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教育考試>

2017註冊岩土工程師軟土層複習資料

教育考試 閱讀(3.09W)

岩土工程師資格證是土木工程師資格證的一個重要的分支,也是岩土研究人員必考的資格證。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註冊岩土工程師軟土層複習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2017註冊岩土工程師軟土層複習資料
  註冊岩土工程師軟土層複習資料

一、軟土的特徵

天然孔隙比大於或等於1.0,且天然含水量大於液限的細顆粒土應判定為軟土,包括淤泥、淤泥質土、泥炭、泥炭質土等。軟土一般是指在靜水或緩慢水流環境中以細顆粒為主的近代沉積物。按地質成因,我國軟土有濱海環境沉積、海陸過渡環境沉積、河流環境沉積、湖泊環境沉積和沼澤環境沉積。

軟土具有如下工程性質:

(1)觸變性。靈敏度在3~16之間。

(2)流變性。在剪應力作用下,土體會發生緩慢而長期的剪下變形。

(3)高壓縮性。壓縮係數一般為0.6 MPa-1~1.5MPa-1,最高可達4.5MPa-1。

(4)低強度。不排水抗剪強度小於30kPa。

(5)滲透性弱。垂向滲透係數為10-6 cm/s~10-8cm/s。

(6)不均勻性。粘土中常夾有厚薄不等的粉土、粉砂和細砂等。

二、軟土的勘察

(一)軟土勘察的主要內容

軟土勘察除應符合常規要求外,尚應查明下列內容;

1.成因型別,成層條件,分佈規律,層理特徵,水平向和垂直向的均勻性;

2.地表硬殼層的分佈與厚度,下伏硬土層或基岩的埋深和起伏;

3.固結歷史,應力水平和結構破壞對強度和變形的影響;

4.微地貌形態和暗埋的塘,浜,溝,坑穴的分佈,埋深及其填土的情況;

5.開挖,回填,支護,工程降水,打樁,沉井等對軟土應力狀態,強度和壓縮性的影響;

6.當地的工程經驗.

(二)軟土勘察工作佈置

1.軟土地區勘察宜採用鑽探取樣與靜力觸探結合的手段。勘探點佈置應根據土的成因型別和地基複雜程度確定。當土層變化較大或有暗埋的塘、浜、溝、坑、穴時應予加密。

2.原位測試。軟土原位測試宜採用靜力觸探試驗、旁壓試驗、十字板剪下試驗、扁鏟側脹試驗和螺旋板載荷試驗。軟土取樣應採用薄壁取土器,其規格應符合相關規範的.要求。

3.軟土的力學引數宜採用室內試驗、原位測試,結合當地經驗確定。有條件時,可根據堆載試驗,原型監測反分析確定。抗剪強度指標室內宜採用三軸試驗。原位測試宜採用十字板剪下試驗。壓縮係數、先期固結壓、壓縮指數、回彈指數、固結係數可分別採用常規固結試驗、高壓固結試驗等方法確定。

三、軟土的岩土工程評價

軟土的岩土工程評價應包括下列內容:

1.判定地基產生失穩和不均勻變形的可能性;當工程位於池塘,河岸,邊坡附近時,應驗算其穩定性;

2.軟土地基承載力應根據室內試驗,原位測試和當地經驗,並結合下列因素綜合確定;

(1)軟土成層條件、應力歷史、結構性、靈敏度等力學特性和排水條件;

(2)上部結構的型別、剛度、荷載性質和分佈,對不均勻沉降的敏感性;

(3)基礎的型別、尺寸、埋深和剛度等;

(4)施工方法和程式;

3.當建築物相鄰高低層荷載相差較大時,應分析其變形差異和相互影響;當地面有大面積堆載時,應分析對相鄰建築物的不利影響;

4.地基沉降計算可採用分層總和法或土的應力歷史法,並應根據當地經驗進行修正,必要時,應考慮軟土的次固結效應;

