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除夕的故事【精】

節日慶典 閱讀(2.35W)

除夕的故事1

除夕守歲的小故事

除夕的故事【精】

古人認為除夕這一天是一個人長一歲的界日(指虛歲),而這個晚上又是舊歲已過、新年到來的一夜。人們舉家歡慶,徹夜不眠,圍坐守歲,辭舊迎新,以求新的一年裡大吉大利,這一習俗即謂除夕“守歲”。

關於守歲,有一個遙遠的傳說:

傳說遠古時代有一個被稱為“祟”的小妖怪,它長著黑黑的身子,但手卻是雪白的。每年春節除夕夜,它都要到人間害人,專門摸熟睡的小孩子的腦門。

凡是被“祟”的雪白小手摸過的小孩就會生病,莫名其妙地發高燒,整夜說胡話,等到十幾天高燒退去後,小孩就會變成痴呆瘋癲的傻子。

所以,每年到了除夕這一天,家長們都怕“祟”來傷害自己的孩子,就整夜亮著燈,陪孩子一起玩,不讓他們睡覺。這在當時叫做“守祟”。

後來,人們覺得說“祟”這個怪物有些晦氣,又因為“歲”與“祟”諧音,於是人們就慢慢改“守祟”為現在所說的“守歲”了。

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個家庭的`除夕之夜都有了新的內容,特別是春節電視文藝晚會(即“春晚”)的興起等,使除夕之夜過得更開心、更熱鬧。

延伸:大年三十習俗有哪些?除夕夜的習俗

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幾年沒有三十,只有二十九),中國歷史故事網全體同仁,恭祝大家節日快樂!猴年大吉!

除夕,漢族傳統節日。指陰曆十二月三十日,是一年的最後一天,為“月窮歲盡之日”,故又叫“除夕”,俗稱大年三十兒。這一天有許多古老的漢族民俗活動,如包餃子,吃年夜飯,燒金紙、放爆竹等。

臘月三十夜稱“除夕”,也叫“大年三十晚”,春節的高潮是“大年三十”。大年三十的民俗內容主要圍繞的是“閤家歡聚”,這也正是中國人為什麼把大年三十看得那麼重要的原因之一。

大年三十貼春聯

在大年三十到來之前,對於每家每戶來說,別的門飾可以忽略不計,但一定要貼上一副紅彤彤、喜洋洋的春聯,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以增加節日的喜慶氣氛,也預示著來年的好兆頭。

大年三十包餃子

大年三十包餃子是中國的傳統,大年三十這天一定要吃餃子,所以家家戶戶都會早起包餃子,在眾多的餃子中只包上幾隻帶有花生或其他果仁的,誰吃到了這樣的餃子就預示著在新的一年裡會交好運,有吉祥之意。

大年三十點燈籠

大年三十都要在家門前掛上紅彤彤的燈籠,春節期間都要徹夜通明。從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期間不能關燈,這意味著益壽延年,香火不斷。

大年三十吃年夜飯

大年三十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也是閤家團圓的一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每家每戶的年夜飯都置辦得非常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

大年三十看春晚

全家團圓最少不了的就是收看每年一次的春節晚會,春節晚會已經逐漸成為大年三十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全家老小聚集在電視前收看春節晚會,這種喜樂融融的氛圍可是任何節日都難以比擬的。

大年三十燒鞭炮

大年三十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天,也是迎接未來一年新的開始,大年三十晚跨年的那一刻就會響起“隆隆”的鞭炮聲,預示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紅紅火火。

除夕的故事2

傳說,從前,有個蠻乖的公主,經常揹著父母到民間玩耍。有天晚上,她在一個棧房裡住下來,半夜的時候,城隍老鬼摸到公主的房裡吃掉了公主的心子。第二天早晨,店老闆來到公主的房裡,見公主硬邦邦地死在鋪上。案子報到官府,三個月也沒有查出個名堂來。

有一年恰逢京城考試,遠方來了個進京趕考的公於和一個書童到客棧裡住宿。這家棧房自從死了那個公主,生意就一天比一天淡泊,特別是公主死的那間屋子更是沒哪個敢進去住。捱到的人說,那間屋子裡每到半夜紅光閃閃,還看到一個小姐的影子在梳頭打扮。

主人看到這遠方的客人,心裡好生高興,就把他們安排在那間屋子裡。一來欺他們不曉底細,二來也想證實一下那間屋裡到底有沒有鬼。公子二人不曉得內情,晚飯後早早就關門就寢了。到了半夜,那間屋裡突然“哇”的一聲響,接著像是有人開門走動。公子從夢中驚醒,一下從鋪上坐起來,點亮了油燈。只見鋪前跪著一個漂亮的小姐,很傷心地哭著,弄得公子莫名其妙,痴呆呆地看著她。這時小姐傷心地說:“三年前,我揹著父母私到民間,晚上就住在這屋裡,哪曉得困到半夜的時候,城隍老鬼從窗子鑽了進來,把我的心吃了,使我無法還生。沒想到今晚上公子引來了書童,我只好借用書童的心子復還正身。哪曉得書童的

陰魂不放我,還要我還他心子.望公子幫忙,把我引見給父王。說明情由,捉住城隍老鬼,還我心子。那時我再把書童的心子歸還於他。”公子見姑娘這樣傷心,雖說疼愛書童,但又同情小姐,只好答應下來。

第二天正逢夏曆大年三十,大清早公子帶著小姐走路,書童的陰魂也哭著追上來了。公子趕忙上前擋住,勸回棧房,還一再給店老闆說要照看好書童,三年後一定把心子送來交還他,使他重返人世。接著,公子又親手做了一盞紅燈掛在店門正中,使四方邪魔不敢入店來欺負書童的陰魂。

從那以後,人們每逢過年都要在門口掛一盞紅燈避克驅邪。這樣點年燈習俗就傳開了。

除夕的傳說故事8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樑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年三十守歲,俗名熬年。為什麼稱作熬年呢?漢族民間世世代代流傳著這麼一個有趣的故事:相傳,在遠古的洪荒時代,有一種凶惡的怪獸,人們叫它年。

