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教育考試>

2018廣東大學聯考物理勢能應用單選題

教育考試 閱讀(1.93W)

勢能運用是廣東大學聯考物理考試中重要的知識點,也是大學聯考單項選擇題中的必考考點。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廣東大學聯考物理勢能應用單選題,希望大家喜歡。

2018廣東大學聯考物理勢能應用單選題

  廣東大學聯考物理勢能應用單選題

1.關於彈性勢能和重力勢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重力勢能屬於物體和地球這個系統,彈性勢能屬於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

B.重力勢能是相對的,彈性勢能是絕對的

C.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都是相對的

D.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都是狀態量

2.下列關於物體的重力勢能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物體的重力勢能值隨選擇的參考平面的不同而不同

B.物體的重力勢能實際上是物體和地球組成的系統所共有的

C.重力對物體做正功,則物體的重力勢能增加

D.物體位於參考平面以下時,物體的重力勢能為負值

3.將一物體由A移至B,重力做功(  )

A.與運動過程中是否存在阻力有關

B.與物體沿直線運動或曲線運動有關

C.與物體是做加速、減速或勻速運動有關

D.與A、B兩點的位置有關

4.物體在運動過程中克服重力做功50 J,則(  )

A.重力做功50 J

B.物體的重力勢能一定增加50 J

C.物體的重力勢能一定減少了50 J

D.重力對物體做功-50 J

5.對於重力勢能的理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重力勢能是一個定值

B.當重力對物體做正功時,物體的重力勢能有可能在增加

C.放在地面上的質量不同的物體,它們的重力勢能一定為0

D.重力勢能是物體和地球共有的,而不是物體單獨具有的

6.當重力對物體做正功時,物體的(  )

A.重力勢能一定增加,動能一定減少

B.重力勢能一定減少,動能一定增加

C.重力勢能不一定減少,動能一定增加

D.重力勢能一定減少,動能不一定增加

7.有關重力勢能的變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物體受拉力和重力作用向上運動,拉力做功是1 J,但物體重力勢能的增加量有可能不是1 J

B.從同一高度將某一物體以相同的速率平拋或斜拋,落到地面上時,物體重力勢能的變化量是相同的

C.從同一高度落下的物體到達地面,考慮空氣阻力和不考慮空氣阻力的'情況下重力勢能的減少量是相同的

D.物體運動中重力做功是-1 J,但物體重力勢能的增量不是1 J

8.下面關於重力勢能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有A、B兩個物體,A的高度是B高度的2倍,那麼物體A的重力勢能的數值一定是物體B的2倍

B.從同一高度將某一物體以相同的速度豎直上拋或平拋,從丟擲到落地的過程中,物體重力勢能的變化量是相同的

C.有一物體從樓頂落到地面,如果受到空氣阻力,物體重力勢能的減少量將小於自由下落時重力勢能的減少量

D.重力做功時,不僅與物體運動的高度差有關,還與物體運動的路徑有關

9.關於重力做功和重力勢能的變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做豎直上拋運動的物體,在上升階段,重力做負功,重力勢能減少

B.做豎直上拋運動的物體,重力勢能在不斷減少

C.做平拋運動的物體,重力勢能在不斷減少

D.只要物體高度降低了,重力勢能就不斷增加

  大學聯考物理選擇題答案

1.A [重力勢能具有系統性,彈性勢能只屬於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故A對.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都是相對的,且都是狀態量,故B錯,C、D對.]

 3.D 4.B  5.D [選不同點作參考點,重力勢能的數值不同,A錯;只有選地面為零參考點時,地面上的不同質量的物體重力勢能才為0,C錯;重力做正功時,重力勢能一定減少,B錯;重力勢能是物體和地球所共有的,D對.]

6.D [重力做功的過程實質上是重力勢能和其他形式能轉化的過程,其他形式能包括動能、電能、內能等,重力做功多少與經過的路徑無關,只與始、末位置有關,重力做正功等於重力勢能的減少量而不是增加量,這個是沒有條件限制的,重力勢能減小,動能不一定增加,如物體勻速或勻減速豎直下落過程,A、B、C錯,D對.]

7.A [重力勢能增量等於重力做功的負值,與其它因素無關,即WG=mgΔh=-ΔEp,故選A、B、C.]

8.B [由Ep=mgh知,只有mA=mB時,A的重力勢能才是B的2倍,A錯.由重力做功特點可知,重力做的功等於重力勢能的變化量,與經過的路徑無關,與物體是否受其他力無關,C、D錯,B對.]

9.C [重力做正功時,重力勢能減少,重力做負功時,重力勢能增加.因此只需要判斷重力做正功還是做負功,即可判斷出重力勢能的變化.]

  大學聯考物理狀元學習法

一、由於經常背概念,我往往會找到一些規律。

(1)列如背“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從中便發現不論“閉合電路”或“部分電路”定律針對都是“電流”這個物理量。

推而廣之,每一條定理、定律都必有中心詞,都是針對一個物理量,而其他涉及到的物理量或是用來定義它,或是用來計算它。抓住這樣的規律,什麼定理、定律,以後遇到相關內容就容易歸類於聯絡。

(2)雖然有些解題思路通過做習題也可以掌握,但如果一開始腦子中便有一定聯絡,遇到題目就能將思路理得清晰,更有利於以後舉一反三,應付不同題目。

二、熟悉課文的另一個好處,就是能很快的弄清課本的總體思路。

(1)為什麼這節要在那節的後面,而這章又在那章的前頭?這節與那節之間有什麼聯絡?這章與那章之間有存在什麼關係?

(2)於是隨著學習的深入,在自己的腦海中逐漸建立起了框架,前前後後、分章分節的內容總結成了幾大系統,思路便也是隨之清晰起來了。

(3)以前我的一個物理老師說過,物理書“應該越學越博”,這句話說的就是能成系統,抓住主幹。而要準確抽象出重點內容,我感到熟悉課本少。

(4)在測驗和考試前複習物理,我是以看書為主的,在臨考前最後一次理清腦子中的各種概念、各種系統。我發現這樣的效果要比無的放矢找題目要好得多。

三、當然,題目不是不重要的。前文常提到“思路”,而形成的眾多思路,正是在實踐中形成併成熟的。

而且,如果光看概念,思路往往只有一個方向,但題目就可以幫助你從另一個角度運用這一定理。

在做題的過程中還會發現自己以前對某個要點理解有所偏差,甚至題目提供的思路有時會讓自己驚喜得發現:“對了!這個兩個定理是聯絡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