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瑤族的風俗習慣簡介

節日慶典 閱讀(2.01W)

瑤族是中國一支古老的民族,民風淳樸且彪悍,人口多居住在山區,因此有“無山不有瑤”之說。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瑤族特有的風俗習慣,希望大家喜歡!

瑤族的風俗習慣簡介

  瑤族八大風俗習慣【一】:瑤族的飲食習慣

瑤族居民的主食以玉米、大米、紅薯等為主。日常菜餚有黃豆、飯豆、南瓜、辣椒和家禽家畜等·廣西金秀大瑤山瑤族利用“鳥盆”捕捉候鳥,醃製為酢,是款待貴客的美味佳餚。桂北地區的一部分瑤族盛行“打油茶”,即以油炒茶葉煎湯,佐以生薑、辣椒、食鹽調味,趁勢沖泡炒米、炒豆、米花之類同飲,具有特殊的風味。瑤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主要分佈在中國南方几個省區的山區,是中國南方一個比較典型的山地民族。他們以務農為主,實行輪耕,兼營狩獵、捕撈與採集,手工業較發達;聚居區出產優質紅米和藥材。過去,瑤族常在米粥或米飯里加玉米、小米、紅薯、木薯、芋頭、豆角等。有時也用““烤”的方法來加工食品,如煨紅薯等各種薯類,煨苦竹筍、烤嫩玉米、烤粑粑等。

  瑤族八大風俗習慣【二】:瑤族的建築

瑤族房屋建築因地而異,形式多樣。一般而言,依深山密林而居的瑤族多就地取材,採用"人"字形棚居建築式樣;居住在坡度比較大的山嶺地帶的瑤族,多采用"吊樓"式建築;居平原丘陵地區的瑤族,住房多為土木或泥木結構,與壯、漢族住宅相同;聚居山地的瑤族講究村寨整體,房屋建築多為層疊式,幢屋毗連,層次分明。大的村落山寨,房屋從山腳疊到山腰,甚至疊到山頂,民族風格獨特。瑤族房屋建築一般分為三個部分,即住房、糧倉、寮房。住房一般是一棟三間,中設廳堂,臥室設在兩側或中室後部,前部為灶堂或火堂。糧倉多用木板密封成堡壘形,用來貯藏玉米、稻穀,一般設在屋外或村旁,甚至有的設在數十里的山野田間。寮房多數是建在村寨旁邊,用茅草搭蓋,用以存放柴草或儲存物件等。

  瑤族八大風俗習慣【三】:瑤族的婚俗

自古以來,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都是適齡男女必說之事。中國傳統,女方嫁給男方,生的子嗣歲隨父親姓,這也成為千百年不變的規定。但在我國少數民族當中,嫁郎嫁女都有一個樣的說法。 瑤族自治縣是我國最早成立的瑤族自治縣,境內因匯聚著盤瑤、花藍瑤、茶山瑤、山子瑤、坳瑤等5個支系的瑤族而被稱為“世界瑤族之鄉”。已故的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曾說:“大瑤山的瑤族是全國支系較多,民俗表現最為典型的。目前世界人類研究的兩個民族熱點,其中就有瑤族。世界瑤族研究中心在中國,中國瑤族研究中心在金秀。”瑤族群眾在生活中形成了深厚質樸、絢麗多彩的瑤族文化和風俗習慣。瑤家婚嫁禮儀,涵蓋了瑤族豐富。盤瑤婚期大多在秋收之後,春節之前,分“嫁女”和“嫁郎”兩種。舉行正式婚禮之前,必須經過擇偶、提親、訂婚等過程。婚宴“正酒”三餐,“偏酒”(早餐、宵夜)六餐。第四日早上親客告辭,男家各送一份“奶頭禮”(亦謂小源禮),即:送岳父母豬腿各八至九公斤,其它豬肉四到五公斤。第四或第五天,夫妻回門住一宿,同回後方圓房。

  瑤族八大風俗習慣【四】:瑤族的宗教信仰

瑤族的宗教信仰比較複雜,有些地區原始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或圖騰崇拜佔有一定地位;有些地區則主要信奉巫教和道教。道教對瑤族影響很大,凡屬喪葬一套祭祀儀式,基本上按道教法旨進行,只是其中摻雜了一些民族原始宗教的內容。瑤族人認為狗是自己的祖先,在重大節日時都是先有狗上桌舔食後方能食用。相傳在遠古時代,兩個大王之間互相打仗,其中一大王下詔,如殺死對方者將女兒許配給他,瑤族的祖先將詔文揭下,深夜潛入軍中將那大王頭顱咬下。許諾的大王不好反悔,卻又認為這是一隻狗,於是要求他們隱居深山。瑤族的祖先帶著大王的女兒來到四面環山之地,不料,深夜瑤族的'祖先竟由狗變成人,二人結為夫妻。後發展為千戶人家,此地被後人稱為千家峒。

  瑤族八大風俗習慣【五】:瑤族禁忌

瑤族是十分注重禮儀的民族,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禮儀禁忌。路途相遇,不論相識與否,都要熱情打招呼,否則被視為不懂禮貌;平日裡洗臉盆不能拿來洗腳;用餐時忌諱互用碗筷;忌諱衣褲當戶晒;忌諱在屋內亂吐口痰。豬日不殺豬,雞日不殺雞,牛馬日不買賣牛馬。有客人到家,客人先要與主婦打招呼,主人才高興,否則被認為傲慢無禮。

