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方案>

水汙染應急預案通用15篇

工作方案 閱讀(8.24K)

在學校抑或是社會中,難免會有事故發生,為了降低事故後果,常常要提前編制一份優秀的應急預案。我們應該怎麼編制應急預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水汙染應急預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水汙染應急預案通用15篇

水汙染應急預案1

第一部分總則

一、目的

為了有效地預防、及時控制飲用水汙染事故的危害,保障公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江蘇省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規定》、《常州市腸道傳染病暴發疫情疫區處理規範(試行) 》、《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江蘇省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規定》,特制定本預案。

二、適用範圍

本預案適用於常州市行政區域內飲水汙染事故的應急處理。

三、工作原則

健全機制,分級負責,互相協作,科學管理、依法監督。

第二部分組織機構

一、組織機構

總指揮:中心主任副總指揮:主管副主任

下設應急辦,成立現場事故調查組、事故救治組、現場檢測組

二、組織分工與職責

(一)組成:

(1)應急辦

(2)事故調查組:組長:食品與環境衛生科科長

成員:食品與環境衛生科全體成員

中心根據需要派出傳染病控制科有關人員

(3)事故救治指導組成員:中心根據需要派出相應人員。

(4)事故現場檢測組成員:組長:理化、微生物檢驗科科長

成員:理化檢驗科、微生物檢驗科成員;縣(市)疾控中心檢測科成員

(二)職責

在有關部門的配合下,按照職責和衛生行政部門要求,依據衛生標準,開展飲用水、自備水源和新啟用的地下水井水質監測工作,及時通報資訊,建議採取相應措施,預防和控制水質汙染。

1、事故現場調查組

①接到上級命令,應立即在最短的時間內攜帶採水樣器材、容器(無菌瓶、塑料桶)、餘氯比色計、快速檢測箱、微生物檢測取樣設施等到達事故現場,進行現場調查。

②開展現場衛生學調查。對現場的一般情況、給排水設施及生產用水情況、群眾用水反映進行調查。

③開展流行病學調查。

④調查結果彙總材料報指揮部。

2、事故救治指導組:

①及時迅速採取對症處置,對病情較重的.病人轉入醫院救治並指導醫療機構進行救治。

②詳細準確記錄病人的臨床症狀、體徵情況及治療的全過程。 ③以書面材料向指揮部彙報。

3、事故現場檢測組

①依據事故現場的具體情況,進行現場取樣測定。 ②出具事故現場檢測報告。 ③以書面材料向指揮部彙報。

第三部分監測與預警

一、預防預警資訊

收集整理常州市近幾年來水汙染事故的有關資料並對發生原因進行分析;收集整理佳木斯市近幾年各類水源水質監測資料資料,並進行分析。

根據《常州市腸道傳染暴發疫情疫區處理工作規範(試行)》將飲水汙染事故劃分為三級暴發疫情(詳見工作規範),當發生疫情時,實施相應等級的預警。

二、分級管理

飲水汙染引起的腸道傳染病暴發疫情和化學汙染事故的疫區處理原則實行屬地管理,由區、縣(市)疾控中心和衛生監督所負責本轄區暴發疫情的疫區處理,區疾控中心和衛生監督所適時參加或負責處理,並對區、縣(市)疾控中心和衛生監督所的疫區處理工作予以技術指導和質量抽查。 (一)三級暴發疫情和化學汙染以所在各區、縣(市)疾控中心和衛生監督所為主體負責全面調查處理,並及時將暴發疫情處理報告和流行病學調查總結上報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和上級疾控中心和衛生監督所。

(二)二級暴發疫情以所在各區、縣(市)疾控中心和衛生監督所為主體負責全面調查處理,區疾控中心參加調查處理,主要負責技術指導和質量抽查。兩級疾控中心要及時將暴發疫情處理報告和流行病學調查總結上報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和上級疾控中心和衛生監督所。

(三)一級暴發疫情發生在縣(市)的,同二級暴發疫情的分工;一級暴發疫情發生在市區的,以市疾控中心為主體負責全面調查處理,疫情所在地市疾控中心和衛生監督所負責實施具體工作。市疾控中心要及時將暴發疫情處理報告和流行病學調查總結上報同級衛生行政部門。

第四部分應急處置

一、報告與反饋

(一)疫情報告

1.常州市疾控中心要建立健全飲水汙染事故引起的腸道傳染病暴發疫情報告登記制度,保證疫情電話暢通,《暴發疫情登記薄》填寫完整,接報疫情處理及時。接報化學汙染事故時,要按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接報程式執行。

2.常州市疾控中心接到暴發疫情和化學汙染報告後,要立即向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和衛生監督所報告,並視疫情的分級、發展變化和調查處理的不同階段隨時報告疫情。同時要以最快速度到達現場,夜間或節假日扣除路程所需時間,不超過2小時到達暴發疫情和化學汙染現場。

二、資訊反饋

要及時將有關暴發疫情和化學汙染事件的有關資訊及時彙總並向市衛生行政部門報告。暴發疫情和化學汙染事件的釋出要嚴格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任何單位、部門及個人未經市衛生行政部門批准不得擅自向社會公佈。涉及暴發疫情的有關文字資料要按“機密”密級管理。特別重大疫情可根據政府要求提高密級,書面報告要標明密級;在處理暴發疫情時,不得通過模擬訊號的對講機、無繩電話、行動電話或公眾場合使用數字行動電話或有線電話敘述暴發疫情的內容。

三、應急措施

對重大飲水汙染突發事件應採取以下措施:

(一)停止供水。對集中式供水單位需報同級政府核准後,停止供水;對二次供水單位責令其立即停止供水,停止供水期間,應解決好居民臨時供水問題,並保證飲水衛生安全。

(二)清除汙染源。根據不同汙染源,採取不同的相應措施。

(三)對供水設施(如水箱、管道等)進行徹底清洗消毒。對供水企業人員進行培訓指導。

(四)要加強對水質監測檢驗頻次,密切注視水質變化情況。

(五)對患者應及時送往醫院救治。

(六)做好居民衛生知識宣傳,教育居民不喝生水,增強居民自我保護意識。

第五部分事件的解除

一、飲水汙染的原因己查清。水質經檢驗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二、無新發病例出現。具體參照《常州市腸道傳染病暴發疫情疫區處理工作規範(試行)》。

水汙染應急預案2

一、指導思想:

為有效預防、及時處理學校師生食物中毒事件,保障師生身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第376號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的精神,結合我區教育系統的實際情況,特制訂師生食物中毒事件的處理預案。

二、適用範圍

適用於發生在校園內的師生飲水突發汙染事件。

三、組織領導

領導小組

組 長:公丕斌

副組長:胡守東韓新霞丁冠群李因迎

成 員:校委會成員及班主任

領導小組職責:

1、突發事件處置領導小組同相關人員成立現場指揮部,指導學校開展應急處置工作。

2、學校成立師生飲水汙染應急處理小組,由學校分管領導負責協調指揮,包括:醫療救護組、資訊組、接待組、後勤保障組等。要求責任落實到具體人員。

3、醫療救護組負責為中毒師生提供及時有效的救護,並在第一時間就近送至區級以上醫院;資訊組負責對內對外的聯絡彙報工作;接待組負責與家長的`溝通協調安撫工作、與衛生防疫部門、醫院、供貨單位等的溝通協調等工作;後勤保障組負責汙染事件後師生的用水、用餐等問題。

四、預警預防

1、可能引發師生飲水汙染的原因:

由於學校向師生提供的飲用水的質量以及氣溫、消毒、存放和操作人員的健康、投毒等原因,稍有不慎極易發生飲水汙染事件。

2、採取針對性的預防措施:

(1)學校要始終堅持“預防為主”的衛生工作方針,制訂制度,落實措施,加強教育檢查,責任到人。

(2)按規定對從業人員進行體檢,無健康證人員一律不準上崗。

(3)定期消毒、清洗,並記錄備案。

五、處置流程:

一旦發生飲水汙染事件,應按下列程式處理:

1、立即報局辦公室和局體衛藝科科,同時報區衛生監督所,學校應立即把患者送往區級以上醫院救治。

2、學校主要領導要召開安全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研究情況,制訂有效措施,具體落實人員分工。

3、學校保健老師要做好飲水中毒事件的專冊登記,統計好患病師生的具體情況(包括:班級、人數、發病日期、主要症狀、就醫情況等),積極主動配合區衛監所進行調查。

4、聽從區衛監所和專業部門的專業指導。

5、積極認真做好學生家長的工作,爭取家長的諒解。

六、責任追究

在師生飲水汙染事件發生、報告和處理過程中,有關單位和個人未按規定履行報告職責,瞞報、謊報、遲報、漏報、疏於管理或玩忽職守,教育行政部門要給予通報批評或相應的行政處分,情況嚴重的,要依法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

水汙染應急預案3

為了進一步加強衛生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城市二次供水管理辦法》,著力提高本單位處理應急事故能力,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其造成的損失,保障社會飲用水安全,為居民供水提供強有力的後勤保障,建立和構築安全、放心的飲水環境。

一、指導思想

為了保證泵房能安全正常執行,確保正常供水,同時正確、有效、快速的處理水質汙染問題!

二、組織機構

職責:

1.負責排程、協調應急處理事故

2.做好應急救援和善後處理的各項工作。

3.負責上報有關事故調查情況

三、具體應急預防措施

1.加強供水系統的'安全檢查和水質監測,發現停水後,負責人必須在第一時間弄清事情發生的原因以及修復時間的長短,及時通告各使用者,採取臨時送水等措施。

2.發現水質汙染或水體投毒,應立即採用應急預案:博海售後服務部立即停止供水,通報上級有關部門到場,並配合保護好現場,通過了解中毒者展開各項調查,分析原因,移交相關部門處理。在處理好事故的同時,做好應急用水的保障工作,若斷水二天以上,要爭取消防部門援助,用消防車供應。對水池、水塔、管網進行反覆沖洗,等取水送檢合格後,方能供水。

3.傳染病高發季節或傳染病爆發,博海供水技術服務部應立即加大對水池、水塔、水箱、餘氯投放量,確保飲用水安全。

4、如遇水池、水塔、及管網汙染等,必須立即停水,清理汙泥,汙沙,反覆沖洗水池。同時採用城市備用供水方案,等管網恢復後,取水樣送檢合格,方能供水。

四、應急處理程式

1.接到客戶電話後要立即停止二次供水設施,核實情況後,經應急小組領導同意,第一時間上報上級部門。

2.泵房管理人員立即撥打120電話,救護,治療病人 。

3.售後服務部負責保護好現場,穩定使用者情緒。

4.如需公安部門配合,泵房管理人員立即撥打電話

5.銷售部負責人瞭解事故經過,配合做好調查。

6.售後服務部做好衛生防疫工作,配合上級部門做好善後處理。

7.銷售部配合相關部門做好取證、取樣工作。

8.售後服務部做好清洗、消毒和恢復供水工作。

水汙染應急預案4

一、工作目標

縣以上城市(含縣城)必須建有汙水處理廠。汙水處理率不低於70%其它縣(區)要確保在年內建成汙水處理廠並投入使用。其中:市城區、市城區在建成汙水處理廠並投入執行。

二、工作重點及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汙水處理收費制度。由市物價局牽頭。研究汙水處理收費政策,根據省、市汙水處理收費相關管理辦法及時、具體落實。省政府《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提出的汙水處理原則上達到每噸汙水收費0.8元”凡收費不到位的地方,當地財政要對運營成本給予補貼”要求,加大汙水處理費的徵收力度。年內所有縣(市)全部要開徵汙水處理費,收費標準原則上不低於每噸0.8元。加強對汙水處理費使用情況的監管,確保汙水處理費專款專用。

(二)加快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步伐。

1、加快設施建設。已列入省、市規劃。各市、縣、區政府要抓緊制定工作方案,儘快開展前期工作,年底前市汙水處理廠開工建設,其它各縣完成可行性研究,爭取立項。建專案要倒排工期,確保工程進度和施工質量。

2、加快配套管網的建設。按照“統一規劃、廠網並舉、管網先行”原則加大對城市汙水管網的配套建設力度。擴充套件汙水收集管網服務範圍。新建汙水處理廠,要堅持配套管網與主體工藝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執行。要緊密結合舊城改造和道路建設,同步建設雨汙分流的管網系統。

3、強化工程質量管理。全面落實“專案法人制、招投標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監理制、竣工驗收制”實行工程質量終身責任制。