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獸就要從海里爬出來傷害人畜,毀壞田園,降災於辛苦了一年的人們。人們為了躲避年獸,臘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關緊大門,不敢睡覺,坐等天亮,為消磨時光,也為壯膽,他們就喝酒。等年七年級早晨年獸不再出來,才敢出門。人們見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賀道喜,慶幸沒被年獸吃掉,這樣過了好多年,沒出什麼事情,人們對年獸放鬆了警惕。

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獸突然竄到江南的一個村子裡,一村子人幾乎被年獸吃光了,只有一家掛紅布簾、穿紅衣的新婚小兩口平安無事。還有幾個童稚,在院裡點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紅,竹子燃燒後啪啪地爆響,年獸轉到此處,看見火光嚇得掉頭逃竄。此後,人們知道年獸怕紅、怕光、怕響聲,每至年末歲首,家家戶戶就貼紅紙、穿紅袍、掛紅燈、敲鑼打鼓、燃放爆竹,這樣年獸就不敢再來了。在《詩經·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記載。所謂庭燎就是用竹竿之類製作的火炬,竹竿燃燒後,竹節裡的空氣膨脹,竹腔爆裂,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這也即是爆竹的由來。

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獸怕紅,常常被年獸吃掉。這事後來傳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兒,他為了拯救人們,決心消滅年獸。有一年,他待年獸出來時,就用火球將它擊倒,再用粗鐵鏈將它鎖在石柱上。從此,每到過年,人們總要燒香,請紫微星下界來保平安。

除夕的故事3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們就有了一個習慣,就是把每年的農曆12月30號定為除夕。在除夕這匡人們就不會睡覺,會放很多煙花爆竹,還會掛很多的紅燈籠。這是為什麼呢,就讓我來說給你聽吧。

相傳在遠古時代,有一種凶猛的怪獸叫“年”。它的'體形和牛一樣龐大,頭上長著一隻角,一張血盆大口,行走如飛。它本來只是以牲畜為食,後來冬天食物短缺,就開始吃人了。因為它經常出來傷害人畜,因此天神把“年”鎖進深山,只允許它一年出去一次。有一次在大年三十那天,“年”出來了。它來到一個山莊,聽到甩牧鞭的聲音,嚇得匆匆抱頭鼠竄,於是人們就知道了“年”怕響聲,怕紅色,怕火光的弱點。從此以後,每到年末歲首人們就用放煙花代替甩牧鞭,用貼紅聯來代替大紅衣服,用掛紅燈籠,點旺火來代替火花。久而久之就成了過年的習俗。

這樣人們就有了除夕這樣的習俗。

除夕的故事4

守歲民俗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其中之一是“歲火與燈燭”,也就是堂屋或者庭院內的燈火燭光,在除夕夜通宵不滅。在中國的南方和北方,這一表現有所不同。

南方守歲以家族為主,一家人圍坐在堂屋燃旺的炭盆周邊守歲祈福;在北方,守歲則是以宗族為主,在祠堂門口空曠之地燒起煤炭、木柴火,人們從旺盛的火堆上跳過去,以燎除身上的邪氣,祈求新年好運興旺。

守歲的另一個表現方式是“點燈照歲”,就是把蠟燭、燈籠點亮一直燃燒到天明。在明代,屋裡屋外所有的`房間都要點亮蠟燭,甚至床下、縫隙中都要照亮,並用漏孔的小蒲包袋,內裝生石灰粉,在糧囤周圍以及戶外四周地面,列印起密密匝匝的元寶形石灰印子,以達到祛除“虛耗”、財源充實的願望。

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人們在守歲之日還戴著“儺面具”跳舞,以祛除鬼邪。在中原、西北地區,也有這種在室外戴著面具跳舞驅邪的風俗。在東南地區,人們熬夜守歲,為防止坐著打瞌睡,便用些茶點瓜果,邊吃邊談。也有的人家開始推牌九、擲骰子、賭梭哈、打麻將,喧譁笑鬧之聲造成了除夕守歲歡樂的最高潮。

除夕的故事5

我和媽媽一起讀了三種版本的年除夕的故事,故事中講述了臘月最後一天為什麼叫除夕?正月七年級為什麼叫年?而人們過年時為什麼要穿新衣服?為什麼在門上貼對聯?又為什麼要燃放鞭炮呢?下面還是讓我把這三種版本的年的故事一一講給大家聽吧。

第一種版本——《年》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很孤獨的怪獸叫年。他是寒冬裡孤獨感慢慢聚積而成的一個怪獸,他住在高高的山上,每到寒冬裡最冷的那一天,他就會感到更加孤獨,而且還特別生氣。於是,他就從山上衝下來去嚇唬那些落單的人。後來,大家都會在那一天聚在一起,放鞭炮,掛年畫,穿火紅的衣服,做滿桌的菜,熱熱鬧鬧地一起過年,“年”再也不敢出現了。一年又一年,許多人甚至忘了“年”這個怪獸。過年是熱鬧的,可是總會有孤獨的人被“年”吞掉。其實,要從“年”的手中逃脫很容易,只要你穿上紅色的衣服,忘記所有不開心的`事,打電話告訴所有你認識的人,祝他們新年好。還有一位也別忘了,問候“年”新年好,於是,“年”也不好意思了,臉越來越紅,變呀變,變成了一個可愛的新“年”了。

《年》的故事講完了,小朋友們,我們過年時一定要穿上爸爸媽媽買得新衣服,向老師、親人、夥伴和“年”送上祝福,過一個開心、紅火的新年。

第二種版本——《年除夕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世間出現了一個叫夕的怪獸。夕平時躺在洞穴裡睡大覺,一到陰曆臘月的最後一天,就跑出來找吃的,到處行凶作惡。人們想了許多辦法想把夕制服,可是都不頂用。年年歲歲,牲口被夕吃沒了,人也逐漸稀少了。後來,人們想了一個辦法,,臘月二十三這天,請灶王爺去天上求玉帝派神仙到人間來除夕。玉帝聽說後把除夕的事交給了神農辦理,神農派最小的兒子年拿著紅綾和竹筒,就在臘月的最後一天跟著灶王爺來到人間。

