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教育考試>

人教版二年級《三個兒子》教學反思2015

教育考試 閱讀(9.56K)

《三個兒子》講的是三個媽媽分別有一個可愛的兒子,一個媽媽說,她兒子有力氣,側翻打得真好;一個媽媽說,她兒子嗓子好,唱歌動聽;第三個媽媽說,她的兒子,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當他們的媽媽拎著沉重的水桶走來時,力氣大的只顧著翻著跟頭,嗓子好的只顧著唱著歌,他們惟獨對媽媽手中的水桶視而不見;而那個“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的兒子,卻跑到媽媽跟前,接過了沉甸甸的水桶。很明顯,這個故事是對學生進行孝心教育的。可最後,老爺爺卻說他只看到了一個兒子,因為他深知,這個“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卻能幫媽媽拎水桶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兒子。

人教版二年級《三個兒子》教學反思2015

  《三個兒子》教學反思_【1】

《三個兒子》這篇課文故事生動有趣、感人肺腑。課文敘述了三個兒子面對著三個媽媽,當他們的媽媽拎著沉重的水桶走來時,嗓子好的只顧著唱歌,力氣大的只顧著翻跟頭,對媽媽手中的水桶視而不見;而那個“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的兒子,卻跑到媽媽跟前,接過了沉甸甸的水桶。淺顯的文字中包含著樸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為人子,方少時,孝與親,所當執”。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覺得不必給二年級的孩子講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細摳文章的思想內容,只要將閱讀教學生活化滲入教學中,在引導孩子們讀書的基礎上,抓住“明明有三個兒子在眼前,為什麼老爺爺說只有一個兒子”這個問題,來引導孩子們去讀書,讀出神,讀出味就可以了。 因為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僅僅把自己對文字的感受、理解、體驗傳授給學生是不行的,教學應該是一種“導體”,讓文字與學生的感受、理解、體驗發生“碰撞”,產生火花,從這個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閱讀教學生活化要求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內容,進行生活教育,讓學生明白“生活與教育是一個東西,不是兩個東西”。在學習語文的同時學習生活並磨礪人生。比如:在開始引入課題時,讓孩子們回憶“你的媽媽是怎麼樣誇獎你的,她的動作和表情是怎麼樣的?”從而匯入課文“這裡也有三個媽媽在誇獎自己的孩子,你去讀一讀”。這樣的閱讀教學貼近生活,並營造了一個民主的教學環境,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潛力(敢想、敢說、敢做),使學生對文字有了獨特的理解。

  《三個兒子》教學反思_【2】

《三個兒子》是一篇生動感人的生活故事。課文通過三個媽媽對自己兒子的誇獎和三個兒子媽媽面前的具體表現的對比敘述,揭示了一個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一、用質疑解疑為手段,深入文字進行研究,揭示文字主題

“明明是三個兒子,為什麼老爺爺說只看到了一個兒子? 你認為老爺爺看到的是哪個兒子?”,以此激發學生去思考、去探究。接著以感受“水很重、媽媽提水辛苦”為切入點切入。採用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深入到語言文字當中去體悟,抓住“痛”、“酸”、“走走停停”、“直晃盪”等詞感受理解。

二、教學時,我以感情朗讀為突破口,讓學生體會三個媽媽不同的心態,幫助理解文字主旨。

先抓住三個母親對兒子不同的評價來引導孩子們去讀書,讀出神,讀出味,讀出情感體驗。然後再抓住“明明有在個兒子同時在眼前,為什麼老爺爺說只看到一個兒子”這一問題引導孩子們帶著自己強烈的情感體驗去讀書討論,明白事理,並從中昇華情感。我設計了讓孩子當作是媽媽,讀一讀媽媽誇獎兒子的話。然後隨機採訪“媽媽們”他們在誇獎孩子的時候心裡是怎麼想得?學生說的.話真是讓我喜出望外!“我為我的兒子驕傲!我為我的兒子自豪!我的孩子是最棒的!......”在讀第二個媽媽誇獎自己孩子的話時,我改變了方式,讓一個學生讀,然後隨機找學生來評價他“你認為他讀的怎麼樣?”到了第三個媽媽那裡,我讓學生用自己的朗讀來表現那個媽媽的心情,學生說出了那個媽媽心情平靜、平淡,那個媽媽很謙虛,而且學生真的讀出了這樣的語氣。

這節課讓我很欣慰的是學生們朗讀的很到位,讀得有感情,在課堂上不是學生不會說,而是教師引導不到位學生才沒的說,只要教師引導到位,就很容易能調起學生的情感,學生的情感也能發揮的淋漓盡致。

《三個兒子》這一課讓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學生的潛力,同時也讓我深深體會到只要老師引導到位,學生就能發揮得體。

  《三個兒子》教學反思_【3】

兒子,這個字眼在媽媽的心裡是神聖的。可是,媽媽這個字眼,在兒子的心裡是怎樣的呢?我們感動於“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而大力讚頌母愛的時候,是否應該引導孩子們讀讀“黃香溫席”、“臥冰求鯉”這些頌揚子孫小心的文章呢?

《三個兒子》是人教新課標國小二年級語文下冊的23 課。這篇課文故事生動有趣、感人肺腑。課文敘述了三個兒子面對著三個媽媽,當他們的媽媽拎著沉重的水桶走來時,嗓子好的只顧著唱歌,力氣大的只顧著翻跟頭,對媽媽手中的水桶視而不見;而那個“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的兒子,卻跑到媽媽跟前,接過了沉甸甸的水桶。淺顯的文字中包含著樸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 “為人子,方少時,孝與親,所當執”。下面是我對《三個兒子》的教學反思。

在《三個兒子》的教學過程中,第一課時學生感受了三個媽媽眼中的兒子是怎樣的以後,便直奔文字的思維聚焦點,那就是“明明是三個兒子,為什麼老爺爺說只看到了一個兒子? 你認為老爺爺看到的是哪個兒子?”,以此激發學生去思考、去探究。

接著以感受“水很重、媽媽提水辛苦”為切入點切入。

1、採用多種教學方法:

⑴ 讓學生深入到語言文字當中去體悟,抓住“痛”、“酸”、“走走停停”、“直晃盪”等詞感受理解。

⑵ 想象性、移情性體驗,通過閉眼聽老師讀,想象,讓學生在腦海中逐漸形成豐富生動的表象,繼而小組交流,將表象轉化為口頭語言,同時進行情感上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