(三)健全和完善城市排水許可制度。推行排汙許可證制度。嚴格按照有關標準監督檢測排入城市汙水收集系統的`汙水水質和水量,保障各類城市排水設施的安全執行,確保汙水處理廠建成後的正常運轉。

(四)積極探索和創新汙水處理專案建設和運營機制。拓寬籌資渠道。鼓勵汙水處理設施使用國內銀行貸款、國外政府貸款和國際金融組織貸款的同時,積極鼓勵社會資本和外資參與城市汙水處理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營。汙水處理專案要推行特許經營,採用公開招標方式,擇優選擇投資主體和經營企業,不再設立新的事業單位。

(五)切實做好汙泥的處理工作。要高度重視汙水處理廠汙泥的無害化處置。把汙泥處置費用納入汙水處理成本,給予必要的資金保障。鼓勵結合本地的實際對汙泥進行綜合利用,對不能進行綜合利用的汙泥,必須進行穩定化、無害化處理,防止二次汙染。

(六)加大檢查督辦力度。建立全市汙水處理設施建設運營報表和通報制度。並在新聞媒體和市政府政務網站上按季度對規劃、建專案進展情況以及汙水處理費徵收情況等進行跟蹤通報。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逐級落實汙水處理設施建設目標和責任,按照省、市環保工作的目標要求,分解指標,責任到市、縣、區,逐級簽訂目標責任書,將完成指標落實到每個年度,限期完成。各市、縣、區要抓緊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認真組織實施。

(二)廣泛開展汙水治理宣傳教育。增強企業和社會公眾水資源憂患意識。使排汙單位和個人充分認識到汙染者付費”應盡的義務和責任,使付費成為自覺行為。

(三)加強部門協作。強化職責,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建設部門負責組織、協調、指導汙水處理廠的建設和運營;發改部門依照專案基本建設程式負責城市汙水處理專案的申報、審批,並根據國家政策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或國債)資金;物價部門負責汙水處理收費制度和收費辦法的落實,財政部門負責收費收支情況的監管;環保部門負責排汙企業和汙水處理廠出水水質達標排放的監督管理;監察、審計、國土資源、水利等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能分工,加大對汙水處理工作的支援力度。市汙水處理工作專班加強對各地汙水處理工作的督促檢查和指導,定期組織檢查,及時瞭解各地的工作進展和出現的問題,定期印發《汙水處理工作動態快報》。

水汙染應急預案5

為深入加強我校飲水衛生安全工作,不斷提升學校公共衛生工作的水平,進一步保障廣大師生員工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學校應對飲水汙染突發事件的處置能力,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學校飲用水衛生管理要求》的要求,特制定本預案。

一、工作目標

通過制定我校突發飲水汙染事件應急工作預案,建立健全應急處置機制,有效預防與控制我校飲水汙染突發事件的發生,切實保障全體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組織機構

領導小組

組長謝明華

副組長袁向陽趙健冷新昌

成員各班班主任

三、發生飲水汙染事件應急處理機制

1、條件:學校發生生活用水、飲用水汙染事件。

2、處理辦法:

①立即停止生活用水、飲用水的供應。

②迅速上報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區教育局體衛科,同時報市疾病控制中心學校衛生科。

3、彙報內容:

①報告飲水汙染造成不適的'師生人數、症狀及第一例發生時間;

②學校責任人和聯絡電話;

③目前狀況和緊急處理措施;

④報告時間和報告人。

4、協助衛生機構救治患者,做好登入並通知家長。

5、保留水樣、裝置容器、裝置和現場。

6、配合建設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進行調查並按各部門的要求如實提供有關材料和樣品。

7、落實衛生行政部門要求採取的其他措施,把事態控制在最小範圍。

8、保險機構介入處理。

9、必要時報告公安、工商等部門。

10、書面彙報前因後果及處罰情況。

11、整改計劃、措施。

四、學校對飲水汙染突發事件的預防辦法

1、學校必須保證學生享有足量、衛生的飲用水。

2、指定專人或兼職負責學校師生飲水安全管理工作。

3、指定專職或兼職人員對學校使用的制水、供水裝置進行維護和保養。

4、制定學校飲水突發汙染事件的應急處理辦法。

5、校內醒目位置設定飲水衛生公告和學生飲水安全須知。

7、學校要根據供水方式嚴格按照衛生監督管理要求執行:

(1)保暖桶或鍋爐貯水

學生飲用學校貯存在保暖桶或鍋爐的開水,是最常見的用水方式,應做到:

①水質符合《生活用水水質衛生規範》(20xx);

②有定期清洗保暖桶或鍋爐的制度,並予以落實;

③有定期清洗的記錄;

④清洗人員持有效健康體檢證明;

⑤清洗時宜採用流動蒸汽等物理消毒方式。

(2)桶裝飲用水

學生飲用桶裝飲用水應做到:

①生產桶裝飲用水的.企業有有效的食品衛生許可證;

②使用的飲水機有有效食品衛生許可證或涉水產品衛生許可證批件;

③水質應符合桶裝飲用水標識的標準;

④對飲水機有定期清洗消毒的制度並予以落實;

⑤有定期清洗消毒飲水機的記錄;

⑥飲水機清洗宜請專業機構進行;

⑦清洗消毒使用的消毒劑有有效的衛生許可批件;

⑧定期對水質進行抽檢。

(3)二次供水生活用水

有房頂水箱的學校應做到:

①房頂水箱每學期由專業機構清洗消毒並備案;

②採取必要的安全防範措施,對房頂水箱加鎖加蓋;

③保持設施周圍環境清潔;

④配合衛生防疫機構抽檢水樣。

五、學校發生飲水汙染事件報告程式和聯絡方式

1、報告程式:

市政府←市衛生局

市教育局市疾病控制中心

2、聯絡電話

謝明華xx

袁向陽xx

趙健xx

水汙染應急預案6

為做好我園水汙染事件發生控制工作,保障全園師生員工及幼兒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預防水汙染事件發生的應急預案如下:

一、水汙染事件應急處理原則:

1、幼兒園成立傳染病流行應急領導小組,由園長和主管後勤負責人和各班班主任,指揮並調查分析及處理。

成立領導小組:

組長:張黎

副組長:鄒全新

組員:鄒明劉選成

2、一旦發現水汙染事件發生,各級負責人按照職責分工,逐級上報,園長調查分析核實後在1小時內上報上級行政及有關主管部門。

職責分工:

園長:負責全園師生員工及幼兒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指揮領導,上報上級主管部門。

副組長:負責指揮協調各工作組應急處理各種突發事件,向園長及時彙報情況。

組員:一旦有水汙染事件發生,及時提供必須的備品、物資、經費及生活服務,同時做好安全保衛工作。

各班班主任:組織各班教師全力支援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正確教育引導師生強化體能鍛鍊,提高免疫力。

以上各組要協調相互之間聯絡,開通電話,收集、處理相關集資訊,對突發事件調查分析,及時上報。

3、幼兒園提高對衛生保健及健康教育工作的認識,在區衛生有關部門的'指導下,加強對全園師生員工及幼兒進行衛生知識的宣傳和健康教育工作。

4、幼兒園每學期安排各學年教師、幼兒教師參加衛生知識學習和培訓。

二、當幼兒園發生水汙染事件時:

1、幼兒園立刻切斷汙染水源,禁止師生飲用,並及時供給清潔衛生水,以保證師生用水。

2、園長負責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向教育主管部門、區有關部門報告:報告內容有單位名稱、地址、人數、水汙染情況等。

3、如有受害師生,要及時接受檢查治療,做好隔離、消毒工作,防止再次受害。

4、主管園長負責協助區教育、衛生行政部門及有關部門做好水汙染資訊的收集和分析報告,並做好相關衛生工作措施的落實工作,做好師生及家長的宣傳教育工作。

三、其他

1、幼兒園的廁所、衛生間必須達到衛生標準,每天清洗兩次,每週清理消毒一次。

2、幼兒園的休息室、活動室每週進行一次衛生消毒,學生的餐飲必須由學校和食堂管理員把關。

3、幼兒園建立24小時值班制度,保證資訊通暢,各級負責人按到緊急情況立即向上級領導報告。

4、如果各級負責人管理不利,使突發事件造成不應有的損失,要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水汙染應急預案7

一、目的

為有效應對突發性水汙染事件,提高應急反應和救援水平,將汙染突發事件對人員、財產和環境造成的損失降至最小程度。保障職工和企業生命財產安全,維護企業安全穩定的生產形勢,保持良好的可持續發展。

二、適用範圍

本案適用於油脂分公司發生的各類水汙染事件的應急處置與救援工作。

三、組織機構

1.領導小組

油脂分公司成立水汙染事件應急領導小組,對事故的全過程負總責。指揮中心,設在排程室,應急指揮中心組成:

總指揮:xx

副總指揮:xx

成員:xx

應急指揮中心主任:xx

應急指揮中心電話:xx

2、隊伍組成

(1)事故協調組人數5人,隊長

成員名單:

(2)調查搶險組人數15人,隊長

成員名單:

(3)治安保衛組人數6人,隊長

成員名單:

(4)善後處理組人數7人,隊長

成員名單:

四、機構職責

在事件應急處理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具體安排水汙染事件應急預案的組織與實施:相關部門按照應急預案的要求迅速開展應急救援工作,力爭將損失降到最低。根據預案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事件的變化,及時對預案進行調整、補充、和完善。配合上級部門進行事故調查處理工作,做好穩定秩序和傷亡人員的善後安撫工作。適時釋出公告將事故原因、責任及處理決定公佈於眾,接受社會監督。

1.領導小組

(1)針對水汙染事件的.危害程度,釋出預警。

(2)制定水汙染事件的應急方案。

(3)組織有關部門動用應急隊伍,做好事故處置、控制和善後工作,並及時向上級機關報告。

(4)組織實施應急方案。

(5)指導水汙染事故應急處理工作。

2.應急工作組

事故協調組:負責協調有關部門落實應急預案,做好後勤保障及善後處理工作,消除汙染影響。

調查搶險組:負責水汙染事件現場調查,實施現場檢測,為應急事件全過程處置提供主要汙染物的定性、定量報告及相應擴散模式,分析認定事故性質和危害程度,並及時上報汙染事故;組織協調有關人員對汙染區域進行檢測、化驗、消毒等,最大限度地消除危害;第一時間控制現場,實施臨時處理措施。

警戒保衛組:負責汙染事故現場安全保衛、治安管理和交通疏導工作。

善後處理組:負責汙染事故發生後的有關善後工作。

五、應急響應及處置

1.一般。較大水汙染事件相應程式

第一步,指揮中心接到水汙染事件報警後,立即嚮應急領導小組彙報,啟動應急預案。命令各應急工作組按預案行動。

第二步,接到命令後,事故調查搶險組迅速到達事故現場,進行調查取證,保護現場,查詢汙染源,並對事故型別、發生時間、地點、汙染源、主要汙染物、影響範圍和程度等基本情況進行初步調查分析,做好樣品檢測工作,按照檢測結果提供水汙染事件中主要汙染物的毒性及處理方法和事故定性意見,及時報告指揮中心。

第三步,指揮中心收到資訊反饋後,及時向領導小組彙報,並召開情況通報會,提出處理措施。

2.重大、特大水汙染事件響應程式

第一步,指揮中心接到水汙染事件報警後,立即嚮應急領導小組彙報,成立現場指揮中心,指揮中心迅速調集應急救援力量、應急監測力量集結。同時調集後援力量做好應急準備。

第二步,接到命令後,事故調查搶險組迅速到達事故現場,進行調查取證,保護現場,查詢汙染源,並對事故型別、發生時間、地點、汙染源、主要汙染物、影響範圍和程度等基本情況進行初步調查分析,做好樣品檢測工作,按照檢測結果提供水汙染事件中主要汙染物的毒性及處理方法和事故定性意見,及時報告指揮中心。

第三步,指揮中心收到資訊反饋後,及時向領導小組彙報,並召開情況通報會,提出處理措施。查詢原因,研究對策,在有技術保證的前提下對汙染源進行緊急處置,防止汙染進一步加劇。各相關部門按預案要求迅速到位履行職責。

第四步,在汙染事件基本控制穩定後,現場指揮機構根據專業技術人員意見,迅速調集後援力量展開事故處置工作。

現場應急工作結束。

以上各步驟按實際情況可交叉進行或同時進行。

3.應急結束

經現場監測人員連續跟蹤監測,水汙染事件已消除或汙染源已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汙染物質指標已達到國家規定標準下,現場指揮機構根據專業技術人員意見,經請示應急領導小組簽字同意,釋出應急工作結束公告。

