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方案>

課程實施方案[精]

工作方案 閱讀(1.15W)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條不紊地開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計劃中內容最為複雜的一種。那麼優秀的方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課程實施方案,歡迎大家分享。

課程實施方案[精]

課程實施方案1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教基[20xx]6號)和《浙江省普通高中課程設定方案(試行)》,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結合我校實際,試擬我校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方案如下:

一、課程性質

綜合實踐活動是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20xx)中設定的、必修的、獨立的課程領域,由研究性學習活動、社群服務和社會實踐三方面內容構成,同語言與文學、數學、人文與社會、科學、技術、藝術、體育與健康等領域一起構成高中新課程的八大領域。研究性學習活動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組成部分之一。

二、課程目標

通過課程學習,使學生保持獨立的持續探究的興趣,獲得參與研究學習的體驗,發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基本的研究技能,學會合作與分享、尊重與欣賞,學會人際溝通,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增強服務意識與奉獻精神,形成良好的生活態度,形成具有關注人生、社會和未來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形成善於質疑、樂於探究、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和情感;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和提出問題,收集、分析和利用資訊以及解決問題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資訊、創意及成果,發展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技能;培養嚴謹求實、不斷追求、勇於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和對自然、社會與人類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三、研究性學習課程教學開設方案

學校開設獨立的研究性學習課,按每週至少兩節課排入正式課表中(第三學時可與其他學科整合或納入假日、假期),以保證高中三年不低於216學時。主要用於集體講座、課題設計、資料收集與分析、問題討論、結果報告等。還須由學生自己安排課餘時間進行。學校在每學年安排一個研究課題,也可在高中三年前五個學期每學期安排一個研究課題。學生每年都要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三年累計不少於3個研究課題。

實施研究性學習的基本思路是:從親歷經驗切入,以切實適己的問題探究為線索,訓練邏輯能力,培養思維品質。整合學生自我的日記、語文學科的週記,心理健康教育的心靈感悟等文字作業形式,由學生以自我為主積累成長之旅中的.發現文集。

四、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組織管理

為了保證研究性學習的有效開展,從年級段剝離出來,由教研處統一聘任教師組成研究性學習指導小組,負責學生研究性學習的培訓、學生分組、課題管理、課題鑑定和學分認定等。

指導教師:曾小巍、王恩波、梅聯珍、林王源、呂智勇、尤永安、史輝躍、蔡麗麗、江偉亮、陶愛芬

五、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實施方式

高中三年共15學分,屬計劃內每個學生的必修課程,採用集中學習和分組研究的方式開展。高一(上)為準備階段;高一(下)、高二每個學期各安排1個課題;高三(上)為反思、提高和完善階段。具體如下:

1.組織形式:①小組合作研究(4--10人);②個人獨立研究;③個人研究與班級集體討論相結合,其中小組合作研究是主要的。

2.時間安排:高中階段每個學生完成3個研究課題。每週安排一個下午,採用集中學習和分組研究的方式開展。高一,一般每生每學期完成一個小課題研究,每個小課題5個學分,三年必須完成3個課題研究。

3.課題研究:可以學生自行申報課題,組成1-6名學生的課題研究小組,實行分工合作制,填寫申報表,由指導小組負責協調,組成研究課題小組。也允許個人獨立承擔課題研究。

課題研究一般應包括以下幾個環節:確定課題——制訂方案——蒐集材料——整理分析——總結報告——交流評價。每一步驟工作情況必須記錄,以備學分認定。

4.學分認定:由研究性學習指導小組認定。

具備五個條件,可得3個學分:①有符合要求的課題方案;②研究過程記錄完整;③有課題研究成果報告;④有三級(自評、組評、師評)合格評估結論。

5.獎勵機制:設立校長資助課題獎,每年評選出10個希望課題,予以資助獎,並選出優秀課題參加送省、市級評比。

附表:

年級 研究性學習 高一上 集中學習

佔15課時(5個下午,每個下午3節課,下同)

內容:

1、研究性學習綜述(第1周,講座);

2、怎樣找資料(第4周,講座);

3、怎樣調查(第7周,講座);

4、統計初步(第13周,講座);

5、怎樣寫開題報告(第16周,講座)

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研究

佔39課時

內容:

