教我包粽子。首先要把粽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餡,將自己喜歡的餡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粽葉圍成漏斗的形狀,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大米,中間放上美味的餡,再裝米,用筷子把米搗實了,再用粽葉緊緊地包裹。這時,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有奶奶替我“解了圍”——去掉一些糯米,我才順利地裹好了。到了最簡單的步驟——扎粽繩。看我大顯身手,我想粽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大功告成。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裡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了。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裡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粽子終於出鍋了,我香噴噴的吃了起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啊!

端午節包粽子日記8

中國有個傳統習俗,那就是端午節吃粽子,這個節日是為紀念古代詩人“屈原”而定下的。

今天正好是端午節,一看奶奶在家,就想讓奶奶教我包粽子。“奶奶,奶奶!快來教我包粽子!”我大聲喊到。奶奶趕緊走了過來,生氣的對我說:“你個壞丫頭,連電視都不讓奶奶看!”我連忙對奶奶陪著笑臉說:“奶奶,我可是想寫出實際作文,才來讓你教我包粽子的。”奶奶這才消了氣。

奶奶對我說:“包粽子時,要先把兩片粽子葉並在一起,再把它捲成圓錐型的,要卷大一點卷的結實一點讓底下不要漏米。”奶奶邊說,邊給我做示範。奶奶的手可真巧,包出來的粽子就像一個水杯,一滴水也不會漏。“先放上米,再放上肉或棗,上面再放上一層米,然後裹好了,再用線綁一下就做好了。”說著,奶奶就把一個“四角體”的粽子包好了。

我聽了以後,準備試一下。我按照奶奶的方法卷粽葉,放米,放肉,再放米。可是當我準備裹粽葉時,米漏了。我心想:唉,我從新來一次吧。我重新試了一次,又沒成功,我有點沉不住氣了:怎麼回事,再來一次吧。第三次我又失敗了,我已經怒不可遏:怎麼?你想跟我作對嗎?我就不信包不好你!再第四次包粽子的時候,我終於成功了。我開心的喊起來:“我成功嘍!

再這次包粽子,我知道了: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不管任何事情,只要你努力、耐心,就一定能做好!

端午節包粽子日記9

端午節到了,我們一家開始包粽子。

首先,爸爸去菜場買了糯米、粽葉。爸爸一買回家,我就迫不及待地說:“快點開始,我等不及了。”我和爸爸負責包粽子,媽媽負責把包好的粽子用繩子綁起來。

爸爸先準備好了一個盆,接著,就開始包了。爸爸非常熟練,包的粽子像模像樣,我呢,有的像曲奇餅,還有的像只有一塊橡皮那麼大,那麼扁,不是糯米太少,就是包的太小,媽媽就像傳送帶一樣,接一個捆一個,漸漸的盆裡的粽子越來越多,堆得就像座小山。但是我偶爾也會包一個好粽子。我又趁爸爸媽媽不注意又包了一個空粽子,還好媽媽沒察覺到。

終於,粽子包完了,該煮了,我時不時地向媽媽問:“好了沒?好了嗎?”好不容易粽子煮好了。媽媽拿起一個粽子笑著說:“好了,小饞貓,可以吃了”。我急切地拿一粽子撕開粽葉一看,是我包的顏色還有點發亮呢。我一嘗大叫:“嗯,好吃。”看著我狼吞虎嚥的樣子,爸爸媽媽都笑了。

啊,這個端午節過的真有意義啊。

端午節包粽子日記10

端午節快到了,我在家跟著奶奶學習包粽子。

我們先把昨天晚上泡的糯米拿出來,再把蘆葦葉放在鍋裡煮3個小時左右拿出來,再去超市買蜜棗和花生,然後就開始包粽子了。

首先拿起蘆葦葉把它捲成一個圓錐型,不要把葉子用完(等會還要把粽子包上呢),然後我們往裡面放一點糯米,再把蜜棗放進去再放一點糯米,再把花生放進去,把口填滿把邊上的粽子葉扣上去,用線或葉子把粽子包上再繫上。經過這番忙活後我們的粽子就成型了,像一個三角形。注意:一定要繫緊不能太鬆,太鬆的話會在煮粽子的時候鬆開,整鍋粽子就會變成一鍋糯米湯了。萬不要像我學,包得那麼鬆,變成了一鍋粥。

接下來就是最關鍵的時候了,我們包好的粽子要下鍋了。煮的時候先開大火煮滾了以後用小火煮,煮2~3個小時就可以出鍋了。如果喜歡吃肉的可以用上面的方法再做肉的一樣很好吃。

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我們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現在粽子成了我們的傳統食品,現在我彷彿又聞到了陣陣飄來的粽子的香味,聽到奶奶喊:[吃粽子了--"

端午節包粽子日記11

“農曆五月五,家家稻米香。”這是我們家鄉流行的一句對歌詞。

往年的粽子總是外婆包,今年我纏著外婆,硬是要學包粽子,外婆拗不過我,只好答應另外。

初四下午,我就跟著外婆學包粽子,外婆拿了一張粽葉,用手一捲,粽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著外婆的樣子,拿了一張粽葉,想把它捲成圓錐形,可就是卷不好,捲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外婆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住粽葉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裡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鬆一些。”在外婆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粽葉。

接著,外婆在空心圓錐形的粽葉裡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勺舀一些糯米放在裡面,然後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得緊緊的。我也在粽葉裡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把粽葉弄破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外婆說:“搖動筷子的時候要清一些,把粽葉捏緊些。你看――”媽媽邊說邊示範,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粽子像點樣子了。