水汙染應急預案8

為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妥善處理學校水汙染突發事件,提高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理能力,建立健全應急機制,切實保障廣大師生的生命安全,保證學校正常的教學生活秩序,制定本預案。

預案本著預防為本,及時控制。堅持預防與應急處置相結合,立足於防範,常抓不懈,防患於未然。

第一條 水汙染事件應急處置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方傳龍

副組長:王常恩 郭志軍

組 員:盧培紅 韓 冬 吳 偉 崔洪濤

第二條 主要職責

建立分管校長具體抓的責任制,並將責任分解到部門、落實到人;明確資訊報告人;具體實施對水汙染事件的緊急應對與處置工作;配合衛生部門對事件的原因進行調查;及時向上級報告事件的進展與處置情況。

(一)綜合協調組;由組長方傳龍負責全面工作,由盧培紅組織、監督管理協調部門之間的工作,安排檢查現場、調查事件起因,負責安排善後工作。

(二)應急處理組:由副組長王常恩負責,由盧培紅組織,應指揮調集有關人員立即到達規定崗位,調集儲備物資、交通工具等相關設施、裝置。以及維護治安,保證正常秩序。

(三)後勤保障組:由副組長郭志軍負責,由盧培紅、韓冬組織,解決善後問題,保證資金和物品及食品供應,

(四)疫情監測報告組:由副組長王常恩負責,由盧培紅、韓冬組織報告。

第三條 資訊報送原則

(一)迅速:應在第一時間內向學校及上級主管部門報告不得延報。

(二)準確:資訊內容要客觀翔實,不得主觀臆斷,不得漏報、瞞報、謊報。

(三)續報:在事件情況發生變化後,原報告單位應及時續報事件有關變化的情況。

第四條 應急資訊的主要內容

(一)事件發生的'基本情況,包括時間、地點、規模、涉及人員、破壞程度以及人員傷亡情況;

(二)事件發生起因分析、性質判斷和影響程度評估;

(三)事發時已採取的措施;

(四)事態發展狀態、處置過程和結果;

(五)需要報送的其它事項。

第五條 水汙染事件應急處置程式

(一)明確責任疫情報告人。

(二)發現傳染病人或疑似傳染病人時應當及時向學校、上級主管部門報告。

(三)在生產和供水過程中發生水汙染事故時,應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報告衛生行政機構,同時採取措施控制汙染。汙染嚴重水質無法改善時應停止供水。

(四)水汙染事故發生後,衛生監督人員應迅速到達出事現場,並作為水汙染事故現場的組織者和指揮者立即組織醫務人員,對患者進行搶救和治療。同時組織有關人員對汙染源、汙染環節和供水範圍內的人員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工作。

水汙染應急預案9

醫院是擔負著醫療和預防任務的單位,是病人活動生活比較集中的場所。治病救人,救死扶傷是醫院的宗旨,而防止環境汙染,杜絕交叉感染加強醫院汙水汙物治理和消毒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為保證醫院汙水處理達到排放標準,達到治理汙染,保護環境,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立組織

醫院建立汙水處理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班子,領導小組由xx、xx、xx等同志組成,xx任組長,工作班子由xx、xx、xx等同志組成,xx負責日常汙水處理事務。

二、汙水處理週期及要求

醫院排放廢水的'主要部門:診療室、化驗室、病房、洗衣房、手術室汙水。醫院汙水的主要汙染物其一是病原性微生物;其二是有毒、有害的物理化學汙染物。

負責醫院汙水處理的同志要掌握汙水處理的技術操作規程,掌握裝置運轉效能。醫院汙水處理原則上每週處理兩次,每次處理排放結束後,即時做好裝置運轉情況、汙水數量、加放食鹽數量、排放數量及消毒處理後汙水餘氯測定情況等,即時做好登記和記錄。

三、汙水處理排放要求

每次消毒劑配製後,要準確地與汙水1小時進入貯存池,混勻二小時後排放,嚴禁邊消毒邊排放,更不得出現不消毒即排放。

四、汙水處理裝置維護

每次完成消毒劑電解和汙水排放後,要及時用清水沖洗消毒劑池,防止次氯酸鈉殘留腐蝕裝置,做到防滲漏、防凍、防腐蝕。及時檢查裝置的完好情況,一點出現問題,要及時彙報,及時維修,確保處理裝置正常運轉。

五、績效考核

醫院汙水處理領導小組採用定期和不定期方式,對汙水處理裝置及汙水處理工作情況進行檢查,汙水處理工作不負責任的同志實行獎罰分明,裝置損害不彙報扣維修費用的10%,汙水未消毒即發放的扣當月獎金的40%,工作記錄不及時扣當月獎金的20%,對因技術不精、責任心不強造成的損失,其技術事故和責任事故視損失大小,當事人承擔損失總額的20%。

水汙染應急預案10

為了切實保證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充分保護師生身體健康合法權益,堅決遏制、杜絕生活飲用水水汙染事故的發生;同時為了積極、有效應對可能發生的生活飲用水水汙染事故,及時控制生活飲用水汙染事故的危害。高效、有序地組織開展事故調查、現場處理及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生活飲用水汙染對人體危害和經濟損失,維護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條例》、《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規範》等法律法規及標準規範,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特制定學校生活飲用水突發汙染事故應急處理預案。

一、組織管理

1、學校加強飲水安全衛生工作的管理,成立飲用水汙染事故應急處理領導

小組,校長為安全用水第一責任人進一步完善飲水衛生安全管理制度,落實有效

措施,責任到人。

發生學校飲用水汙染事故,以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工作組(指揮領導

組、宣傳疏導組、後勤保障組、緊急救護組)為龍頭,展開各項救護工作。

2、規範師生飲用水供應工作,師生飲用水要有專人管理,管理人員要定期體檢,身體健康狀況要符合衛生要求(辦理健康合格證),飲用水存放環境整潔,並加強日常檢查,一旦發現變質,立即停用;未進行水質淨化和消蠹的學校自備水源水應標有“非飲用水”的明顯標示;學校應配備茶爐,同時為班級、宿舍配備足夠數量的暖水瓶,確保學生飲用開水;確實不能保證供應開水的學校要號召學生自帶白開水或純淨飲用水。

3、加強師生的飲水安全教育。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課、班會、講座、板報、

廣播等,開展飲水衛生安全及水源性的傳染病預防知識的宣傳教育,使學生了解飲

水衛生安全的重要性及水源性的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和預防方法,提高學生的自我保

護意識。

4、學校使用的桶裝淨化水,要及時索取桶裝水生產單位的有效衛生許可證

影印件或飲水機有效涉水產品衛生許可批件影印件;飲水機要定期消蠹,並由供水商安排專業人員進行消蠹。做好飲水機定期活洗消蠹書面記錄,提醒飲水機活洗消蠹專業機構定期為學校的飲水機做好活洗消蠹工作等。

二、飲用水汙染事故報告

1、建立飲用水汙染事故報告制度:發生飲用水汙染事故應按規定的時間及時、準確報告當地衛生、教育行政部門。

2、任何個人不得隱瞞、緩報、謊報生活飲用水汙染事故;任何個人有權向有關部門舉報飲用水汙染事故隱患。

3、組織有關人員對學生飲用水封樣,並送檢疫部門檢測。

4、積極做好中蠹學生的就醫陪護工作,及時聯絡學生家長,如實向學生家長闡述事故經過,並認真做好學生家長的工作,爭取家長的配合、諒解。

5、學校保健教師做好專項登記工作,包括:飲水汙染情況、班級、人數;因飲水而得病的學生姓名、發病日期、主要症狀、處理情況等,並積極協助衛生

監督、疾控中心等部門做好調查工作,在衛生監督等部門的指導下做好相關工作。

四、飲用水汙染事故應急處理

1、飲用水汙染事故發生後,學校水汙染事故應急處理領導小組應緊急組織有關工作小組和人員,立即趕赴現場,配合當地衛生行政部門迅速開展現場調查,查詢汙染原因及汙染物,瞭解汙染物的種類、性狀、蠹性及汙染程度,掌握供水範圍及接觸人群身體健康危害程度等,分析汙染的擴散趨勢,並據此提出科學、行之有效的緊急控制消除汙染措施。

2、發生飲用水汙染事故後,應依法立即、如實向衛生行政部門、教育行政部門報告水汙染事故狀況,配合衛生監督部門開展有關調查、配合疾病預防控制部門開展水質監測,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絕;在衛生監督部門的指導下,制定限期治理方案,針對水汙染環節和汙染原因採取相應的控制措施,控制事態進一步的蔓延和擴大,嚴防水汙染事故再次發生。

3、積極配合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制定水質監測方案,科學採集水樣和檢測,

快速找出主要汙染物,並進行動態水質監測,及時掌握水質汙染程度、汙染趨勢、水質動態變化規律,為進一步確定汙染物、汙染治理、恢復供水提供科學依據。

4、當出現飲用水或桶裝水質受到嚴重汙染、威脅供水衛生安全等緊急情況時,應立即停止供水,在保證水質衛生安全質量的前提下采取其他臨時性供水途徑,以保證師生正常生活飲用水問題,避免和減少水汙染對師生身體健康造成的危害0

5、當飲用水汙染事故得以控制,汙染原因消除後,在恢復供水前,必須重新進行自備水源水的檢測,達到國家衛生標準後方可供水,並公告全校教工,及時解除控制。

6、飲用水汙染事故發生後,配合衛生行政部門及時完成調查、控制、處理,並形成書面材料(內容包括事故經過、現場調查檢測結果、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處理經過、效果、存在問題及建議等),按時逐級上報。同時接受衛生行政部門的衛生行政處罰。

7、對病人的處置:(1)停止飲用相關飲用水;組織有關人員對學生飲用水

封樣。(2)採集病人排洩物和已飲用過的水標本,並送檢疫部門檢測。(3)及時將病人第一時間送醫院進行急救治療,對症治療和特殊治療;同時通知家長,

如實向學生家長闡述事故經過,並認真做好學生家長的工作,爭取家長的配合。

8、對可疑飲用水的緊急處置:(1)保護現場,封存有汙染的飲用水;(2)追回已流出、儲存、分發的飲用水;(3)在市疾控中心專家的指導下,對有蠹飲用水進行無害化處理。

9、對中蠹現場緊急處置:對接觸過汙染飲用水的茶具、容器進行徹底活洗和有效消蠹。

10、學校保健教師要做好專項登記工作,包括:飲水汙染情況、班級、人數;因飲水而得病的學生姓名、發病日期、主要症狀、處理情況等,並積極協助衛生

監督部門、疾控中心等部門做好調查工作,在衛生監督等部門的指導下做好相關工作。

水汙染應急預案11

一、目的

為進一步提高應對生活飲用水汙染事件的能力,及時、有序、 高效、妥善處置並最大限度地減少事件可能造成的損失,特制定本預案。

二、依據

本預案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浙江省突發公共衛生應急管預案》、《浙江省衛生監督機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資訊報告指導意見(試行)》等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範性檔案為依據。

三、原則

保障全縣飲用水衛生安全,應當堅持預防為主、屬地管理的原則,進一步增強飲用水汙染事件的防範意識。加強基礎工作,增強預警分析,做好應急演練,將預防與應急處置有機結合。做到依法規範、措施果斷。

四、適用範圍

本預案所指生活飲用水汙染事件,是指生物性、化學性等有毒有害物質汙染生活飲用水,導致水質不達標,造成生活飲用水無法飲用,或發生化學性中毒和(或)介水傳染病流行,或影響公眾健康和社會正常秩序的事件。

本預案適用於在我縣轄區內發生的生活飲用水汙染事件的應急處置,必要時可以尋求上級部門的指導和支援。

五、應急組織指揮體系與職責

在衛生局領導下,衛生監督所設立生活飲用水汙染事件應急處置工作小組,負責指導、協調各應急小組應急工作。下設應急處置現場調查組、資訊收集、分析與報告組、技術支撐組、後勤保障組。

(一)應急處置工作小組及職責:

組長:卓勤

副組長:周相慧

成員:楊美珍、金波、吳宣霞、吳斌、湯璐

職責:

1.領導、組織和協調生活飲用水汙染事件應急工作。

2.及時瞭解掌握生活飲用水汙染事件情況,根據情況需要,向縣衛生局提出採取臨時控制措施和行政處罰的建議;

3.組織事件應急技術探討和應急知識宣傳教育等工作;

