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教育考試>

香菱學詩教學反思

教育考試 閱讀(7.18K)

引導語:反思是最好的進步,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香菱學詩教學反思範文,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香菱學詩教學反思

  香菱學詩教學反思

  一:

《香菱學詩》是一篇自讀課文,本課從內容上看學生比較容易把握,但學生要更深入學習是有難度的。因此在教學設計上我把對香菱學詩的過程、學詩成功的原因以及從中得到的啟示作變教學的重點,對於黛玉這個人物則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從教學的效果來看,所預期的目標基本實現,但對於部分難點,比如文中涉及到的三首詩的理解,沒有能很好引導學生在比較中加強理解。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髮言的機會有些少,由於是一篇自讀課文,因此急於完成教學任務,所以有些應該學生說,應該學生查的沒有讓學生說,讓學生查,在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蒐集資訊能力還做得很不夠。還有在語言賞析,講得太多,讓學生讀得太少,有時候好的句子多讀幾遍往往要比多講一些效果更好。

在教學媒體的選擇上,選用了一首《紅樓夢》的主題曲,學生對這首歌非常喜歡,很好激發了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讓本文的學習有了一種韻味;另外還有一些人物的相關圖片,雖然對於學生想象力有影響,但畢竟讓學生對於文學中的一些人物有了一定的認識;關於文學常識和字詞的文字性的內容,則很好地起到了檢測學生預習情況的作用;其它的一些文字性的內容則以問題為主,通過問題來實現讓學生的再讀,使學生的讀更有指向性,更有效。但整體看來媒體的運用還是有些單一,如果能再增加一些關於課文朗讀的一些音訊或其中的視訊片段就更好了。

從教學策略上來說,這節課以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為主,從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來看,一定程度發揮了他們的自主性,學生讀、說、寫的時間更多了,但還不夠徹底,沒能讓學生的自主性完全發揮出來。我覺得應該增加學生討論的時間,讓學生與學生交流,相信他們在交流的過程會互相影響,互相促進。

  二:

教《香菱學詩》,我除了分析課文字身的內容外,更著眼於學生在學習中成長。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重點安排了兩項內容:香菱學詩的方法和香菱學詩的態度。

黛玉教香菱作詩的方法,其實並不新奇,小說中有詳盡的介紹。她不是讓香菱從練筆入手,而是借書囑她回去讀:“你若真心要學,我這裡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一二百首。”“然後再把陶淵明、應裼、謝、阮、庾、鮑等人的一看。”“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而香菱拿了詩回去,“諸事不顧,只向燈下一首一首地讀起來。”

作詩如此,寫文章又何嘗不是如此?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黛玉教的這一讀書法,亦是曹雪芹先生的寫作之法。如果曹雪芹當年沒有廣泛地閱讀各類書籍,他能寫出包羅永珍的社會百科全書——《紅樓夢》?而書中文采遠勝他人的黛玉、寶釵,無一不是深入書海,博聞強識,觸類旁通之人。寫詩為文,當然需要靈氣。靈氣從何而來?古人說得好:“腹有詩書氣自華。” 因此,我要想盡辦法開展活動,教育學生多讀課外書籍,特別是那些中外名著。

有了知識的準備,也有創作的衝動,未必就能寫出好東西。要想寫出好東西,還必須勤練苦練。歐陽文忠公《賣油翁》所言極是:“唯手熟爾!”香菱的進步,除勤學,更兼苦練,小說中敘述甚為詳盡,不贅言。古人中苦吟的例子比比皆是。“推敲”,“兩句三年得,一吟淚雙流”,足可借鑑。天道酬勤,勤亦可補拙。希望學生們不負此言!

  三:

今天的課是失敗的.。失敗原因是講課的重點不突出。

本文的課題是《香菱學詩》,主語是香菱,事情是學詩。教學本課的時候要求把握一箇中心問題:香菱是怎樣學詩的?文章有好四個重點句子。通過這幾個句子得出結論:作者通過細膩的動作、語言、神情描寫,塑造了香菱求知慾強、悟性高、刻苦用心,心性不俗的人物特點。因為文章內容豐富,學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理出主要內容是不容易的。

根據以上教學重點,我在設計的時候,有兩個環節可以減去:1、介紹香菱的身世;2、介紹回目。有一個環節可以壓縮:讓學生體會香菱寫的三首詩。上課時,我讓學生討論這三首詩寫得怎麼樣?用時1小時。後來思考只需讓學生一讀而過,得出香菱學詩在一次次進步即可。進而為討論香菱是怎樣學詩的這一重點讓出時間。

  四:

香菱的苦志學詩對學生的學習很有啟發作用,因此分析香菱這個人物形象時,同學們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很容易就能掌握。特別是描寫她“苦志學詩”的句子,同學們自己很容易就能能找出很多,不管是正面描寫還是側面描寫,同學們都容易掌握。

難的是,讓同學們分析香菱寫的那三首詩。慚愧的是,我本人只會讀詩不會寫詩,所以讓我去評價一首詩寫得好不好,我真的無從下手。而賞析詩歌重要的是掌握方法。自己無“漁”又如何授人以“漁”呢?最後只能讓學生學習林黛玉,“林黛玉如何評香菱的詩,從中你學到了什麼”則成了學生學習本節課的一個重要內容。而在這一環節上則花了不少的時間。同學們先是自己看自己領悟,不懂的再跟同學們討論,而我也參與到了這場討論,真正成了“學習者”,學生成了我的“導師”。

課堂一結束,我發現,我這一角色的無奈“轉換”卻無意中提高了我學生的分析能力,也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信心:老師不懂的我都能學懂。雖然費了不少勁,花了不少時間,但我認為:值!同時也讓我有了一個想法,那就是以後要多多看詩、讀詩、品詩,爭取能寫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