太陽落山後,正當夕又要行凶作惡的時候,年用紅綾和竹筒打敗了夕。村裡的人們把想要逃走的夕緊緊圍住,拿著紅綾、竹竿、趕牛鞭一齊向夕打來,當火紅的太陽升起的時候,夕被年和人們除掉了。從此,人們為了慶祝臘月最後一天晚上除掉夕得勝利,就把這一夜叫年除夕,把正月七年級叫做年。家家掛紅綾、爆竹筒、甩響鞭,到後來,演變成為現在的貼對聯和放鞭炮。年除夕的故事講完了,我認為年很勇敢,他打敗了凶惡的夕,讓老百姓過了個平安、快樂的新年。

第三種版本——《年除夕》

傳說,古代的時候有個可怕的怪獸名字叫夕。平時夕生活在海底,但是每到臘月三十那天,他就會跑上岸,到附近村子裡吃牲口,有的時候還吃人呢。村子裡的百姓為了對付它想了很多辦法,都沒有成功。後來,村子裡年紀最大的老爺爺想出了一個辦法,請灶王爺幫忙。可是灶王爺根本不是夕的對手,他為了救百姓們就上天找本領大的神仙來幫忙。神農氏聽灶王爺說了此事,派自己的兒子年拿著紅綾布和噴火花竹筒兩件法寶,跟灶王爺去人間為民除害。三十晚上,夕又來搗亂了,年和夕展開了一場大戰,年用紅綾布和噴火花竹筒把夕趕跑了。為了防止年走後,夕再來作惡,年把紅綾布剪成許多小條分給大家帖在大門上。又教百姓們做爆竹,點燃後跟噴火花竹筒一模一樣。從此夕被嚇得逃到海底,再也不敢到村子裡來了。為了紀念這件事,百姓們把臘月三十這一天叫除夕,而把正月七年級叫年,漸漸地,民間有了過年的風俗。每年臘月三十,家家門上貼紅綾,後來變成貼對聯,另外還要放爆竹、穿新衣服慶祝呢。過年民俗也一直延續到今天。

三種版本的年除夕的故事講完了,我最喜歡第一種版本《年》。因為只要我們生活的開心,並主動問候“年”,他就會和我們友好相處,變成一個紅紅的、可愛的新“年”了。相信你們讀完這三種版本,會輕鬆回答出我在開頭提問的幾個問題了。

除夕的故事6

除夕

回家團聚

夜和溫暖一同醉人

高腳杯映紅了臉

深一腳淺一腳

開啟車門

躺到後座

就這麼一路無言

在收費處減速帶的顛簸中

醒來

夫和女兒正在聽春晚直播

跌跌撞撞地下車上樓

五樓原來這麼高

一步一步走到行在雲霧中

開啟門

這門到那門

到了臥室

睡下

夫和女兒在看春晚

女兒一次次進來看我

睡了醒,醒了再睡

鞭炮中驚醒

知道牛年來了

無可阻擋

值得回味的`夜

在歷史上睡的最早的一個除夕夜

就這麼匆匆而過

在清晨的鞭炮

身體和靈魂同時覺醒

除夕的故事7

除夕的故事今天,我一看日曆“除夕”,我想除夕這個節日是怎麼來的呢?

我正在絞盡腦汁地苦想,正好看到電視播放《除夕的故事》,終於明白了“除夕”這個節日是怎麼來的:

在古時候有一個怪物,人們都叫它“夕”,它無惡不做。每到一年的最後一天(就是農曆12月30日或29日),這個怪物“夕”都要到人間為非作歹。

某年的這一天,一個小孩和他的爺爺騰雲駕霧地來到人間,他們是神仙。小孩聽說有怪物在殘害百姓,決定要消滅它。怪物出來時,小孩拿出一條紅絲帶,他用紅絲帶一轉怪物的眼睛就感到一陣劇痛,痛得它滿地打滾,趁這時,小孩跳上怪物的頭上狠狠打,最終把怪物打跑了。這時人們把樹枝點上火在慶祝勝利,樹枝發出“噼哩啪啦”的聲音。可人們擔心怪物又來時沒法對付,小孩說:“那就每家每戶都有一件寶物。”說完小孩的絲帶變成一段段的,帖在了家家戶戶的'門上,變成了紅對聯。就這樣大家都管每年農曆的最後一天(就是農曆12月30日或29日)叫作“除夕日”,火燒樹枝演變成放煙花爆竹了。

這就是“除夕”的故事。

除夕的故事8

狐狸村住著許多狐狸,其中有個狐狸奶奶,自己一個人過生活。

除夕就要來了,家家戶戶忙著大掃除、採買年貨。

除夕這天,狐狸奶奶什麼也不想準備,便出去散步。她瞧見有的小狐狸幫著爸爸貼春聯 ;有的小狐狸跟在媽媽後頭,提著年糕、雞鴨回家……

逛了一圈,狐狸奶奶回到家,覺得特別冷清,還想起以往兒孫在身邊時,小孫子最喜歡纏著她做年糕、發糕。

“備齊糯米、糖、發粉這些材料,我來做做年糕和發糕吧!”她拿出材料,覺得自己手腳變得不太靈活,“唉,還真不知道做得動做不動呢 ?”

她忙了一會兒,發現視窗擠著好多顆小腦袋,好奇地看著。“咦?你們不在家幫忙,跑到這兒做什麼 ?”

有個小狐狸說:“我爸媽叫我出來玩。”

其他小狐狸隨聲附和 :“我也是,我也是……”

“奶奶,你在做什麼呀?好像很好玩。”一個狐狸小女孩問道。

“我要做年糕和發糕。”

“市場上賣的年糕和發糕嗎 ?”

“是啊,自己做的才好吃呢,你們想不想學 ?”小狐狸們爭著說想,便擁進狐狸奶奶家。

他們動作又快又靈活,狐狸奶奶便坐著口頭來指導。

“糯米要先做成米漿……”

“要做成發糕的話,米漿得加發粉……”

有個小狐仙剛好跑到這兒,愛玩的他興奮地加入行列,跟著做米漿、加糖攪拌……小狐狸們七手八腳的.,根本沒發現多了一個看也看不見、摸也摸不著的小狐仙。

年糕放進蒸籠蒸了 !

發糕放進蒸籠蒸了 !