4.其他有關生活飲用水汙染事件應急的重要事項。

(二)現場調查組及職責:

組長:周相慧

成員:金波

職責:負責對集中式供水水源、淨水環節、二次供水、管網等生活飲用水汙染事件的現場衛生監督、調查取證、提出採取臨時控制措施和行政處罰的建議等工作。組長接到上級指令後,負責召集本組成員趕赴現場,負責安排內部成員的分工,負責本組收集證據、資料的上報工作。趕赴現場使用組長所在科室車輛,遇到人員空缺、物資不足、車輛使用等問題時,由所領導小組統一組織安排排程。成員負責法律文書、取證工具和參考資料的提前準備,定期檢查,及時補充工作,負責協助組長收集文書、資料與撰寫報告。

現場調查的主要內容有:對集中式供水水源、供水設施佈局、工藝流程、取水、輸水、淨水、蓄水和配水等設施,集中式供水設施水源防護及廠區環境衛生情況,水質淨化消毒設施及淨化消毒情況,二次供水設施、儲水裝置、水處理裝置、供水管線及周圍環境等進行現場衛生監督檢查。對汙染單位的相關負責人、直接管理人員等進行詢問主要內容包括:水源型別、供水方式、水處理情況、日供水能力(日供水量、供水人口)、供水範圍、清洗消毒、近期水質監測以及近期供水系統的執行及維護等情況。另外,需要了解發病人數、死亡人數、就診情況、臨床診斷等情況。根據生活飲用水汙染事件的性質、危害程度和涉及範圍,指揮部可以安排一組或多組從事上述應急工作,受指派的一組應當負責現場調查處理、資訊收集、分析與報告等全部工作。

(三)資訊收集、分析與報告組及職責:

組長:楊美珍

成員:吳宣霞

職責:負責生活飲用水汙染事件應急處理資訊的收集、傳遞、通報、報告,負責與CDC、水利、環保、供水等相關工作部門的聯絡,對來自水利、環保、供水、CDC等部門的水質資料進行收集、彙總和分析並做出報告等工作。組內成員必須保證資訊不得缺失與外洩,任何對外的資訊的傳遞、通報、報告必須經由應急領導小組的批准。汙染事件發生在夜間的,資訊收集、分析與報告組的工作由現場調查處理組負責。

(四)技術支撐組及職責:

組長:劉小劍

成員:楊美珍

職責:領導小組可以根據生活飲用水汙染事件的性質、危害程度和涉及範圍邀請水質檢驗、衛生監督、流行病學等有關專家組成技術支撐組。負責研究分析事件資訊和有關情況,為應急決策提供諮詢或建議,參與事件調查,對事件處理提出諮詢意見,對事件調查處理中的偏差提出改正意見等。

(五)後勤保障組及職責:

組長:吳斌

成員:湯璐

職責:負責後勤保障、提供處理生活飲用水汙染事件所需的物資、交通工具等各類保障服務工作,應急專項經費的組織落實工作以及應急處置所需的保障資金。

各應急處置工作小組成員收集到的資訊,檢查情況必須及時由組長報告領導小組,嚴禁任何人私自向外界釋出或透露任何有關資訊。

六、應急響應

(一)設立值班電話,安排人員24小時值班,接到生活飲用水汙染事件報告後,應對事件發生的'主要情況進行登記。登記內容包括生活飲用水汙染事件發生的單位、地址、聯絡電話、時間、供水方式、汙染範圍、發病人數、死亡人數、就診醫院與臨床症狀等情況。值班人員接到報告後,立即填寫《生活飲用水汙染事件登記表》,15分鐘內進行事件報告情況複核,確定初步資訊,並向所長或分管所長彙報,經所領導批准後,向縣衛生局電話彙報。由所領導決定並宣佈應急響應的開始,通知各應急組應急到位與應急預備,由組長負責通知各組成員應急到位與應急預備,並將通知情況15分鐘內反饋應急指揮部。通知及反饋過程應做好書面記錄。應急指揮部到位地點為所長辦公室,各應急小組到位地點為組長所在科室辦公室,工作日應在10分鐘到位,非工作日應在30分鐘到位,因特殊原因無法到位的,由各組組長及時請示應急指揮部補充人員,應急到位後,各組組長立即到應急指揮部報到並彙報到位情況。

(二)事件調查前的準備:準備工作包括人員的準備、交通工具準備、法律文書的準備、取證工具和參考資料的準備等。

1、人員的準備:一般要指派一組專業人員趕赴現場調查,領導小組可以根據生活飲用水汙染事件的性質、危害程度和涉及範圍安排一組或多組現場調查處理人員趕赴現場,同時要求其他組人員在單位待命。

2、交通工具準備:第一批趕赴現場的車輛使用組長所在科室車輛,後續車輛的安排由後勤保障組負責,指揮部可以根據水汙染性質要求全所車輛統一交後勤保障組安排排程。

3、法律文書準備:現場衛生檢查筆錄、衛生執法意見書、詢問筆錄及續頁、產品樣品取樣記錄、非產品樣品取樣記錄、證據先行登記儲存決定書、衛生行政控制決定書、封條等執法文書;

4、調查取證工具準備:常用的物品,應提前準備,定期檢查,及時補充。常備以下物品:(1)取證工具準備:照相機、攝象機、錄音筆等;(2)參考資料:《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xx)、《二次供水設施衛生規範》、《生活飲用水集中式供水單位衛生規範》等參考書籍。

七、現場調查

按照現場調查組的職責開展現場衛生調查,調查時應注意幾個方面的調查可以同時和交叉進行,複雜的水汙染事件現場調查可能需要反覆調查。根據現場調查情況,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向指揮部提出採取臨時控制措施和行政處罰的建議。根據飲用水汙染事件危害程度可以依法採取以下行政控制措施建議:1、停止飲用水供應;2、臨時封閉供水系統;3、責令汙染事件責任單位立即對供水裝置、設施、管道進行維修、檢查和清洗、消毒。現場調查組應將現場調查情況,包括現場檢查筆錄、衛生執法意見書、詢問筆錄等執法文書及採取臨時控制措施和行政處罰的建議等及時報資訊收集、分析與報告組。

八、資訊收集、分析與報告

資訊收集、分析與報告組應主動地收集生活飲用水汙染事件應急處理資訊,並進行分析、歸納與總結。經指揮部批准後,對生活飲用水汙染事件向縣衛生局報告,依次為初次報告、階段報告(程序報告)和終結報告。

1.初次報告:應在2小時內完成。包括生活飲用水汙染事件資訊來源、發生的時間、地點、範圍、汙染程度、影響人口、水源型別、供水方式、水處理情況以及近期供水系統的執行及維護情況,飲用水汙染物的可疑種類及擬採取的應急處置措施等。

2.階段報告(程序報告):一般應在24小時至48小時內完成(需要檢驗結果支援的,依出檢驗結果的情況而定)。包括現場控制情況,造成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過程和進展情況,物理、化學、微生物實驗室結果,以及初步結論。

3.終結報告:一般應在2周內完成(需要檢驗結果支援的,依出檢驗結果的情況而定)。包括整體時間的描述、事件發生的確切原因、應急處置過程以及事件的最終結論。

九、應急終止

(一)汙染事件責任單位完成整改,經具有資質的水質檢驗機構出具水質合格檢驗報告後,應急領導小組組織專家分析處置情況,向縣衛生局應急機構報告,根據事件等級,由縣衛生局組織評估並決定應急狀態結束。

(二)應急結束後,資訊收集、分析與報告組應做好相關善後處理工作,整理和審查所有應急記錄和檔案等資料,總結和評價應急工作,相關資料最終報稽查科歸檔。對水汙染事件責任單位的行政處罰、衛生許可、人員的培訓等工作由相關監管科室負責。

水汙染應急預案12

為了切實提高本園預防和控制突發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導和規範各類公共衛生突發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減輕、消除突發事件的危害,保障全國師生員工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幼兒園正常的教育秩序和校園穩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條例》,《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等法律法規和規範性檔案,根據本園實際制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預案。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建立和諧校園為宗旨,建立幼兒園安全應急處理機制,迅速、及時、積極的開展各項處置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損失,有效保障師生及幼兒園生命財產安全,切實維護教育穩定和社會安定。

二、組織機構:

學校成立安全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xxx,全面負責全校安全工作。

副組長:xxx,負責教育教學、教室、圖書室安全工作。

xxx,負責用水用電、交通、防雷、消防、校園設施等安全工作。

xxx,負責消防、衛生、食堂安全等工作。

組員:xxx、xxx、xxx

xxx、xx、xxx,協助xx工作。

xxx、xx、xx,協助xxx工作。

xxx、xxx,協助xx工作。

三、現場指揮: :

正常工作日突發事件的指揮由園長負總責,保教主任、行政各負其責,協調各部門統一行動。

非正常工作日突發事件的指揮實行三級值班制度,即園級幹部值班、教職工值班、門衛值班。

四、突發事件逐層報告制度:

建立健全安全緊急情況報告制度,嚴格落實值班人員,確保安全緊急情況資訊報送渠道暢通、運轉有序。

幼兒園發生安全緊急情況報告程式:值班人員—園長(110、120、119)—教育局上報時做到及時、準確、全面、不漏報、不虛報。報告內容為: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單位、事故的簡要情況,死亡人數、受傷人數、估計直接經濟損失等。

五、各類事故應急預案:

(一)火災事故應急預案

(1)打“119”電話報警,同時報告上級教育部門。

(2)採取切斷電源、煤氣等緊急安全措施,避免繼發性危害。

(3)學校有關領導和有關部門負責人要在第一時間親臨現場組織教職員工開展救人和滅火工作。並在消防隊伍到現場後,主動提供有關資訊,配合消防隊伍組織救人和滅火搶險。

(4)全力組織人員疏散和自救工作,按照平時消防演練逃生的線路迅速疏散。配合有關醫療部門和醫療機構妥善安置傷病員。採取有效的隔離措施,防止大火蔓延。

(5)及時採取人員疏散、封鎖現場、轉移重要財物等必要措施,注意人員、財產安全。

(6)劃出警戒範圍,嚴禁其他車輛和無關人員進入著火現場,以免發生不必要的傷亡,同時也為火災消滅後的調查起火原因提供有力證據。

(7)如有傷者要及時送往醫院救治,如幼兒受傷,要及時通知家長。解決好師生等受災人員的安居問題。

(8)配合消防部門調查事故原因,維持秩序。

(二)食物中毒應急預案

(1)發現師生有類似食物中毒症狀時,應迅速送學校醫療室進行初診,同時撥打“120”電話或送醫院進行處理。

(2)迅速向上級部門及衛生防疫部門報告。

(3)立即停止食品加工、供應活動。

(4)負責保護好現場,封存一切剩餘可疑食物及原料、工具、裝置、保護好中毒現場和食品留樣,防止人為地破壞現場,等候衛生執法部門處理。

(5)迅速排查食用致毒食物的師生名單,並檢查他們的身體狀況。對已確定患病師生送醫院治療。

(6)及時通知家長並做好家長和家屬的工作。

(7)校醫室要配合衛生行政部門,做好流行病學調查。向患者瞭解食物中毒的經過,可疑食品、中毒人數,並預測發展趨勢。

(8)積極配合上級有關部門做好診治、調查事故、處理等工作。

(三)傳染病疫情應急預案

(1)在園幼兒或教職員工發現傳染病,立即上報上級部門和疾控中心。

(2)在園外,幼兒或教職工一旦出現非典、風疹、流腦、麻疹、流感等傳染性疾病,應及時就醫,不得帶病上學、上班。經醫院診斷排除傳染病後才能回園上課、上班。

(3)在園內發現傳染病的學生或教職工,學校應急小組領導立即親臨現場指揮,要求傳染病者立即戴防護口罩、手套,在第一時間內利用學校隔離室進行隔離觀察,並馬上打“120”電話,送定點傳染病醫院診治。

(4)通知學生家長或教職工家屬,由家長或家屬陪同去醫院,護送人員都要穿好防護服,戴口罩、手套。

(5)學校領導發現傳染病人後,迅速向全體師生公佈病情感染源及其採取的防護措施,讓廣大師生了解情況,安定人心,維護學校穩定。

(6)對傳染病病人所在班級教室或辦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場所進行消毒,對與傳染病人密切接觸的學生、教職工進行隔離觀察,並做好人員登記。防止疫情擴散,迅速切斷感染源。