瑤族十分尊敬長輩與老人,路遇老人要主動打招呼,並讓到路的下方。騎馬者,見到老人時必須立即下馬。在老人或長輩面前,不蹺二郎腿,不說汙穢的話,不隨地吐口痰,不直呼老人和長輩的名字。與老人和長輩同桌共餐,要讓他們坐上席,主動給他們添飯加菜,可口的菜餚要移到老人和長輩面前擺放。

火塘是瑤族家庭的核心,火塘上的三腳架以及灶膛,不能用腳踩,火塘內的柴禾忌諱倒著燒。有些地方的瑤族忌吃狗肉,所以到了瑤族地區,不要打主人家的狗,不要吃狗肉,還有些地方的瑤族忌吃烏龜、蛇和鱔魚。“盤王節”是瑤族最為盛大的節日,節日時間為農曆十月十六日。但根據各地瑤族傳統習俗和穀物收成、人畜康泰的情況而定,每三五年才過一次,甚至有的12年過一次。每逢“盤王節”,村寨房舍要打掃乾淨,男女老幼梳妝打扮,換上節日盛裝,載歌載舞,盡歡而散。除此以外,瑤族還過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木蓮節(也稱祖先節,時間為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等。大年七年級婦女不串門訪親,不吃青菜,有些還在門外插一青枝或木牌。正月九年級、初五、初六家人不出門。

瑤族每年農曆二月八年級日(有的為三月九年級日)舉行祭龍儀式,內容包括求谷魂、祭谷娘、盤古、玉皇、神農等,求其保佑六畜興旺、五穀豐登、四季平安、錢財順利。祭祀的同時,舉行掃寨活動。祭龍掃寨活動,禁止婦女參加,也謝外人進入寨子,已在本寨的外寨人,必須等祭祀完畢才能出寨。

瑤族八大風俗習慣【六】:瑤族的服飾

瑤族過去因其居住和服飾等方面的特點不同,曾有“ “過山瑤”、“紅頭瑤”、“大板瑤”、“平頭瑤”、“藍靛瑤”、“沙瑤”、“白頭瑤”等自稱和他稱。過山瑤”、“紅頭瑤”、 “大板瑤”、“平頭瑤”、“藍靛瑤”、“沙瑤”、“白頭瑤”等自稱和他稱。在風俗習慣方面一直保持本民族傳統特點,尤其在男女衣著上更為明顯。瑤族婦女善於刺繡,在衣襟、袖口、褲腳鑲邊處都繡有精美的圖案花紋。髮結細辮繞於頭頂,圍以五色細珠,衣襟的頸部至胸前繡有花彩紋飾。男子則喜歡蓄髮盤髻,並以紅布或青布包頭,穿無領對襟長袖衣,衣外斜挎白布“坎肩”,下著大褲腳長褲。 瑤族男女長到十五、六歲要換掉花帽改包頭帕,標誌著身體已經發育成熟了。

  瑤族八大風俗習慣【七】:瑤族拋花包

拋花包是富寧縣瑤族男女青年的一種娛樂形式,瑤語叫“武多”。瑤族的花包用紅、黃、藍、白四色布拼縫而成,內裝玉米。活動人數不限,男女各為一方,每人都握兩個花包,距離約一丈,左手接來右手拋去,男女對擲,往復迴圈,一時滿場彩花飛舞。 傳說從前有對青年相愛,男的叫盤阿思,女的叫劉三娘。瑤族頭領想討三娘為妾,被三娘拒絕,轉而逼迫盤阿思,要盤阿思一天以內製一件五色鳳凰衣,否則不準與三娘結親。阿思歷經艱辛,連一隻鳥兒也沒有獵獲。在他一籌莫展之際,一位仙女為阿思的精神所感動,送給阿思一件鳳凰衣。阿思和三娘在鄉親們的幫助下,打死了瑤族頭領,結成了夫婦。為了紀念仙女的恩情,三娘按鳳凰衣的顏色,繡了四個花包,保留了紅、黃、藍、白四色,摒棄了黑色,以表示衝破黑暗、走向光明。自此以後,便有拋花包的活動。

富寧瑤族的拋花包活動,是青年男女的一種交際活動,許多青年男女都是通過拋包活動結為終身伴侶 。在瑤族新婚之夜新郎新娘不能同床共枕,新郎慨地讓出自己的床位,由陪伴新娘來的同胞姐妹、知心女友與新娘同床共枕,說說知心話。新郎讓出床位後,便邀請未婚青年男女到村旁徹夜對唱山歌,其內容主要是與未婚青年話別,說明自己已成家立業,肩負家庭責任,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跟大家一起玩耍,並希望同齡青年儘快找到心上人,早日成家立業。新郎要待第三天早上新娘返孃家回來以後,方能進入洞房與新娘共度良霄。

  瑤族八大風俗習慣【八】:瑤族的喪葬習俗

瑤族都實行土葬,老人垂危時,便為之梳頭、淋浴、穿壽衣,親屬守侯“送終”。死後移置廳堂(男左女右),全家舉哀,子女前往親友報哀,擇吉安葬。停柩一般三天,請師公做“道場”。家貧者則一碗水為之“開路”。死者若是師公,則要請同等水平的師公唸咒,將屍體用紅布捆在坐凳樓梯上,法事完後才入棺。

出殯時,師公只引送到門口,由孝男或孝女,手持火把或菜刀引路上山。高山瑤不講究什麼“風水”寶地,只要在離住房不遠的山腳,選上一地,即行安葬。

現在,瑤族已經實行殯葬改革,喪葬辦法開始試行火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