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教育考試>

國小語文期末考試反思範文

教育考試 閱讀(2.58W)

語文期末考試反思300字

國小語文期末考試反思範文

經過兩天的耐心等待,期末考試的捲紙終於發下來了。我迫不及待地拿住捲紙一看,考了96.5分,看到這個成績,我非常失望。

我仔細把卷紙看了一遍,總結出了考試中的“得”與“失”。

“得”是我的基礎知識掌握的還比較好,字、詞都沒錯,在湯老師的帶領下,我的閱讀能力提高了,作文也明顯進步了。作文題還得了滿分呢!

“失”是根據語境填空這一題因為我沒把題意讀懂而扣了2.5分,回頭一想:太失望了,如果我把題讀懂,就一定會考好了。還有閱讀題的第二小題,在文中找出反義詞:乾燥--( ),本來應該是“潮溼”,可我沒細心閱讀寫成了“溼漉漉”,說明我太馬虎了,沒有仔細去找,才造成了失分。

失誤讓我得到了教訓:要想拿高分,必須做出以下三點:

1、在平常的學習中多讀書。

2、要細心把題讀懂才能寫。

3、考試後一定檢查、檢查、再檢查。

爭取能在以後的考試中,我要保持自己的“得”,彌補自己的“失”,向滿分進軍!

語文期末考試反思500字

一、試卷情況:

本次檢測的試卷,能緊貼教材,既考查了學生對於課本知識的掌握情況,又充滿了人文的關懷,關注了學生心靈的成長。既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又強調閱讀的積累運用,同時還注重了習題的拓展延伸,學用身邊的語文資源等,體現了現代教育的理念。題型結構的安排,分數比例的分配也非常合理,除了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養考察之外,還注重了對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綜合素質及創新能力的考察,份量適中,有一定的梯度。

二、 學生考試的基本情況分析:

我班共有學生36人,參加考試人數36人,從試卷的題型來看,符合二年級孩子的特點。下面將從學生答題得分情況主題分析如下:

語文:

(一)基礎知識及運用:

2題:我能看拼音寫詞語,該試題是對教材中生字表裡的詞語進行常規的抽測,是學生應知應會的最基本的字詞知識,在測查“會與不會”的同時,還測查了規範與否,即測查了學生是否養成了良好的寫字習慣。從學生答題情況來看,得分率高,滿分很多。

8題:我會排序。部分學生排錯。原因是沒有仔細讀句子,理解句意。

(二)閱讀理解:

部分學生自然段數的不仔細。

(三)看圖寫話:

這個是本次考試中我深感欣慰的地方,這次的寫話內容比較簡單,孩子們寫的都很不錯,能把圖意寫完整。

語文期末考試反思1000字

期末考試塵埃落定,分析學生的試卷,從失分點中提取造成學生答題盲區的原因,結合08年各地的會考試題看新的命題趨勢。

1、試卷重視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生活即語文。

期末試卷緊扣現代生活,把生活中的熱點問題語文化。如“綜合性學習”考查題: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們的家鄉南通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學校準備搞一次“走民間,看變化”的綜合性學習活動,相信你一定會有許多驚喜的發現。導語下面設問:一假如在這次活動中你被選為活動小組的組長,要帶領全組同學編一本反映家鄉變化的讀本。請你給這個讀本擬一個新穎、恰當的書名。二張大爺三十年來一直擔任村長,他親眼目睹了這三十年來的巨大變化,並且親身帶領、參與了家鄉的建設。現在,你們小組準備去採訪他,請你設計一段採訪詞。題面表達自然,凸顯現實情境,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便於學生進入“角色”運用所學的擬題、口語交際知識完成“書面”表述。其實,這樣的“綜合性學習”考查題似乎並不新穎,但可貴的是命題者並沒有故意給學生“設套”,人為地加大難度,而是很好地考慮到學情,達到了考查學生語文能力的目的。再如閱讀題《我讀故我在》的第14題:你班的張文同學因為父母調動工作即將轉學去外地就讀。作為好朋友的你準備送給他一本名著(A、《朝花夕拾》B、《格列佛遊記》C、《名人傳》D、《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任選其一),請結合本文及所選書目的內容,在扉頁寫上一段贈言。完成這樣“生活”的“語文”考題,我想應該是很溫暖的。

2、試卷重視引導教師教好課內拓展課外。

全國大部分地區的會考不再考查課內語段,導致了輕課內重課外,題海訓練的現象普遍存在,課本的地位明顯削弱了。期末考試試卷較好地發揮了糾偏、正確引領的作用,導向明顯。命題者把課內文字的考查科學、機智地與課外閱讀“連結”在一起。如《絲瓜花開》一文的閱讀第19題:閱讀以下連結的季羨林所寫的部分內容,用《散文家談散文》中學到的方法,與《絲瓜花開》一文做比較。說一說:兩篇同是描寫絲瓜的散文,他們的寫作風格有什麼不同?【連結】……絲瓜用什麼來思想呢?絲瓜靠什麼來指導自己的行動呢……(選自《季羨林散文》)這個題是有一些難度的,對沒有很好運用教材的老師的確是一個考驗:《散文家談散文》、季羨林的《幽靜悲劇》如果不教好,學生是無法“連結”無法拓展開去的。這個題的巧妙之處在於它的“立體性”,一是實現了課內文字知識的遷移,課外文字之間的連結;二是既考查學生知識的運用能力,又考查學生的賞析能力。這樣的考查符合九年級學生的要求。這樣的考查提醒我們要紮紮實實運用好課文,教好第一遍,充分發揮課內文字的典範意義。

3、試卷在選文上重視典範性,堅守“文體”意識。

縱觀2008年各地會考試卷,選文取向上正悄悄地發生著一些變化,更重視選文的典範性,文體意識得到強化。說明文就是說明文,議論文就是像樣的議論文。重視文體知識在考查中的顯性展現,這無疑是對新課改中“淡化文體知識”的一種。其實,《語文課程標準》中從未有“淡化文體知識”的要求,是一些專家、學者在解讀課程標準過程中有意無意灌輸了這樣的意志,在以訛傳訛式的強化中,“淡化”深入了,轉而為“全盤拋棄”了。這給語文教學帶來的傷害,給學生語文素養的傷害顯而易見。如《藍芽技術顯神通》一文考查:聯絡上下文,說說下列句中加點短語的表達作用,指向說明文的語言特點、說明方法的作用;如《我讀故我在》第12題:本文【A】【B】兩處用了什麼論證方法?各有什麼作用?這些題看起來似乎直白了些,不繞彎子,不設陷阱,但有利於學生夯實基本知識。在筆者看來是語文考試的一種迴歸,是很好的導向。

期末考試是一個學期的總結,需要命題者的智慧奉獻。在當下教育的大環境下,考的導向顯得尤為重要,某種程度上說,它直接決定著教的方向,直接決定著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