(7)傳染病人在醫院接受治療時,禁止任何同學、同事前往探望。

(8)如傳染病烈性感染,請示政府和教育部門,決定是否實行全校停課,並採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染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9)密切配合疾控中心進行疫情處理和流行病學調查,對傳染病人到過的場所、接觸過的'人員,以及患者的家庭成員、鄰居同事、同學進行隨訪,並採取必要的隔離觀察措施。

(四)雷電災害應急預案

(1)發生雷電災害時,迅速向上級部門和防雷主管部門報告。

(2)對造成人員損害應立即送醫院救治。及時通知家屬或家長。

(3)標記現場位置,協助主管部門對雷電災害進行調查與鑑定。

(4)檢查裝置或建築物損壞情況,並及時修理。

(五)校園交通事故應急預案

(1)交通事故發生後立即報警。領導小組成員和相關人員要立即趕赴事故現場,根據需要通知急救、醫療、消防等部門。

(2)報告上級部門。

(3)採取措施保護現場,有效控制肇事者,尋找證人。

(4)組織有關人員開展搶救。若交警在場,積極協助交警開展工作。若交警不在場,則由校醫室和相關人員對受傷師生立即採取救護措施,進行止血、包紮傷口,組織車輛立刻把受傷師生送到就近醫院搶救。

(5)通知家長和家屬,協助學生家長和教職工親屬及時與保險公司聯絡,做好保險賠付工作。

(6)配合交警等部門做好善後工作。

(六)突遇停電應急預案

(1)過道、樓梯口的應急燈自動開啟,電工和值班門衛開啟學校備用其它照明用具。

(2)參加興趣組的小朋友必須坐在課室的原來座位,不得喧譁、起鬨或走動。值班教師負責組織、管理好本班學生。

(3)值日行政迅速組織相關人員查明停電原因,並採取相應的應對措施。

(4)若停電20分鐘後未能恢復正常供電,值日行政利用校園臨時廣播系統發出疏散訊號,值班老師負責指揮幼兒按順序進行疏散、離校。值班老師關好教室電源。

(5)電工做好供電裝置的檢修,將情況向學校彙報。

(七)樓梯間擁擠踩踏事故應急預案

(1)學校領導和有關部門負責同志要在第一時間親臨第一線指揮,迅速開展現場疏導和救護工作,並立即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

(2)組織醫護人員對受傷者進行人工呼吸、止血等應急搶救處置,儘快向醫療急救部門120報告求援,將傷病員送往醫院搶救,妥善安置傷病員。必要時請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支援幫助。

(3)迅速通知受傷人員親屬,及時向師生和親屬通報有關情況,確保師生和親屬情緒穩定。

(八)大型群體活動的公共安全事故處置措施

大型比賽以及運動會等活動前,對身體有問題的幼兒要勸其退出活動。課外體育活動及群體活動前老師要提醒身體不適的幼兒到場外休息,如果在幼兒運動會上或課外體育活動及群體活動時發生問題,應急措施是:

(1)活動組織者和安全管理工作負責人要維護現場秩序,根據室內、室外不同情況組織師生幼兒有序疏散,保護幼兒生命安全,盡力避免繼發性災害。

(2)幼兒園領導和有關部門負責同志要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親臨一線,靠前指揮,組織疏導、搶救傷員。要在第一時間向當地公安機關和教育主管部門報告。

(3)發生區域性損傷、輕微損傷或少量出血,馬上送幼兒園醫務室處理或送附近的醫院處理。

(4)發生嚴重損傷大量出血,或者出現昏迷休克,首先與校醫聯絡,對傷員做及時診斷處理,同時報告110、120請求急救,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傷員送到大醫院。

(5)及時通知家長或其監護人,以便及時作出救治決定,並做好安慰工作。

(6)保護現場、瞭解事故發生經過,調查事故原因,做好有關記錄並保護現場,採集有關證據,以利於對事故的調查處理。

(九)水汙染事故應急預案

(1)在園長向相關部門報告同時,領導小組副組長立即組織對校內已經飲用過汙染水的師生進行清理,小組成員對水源、設施、現場等進行保護,維持秩序。

(2)各班班主任按副組長指揮組織飲用過汙染水的學生到指定地點休息、觀察,等候醫護人員進行緊急救護;如有學生出現異常症狀,由小組成員進行初步處理;再由小組成員和班主任協助醫務人員進行緊急救護。

(3)小組成員負責協同其它教師聯絡家長並組織學生在教室休息。

(4)小組成員負責接待到校家長,並進行安撫、慰問。

(5)由副組長聯絡乾淨水源到學校,以滿足師生正常的飲水、生活需求。

(6)成立善後處理工作小組,安排行政和教師對受害人員家屬進行慰問安撫。

(7)領導小組協調各方面關係,協助相關部門查詢汙染原因,積極配合專業部門人士消除汙染,儘早恢復學校正常用水。

(十)突發自然災害(汛臺、地震、氣象等)事件應急預案

(1)事故發生時要保持鎮靜,沉著應對,立即向上級部門彙報情況。

(2)根據事故性質向公安、交警、消防、衛生防疫、交通管理等部門緊急求援。

(3)幼兒園廣播(或現場老師)指揮組織施救及教師自救,努力將人員傷亡減少到最低程度。

(4)安全小組要立即趕赴事故現場,聽取事故情況彙報,召集領導小組應急處理會議,採取應急措施迅速抽調搶險隊伍、物資,協同有關部門搶險救災,全力組織搶救,維持秩序,疏散師生到安全區域,對受傷人員展開救援救護。

(5)保護現場,監控險情,關注事態發展。

(6)配合有關部門調查取證,做好傷患人員的慰問工作,並及時與傷患人員家屬取得聯絡,做好對家屬的安撫解釋工作。

(7)校醫室做好衛生防疫工作,防止疫情發生。

(8)安全小組負責災後的善後處置工作,及時調查災情損失情況,傷亡人員情況,並形成書面材料上報,做好受傷人員的救治和災後現場處理、恢復正常教學秩序及重建等工作。配合有關部門進行事故的調查處理,做好事故的善後撫卹及處理工作,並與保險公司等單位取得聯絡,依法處理,協調賠償,努力維護學校和社會的穩定。

(十一)其他突如其來的傷害事故應急預案

(1)如社會人員到園對幼兒造成傷害時,要及時向班主任或幼兒園報告,其他班級要採取積極措施進行制止或疏散。

(2)班主任和幼兒園接到報告後,立即組織人員進行制止,並撥打110報警。

(3)對傷者應及時送醫院就診。

(4)及時上報教育部門。

(5)迅速配合公安部門調查事故發生的原因,並做好有關材料的收集。

(6)通知受傷者的家長或家屬。

(7)妥善處理事故。

六、善後處理:

學校要切實做好死難、受傷幼兒家長的安撫、慰問工作,消除各種不安全因素,維護幼兒園穩定。對傷亡幼兒的賠償要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執行。

七、調查與結案:

學校依據國家有關規定,按照屬地為主、分級負責的原則和緊急事件的等級,對突發緊急情況及時展開調查,查清事實,查明原因,限期報結。

事故的調查處理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尊重科學,依法處置的原則,任何人不得干涉事故的調查處理。

水汙染應急預案13

一、 目的

為了切實保證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充分保護師生身體健康合法權益,堅決遏制、杜絕生活飲用水水汙染事故的發生;同時為了積極、有效應對可能發生的生活飲用水水汙染事故,及時控制生活飲用水汙染事故的危害,高效、有序地組織開展事故調查、現場處理及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生活飲用水汙染對人體危害和經濟損失,維護社會秩定,特制定我校生活飲用水汙染事故應急處理預案。

二、 成立組織機構及主要職責

為加強對生活飲用水汙染事故應急處理工作的統一領導,實施應急處理,成立學校生活飲用水汙染事故應急處理領導小組,各負其責,各盡其能。

1 、生活飲用水汙染事故應急處理領導小組

組 長 :虹

副組長 :

成 員:各班班主任

2 、組長主要職責 : 負責發生生活飲用水汙染事故時,及時啟動應急處理預案,對事故應急處理的統一領導、統一指揮,部署協調應急救援工作,協調學校內部之間職責範圍內的工作。

3 、組員主要職責:主要接受學校生活飲用水汙染事故應急處理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和部署,負責組織學校生活飲用水汙染事故的`具體調查、處理、救援及上報工作,積極配合各個相關部門對學校生活飲用水汙染事故開展的各項調查、處理、救援等工作。

三、生活飲用水汙染事故應急處理

1 、生活飲用水汙染事故發生後,學校水汙染事故應急處理領導小組緊急組織有關工作小組和人員,立即趕赴現場,配合當地衛生行政部門迅速開展現場調查,查詢汙染原因及汙染物,瞭解汙染物的種類、性狀、毒性及汙染程度,掌握供水範圍及接觸人群身體健康危害程度等,分析汙染的擴散趨勢,並據此提出科學、行之有效的緊急控制消除汙染措施。

2 、積極配合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制定水質監測方案,科學採集水樣和檢測,快速找出主要汙染物,並進行動態水質監測,及時掌握水質汙染程度、汙染趨勢、水質動態變化規律,為進一步確定汙染物、汙染治理、恢復供水提供科學依據。

3 、當出現生活飲用水二次供水或桶裝水質受到嚴重汙染、威脅供水衛生安全等緊急情況時,應立即停止供水,在保證水質衛生安全質量的前提下采取其他臨時供水途徑,以保證師生 正常生活飲用水問題,避免和減少水汙染對師生身體健康造成的危害。

4 、發生生活飲用水汙染事故後,應依法立即、如實向衛生行政部門報告水汙染事故狀況,配合衛生監督部門開展有關調查、配合疾病預防控制部門開展水質監測,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絕;在衛生監督部門的指導下,制定限期治理方案,針對水汙染環節和汙染原因採取相應的控制措施,控制事態進一步的蔓延和擴大,嚴防水汙染事故再次發生。