5.提出基礎形式和持力層的建議;對於上為硬層,下為軟土的雙層土地基應進行下臥層驗算。

  岩土工程師回填土複習資料

一、作業條件

1、清理回填區域內的有機物、淤泥、浮土、建築垃圾等。

2、回填前應清除垃圾、散落材料等雜物,清除坑穴積水、淤泥,對地下室頂板和地下防水及保護層等進行檢查驗收。檢查預留的洞口、套管位置是否正確,並辦好隱檢手續。

3、對水、電、熱等專業的室外管溝位置、標高進行落實,有需要在回填前施工的部分及時完成;可後施工的管道部位,應先進行回填,待裝置安裝階段,再進行區域性管溝開挖;管線安裝完畢,按要求進行二次回填。

4、施工前應做好標高測量,在基坑邊每隔3m彈定標高控制點,做好標準高程標誌。

二、材料要求

土料不得含有有機雜質,使用前應過篩,灰土層使用的土料粒徑不得大於15mm,素土層回填土粒徑不得大於50mm。

三、工藝流程

結構板面清理→防水驗收→防水保護層→檢驗土質→每250mm高分層鋪土、耙平→夯壓密實→試驗合格→驗收。

四、施工工藝要求

1、填土前,檢驗土料的含水量,檢驗方法是以手握成團,落地開花為適宜。如含水量偏高,可採用翻鬆、晾晒、均勻摻加乾土或換土等措施,如回填土的含水量偏低,可採用預先灑水溼潤等措施。在氣候乾燥時,須採取加速運土、平土和夯壓過程,以減少土的水分散失。

2、回填前先驗收地下室防水、防水保護層及保溫層等,合格後方可回填。

3、回填前拆除地上落地架,在各層周邊搭設1.2m高防護圍欄。

4、進行回填土施工,下土及夯土時注意對防水及其保護層的保護。

5、因施工場地有限,根據現場實際,回填土根據每天的回填量,分批進場,並及時覆蓋。

6、回填土應分層鋪攤。每層虛厚度為250mm,壓實後厚度為200mm。每層鋪攤後,隨之耙平,夯實。

7、回填土時應制作溜槽,土沿溜槽滑入基槽內,溜槽採用木夾板與木方拼裝成型,上口寬1.2m,下口寬0.6m,長度15m,立幫上口20cm、下口15cm高。溜槽架設採用鋼管架,成梯形搭設,鋼管架立杆間距60cm,隨回填部位週轉使用。

8、對於蛙式機打夯,要求回填土每層夯打三遍。打夯應一夯壓半夯,夯夯相連,行行相連,縱橫交叉。

9、對於陰陽角部位,採用人工夯填土夯實,不得漏夯。一夯壓半夯,夯排三次。夯實後進行取樣試驗,試驗合格後再進行上一層土回填。

10、找平和驗收:填土全部完成後,應進行表面拉線找平,凡超過標準高程的地方,及時依線剷平;凡低於標準高程的地方,應補土夯實。然後請質量檢查人員驗收。

  岩土工程師考試複習筆記

1 放大作用

由基岩破裂或已有斷層的錯動產生的地震波由震源發出,以縱波與橫波的形式向四方傳遞,傳至建築場地下的基岩後又經過土層向地面傳遞。地震波一經傳人土層立即得到增加。哪怕地下深處不很強的震動,等傳至地面後常成為相當強的震動。這就是放大效應。圖25.4-1是1968年日本東松山地震時的實測結果。由圖可以看出水平加速度愈接近地表則愈大。一般說土層愈厚放大作用也愈大,有時能較基岩放大2~3倍。圖25.4-2表示場地放大作用使地表的地震反應譜值要高於基岩的反應譜。

2 共振作用

場地有自己的自振週期,稱為場地的特徵週期。覆蓋層硬而薄時特徵週期短,為0.1~0.2s,覆蓋層鬆而厚時特徵週期長,可達0.8~1.0s或更長。如果建築物的自振週期與土的特徵週期相近,兩者就發生共振,使震害大為加重,圖25.4-2中地表反應譜的第二個高峰就是因共振效應造成的,即週期為1.5 s左右的波因共振得到了極大的放大。

墨西哥城1985年9月19日遭到的地震是共振效應的極好說明:地震波達到墨西哥市下的巖盤時其加速度只有0.04g,若按一般的覆蓋層放大情況,即使達到0.2g,建築物的破壞也不致太大,但不幸的是地震波、建築物與黏土層三者恰好都具有相同的自振週期(T=2s),因而發生“共振”,使建築物的水平加速度達到驚人的l~1.2g,造成500棟高層建築的嚴重破壞或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