小狐仙以為“年糕”是“黏糕”,還聽說“發糕要發一點才好”,所以使了法術,要讓“黏糕”黏黏黏,發糕發發發。

結果,有個小狐狸一拿起蒸好的年糕,雙手就粘在上頭。他想拔起雙手,卻沒辦法,還一個踉蹌,往牆壁上撲去,年糕“啪”粘在牆上。大家趕緊來救他。像拔蘿蔔一樣,一個小狐狸抱住一個小狐狸的腰,排成一列,用力拔呀拔。

哇!總算“拔”起來了!大家一陣歡呼,還直呼好玩,並繼續玩著“拔黏糕”。

發糕呢,被小狐仙施了法術,蒸著蒸著,竟然不斷膨脹,撐破了蒸籠,還繼續膨脹,看得狐狸奶奶和小狐狸都呆了。

最後,發糕發得像座小山,要小狐狸們合力才勉強扛到地上。

“發糕這麼發,來年大家一定會發發發。”狐狸奶奶說。

不過,這麼大的發糕怎麼吃呢?小狐狸們很有創意,把發糕挖成中空,還挖出窗戶、門,挖成房子模樣。挖起的發糕,有的放在旁邊,有的塞進嘴裡,吃得肚子都鼓起來了,然後在“發糕屋”裡鑽進鑽出。小狐仙也跟大夥兒玩得很開心。

天晚了,小狐狸們的爸媽找來了,看著“黏糕”、“發糕屋”和一屋子玩瘋的孩子,都傻了。

他們要帶小狐狸們回家圍爐,大家卻哭鬧著要留下來繼續玩。

狐狸奶奶和大人們又哄又勸,卻沒辦法。

其中一個狐狸媽媽,看到狐狸奶奶有孩子圍繞,眼中出現失去很久的光彩,於是悄哨回家,端來年菜,跟她的孩子說:“回家幫忙端年菜吧,我們到這兒來跟狐狸奶奶圍爐。”

“我也要!”

“我也要!”

小狐狸們全衝回去,搶著將家裡的年菜端來。狐狸奶奶家門前的廣場上,燃起火堆。好多狐狸家庭跟狐狸奶奶在廣場上一起圍爐。火堆噼裡啪啦響,孩子們在屋裡屋外嬉笑奔跑,小狐仙也跟著在屋裡屋外嬉笑奔跑。

這一年,狐狸村有個大團圓除夕夜。大家的臉被火光照得好亮好亮,大家的心也都被籠罩在爐火暖乎乎的熱氣中呢。

除夕的故事9

對我們來說,過年是最愛!過年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更重要的是:可以收到一大筆零花錢!

大清早,我們吃完早飯,就去上墳,祭拜祖宗了!要去好多個地方,要一直到吃午飯才回來,看似很幸苦,但對我來說,還挺有趣的,跋山涉水!哈!吃完午飯,大人們都去貼對聯了,奶奶她們忙著做年夜飯,大傢伙都在忙活,唯獨我們小孩子游手好閒,不是跟著大人去貼對聯(其實是去瞎鬧著玩的,才不會真正幹活)要麼就是坐在沙發上,吃著零食看電視,還有就是在放爆竹……(五花八門的)而我,在洗澡,真舒服呀!洗完了,但媽媽不讓我放爆竹,叫我晚上放,所以我只有在沙發上看電視了!到了晚上7點多,隨著鞭炮聲,年夜飯開吃了……大家邊吃邊聊,開開心心的.,其樂融融的……

但對我來說,以上都不是重點,重點是:放爆竹!這是所有男孩子的樂趣!我也不例外!吃完了年夜飯,開始“鞭炮節”狂歡了!村上的夥伴們都拿出了鞭炮的50%來進行慶祝!這個村莊熱鬧無比,我們幾個孩子都聚在一起放鞭炮,院子裡火光沖天,連大人都被我們吸引過來了!鞭炮放光了,我們不會就此罷休,大家在屋子裡玩起了各種遊戲,到處洋溢著歡樂的氣氛……這一晚,大家都很晚才睡,因為在等12點的到來。“54321!”上百個大理花衝上天空,黑黑點天空被照得雪亮,還帶一些繽紛!整個村莊變得很熱鬧!大家再次歡呼……

這一晚,讓我們所有人回味!讓我們所有人難以忘記!

除夕的故事10

這天是大年三十,剛過晌午,山友老漢就呆不住了。

山友老漢屬羊,過了年就是本命年,整六十的人了,身子骨還挺硬朗。他一輩子無兒無女,靠給人放羊當倌為生。趕上現在年景好了,自己也吆上了一群羊。年前羊價硬,城裡客商來了車,把一群羊買去了大半。送走了客,他到羊圈前給剩下的羊加料,一搭眼,壞了。半空的圈裡,兩隻大羊不見了,其中就有領魂羊大老黑。

領魂羊就是俗話裡的領頭羊,是一群羊的主心骨。這種羊聰明,能自個兒帶羊群出欄尋水找食,是羊倌的好幫手。而且,羊倌之間有種說法,就是領魂羊能看破生死。

老話說,脊背向天人所食,羊是人間一道菜。一群羊養到節令上,就得宰賣。一般羊傻乎乎的,見同伴被拖到一邊在屠刀下哀鳴喪命,不一會就成了一團白花花的肉,還愣往前邊湊,圍成圈嚼著草瞧熱鬧。但領魂羊知道這意味著什麼,所以每到年節宰羊時,稍有風吹草動,領魂羊就表現得非常不安。不過,羊倌感念領魂羊一年到頭為羊群出了力,一般會饒它不死。時間長了,領魂羊也知道哪些羊該殺、哪些羊不該殺。如果殺了不該殺的羊,領魂羊就會疑神疑鬼,怕羊倌對自己也下刀子。

難道是剛才有什麼不對的`地方,驚了大老黑?山友老漢不放心,再仔細數了數,發現羊群中還少了兩隻秋末才出生的小黑羊,心裡明白了。

準是那兩隻小黑羊調皮亂跑,趁人沒注意上了商戶的車,被拉走了。大老黑一見連小羊都賣了,懷疑山友老漢明春不準備放羊了。如果沒了羊群,它就沒了用武之地,跟普通羊沒了兩樣,就離挨刀不遠了。驚怕之下,它借山友老漢在炕上喜滋滋數票子的當兒,帶著個羊嘍,悄悄跳過羊欄逃了。