5 、當生活飲用水汙染事故得以控制,汙染原因消除後,在恢復供水前必須重新進行自備水源水或二次供水水質檢測,達到國家衛生標準後方可供水。

水汙染應急預案14

一、工作機制建設

(1)監管機制健全

1、有食品安全規劃

工作目標、重點任務、保障措施等。根據本地實際,明確部門職責、時間進度、經費保障等。

2、部門職責分工明確

政府(或食安委)責任、部門責任,建立從農田到餐桌無縫隙全程監管責任體系。

3、有食品安全計劃或方案

連續三年的食品安全計劃或方案。

4、有部門例會制度和聯動工作機制

牽頭(或協調)部門、成員單位聯動機制和例會制度。

(2)環境衛生

1、經營場所選址

距離暴露垃圾場(站)、汙水池、旱廁、糞坑等汙染源25米以上。

2、環境和場所衛生

內部地面平整完好,無垃圾及積水;牆壁及吊頂清潔完好,無灰塵及汙物。外部地面硬化、綠化及平整,無暴露垃圾和衛生死角。門窗、外牆和牌匾清潔,無亂貼亂畫。

3、專用垃圾容器存放、無外溢

垃圾存放容器配有蓋子,密閉存放,無外溢或散落,外部清潔無汙垢。

(3)食品採購

1、供貨單位營業執照和食品許可證

隨機抽取5件食品,注意檢視保質期及存放條件。

2、購貨發票或供貨憑證

證照在有效期內,經營範圍與所供食品相符。加工廠、大型超市、批發商還應提供食品檢驗報告單影印件。

3、檢疫合格證

查閱檢疫合格憑證,品名、日期和數量與所查相符。

4、進貨臺賬

隨機抽取2件食品,反向索取購物憑證和進貨臺賬。

(4)食品儲存

1、庫房隔牆離地,分類、分架存放

所有食品不能直接與地面和牆壁之間接觸。食品與雜物、吸潮的食品與青菜及有異味的食品和吸味的食品在同一空間記憶體放。

2、生、半成品、成品分開存放

生品:需經清洗、熟制後才能使用的食品。半成品:不需清洗直接、熟制後才能使用的食品。成品不需要清洗和加熱直接能夠食用的食品。

3、密閉防汙染措施

食用前不能清洗直接入口性食品及散裝食品原材料都需密閉加蓋存放。

4、儲存條件符合產品標識要求

標識儲存條件的食品,按標識的條件儲存,易腐食品應放在8℃以下或60℃以上儲存。

(5)食品加工

1、流程佈局合理

車間是否從原料到成品方向佈局,人流與物流界限清晰,內包裝間、冷葷間、分餐間、洗手、消毒是否符合規定。

2、無腐敗變質、過期或禁用原材料

檢視食品及其原料有無過期、變質、生蟲及禁止使用的原材料。

3、無交叉汙染

生熟食品混放、生熟工具容器混用、摸過生食或汙物的手未經清洗消毒直接接觸熟食的問題。

4、包裝材料符合食品安全標準

對使用的包裝袋、一次性餐飲具進行索證、索票。

5、運輸車輛專用、清潔、溫度符合產品要求

運輸食品的車輛是否專用,是否定期清洗消毒和維修保養、冷藏車廂內溫度低於8℃,冷凍低於-18℃以下。

(6)食品新增劑

1、專店採購

檢查供貨商的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和產品檢測報告影印件

2、專櫃存放、專人保管

檢視有無專櫃、是否加鎖和有專人保管。

3、專用稱具

稱具維修保養完好,稱重精準,能夠正常使用。

4、專用臺帳

檢視記錄的使用日期、新增劑品名、新增量和新增比例、記錄人等。

(7)食品檢測

1、產品安全標準齊全

所生產的食品分別由對應國(行)標、地標或企標,企標有備案證明。

2、裝置滿足標準檢測需求

檢測裝置與檢測指標一一對應。

3、人員經過培訓上崗

資質證件與本人相符,證件真實有效,與所從事的檢測工作相匹配。

4、檢測記錄齊全

檢測記錄的資料結果與檢測報告相一致。

二、餐飲業和集體食堂衛生管

(1)行政許可

1、亮證經營

懸掛在店堂前廳的顯著位置進行公示。

2、無超範圍經營

(2)量化分級管理

量化分級公示率、公示級別與標準相符。

(3)從業人員管理

從業人員健康合格證、從業人員衛生培訓及個人衛生、按規定配備專兼職食品安全管理員。

(4)原料採購

有供貨單位營業執照和食品許可證、發票或供貨憑證,肉類檢疫合格證、有進貨臺賬

(5)食品加工

流程佈局合理 ;無腐敗變質、過期或禁用原材料;防交叉汙染措施;餐廚廢棄物定點清運

(6)食品新增劑

專人採購、保管;專櫃存放;專用稱具;專用臺帳

(7)病媒防制

消毒設施齊全、場所內無鼠、蒼蠅和蟑螂

三、牲畜屠宰管理

(1)管理

1、實施定點屠宰管理、落實檢驗檢疫制度、實施宰前、宰中、宰後檢疫管理。

(2)屠宰場所

1、佈局合理、設施齊全 、操作規範、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與管理、檢驗檢疫檔案資料齊全。

四、生活飲用水衛生管理

(1)管理機制

1、生活飲用水安全納入城市發展規劃

檢視城市發展規劃是否包括生活飲用水安全的有關內容。

2、監管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

檢視同級財政預算是否包含生活飲用水監管經費。

3、集中供水實施許可管理制度

檢視本地區集中供水的許可管理制度或者有關工作的通知方案等,對集中供水單位應實行衛生許可管理。

4、制定飲用水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檢視本地區飲用水安全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

(2)集中供水

1、建立企業內部飲用水安全管理制度

應建立飲用水衛生管理規章制度,配備專職或兼職人員負責飲用水衛生日常管理工作。

2、制定飲用水操作工藝流程

檢視集中供水單位的水處理工藝流程圖,內容完整齊全。根據不同的水質處理工藝,檢視集中式供水單位的反應、絮凝、沉澱、集泥、排泥、集水、配水、過濾、反衝、排汙、消毒等淨化處理裝置工藝是否符合要求。生活飲用水的輸水、蓄水和配水等設施應密封,不得與排水設施及非生活飲用水的管網連線。

3、持有飲用水衛生許可證

檢視集中式供水單位的飲用水衛生許可證,在有效期內。

4、飲用水操作人員持有健康體檢合格證

檢視集中式供水單位直接從事供管水的人員應當進行衛生知識培訓和健康體檢,取得考核合格和取得體檢合格證後方能上崗,並每年至少組織一次健康檢查,不合格者不得安排上崗工作。

5、生產區30米內無生活區或汙染源

應劃定生產區的範圍。生產區外圍30m範圍內應保持良好的衛生狀況,不得設定生活居住區,不得修建滲水廁所和滲水坑,不得堆放垃圾、糞便、廢渣和鋪設汙水渠道。集中式供水單位的供水為地下水源時,單獨設立的泵站、水井、沉澱池、清水池的外圍30米內有無汙染源。

6、水淨化處理裝置符合工藝要求

應配備符合淨水工藝要求的水淨化處理裝置、設施和相應的消毒設施,保證正常運轉;定期對各類貯水裝置進行清洗、消毒;定期對管網末梢放水清洗,防止水質汙染。水處理劑和消毒劑的投加和貯存間應通風良好,防腐蝕、防潮,備有安全防範和事故的應急處理設施,並有防止二次汙染的措施。

7、定期對各類貯水裝置清洗、消毒

檢視清洗消毒記錄檔案,是否定期對各類貯水裝置進行清洗、消毒;定期對管網末梢放水清洗,防止水質汙染。

8、涉水產品許可批件或安全評價報告

購買或者使用的輸配水裝置、水質處理器、防護塗料、水處理劑以及其他涉水產品應有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頒發的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衛生許可批件,並進行存檔備查。

9、有安全防範和事故應急處理設施

集中式供水單位應制定本單位的生活飲用水汙染事件具體應急預案,定期檢查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防範措施的落實情況,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10、配備專職水質檢測人員

應配置必要的水質檢驗裝置和檢驗人員,對水質進行日常檢驗。

11、檢驗記錄完整清晰

水質檢驗記錄應完整清晰,檔案資料儲存完好。水質檢驗的專案、頻次按國家規定標準執行,並保障供給的生活飲用水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

12、裝置設施符合工藝要求,運轉正常

供水環境、水質處理、清洗、消毒工藝是否符合要求,裝置正常運轉。

(3)二次供水

1、從事二次供水人員有健康體檢合格證

檢視二次供水單位直接從事供管水的人員應當進行衛生知識培訓和健康體檢,取得考核合格和取得體檢合格證後方能上崗,並每年至少組織一次健康檢查,不合格者不得安排上崗工作。

2、飲用水箱或蓄水池應專用,無滲漏

飲用水箱或蓄水池應專用,無滲漏,尤其不能與消防水箱相連或共用。

3、水箱周圍無汙水管線及汙染物

蓄水池周圍10米以內不得有滲水坑和堆放的垃圾等汙染源;水箱周圍2米內不應有汙水管線及汙染物。

4、設施設定符合規定要求

二次水箱供水設定在建築物內的水箱其頂部與屋頂的距離應大於80釐米,水箱應有透氣管和罩,入孔位置和大小應滿足水箱內部清洗消毒工作的需要,入孔或水箱入口應有蓋或門,並高出水箱面5釐米以上,且有上鎖裝置,水箱內外應設有爬梯。水箱應安裝在有排水條件的底盤上,洩水管應設在水箱的'底部,溢水管與洩水管均不得與下水管道直接連通,水箱的容積設計不得超過使用者48小時的用水量。二次供水設施有無水質消毒裝置且正常運轉。無負壓供水新裝置與市政供水管線連線處是否設倒流防止器、防汙隔斷閥以及相應防止區域性汙染的措施,自來水進水壓力應不低於0.15MPa,使用該裝置對自來水管網串接處產生的壓降差小於0.01至0.02MPa,新裝置的穩流補償和管道過濾裝置應設有便捷的清洗管道及閥門,使用單位每週至少檢查一次。與飲用水直接接觸的供水裝置及用品,是否可能對水質產生汙染。

5、涉水產品許可批件或安全評價報告

水箱的材質和內壁塗料應無毒無害,二次供水設施中使用的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應具有衛生計生行政部門頒發的衛生許可批件。

6、清洗、消毒制度落實情況

二次供水管理單位每年應對供水設施進行一次全面清洗、消毒,對水質進行檢驗合格後方可恢復使用,以保證居民飲水的衛生安全。

(4)小區直飲水

1、原水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使用的淨水裝置、輸配水裝置等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應具有衛生許可批件。原水水質應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要求。採用反滲透水質淨化技術時,出水水質應符合《生活飲用水水質處理器衛生安全與功能評價規範——反滲透處理裝置》要求;採用納濾水質淨化技術時,出水水質應符合《飲用水淨水水質標準》(CJ 94)要求;採用其他水質淨化技術時,出水水質應符合《生活飲用水水質處理器衛生安全與功能評價規範——一般水質處理器》要求。每臺裝置定期進行水質檢測,有檢測報告。

2、淨水、配水裝置衛生許可批件

現制現售飲用水裝置及其更換的濾芯濾材應取得省級以上衛生計生行政部門頒發的衛生許可批件。機身須有產品銘牌並註明產品名稱、型號、生產企業等。比照經營單位提供的衛生許可批件核對安裝的現場製售水機的名稱、型號等。

3、定期消毒、更換濾材

現制現售飲用水經營單位應對制水裝置的安全負責,加強日常管理和檢測,安排專門人員每天對制水裝置巡查一次,確保裝置正常運轉;根據制水裝置的技術要求定期進行消毒、更換濾材、開展檢測,並將消毒、更換濾材、檢測、每天巡查等衛生相關資訊及的在制水裝置的醒目位置進行公示。

4、市政供水、自備供水單位管理

裝置的放置應遠離垃圾房(箱)、廁所、禽畜飼養、粉塵和有毒有害氣體等汙染源。裝置的安裝位置地面平整固化,具備廢水排放設施,周圍不得積水。供水裝置不得與非飲用水管道相通,與生活飲用水連線處須裝止回裝置。原水水質和出水水質衛生要求與管道直飲水相同。

水汙染應急預案15

1 總則

1.1 編制目的

為建立健全應對樂清市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機制,提高政府處置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的能力,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公眾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高效、有序地組織預防、控制和解除事件危機。

1.2 編制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浙江省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溫州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溫州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溫州市市級飲用水水源突發汙染事件應急預案》《樂清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結合樂清實際,編制本預案。

1.3 適用範圍

本預案適用於應對樂清市飲用水水源地發生環境汙染事件的應急處置,包括淡溪水庫水源地、十八玍水庫(含仰根水庫)水源地、鍾前水庫水源地、白石水庫水源地(備用水源)、福溪水庫水源地(備用水源)。環境汙染事件主要包括:

(1)化學性汙染;

(2)水華(藻類)汙染;

(3)人為破壞的汙染;

(4)其他汙染事故(包括工業、農業、生活、交通事故引發的汙染事故等);

(5)自然災害。

1.4 分級標準

參照《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和《浙江省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結合樂清市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的特點,將樂清市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分為特別重大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I級)、重大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II級)、較大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III級)和一般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IV級)四個等級。涉及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等級劃分標準如下:

1.4.1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確定為特別重大(Ⅰ級)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

(1)因飲用水源汙染直接導致1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或重傷的;

(2)因飲用水源汙染需疏散、轉移群眾5萬人以上的;

(3)因飲用水源汙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億元以上的。

1.4.2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確定為重大(Ⅱ級)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

(1)因飲用水源汙染直接導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或重傷的;

(2)因飲用水源汙染需疏散、轉移群眾1 萬人以上5 萬人以下的;

(3)因飲用水源汙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000 萬元以上1 億元以下的;

(4)因飲用水源汙染造成淡溪水庫取水中斷的;

(5)飲用水水源地內發生大面積“水華”(藻類數量達到109個/升以上,或發生水華面積佔飲用水水源地總面積的1/5以上,或葉綠素a濃度達到150ug/L以上);

(6)劇毒化學品進入飲用水水源地一、二級保護區。

1.4.3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確定為較大(Ⅲ級)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

(1)因飲用水源汙染直接導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或重傷的;

(2)因飲用水源汙染需疏散、轉移群眾5000人以上1萬人以下的;

(3)因飲用水源汙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上2000萬元以下的;

(4)因飲用水源汙染造成十八玍水庫(含仰根水庫)、鍾前水庫取水中斷的;

(5)飲用水水源地內部分水域發生“水華”(藻類數量達到108個/升以上109個/升以下,或發生水華面積佔飲用水水源地總面積的1/10以上1/5以下,或葉綠素a濃度達到100ug/L以上150ug/L以下)。

(6)危險化學品進入飲用水水源地一、二級保護區;

1.4.4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確定為一般(Ⅳ級)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

(1)因飲用水源汙染直接導致10人以下中毒或重傷的;

(2)因飲用水源汙染需疏散、轉移群眾5000人以下的;

