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歷史解讀>

永和宮的介紹是誰住的

歷史解讀 閱讀(2.58W)

永和宮為二進院,正門南向,名永和門,前院正殿即永和宮,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永和宮的`簡介,希望能幫到大家!

永和宮的介紹是誰住的
  永和宮的介紹

永和宮是始建於明代的漢族宮殿建築,屬於內廷東六宮之一,位於承乾宮之東、景陽宮之南。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永安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今名。清沿明舊,於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乾隆三十年(1765年)亦有修繕,光緒十六年(1890年)重修。明代為妃嬪所居,清代為后妃所居。清康熙帝孝恭仁皇后久居此宮。其後,又有乾隆帝愉貴妃,道光帝靜貴妃,咸豐帝麗貴人、斑貴人、鑫常在等先後在此居住。光緒大婚後為瑾妃居所。

  永和宮的的格局

前院

永和宮為二進院,正門南向,名永和門,前院正殿即永和宮,面闊5間,前接抱廈3間,黃琉璃瓦歇山式頂,簷角安走獸5個,簷下施以單翹單昂五踩斗栱,繪龍鳳和璽彩畫。明間開門,次、梢間皆為檻牆,上安支窗。正間室內懸乾隆御題「儀昭淑慎」匾,吊白樘箅子頂棚,方磚墁地。東西有配殿各3間,明間開門,黃琉璃瓦硬山式頂,簷下飾旋子彩畫。東西配殿的北側皆為耳房,各3間。

後院

後院正殿曰同順齋,面闊5間,黃琉璃瓦硬山式頂,明間開門,雙交四 扇門4扇,中間兩扇外接風門,次間、梢間檻牆,步步錦支窗,下為大玻璃方窗,兩側有耳房。東西有配殿各3間,明間開門,黃琉璃瓦硬山式頂,簷下飾以旋子彩畫。院西南角有井亭1座,已改為銅質壓力井。此宮保持明初始建時的格局。

  拓展:臺灣鹿港永安宮建築藝術

在建築藝術上,今日永安宮儘管建築主體業經民國93年重建落成,但在形制、格局、配置、工藝裝修、景觀規劃設計等構成,不僅嚴守鹿港百年前舊制而保留古貌,更強化傳統寺廟與社群景觀融合為一的美學訴求;在文化資產儲存維護意義上,永安宮雖非公部門指定的古蹟或歷史建築,不過以臺灣現有古蹟儲存現況來看,永安宮建築及其實質內涵的深度、厚度均達一定水準,甚至其用心儲存的成果亦不在一般古蹟之下。

角頭廟、合港廟兼具祀陳周全事件殉職之曾紹龍水師遊擊,成為閤港廟分香,另有營盤地普渡公神位,是鹿港分割槽普渡的明證。原只在營盤地,後因祀曾老大而成為閤港廟。配祀有陳周全叛變時,英勇殉職的水師遊擊曾紹龍,世稱「曾大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