兩隻大羊,好幾千塊錢呢,尤其是大老黑,沒了它,這羊群自個兒還真管顧不過來。山友老漢尋思著,也就著了急。

幸好臘月二十八剛下過雪,山友老漢四下裡一搜尋,只見雪地上幾行羊蹄印出了圈,離了老營盤,向羊角峰方向迤邐而去。於是他趕緊披了件老羊皮襖,肩上搭了條拴羊的鐵繩,提著根長長的攔羊棍,順著足跡追了過去。

老營盤原先是古城池遺址,後來成了村落,現在退耕還林,村裡人都搬到山下鎮上去了,山友老漢捨不得自個兒的羊,就留了下來。羊角峰在營盤西北約五里地,周邊溝壑縱橫,草木茂盛,是放羊的好地方。

山友老漢順著蹄印,輕車熟路上了峰,峰頂寒風凜冽,寒氣逼人。厚厚雪地上,兩隻羊的腳印突然變得凌亂紛雜,好像受了驚似的各自奔逃了。

難道碰見了野牲口?山友老漢警惕起來。他停住腳,仔細關注著四周的動靜。

突然,風中依稀傳來陣陣呼救聲。他提著攔羊棍循聲摸過去,遠遠就見大老黑正站在峰頂一處懸崖邊上,暴怒地衝著崖壁下晃著頭上的大犄角。

崖下是個僅能容身的巉巖,上面立著個四十多歲的男人,穿著舊軍大衣,揪著幾縷垂下來的枯樹根。他看看頭頂上發威的大老黑,又望望身後幾十米的深溝,嚇得臉色蒼白,聲嘶力竭地喊著救命。

眼看那人稍不留神就會墜溝喪命,山友老漢大吼一聲:“別動!”掄著棍子就衝了上去。大老黑一見主人,掉頭逃了。

山友老漢把攔羊棍探了下去,想把對方拉上來。可那人抓著棍試了試,齜著牙擺了擺手:“大叔,不行啊,我右腿崴了,使不上勁呀!”山友老漢想了想:“那你呆著別動,我回去到營盤路邊的小賣部打個110。鎮上派出所過年有值班,很快就能趕到。”

這時山風一吹,那人臉色一變,幾乎哭了出來:“別呀叔,這荒山野嶺的,可別把我一個人丟在這。哎喲,我這腿痛,可能支援不住了,哎喲。”見他彎下腰要去揉腿,山友老漢嚇了一跳:“別動!千萬別亂動!”

看來只能這樣了。山友老漢一咬牙直起身,解下了自個兒的褲腰帶。褲腰帶是用土布紮成的,又寬又厚又長。他把腰帶撕成兩條,與羊鐵繩擰在一起,把鐵繩一頭拴在一個老樹根上,另一頭挽成疙瘩垂下懸崖,看看長度勉強夠了。他深吸了口氣,把棉褲的腰襟繫了系,然後順著繩子溜了下去。

下面地方本來就小,這下更擠了。山友老漢彎下腰,讓對方扯住繩子,踩著自個兒肩膀,然後老漢慢慢直起身,把他頂了上去。那人踩著老漢一縱,翻到崖上脫了險。

山友老漢卻累得直喘氣,他揉著肩膀,正要喊對方將他拉上去,可是他一仰臉,到嘴邊的話生生嚥了回去。只見對方一動不動,居高臨下地望著他,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詭異笑容。

山友老漢心一下子緊了,糟了,看來對方起壞心了。年末了,賊人多,這地方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喊破嗓子都沒人能聽見。就算對方不動手,自個兒年紀大了,身子不利索,沒人幫助的話,也絕對爬不上這崖壁。寒冬臘月的,困在這兒時間一長準得凍僵掉下溝去,自己這把老骨頭也就交待了。

山友老漢正想著,見對方眼望四周滴溜溜亂轉,就明白對方想動手了。這節骨眼上,還有誰能來救自己呢?他轉著念頭,突然心一動,有了主意。於是他窩下了身子,裝作啥也不知道的樣子,衝對方揮了揮手:“你趕緊走吧,我在這兒避一避。那隻瘋羊估摸著還在附近。那傢伙可是個禍害,上月從屠刀下逃了出來,就跟人記了仇,見人落了單就衝出來拼命。前陣子硬把一個過路人挑出了腸子。公安特警來了幾大撥,端著槍愣沒找著它。我歇會氣,等它走遠了,就悄悄爬上去。”

那人本來就迷了路,聽老漢這麼一說,想起大老黑彎刀似的犄角,頓時害怕了。他急忙俯下身伸出了手:“叔啊,你一個人在這我不放心。快,我拉你上來。”

除夕的故事11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世間出現了一個名叫夕的怪獸。夕平時躲在洞穴裡睡大覺,可是一到陰曆臘月的最後一天,就跑出來找吃的,到處行凶作惡。夕的胃口大極了,恨不得把所有的豬、羊、馬、牛一口都吞了,甚至連人也不肯放過。

人們很想把夕制服,可是想了許多辦法都不頂用。年年歲歲,牲口被夕吃沒了,人也逐漸稀少了。所以每到臘月最後一天,人們都十分懼怕夕的來臨。

後來,人們終於想好了一個辦法——

臘月二十三這天,家家都做又黏又甜的糖瓜兒,請灶王爺吃了,去天上求玉帝派神仙到人間來除夕。

玉帝從灶王爺那兒聽說了夕在人間造的罪孽,就把除夕的事交給了神農辦理。

神農最小的兒子叫年,年聽說爹爹領命去人間除夕,便對神農說:“爹爹,你年紀大了,除夕的事交給我好了。”神農一聽非常高興,於是取來兩件寶貝交給年:一條紅綾子和一個竹筒。

就在臘月的最後一天,年持著兩件寶貝,跟著灶王爺直奔人間而來。

太陽落山以後,夕又來到了人間,正當它又要行凶作惡的時候,被從天而降的`年碰上了,年與夕展開了一場殊死的搏鬥。

年一面躲閃著夕的進攻,一邊悄悄摸出紅綾子,用勁抖著。紅綾子放射出一束束耀眼的紅光,刺得夕眼睛什麼也看不見了,慌忙逃去。

這時,年趁機走遍村村寨寨,將一條紅綾變成了無數條,散發到千家萬戶,告訴人們要是夕來了,就趕緊把紅綾子掛到門上,夕就不敢進門了。人們紛紛照年的囑咐,把紅綾子掛到門上,又點起了一支支紅蠟燭,等著年和夕的搏鬥。

夕不甘心敗在年的手下,到河邊洗好了眼睛後又回到村裡,一看年手裡沒有了紅綾子,便凶狠地撲了上來。這時,年不慌不忙地從懷裡掏出竹筒,對著夕點燃起來,隨著劈劈啪啪的爆響,竹筒中噴出濃烈的煙火,燒得夕在地上直打滾。

夕想逃走,可是村裡的人們把它包圍了,有的拿著紅綾子,有的拿著竹竿,有的拿著趕牛的鞭子,一齊向夕打來。當火紅的太陽升起來的時候,夕終於被年和人們除掉了.

