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教育考試>

2018廣東大學聯考地理常見易混概念比較

教育考試 閱讀(2.28W)

要想在廣東大學聯考的考試中發揮的更加出色,複習好廣東大學聯考地理的相關知識點必不可少。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廣東大學聯考地理常見易混概念,希望大家喜歡。

2018廣東大學聯考地理常見易混概念比較

  廣東大學聯考地理常見易混概念

▲1.天體與天體系統  天體是就宇宙中物質的存在形式而言的,是宇宙間各種物質實體的通稱。天體系統是就天體的運動關係而言的,是指運動著的天體因相互吸引、相互繞轉所構成的相對獨立和層次不同的系統。

▲2.流星體、流星現象與隕星   運行於行星際空間的固體小塊和塵粒統稱流星體。當它高速衝入地球大氣層,與空氣分子激烈碰撞而燃燒產生的光跡稱為流星現象。降落到地面未能燃燒盡的流星體的“殘骸”則稱隕星。

▲3.晝夜現象、晝夜更替與晝夜長短   晝夜現象是指由於地球是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而引起地表向日的一半明亮,對應的另一半黑暗的現象。晝夜更替是由於地球自轉而使地球產生的白晝與黑夜以一個太陽日(24小時)為週期的交替現象。而晝夜長短是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公轉引起太陽直射點的移動,使除赤道外的各緯度晝夜長短產生週年變化的現象。

▲4.節氣與季節   節氣是根據天氣和物候的演變情況確定的,以太陽在黃道上運動15°為劃分標準,一個迴歸年有24個節氣。季節,是根據各地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週年變化情況確定的,以太陽在黃道上運動90度為劃分標準;二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一年中寒來暑往及物候的變更情況。

▲5.氣溫遞減率與地溫遞增率   前者表示對流層內氣溫隨高度而逐漸下降的變化率。平均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後者表示常溫層以下一定深度內,地溫隨深度逐漸增高的變化率。平均每深100米,溫度增高3℃。

▲6.太陽輻射、太陽輻射強度與太陽常數   太陽輻射是一個物理概念。是指太陽向宇宙空間發射的電磁波和粒子流。太陽輻射強度是一個物理變數,指每平方釐米的地球表面每分鐘獲得的太陽輻射能量。其大小隨緯度、太陽高度和時間而變。而太陽常數是一個物理常量,指在日地平均距離條件下,地球大氣上界太陽高度角為90°時的太陽輻射強度。其數值為8.16焦/釐米2·分。

▲7.海陸風、季風與季風氣候   海陸風是由海陸之間的氣壓日變化而引起的,僅出現在濱海地區,是一日之內風向轉變的現象。季風是由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所導致的海陸之間氣壓中心的季節變化(或氣壓帶和風帶位置的季節移動),而引起的一種大範圍盛行的、風向隨季節有顯著變化的風系。但有季風的地區不一定就形成季風氣候,只有在海陸對比顯著、風向變化明顯的熱帶、副熱帶和溫帶大陸東岸的季風區才是季風氣候。

▲8.氣象、天氣與氣候   氣象是表明大氣特徵的物理狀態和物理現象的總稱。包括氣壓、氣溫、溫度、風、雲、降水等要素。天氣是指短時期某地大氣中的氣象變化情況。它是由各種氣象要素綜合表述的大氣物理狀況。氣候則是指一地區多年觀察所得到的概括性氣象情況。天氣是多變的,而氣候則較為穩定。

▲9.水體與水圈   水體是指由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水的存在體,如海洋水、河流水、湖泊水、大氣水等;水圈是地球上各種水體的總稱,是一個連續的不規則的圈層。

▲10.徑流與徑流量   徑流是指大氣降水到達地面以後扣除蒸發量等損耗沿地表、地下運動的水流。徑流量則是指一定時段內通過某一河流斷面的水量,單位:立方米/秒。

  大學聯考地理地表形態複習資料

1、岩石的分類:分為岩漿岩、沉積岩和變質岩三大類

2、地質作用表現:

①內力作用:地殼運動(地震)、岩漿活動、變質作用

②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巖

3、地質作用能量來源:

①內力作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熱能→產生岩漿活動變質作用,產生地殼運動與構造地震等

②外力作用:主要是太陽輻射能,其次重力能→使大氣、水和生物生變化,形成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巖。

4、對於地表形態,通常有兩種理解。

其一是從巨集觀形態上理解的地形,如高原、盆地等,是內力和外力綜合作用的結果;

其二是從微觀成因上理解的地貌,如流水地貌、風沙地貌等,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5、地質構造的型別:

(1)褶皺(背斜、向斜),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

外力侵蝕(在外力侵蝕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頂部受張力,容易被侵蝕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擠壓,巖性堅硬不易被侵蝕反而成山嶺。

(2)斷層(上升巖塊-地壘、下沉巖塊-地塹)

  廣東大學聯考地理複習攻略

第一、是要狠抓基礎、提高能力。所謂基礎,指的是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維過程和基本的地理素養,而這些基礎的複習應以教材為載體。在緊密聯絡教材、鞏固知識的同時,使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第二、是要圍繞一箇中心打好基礎。中心就是主幹。從近幾年文科綜合試卷中的地理試題來看,大學聯考考查的主幹知識包括:時間的計算;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特別是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影響天氣的.天氣系統:鋒面、氣旋與反氣旋;氣候的形成因子、氣候型別的分佈、氣候特徵和氣候型別的判別;世界洋流的分佈規律及其對地理環境影響、內外力作用與地殼的變動,地殼物質的迴圈,河流的補給與水文特徵;自然帶的分佈規律;農業的區位因素;工業的區位因素;城鎮的規劃與佈局、城市化及其問題;人口遷移;文化擴散;旅遊資源的評價;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等等。對於這些主幹知識,學生們要準確的理解其內涵和外延。搞清每個知識點的來龍去脈、適用範圍和條件。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個知識點。還要對重點知識進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識間的橫向關係和縱向聯絡,逐步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框架,形成知識網路圖。

第三、是要形成兩個習慣。一個是儘早訓練,形成正確的答題習慣。另一個是形成關注熱點、拓寬視野的習慣。

第四、抓住三種圖表,提高識別地理特徵的能力。圖表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其突出特點是將“空間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物用直觀形象的形式表現出來。考試也經常以圖表為載體考察地理知識,聯絡政治、歷史。圖表可分為三種:一是等值線圖,如等高線、等溫線、等壓線(面)、等鹽度線、等降水量、等震線、等潛水位線等;二是統計圖表;三是區域地圖。通過一輪複習,學生應能做到熟練解讀各種比例尺的地圖及地形剖面圖,並能在圖上識別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佈區;熟練使用和說明各種等值線圖、示意圖、景觀影象、各種自然要素和社會經濟的統計資料和圖表等;並能根據要求繪製簡單的地理圖表。

第五、要走出六個誤區提高複習效率。同學們在複習的過程中,除了要隨時注意適度調整自己的複習計劃外,也要注意是否陷入了學習的誤區:1、對自己沒有準確定位,好高騖遠。2、面面俱到,一味求全。3、學習無計劃,盲目跟從老師。4、零敲碎打,死記硬背。5、題海戰術,追求數量。6、審題粗心,解題方法僵化。

地理是文科中相對偏向理科的學科,要求學生既要有較強的文字分析整合能力,又要具備較強的數字處理能力。因此,不少學生在學習地理時感到十分困惑,甚至頭疼。應該說好的方法是成功的基礎,在複習的地理的過程中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要多與老師和同學溝通,勤於分析、多加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