(3)因飲用水源汙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下的;

(4)因飲用水源汙染造成白石水庫、福溪水庫及其他鄉鎮級以下飲用水水源地發生取水中斷的;

(5)飲用水水源地內發生較大面積“水華”(藻類數量達到107個/升以、108個/升以下,或發生水華面積佔飲用水水源地總面積的1/20以上1/10以下,或葉綠素a濃度達到50ug/L以上、100ug/L以下);

(6)危險廢物直接進入飲用水源地一、二級保護區;

(7)其他應認定為Ⅳ級的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

注:上述分級標準有關數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數,“以下”不含本數。

1.5 工作原則

(1)以人為本,積極預防。把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及安全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積極做好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整治、監管工作,完善救援保障體系建設,加強演練,強化預防、預警工作。

(2)統一領導,分類管理。在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針對不同原因造成的突發環境事件的特點,實行分類管理,相關部門各司其職。

(3)屬地為主,先期處置。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轄區內突發環境事件的應對工作,強化落實生產經營單位的環境安全主體責任。由於生產經營單位原因造成的突發環境事件,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應急預案進行先期處置,控制事態、減輕後果,並報告當地環保部門和相關主管部門。

(4)部門聯動,社會動員。建立和完善部門聯動機制。有關部門在接到突發事件報告後,如果判斷可能引發突發環境事件,要及時通報環保部門;充分發揮部門專業優勢,共同應對突發環境事件;實行資訊公開,建立社會應急動員機制,充實救援隊伍,提高公眾自救、互救能力。

(5)依靠科技,規範管理。積極鼓勵環境應急相關科研工作,重視環境應急專家隊伍建設,努力提高應急科技應用水平;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建立科學有效的應急機制,使應急管理工作規範化、制度化、法制化。

2 組織指揮體系與職責

樂清市飲用水水源地應急組織機構由應急領導小組、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現場指揮部和專家技術組組成。

2.1 領導機構

建立樂清市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小組(以下簡稱“市領導小組”),負責領導、組織和協調全市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工作。

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長任組長,市府辦聯絡工作副主任、市應急辦主任和市環保局局長為副組長。市委宣傳部、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利局、市農業局(林業局)、市商務局、市衛計局、市環保局、市安監局、市供電局、市公安消防局、市供水集團和屬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為成員單位。

2.2 領導小組辦公室

市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平時設在市環保局,作為日常辦事機構,市環保局局長兼辦公室主任。突發事件發生後,根據應急響應級別和現場應急處置需要,市領導小組及時轉為市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指揮部(以下簡稱“市指揮部”),負責全市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

辦公室職責:執行市領導小組的決定和指示;負責全市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預警和應急處置工作的綜合協調及相關組織管理工作,向市領導小組提出處理建議;對各單位履行應急預案中的職責情況進行指導、督促和檢查;承擔編制、評估、修訂全市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處理應急預案的具體工作;加強與毗鄰地區的聯絡,建立健全應急工作協作機制;組建全市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預警和應急處置現場工作小組;辦理市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事項。

2.3 主要成員單位職責

市委宣傳部:負責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發生後的新聞報道和輿論引導等工作。

市公安局:負責對危害飲用水水源安全的人為事件的處理和案件偵破,打擊違法犯罪活動;保障水汙染區域社會治安的穩定和道路交通的通暢。

市民政局:負責組織、協調和監督指導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中群眾應急生活救助工作,核查上報相關資訊;負責應急救援款物接收、管理和分配並監督使用。

市交通運輸局:負責應急物資的運輸調控,配合維持飲用水水源地相關交通秩序,參與因車輛傾倒事故引起的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的調查處理。

市水利局:負責水庫運維管理和飲用水水源地水質保護,參與分析飲用水水源汙染原因和對汙染事件進行調查取證。

市農業局(林業局):參與由農藥、化肥、畜禽養殖、動物疫病以及由森林病蟲害防治使用農藥、森林火災、野生動物疫病等造成的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處置。

市衛計局:負責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的醫療救治和衛生防疫工作。

市環保局:負責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的應急監測;分析飲用水水源汙染原因,提出處理處置意見,防止汙染擴大;對汙染事件進行調查取證,依法對汙染事件責任單位做出處罰;對環境恢復、生態修復提出建議措施;承擔市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常工作。

市安監局:參與由危險化學品生產安全事故造成的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處置。

市公安消防局:負責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救援;配合做好因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引起的供水中斷過程中的應急供水工作。

市供水集團:負責組織下屬水廠水質安全日常巡查管理,協助相關部門做好飲用水水源保護;負責管理範圍內飲用水水源突發汙染事件應急預案制定、應急物資籌備、應急處置隊伍建設、水源地突發汙染事件預警及應急處置工作。

其他成員單位:根據各自職責做好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處置相關工作。

屬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在市政府統一領導下,負責組織、協調轄區內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的預警、應急、後期處理工作。

2.4 應急工作機構

市領導小組按需轉為指揮部後,其下同時成立應急監測組、新聞宣傳組、應急處置組、後勤保障組、善後處置組、專家技術組6個現場工作小組,負責應急處置工作。

應急監測組:由市環保局牽頭,市水利局、市衛計局等部門、屬地政府和有關自來水廠聯合組成應急監測組,主要通過對飲用水水源地水文水質情況監測及水廠水質監測為預警和應急處置提供科學決策的依據。

新聞宣傳組:由市委宣傳部牽頭,主要通過把握全市輿論導向,指導各新聞單位做好相關報道工作,協調、監督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預報、預警以及公眾資訊的引導、傳播工作,統一發布相關資訊。

應急處置組:由市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市農業局(林業局)、市公安局、市水利局、市環保局、市安監局、市公安消防局、市供水集團和屬地政府等組成,主要通過分析飲用水水源汙染原因,確定汙染源,提出處置意見,經市領導小組同意後,實施處置工作;對汙染事件進行調查取證,依法對汙染事件責任單位做出處罰;通過合理水源排程,確保供水安全。

後勤保障組:由市民政局牽頭,市財政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供電局和屬地政府組成,主要通過應急物資的儲備、供應、排程以及電力供應、通訊暢通的保障為應急和後期處理提供物資和能源支撐。

善後處置組:由市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市農業局(林業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水利局、市衛計局、市環保局和屬地政府等組成,開展飲用水水源地水域的善後處置和生態恢復工作,消除飲用水水源地汙染帶來的影響。善後處置的具體工作由屬地政府負責。

專家技術組:由市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根據需要聘請飲用水安全危機的應急處置專家成立專家技術組,主要通過對事件原因進行分析、評估,提出應急處置方案和建議,為現場應急指揮部領導決策提供幫助,並指導應急處置行動、應急工作評價、中長期環境影響評估。

3 預防和預警機制

3.1 預防措施

3.1.1 強化飲用水水源地汙染隱患排查

環保等部門會同各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管理單位負責對庫區及集水區存在環境汙染風險的汙染源和危險物開展普查,掌握、篩選和確定對環境構成危害的重點汙染源。定期開展對重點汙染源生產工藝、廠區儲運、危險化學品管理、廢水收集、處理、排放等重點環節的事故隱患排查,結合重點汙染源對飲用水源的影響程度進行環境風險評估,採取風險防控措施,儲備必要的應急物資。

對居民集中區、溪流沿岸農業、林業、畜禽養殖業、漁業生產汙染事故隱患和鄉鎮企業、飲用水源周邊危化品運輸單位及車輛建立應急資訊檔案,加強日常管理和安全防範工作,嚴防各類突發環境事件的發生。

3.1.2 完善庫區周邊道路應急設施

庫區周邊道路按規定要求建設防護欄、溢流溝、沉澱池等必要的汙染防護設施。根據地形地勢在庫區道路兩側合理佈置排水溝,並每隔一定距離設定集水沉澱池,該沉澱池一方面用於收集日常初期雨水進行適當沉澱以減少泥沙和汙染物進入水庫,另一方面可作為危險品運輸車輛事故情況下汙染物儲存池。穿越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的橋樑應設定橋面徑流收集設施和應急池,嚴防發生事故時汙染物流入飲用水水源地。

3.2 水源地預警體系建設

3.2.1 預警系統建設

(1)監測預警

各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管理單位應當設立飲用水源安全巡查員崗位,定期在保護區範圍內開展巡查。充分利用省、市各級環境監測網路資源,聯合環保、水利、供水、衛生等部門監測體系,建立水源地監測預警系統。加強環保、水利、衛生等相關部門的聯動,在水源地保護區內外和取水口安裝的水質線上監測儀器要實行聯網,實現水質資料實時共享;進一步提高水質監測自動化水平,增強水質汙染變化預警能力和應急防範能力,實時監測部分水質指標,重點加強對原水的監測,並根據存在的安全隱患情況,加大對特徵汙染物的監測頻率。加強飲用水源取水口和自來水出水水質監測,及時發現存在的隱患。

市領導小組辦公室按照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的原則,定期開展飲用水水源地常規環境監測資料的收集、綜合分析、趨勢評估和風險評估等工作,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市領導小組。

(2)生物毒性預警

加強生物毒性監測預警。在主要河道或水源地安裝線上生物毒性預警監控裝置,或利用敏感指示生物實現生物預警,全面監控有毒有害物質的變化。

(3)環境監管預警

環保部門應充分利用環境監察等日常監管資訊,進行監管預警。環境監管資訊包括風險源現場監察、12345 政務服務熱線環境投訴舉報、網路舉報、企業環境監督員監督等。

3.2.2 預警資訊研判

建立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預警資訊研判制度,結合水源地特點制定預警標準,實施分級預警。建立預警研判模板,對來自各方面的預警資訊彙總研判。建立預警工作聯動機制,發現異常第一時間進行監察和監測核實。

3.3 預警及措施

3.3.1 預警分級

按照事件的嚴重性、緊急程度和可能涉及的範圍,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的預警分為四級,預警級別由低到高劃分為Ⅳ級(一般)、Ⅲ級(較大)、Ⅱ級(重大)、Ⅰ級(特別重大),依次用藍色、黃色、橙色、紅色表示。根據事態的發展情況和採取措施的效果,預警級別可以升級、降級或解除。

3.3.2 預警釋出

一般(Ⅳ級)、較大(Ⅲ級)、重大(Ⅱ級)和特別重大(Ⅰ級)事件預警資訊經市領導小組辦公室核實後,由市政府釋出預警。

預警資訊應包括事件的類別、可能波及範圍、可能危害程度、可能延續時間、提醒事宜和應採取的相應措施等;預警資訊的釋出、調整和解除,可通過廣播、電視、報刊、資訊網路、宣傳車、警報器或組織人員逐戶通知等方式進行釋出。

3.3.3 預警相應措施

進入預警狀態後,立即採取以下預警預防措施:

(1)立即啟動相關應急預案。

(2)釋出預警公告。

(3)組織對飲用水源加密監測,密切注意水文、水質和氣象條件的變化對水源的影響。

(4)指令各應急處置隊伍進入應急狀態。

(5)針對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閉、隔離或限制使用有關場所,中止可能導致危害擴大的行為和活動。

(6)根據事件情況迅速落實備用水源及自來水應急處理措施。

(7)調集事件應急處置所需物資和裝置,做好應急處置的保障工作。

4 應急處置

4.1 先期處置

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發生或可能發生時,有關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管理單位、主管部門和事發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及時、主動、有效地進行先期處置,果斷切斷汙染源,防止汙染蔓延,減輕或者消除汙染危害,全力控制事態。不明汙染源頭的,各相關職能部門要立即開展汙染來源排查,通過特徵汙染物篩查、風險源現場調查、重點監測、逆向溯源等方式,儘快確定汙染來源,責成責任單位立即採取風險防範措施;通報可能受到汙染危害的單位和居民,並及時報告事件和有關先期處置情況。

市領導小組辦公室接到資訊後,應做好啟動本預案的各項準備工作。

4.2 資訊報告

發生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時,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管理單位以及相關部門、事發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要立即向市委市政府及環保部門報告,並通報其他相關部門。市委市政府按照相關規定及時向上級黨委政府報告。

4.3 分級響應

4.3.1 分級響應原則

按照“分類管理、分級響應、條塊結合、屬地為主”的原則,市政府為處置我市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的主體。根據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的不同級別、性質和影響程度,實施相應的應急響應行動。

4.3.2 一般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響應

(1)接到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報告後,市環保局立即分析其嚴重程度;根據其建議,由市領導小組批准啟動本預案。