從此,人們為了慶祝臘月的最後那天晚上除掉夕的勝利,就把這一夜叫年除夕,把正月七年級叫做年。家家掛紅綾,爆竹筒,甩響鞭,拜年慶賀。

後來,人們把紅綾換成了紅紙,並寫上吉利的話,貼到門上,演變成了對聯;爆竹筒和甩響鞭也演變成了放鞭炮。

除夕的故事12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夕的怪獸,頭長觸角,凶猛異常,常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村村寨寨的大家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大家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鄉親們有些封窗鎖門,有些拾掇行裝,有些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個時候,村外來了個半大的`小孩,只見這小孩長得濃眉大眼,漂亮可愛。這孩子子來到村東頭見著一位妻子婆問起大夥為什麼驚慌。妻子婆無奈告訴小孩夕又來做亂,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夕獸,那小孩笑道:婆婆~我的名字叫做年,讓我在家呆一夜,我肯定把‘夕’獸攆走。妻子婆驚目細看,見他氣宇不凡。可她仍然繼續勸說,年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夕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氛圍與往年不一樣:村東頭妻子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夕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忽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夕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夕”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個時候,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年在哈哈大笑。夕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避難回來的大家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個時候,妻子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年的許諾。鄉親們一齊擁向妻子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裡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蠟燭還發著餘光……;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到來,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非常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大家都瞭解了驅趕夕獸的方法。為此,大夥紛紛都去拜會年,也就是目前的“拜年”,把年的圖帖在門口或窗前,叫年畫年除掉夕的這一天叫做除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七年級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春節”。

除夕的故事13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漢族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凶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凶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樑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除夕的故事14

除夕的由來

除夕是春節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種傳說:是古時候有個凶惡的怪獸叫夕,每到歲末便出來害人,後來,人們知道夕最怕紅色和聲響,於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貼紅春聯,燃放爆竹,來驅除夕獸.以求新的一年安寧.這種習俗從此流傳下來,年三十晚上便稱為除夕了.

關於年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最凶猛的野獸的威脅。這種猛獸叫"年",它捕百獸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還會闖入村莊,獵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終日。人和"年"鬥爭了很多年,人們發現,年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於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裡通宵不睡,敲敲打打。這天夜裡,"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綵,飲酒擺宴,慶祝勝利。

為了紀念這次勝利,以後每到冬天的這個時間,家家戶戶都貼紅紙對聯在門上,電燈籠,敲鑼打鼓,燃放鞭炮煙花;夜裡,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賀道喜。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就成了"過年"。

除夕的高潮是年飯後長輩發"壓歲錢"。接著就是張貼春聯和門神,並關上大門。到七年級的早上才開門"接財神"。接下來就是全家人守歲到凌晨。

除夕夜的燈火,通宵不熄,俗稱"光年"。

各地的除夕風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風俗很有特點,如蘇州、北京、臺灣等。蘇州的除夕守歲時,都要等待從楓橋寒山寺傳來的洪亮鐘聲。當鐘聲穿過沉沉夜色,傳到千家萬戶時,就標誌著新春的來臨。無論春夏秋冬,每日半夜正交子時,寒山寺中就會傳出這口巨鐘的洪響,民間稱為"分夜鍾"。這口鐘,已成為蘇州城鄉方圓數十里人民生活的時間資訊。寒山寺鐘聲還出現在詩中,流傳最廣的就是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現在,每年除夕,蘇州寒山寺仍遵循萬古不變的古老習俗,擊鐘以分歲。姑蘇城鄉,到了守歲的最後一刻,會從廣播中傳出巨集亮的寒山寺鐘聲,報導一年的開始。千家萬戶,聽到鐘聲,爆竹齊鳴,使古老的寒山寺鐘聲成為了一種時代的象徵。

北京的除夕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儀式一開始,整個北京城便淹沒在一片震耳欲聾的爆竹聲中。人們還在自己家院子裡,鋪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歲",取長命百歲的意義。除夕通宵燈火齊明,人們辭歲守歲。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時,各家的餃子也下鍋了,人們盡情的娛樂。

除夕在臺灣不叫除夕,而叫"過年日"。午後,在廳堂神龕前上供牲體。到了晚上,閤家焚香叩拜,然後對長者辭歲。接著是"圍爐",也就是豐盛的年夜飯,一家人圍坐一桌,桌上擺滿菜餚,桌下放置火盆。"圍爐"為除夕帶來高潮,遠在他鄉的遊子,除非萬不得已,再遠再忙也要趕回家團圓。年夜飯後,便高燃蠟炬來守歲,兒媳婦為長輩們添富壽,不能早睡,坐得越久,長輩得富壽越長,這是表示孝心。

除夕的傳說故事

(一)

夏曆臘月除夕,人們喜歡貼紅對聯,放鞭炮,這也有個來歷。

傳說,很多很多年前,森林裡有種非常凶惡的野獸,叫做“年”。每年夏曆臘月除夕那天,它都要出來大吼大叫,專門吃人和牲畜。當時沒有人能夠制服它。為了躲避“年”的災難,人們都要在除夕那夭殺豬宰羊敬供年,讓它脹滿肚子,才不傷害人畜。

有年臘月除夕這天,人們忘了殺豬宰羊來敬“年”,“年”一來就大吼大叫,要想吃人。人們沒法只好關上大門,爬到竹樓上去躲著。“年”從這家走到那家,到處轉來轉去找東西吃。它見到處空空蕩蕩的一無所得,不由氣得發瘋嚎叫。這時,鄰近一家的竹樓失火了,火勢很大,燒得竹子“劈劈啪啪”地亂響。“年”聽到這突如其來的'響聲,嚇得逃回森林去了。