最後一道工序捆繩。只見外婆兩手捏緊粽葉,用繩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著捆好了第一個粽子。歲之,第二個、第三個我一連包了好幾個。通過這次包粽子,我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學好一種本領,就必須誠心、細心,還要有恆心。

端午節包粽子日記12

過端午節,一定少不了粽子,我看過別人包,自己卻從未動手包過,直到今天,我才有機會大展身手。

做粽子一定要有準備,拿出早已買好的粽葉,把泡了有三個小時的糯米盛出。

我站在奶奶身旁耳濡目睹,認為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我,誰知,當我真正去包時,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能包得漂亮而結實非常不容易。

開始動手,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著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顆棗,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沒想到順利地完成了一大半。當我把糯米用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是個不聽話的孩子,一下子都往外跑,還好奶奶替我“解了圍”,割掉了一些米,我才鬆了一口氣。

接下來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了,用繩子紮緊,我拿過粽繩,沿著粽子饒了一圈又一圈,確保不會鬆開後,給它打上了一個蝴蝶結,也是最後的點睛之筆。

忙活了一會兒,才包好了一個,再看看奶奶,一筐都快滿了,我又按照前面的方法,多包了幾個。不知不覺就到了午飯時間,把水燒開,粽子一個個都跳下去了。

吃著自己親手做的粽子,比買的粽子比起來味道好多了。

端午節在雨的陪伴下過去了,迎來的又是嶄新的一天。

端午節包粽子日記13

今天下午,是我期盼已久的。因為在今天下午,我們全班將會舉行包粽子的活動。

雖然沒有準備,但是,還是借到了很多東西。比如蘆葦葉子,繩子。

周多的奶奶也來當家長志願者。戴老師發完言,我就問周多的奶奶該如何包粽子。奶奶說:“把兩頭有些黑的地方用剪刀剪掉。”這個還不容易?一會兒就剪完了。“現在,拿好粽子粗的一頭,左邊。另一個手抓住粽葉粗的那一頭的右邊,往內翻。”奶奶一邊說,一邊演示給我們看,“加上米,這樣,粽子的一個角就成型了。”只可惜,我沒有包粽子的天分。粽子不是最底下的洞太大,漏了出來,就是太慢,把粽葉裝爆了。米就像水花似的噴了出來。看來,粽子沒有想象的那麼好做啊!奶奶又講解:“一定要把粽子底下的角包緊,不然,粽子會漏出來。米也不能裝的太多,否則會溢位來。”終於,在奶奶的耐心講解之下,我終於費勁九牛二虎之力,把粽子的一角包了出來。“現在,把粽子沿著剛剛我們這好的角飯。注意,邊上一定要封緊,摺好以後,要在邊上約好,一個角就封緊了。按上面的方法,再折另一個角。”我們一會兒折,一會約,一個粽子就已經成型了。“最後一步。”奶奶說,“把繩子紮在上面,一個粽子就好了!”我按照方法,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終於完成了這個粽子。

吃著香噴噴的粽子,我心裡覺得無比的自豪。因為,這是我第一次用自己的雙手做出來的食品,我為我自己的成就而感到驕傲。

端午節包粽子日記14

我愛吃香噴噴的粽子,也看過別人包粽子,卻從未自己動手包過。直到今天,我才算是大開眼界了。

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認為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天才的我,不學自通。誰知,當我真正去包時,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能包得漂亮而結實非常不容易。

開始動手,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著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還順利地完成了一大半。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割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

哈哈,經過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後的,也是最簡單的步驟——扎棕繩。小KS(小意思),看我大顯身手。地球人都知道,粽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先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還認為奶奶她們抱的樣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張地用棕繩打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理由很充分,只要不隨便碰到繩子,也是十分結實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準備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繩那短的一部分,只聽得“嘩啦”一聲,粽葉散開了,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中各樣的粽子在奶奶手中誕生,可我連一隻都包不好,骨子裡的牛勁兒頓時上來了。有了失敗,我小心了許多,也成功地包出了幾隻。

吃著自己做的可愛的粽子,我心裡有說不出的喜悅。

端午節包粽子日記15

端午節快到了,我在家跟著奶奶學習包粽子。

我們先把昨天晚上泡的糯米拿出來,再把蘆葦葉放在鍋裡煮3個小時左右拿出來,再去超市買蜜棗和花生,然後就開始包粽子了。

首先拿起蘆葦葉把它捲成一個圓錐型,不要把葉子用完(等會還要把粽子包上呢),然後我們往裡面放一點糯米,再把蜜棗放進去再放一點糯米,再把花生放進去,把口填滿把邊上的粽子葉扣上去,用線或葉子把粽子包上再繫上。經過這番忙活後我們的粽子就成型了,像一個三角形。注意:一定要繫緊不能太鬆,太鬆的話會在煮粽子的時候鬆開,整鍋粽子就會變成一鍋糯米湯了(我就辦過這事,把奶奶搞的哭笑不得。)千萬不要像我學,包得那麼鬆,變成了一鍋粥。

接下來就是最關鍵的時候了,我們包好的粽子要下鍋了。煮的時候先開大火煮滾了以後用小火煮,煮2~3個小時就可以出鍋了。如果喜歡吃肉的可以用上面的方法再做肉的一樣很好吃。

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我們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現在粽子成了我們的傳統食品,現在我彷彿又聞到了陣陣飄來的粽子的香味,聽到奶奶喊:“吃粽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