(2)預案啟動後,市領導小組立即召集各相關成員單位、專家分析突發環境事件情況、發展趨勢和影響範圍,提出處置的對策意見並部署實施,落實人員分組和職責分工。必要時在事發地成立現場指揮部。

(3)根據突發環境事件實際情況,各相關成員單位制定應急處置具體行動方案,在市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協調下,立即開展應急救援和處置工作,全力控制事態發展,嚴防二次汙染和次生、衍生事件的發生。

(4)市領導小組辦公室及時做好協調工作,保持與各成員單位的聯絡,隨時掌握應急處置進展情況,及時上報。

(5)在應急處置中需跨區域調配應急物資、救援隊伍的,由市領導小組集中統一調配。

(6)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發生在市際邊界時,經市政府同意後,通報相鄰縣(市、區)環保行政主管部門。

(7)當事件超出本級處置能力時,及時報請上級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給予支援。

4.3.3 較大以上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響應

(1)接到較大以上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報告後,市領導小組立即啟動本預案,市領導小組轉為市指揮部,領導指揮全市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有關單位先期開展各項應急處置行動,並報告上級政府。

(2)上級政府啟動預案實施應急響應後,市指揮部及時將先期開展處置的情況與上級政府應急指揮機構進行銜接,並在上級政府應急指揮機構的統一領導指揮下組織開展應急處置工作。

4.4 基本處置程式

4.4.1 現場控制

市指揮部各類應急處置力量到達現場後,立即對現場進行控制和處理,儘可能減少汙染物產生,防止汙染物擴散;並根據現場勘驗情況,劃定警戒線範圍,禁止無關人員靠近。

如遇有裝載有毒的化學品的車輛在水庫內翻車並洩漏進入水體、藻類水華暴發、大量動物死屍時,應立即通知供水單位停止對庫區水源的取水,啟用備用水源等應急措施。

4.4.2 現場調查和監測

(1)立即開展現場調查,尋找汙染源,通過對事件現場的監測、拍照、攝像、錄音及個案分析,全面掌握事件現場的特點,根據各方面因素,尋找因果關係,做好現場調查記錄。

(2)應急監測組對事發地周邊水域進行水質監測。

(3)通過現場調查和監測瞭解事件基本資訊,包括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經過、原因、汙染來源、可能汙染物、汙染途徑、波及範圍、汙染人群數量及分佈、飲用水源周邊人口分佈以及事件發生後先期處置情況。

(4)形成初步判斷,確定汙染物種類。

(5)專家技術組根據監測結果,利用汙染物擴散預測軟體平臺對事件影響進行預測評估,確定事件影響範圍和嚴重程度。

(6)提出調查分析結論和處置方案。市指揮部根據現場調查和查閱有關資料並參考專家意見,提出調查分析結論,制訂應急處置具體行動方案。

4.4.3 應急處置

根據應急處置具體行動方案,現場指揮部分工為若干個救援專業小組,迅速採取斷源、控汙、治汙、佈防等各項應急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對周圍環境的影響,防止汙染擴散。

(1)應急處置組應首先查明基本情況(汙染物種類、數量、洩漏源頭、擴散範圍、主要危害等),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可選擇採取隔離、堵漏、轉移、吸附圍攔、打撈、擾動、氧化、沉澱、投加菌群、消毒、引流等方法進行處置,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汙染物的削減工作,降低汙染物濃度和影響程度。全面監控並妥善處置治汙載體,防止發生二次汙染。

(2)應急監測組開展應急現場監測工作,根據洩漏和擴散情況以及發展態勢,並綜合考慮溪流、溝渠分佈,判斷擴散方向和速度,在各關鍵控制點開展水質、土壤、大氣取樣監測,跟蹤水質變化情況,作為市指揮部決策的重要依據。根據監測資料和現場調查,向市指揮部建議設立汙染警戒區域(劃定禁止取水區域或居住區域),並根據市指揮部的指示向社會發布。

(3)應急處置組實施交通管制、疏散人群、保護高危人群等措施,保護公眾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若為化學品車輛洩漏事故,應迅速處置事故車輛,組織人員疏散,在事故現場劃定隔離區域,並設立警戒線,防止無關人員及車輛進入,同時在水庫或溪流的汙染區岸邊設定警示標誌,防止附近村民誤飲汙染水和撈食死魚、動物死屍。

(4)應急處置組根據應急監測組反饋的資訊和市指揮部發布的指令,隨時準備執行開放閘作業,控制汙染水外流,如取水口水質受到汙染,市指揮部應及時通知取水單位和聯網各水廠採取應急措施,採取吸附、消毒、過濾消除等措施深度處理淨化水質,停水、減壓供水、改路供水,啟用備用水源等應急處置措施,保障下游居民飲用水的安全。

(5)後勤保障組到達後首先查明有無受傷或中毒人員,並對傷員進行現場緊急救護,將傷勢較重者送到就近醫院搶救,同時密切關注整個事件處置過程中現場人員出現的不良反應,一旦發現及時檢查醫治。

(6)應急處置組根據事態發展和市指揮部要求,負責對自來水供應進行科學合理排程,對全市的桶裝水、礦泉水、純淨水和備用水源進行統一調配,停止城市建築、洗車、綠化、娛樂、洗浴等行業用水,限制直至關閉工業用水,優先保證居民生活及主要公共場所設施用水,併合理調配灑水車、消防車等車輛為居民送水;對取用井水等自備水源單位的供水,加強水質監測,確保飲用水安全;商務、經貿等部門積極組織瓶裝水的生產和供應,物價、市場管理等部門加強市場監管、穩定物價,避免引起群眾的恐慌。

(7)新聞宣傳組根據市指揮部的意見向社會發布汙染水源和應急處置進展情況,並作社會動員,防止恐慌,必要時通過各種媒體通知單位和居民及時做好應急儲水工作,開展節水知識宣傳。當有不良輿情擴散傳播時,要及時釋出正面宣傳報道,安撫群眾恐慌心理。在讓社會知曉突發環境事件的情況下,聯合公安等部門對散佈網路不利輿情事件進行立案調查,對別有用心擾亂社會秩序的不法分子進行處罰,控制網路不利輿情擴散傳播,維護社會穩定。

4.4.4 汙染跟蹤

在應急過程中,應急監測組開展汙染跟蹤監測,根據監測資料和其他有關資料編制分析圖表,預測汙染遷移強度、速度和影響範圍,及時調整對策。每24小時報告一次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處理動態和下一步對策,直至汙染消失,警報解除。市指揮部會同專家技術組根據相應的汙染跟蹤結果及時調整應急措施,下達應急指令。

4.4.5 調查取證

市指揮部要根據事件的性質,組織相關部門,調查、分析事件原因。實地取證,確定事件責任人。對涉案人員做調查詢問筆錄,立案查處。

4.5 現場安全防護

(1)應急人員的安全防護。現場調查處置人員應根據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的特點,配備相應的專業防護裝備,採取安全防護措施,嚴格執行應急人員出入現場程式,確保防護自身安全。

(2)受災群眾的安全防護。市指揮部組織做好現場周邊群眾的安全防護工作,要根據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的性質、特點,告知群眾應採取的安全防護措施,條件允許和必要時,應儘可能提供防護物品;並根據事發時當地的氣象、地理環境、人員密集程度等情況,確定群眾疏散方式和方向,由事發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會同相關部門組織群眾安全疏散、撤離,必要時可在事發地安全邊界之外設立緊急避難場所。

4.6 應急響應終止

4.6.1 應急響應終止條件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終止應急響應行動:

(1)事件現場得到控制,事件條件已經消除,特徵汙染物監測持續穩定達標。

(2)汙染源的洩漏或釋放、飲用水源生物性汙染已降至規定限值以內。

(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經被徹底消除,無繼發可能。

(4)事件現場的各種專業應急處置行動已無繼續的必要。

(5)採取了必要的防護措施以保護公眾免受再次危害,並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長期影響趨於合理且儘量低的水平。

4.6.2 應急響應終止程式

(1)一般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由應急現場救援隊伍根據事件處置情況和應急響應終止條件,確認應急行動終止時機,提出應急響應終止建議,報市指揮部批准後,宣佈應急響應終止。

(2)較大以上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由上級政府應急指揮機構批准後,宣佈應急響應終止。

4.6.3 應急響應終止後行動

應急響應終止後,根據市指揮部有關指示和實際情況,繼續進行事故現場周邊環境及飲用水環境監測、飲用水衛生檢測和水源環境、衛生評價工作,直至其他補救措施無需繼續進行為止。

4.7 通報與資訊釋出

4.7.1 事件通報

(1)由於飲用水源監測涉及環保、水利以及取水單位等多個部門,各單位監測重點、內容以及監測斷面不同,故市領導小組辦公室在接到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時,應根據事件內容和程度及時通報其他相關單位進行核實。

(2)市指揮部在應急響應的同時,應及時向毗鄰和可能波及的縣(市、區)通報情況。

(3)接到相鄰區域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件通報時,市指揮部應當視情況及時通知我市有關部門採取必要應對措施。

4.7.2 資訊釋出

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的資訊釋出應當及時、準確、客觀、全面。在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向社會發布簡要資訊,隨後釋出初步核實情況和政府應對措施,並根據事件處置情況,做好後續釋出工作。資訊釋出的形式可採取授權釋出、散發新聞稿、組織報道、接受記者採訪、舉行新聞釋出會等方式向公眾釋出。

一般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由市指揮部統一實施資訊釋出。較大以上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由上級政府應急指揮機構統一實施資訊釋出,或經授權由市指揮部實施資訊釋出。

5 後期處置

5.1 善後處置

市指揮部負責協調事發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事發單位和其他相關部門做好事故善後處理工作。主要對事件造成傷亡的人員及時進行醫療救助或按規定給予撫卹,對造成生產生活困難的群眾進行妥善安置,對緊急調集徵用的人力物力、受損的設施按照規定給予補償,對受災情況組織有關專家進行科學評價,對現場及周邊可能遭受汙染場所的清理淨化、廢物的處理、後續影響的監測、生態環境恢復等提出對策、措施和建議並組織實施,儘快恢復正常的社會秩序。

5.2 調查評估

一般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由市指揮部牽頭組織市級有關部門和專家技術組,對事件發生的起因、性質、影響、後果、責任,應急決策水平、預警預防能力、現場處置能力、應急保障能力、恢復重建能力等進行調查評估,提出保障水源地環境安全的改進措施建議,形成報告後上報市政府和溫州市環保局及相關主管部門;較大以上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由上級政府應急指揮機構組織開展調查評估,市指揮部及有關部門配合開展調查。

事發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有關單位要認真總結經驗教訓,落實整改措施,防止類似事件的重複發生。

6 應急保障

6.1 物資、裝備保障

各相關應急部門要加強應急準備,配備必需的應急救援裝置(物資),包括醫療救護儀器藥品、個人防護裝備、消防設施、堵漏器材、廢水收集裝置、應急監測儀器裝置和應急交通工具等。對一些不便自己儲備的裝置(物資),可充分利用社會資源,落實民間調集徵用的渠道,保證應急物資及時調集。

6.2 隊伍保障

市環保局和有關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管理單位要加強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提高應急處置的素質和能力,保證在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發生後,能迅速參與並完成搶救、排險、消毒、監測等現場處置工作。

6.3 通訊保障

有關通訊運營企業負責為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工作提供所需的通訊保障。市領導小組辦公室與各有關單位建立通訊聯絡,相關應急處置部門應配備必要的有線、無線通訊器材,確保本預案啟動時各單位聯絡暢通。

7 監督管理

7.1 宣傳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有關單位要加強環境保護科普宣傳和教育工作,廣泛宣傳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的預防與避險常識,增強公眾的防範意識和相關心理準備,提高公眾的防範能力。

7.2 培訓

市環保局和有關類別環境事件專業主管部門負責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培訓和重要目標工作人員的培訓和管理,培養一批熟悉環境應急知識、充分掌握各類突發環境事件處置措施的應急處置工作人員。

7.3 演練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有關單位要定期組織不同型別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的實戰演練、應急演練,並對演練進行總結評估,完善與更新應急預案;切實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7.4 責任追究

對有玩忽職守、失職、瀆職等行為,或遲報、瞞報、漏報重要情況的有關責任人,或散佈謠言、擾亂社會秩序、對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工作造成危害行為的有關人員,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給予行政處分,直至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8 附則

8.1 管理與更新

本預案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市環保局承擔,根據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的需要,及時對預案進行修訂。

8.2 實施時間

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