躲在樓上的人們發現了這個祕密,以後每到臘月除夕這一天,便去砍許多竹子來燒,竹子“劈劈啪啪”一爆響,“年”就被嚇跑了。同時,人們還發現“年”拍鮮紅的顏色,於是又把桃木板染成紅色,掛在大門的兩邊,這就是批符。以後發明了鞭炮和紙,鞭炮就代替了爆竹,紅對聯代替了批符。

(二)

相傳,遠古時候玉皇大帝為了一統天下,特派灶神菩薩長駐人間瞭解民情,每月逢三上天回稟。有年夏曆冬月二十三日,灶神菩薩向玉帝回稟道:“人間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吃得是粗茶淡飯。每日辛勤勞動,從不歇息,長此下去,我擔心庶民們會因過度疲勞累壞身體,不能生產,必將影響貢獻。”玉帝聞奏即命群臣共商良策、大白金星奏道:“大王可命衲陀祖師下凡,給百姓們吃些人藥,叫他們慢慢地發起病來,自然就會休息。”玉帝准奏,使命衲陀祖師下照此辦理。

夏曆臘月初八早上,衲陀祖師就偷偷在百姓們的飯鍋裡丟下了瘋人藥、藥一下鍋就變成大豆、豌豆、蒜苗、豆腐和肉顆顆,百姓們吃了,果真慢慢地“瘋”了起來:女的縫新衣、繡花鞋,男的殺豬、宰羊,都不想下地幹活。過了臘月二十四日,瘋人藥藥性大發。人們就東家情人吃飯,西家邀客喝酒。到了臘月三十日中午,百姓們都拿出各種好吃的食物,圍在桌旁,全家人大吃大喝起來。從正月七年級起,男女老少不僅光吃好的,而日穿紅著綠到處玩耍。有的畫著花臉,敲鑼打鼓四處遊街;有的邀邀約約帶著禮品,八方去拜年。

正月十三日,灶神菩薩上天奏道:“大王,不好了,百姓們全瘋了!光吃光耍,一樣活不幹,這樣下去,如何得了。”玉帝聞奏,十分驚詫,即命群臣再議良策。太白金星又奏:“若要治好百姓瘋病,可令藥王菩薩設法。”玉帝准奏,即令藥王菩薩下凡治理。

正月十四日晚,藥王菩薩就將百姓的夜餐變成了湯元,裡面放些芝麻、核桃、白糖等清醒劑,百姓們吃了,第二天早上瘋病全好了,家家照舊男耕女織,恢復了往常的勞動。

(三)

傳說,很早以前,出了一個妖怪,名字叫“夕”。這傢伙專門害人,特別是看見哪家有漂亮的女娃兒,晚上就要去糟踏她,糟踏後還要吃了才心甘。老百姓對它很得要死,但又沒有辦法。

有個叫七郎的獵人,力大無窮,箭射得特別好。他喂的那條狗也非常厲害,任何猛獸都敢去鬥。七郎見百姓被“夕”害苦了,就想除掉它。他帶起那條狗到處找“夕”,找來找去始終沒有找到。“夕”平時白天不出來,太陽落了坡它才出來害人,半夜後又不見了,也沒人曉得它住在哪兒。

七郎找“夕”找了一年,這天已是夏曆臘月三十,他來到一個鎮上,見人們都在歡歡喜喜準備過年,心想,這個鎮大,人多,姑娘也多,說不定“夕”要來。他就找鎮上的人們商量,說“夕”最怕響聲,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覺。多找些敲得響的東西守在家裡,一有動靜就使勁敲,好把“夕”嚇出來除掉。

這天晚上“夕”果然出來了,它剛闖進一戶人家就被發現了。這家人馬上敲起了盆盆,這家一敲,整個鎮子也跟著敲起來了。“夕”嚇得四處亂跑,結果被七郎看見了。七郎放出獵狗去咬它,“夕”就跟七郎和狗打了起來。人們一聽外頭殺起來了,都拿起東西敲得震天響。這時“夕”有點鬥不過,想逃跑了事,哪曉得後腿被獵狗咬著不放。七郎趁機開弓猛射,一箭就把“夕”射死了。

從那以後,人們就把夏曆臘月三十叫除夕。這天晚上,家家戶戶都要守歲,放火炮,表示祛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四)

相傳,古時候有個文人叫韓文玉,他年輕的時候,家裡很窮。有一年夏曆臘月三十,左鄰右舍都歡歡喜喜地過起了年,他卻窮得沒肉下鍋。鄰居的娃兒出來耍,手上拿著油膩膩的香雞臘肉啃;他的娃兒見了,哭著回家向他要肉吃。他的妻子沒辦法,只好到鄰居家借了兩坨肉來煮。誰知肉剛下鍋,鄰居的當家人回了,怕韓家日後還不起,硬叫韓夫人去把肉提回來。韓文玉哄著娃兒,一家人有勉勉強強地過了個素年。

天快黑了,鄰居早已點亮了年燈,全家老小圍著火堆,說說笑笑地開始守歲了。而韓文玉這時還在山上砍準備燒火守歲的柴。他妻子縫了一下午破爛,又去房後撿煮飯的柴。一位好心老太婆看見了,對韓夫人說:“我們還有一堆辣椒杆送給你,還可以煮幾天飯。”她謝過這位好心的老太婆,就去把辣椒杆背了回來。這時韓文玉也在山上挖了一個大樹頭撈了回來。

韓夫人燒辣椒杆煮飯,煙子嗆人得很,吃飯後生火守歲,她又用辣椒杆做引火柴。這時正是亥時,天上的凶神奉了玉帝之命去人間降災,陰司中的無常鬼也奉了閻君之令到人間給人們定生死。凶神出了南天門,剛到凡界,辣椒味嗆得他們直打噴嚏,眼淚水長淌,凶神說:“凡人真歪!我還沒下去,就整得我夠受,要是真下去了,不知我還有沒有腳杆迴天庭呢!”想到這,嚇得躲到天上不敢下來。無常鬼也縮在陰間不敢出來了。

再說韓文玉挖的那個樹頭,原來是根萬年沉香樹,著火燃,香氣四溢,直衝天庭。玉帝聞到沉香大喜,讚揚凡人竟燒如此異香敬供,便派善神下凡,減了天下人七分罪,並且遍灑甘露,降福人間。同時派文曲星官下凡,暗助韓文玉考上狀元

第二年,天下果然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們過上了好日子.韓文玉也考上了狀元。從此,人們每逢過年守歲,到了亥時,總先要燒一陣辣椒杆,希望能驅逐凶神免災。然後又燒沉香樹頭,希望善神降福人間。

(五)

傳說,從前,有個蠻乖的公主,經常揹著父母到民間玩耍。有天晚上,她在一個棧房裡住下來,半夜的時候,城隍老鬼摸到公主的房裡吃掉了公主的心子。第二天早晨,店老闆來到公主的房裡,見公主硬邦邦地死在鋪上。案子報到官府,三個月也沒有查出個名堂來。

有一年恰逢京城考試,遠方來了個進京趕考的公於和一個書童到客棧裡住宿。這家棧房自從死了那個公主,生意就一天比一天淡泊,特別是公主死的那間屋子更是沒哪個敢進去住。捱到的人說,那間屋子裡每到半夜紅光閃閃,還看到一個小姐的影子在梳頭打扮。

主人看到這遠方的客人,心裡好生高興,就把他們安排在那間屋子裡。一來欺他們不曉底細,二來也想證實一下那間屋裡到底有沒有鬼。公子二人不曉得內情,晚飯後早早就關門就寢了。到了半夜,那間屋裡突然“哇”的一聲響,接著像是有人開門走動。公子從夢中驚醒,一下從鋪上坐起來,點亮了油燈。只見鋪前跪著一個漂亮的小姐,很傷心地哭著,弄得公子莫名其妙,痴呆呆地看著她。這時小姐傷心地說:“三年前,我揹著父母私到民間,晚上就住在這屋裡,哪曉得困到半夜的時候,城隍老鬼從窗子鑽了進來,把我的心吃了,使我無法還生。沒想到今晚上公子引來了書童,我只好借用書童的心子復還正身。哪曉得書童的

陰魂不放我,還要我還他心子.望公子幫忙,把我引見給父王。說明情由,捉住城隍老鬼,還我心子。那時我再把書童的心子歸還於他。”公子見姑娘這樣傷心,雖說疼愛書童,但又同情小姐,只好答應下來。

第二天正逢夏曆大年三十,大清早公子帶著小姐走路,書童的陰魂也哭著追上來了。公子趕忙上前擋住,勸回棧房,還一再給店老闆說要照看好書童,三年後一定把心子送來交還他,使他重返人世。接著,公子又親手做了一盞紅燈掛在店門正中,使四方邪魔不敢入店來欺負書童的陰魂。

從那以後,人們每逢過年都要在門口掛一盞紅燈避克驅邪。這樣點年燈習俗就傳開了。

除夕的故事15

中國陰曆年十二月的最後一個晚上,叫做除夕。除,是去掉的意思;夕,指夜晚。除夕就是把本年中最後的一夜去掉,迎接將要到來的新的一年。在中國,除夕,又叫做“除夜”,“年夜”,也叫做“年三十”。

在中國民間,除夕的風俗是非常多的。除夕大掃除的風俗由來已久。除夕不久前,大家要把屋裡屋外打掃得乾乾淨淨。到了除夕這一天,大家還要進一步大掃除,進行“除故納新”。這種風俗出處於古時候的故事,據瞭解,古時候神話中顓頊有一個不爭氣的兒子,美味懶做,平時穿著破爛衣服,喝非常稀的粥。有一年除夕夜晚,他又凍又餓,死在屋角。所以,除夕這天,大家乘大掃除機會,把家裡的破爛衣服和剩飯剩菜拿出來,在新的一年到來前倒掉,表示不讓貧窮到家裡來。

掃除之後,大家就在我們的家門貼上冬聯,掛上燈籠,打造出一派節日景象。在民間,除夕要喝一種叫做“屠蘇”的飲料,它是用酒或水製成的。傳聞,在一間叫“屠蘇”的茅屋裡,住著一個非常不一般的人,他專門在山林裡採集草藥。每當除夕時,他就將配製好的.中藥,往鄉鄰的屋裡送,並告訴鄉親,來年七年級時給全家人喝,可以驅病消災。他還毫無保留地將藥方告訴鄉親,於是鄉親們就稱這種藥為“屠蘇”。“屠蘇”到底是什麼?據古時候藥書記載,它是由大黃、桔梗等7種中藥研製而成,具備防治疾病有哪些用途。

除夕夜,吃團圓飯,幾乎是每家每戶的傳統習慣。這天,在外工作的人,只須有空閒,都要趕回家裡,一家人團聚在一塊,把最豐盛的食品拿出來,團團圓圓地吃一頓年夜飯。

在中國各地,吃團圓飯並不都一樣。在南方,這頓飯一般有十幾道菜,其中必須要有豆腐和魚,由於這是漢字“富裕”的諧音。在北方,團圓飯大多是餃子,全家人一齊包,這是一種把美味肉餡包在圓形的薄面皮裡的食品,包好後,用開水煮熟,加上佐料,全家人坐在桌前,熱熱鬧鬧地聚餐。“餃子”具備象徵團聚的意思。

除夕晚上,大人攜帶小孩到親朋好友家裡送禮物,拜年,叫做“饋歲”;邀請其他人到自己家一塊吃年夜飯,叫做“別歲”;叫完飯,大夥互相祝賀道謝一番,各自回家,叫做“散歲”;在家裡,晚輩要向長輩行禮,長輩對晚輩囑託幾句,還要給沒工作的孩子子壓歲錢,並互相祝賀,叫“辭歲”;這個時候,大夥都不願去睡覺,一家人或看電視、或打麻將等等,享受天倫之樂,直到新一年的到來,叫做“守歲”。

“守歲”是最常見的一項除夕活動。中國古時候詩人陸游在“守歲”詩中,曾寫有“兒童強不睡,相守夜喧譁”的佳句。守歲時,孩子子最開心,平日受大人管得比較嚴的小孩,到了此時也不受規矩的約束,可以同大大家一塊高開心興地守歲到元旦天明,充滿了辭舊迎新的歡樂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