1、閱讀一些“研究性學習”案例;

2、確定一批研究性學習課題;

3、分組,及組內分工;

4、開展課題研究工作;

課程實施方案2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地方對基礎教育課程管理與開發指南》的各項要求,促進我校對基礎教育課程的管理與開發,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

二、目標要求

1、全面貫徹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要求,提高課程實施水平和教學質量,形成基礎教育課程的地方特色,推動課程研究、管理和開發隊伍的建設,提高地方管理與開發課程的能力。

2、以國家課程管理政策、課程計劃、課程標準為依據,同時要充分反映我縣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和學生髮展的需要。

3、加強課程改革和建設的整體規劃與部署,嚴格管理和規範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充分利用多種社會力量參與課程的管理與開發。

三、地方課程開發要體現的基本特徵

1、要體現地域性特徵

地方課程是不同地方根據特定地域或社群社會發展及其對學生髮展的特殊要求,以及特定的課程資源設計的課程,因而,在適用範圍上具有鮮明的地方性或區域性。地方課程設計要充分研究地方社會的歷史和現狀,挖掘地方資源,體現地域特色。

2、要體現針對性特徵

從課程目標上看,地方課程是針對地方實際設計的,它的基本目的是滿足地方或社群發展的實際需要,加強學生與社會現實和社群發展的聯絡,使學生了解社群,接觸社會,關注社會,學會對社會負責,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地方課程的設計與實施,要有利於克服課程脫離社會生活的弊端,要充分反映地方或社群發展的現實和要求。

3、要體現時代性和現實性特徵

從課程內容上看,地方課程不同於國家課程中的學科課程,它不刻意追求理論知識的系統性、連貫性和深刻性及其對學生智力發展的認知功能,但特別強調內容的時代性和現實性。 地方課程在內容上,要向學生傳授參與社會生活和社群發展應具有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關於地方或社群的基本知識(如地方或社群歷史、地理、經濟、文化、社群結構等等),及參與社群生活的基本能力(如參與社群研究、社群發展規劃、社群服務等各種公益勞動所需要的基本能力)。總之,地方課程在內容上要體現鮮活的現實性。

4、要體現探究性和實踐性特徵

地方課程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以及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培養和發展學生適應地方或社群發展需要的基本素質。因而,在地方課程實施中,學生的學習活動方式不應是接受式,而應是探究式、實踐式的。 四、開發內容

地方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地方課程要直接反映當地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需求,有效增強課程對地方的適應性,形成課程的地方特色,為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服務。內容要以地方的歷史、文化經濟、社會、自然、環境等的研究為主,形成地方課程或地方課程系列,並具有較強的超前性。

根據實際,我校地方課程現階段開發的主要內容是邯鄲地區概況,具體有以下內容:

1、地理位置;

2、行政區劃;

3、自然資源;

4、季節特徵;

5、風土人情;

6、交通運輸;

7、政治、經濟;

8、工業;

9、文化、教育;

10、商業、科技;

11、畜牧、養殖;

12、旅遊、環保;

13、歷史;

14、名勝、古蹟;

15、主要成就

五、課時安排

地方課程課時,3—6年級每週1節;根據需要,地方課程、校本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可以打通使用。

以上課時是根據教育部課程設定要求和我省實際安排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地方課程、校本課程,既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但每學期的總課時不得低於國家規定的標準。

六、開發與實施要求

1、成立地方課程開發領導組,完善地方課程資源的利用和開發機制,確定地方課程研究專題,積極參與地方課程的規劃、研究和開發。

2、要將國家課程的實施與地方課程的`建設有機結合起來,通盤考慮,統一規劃。

3、要遵循課程建設的內在規律,防止開發中的盲目性、隨意性、簡單化傾向。

4、要根據課程的不同類別,建立以書籍、實物、影像、軟體、絡等為載體的地方課程資源體系。

5、為了確保地方課程實施的質量,本著“邊培訓、邊實驗、邊研究、邊開發”的原則,縣教育局要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地方課程的開發與研究,不斷提高教師的科研素質和教學水平。

6、在地方課程的實施中,要更多地組織學生開展不同形式的實踐活動,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同時要始終滲透安全教育。

7、要充分發揮社群、校教研組的作用,鼓勵有關人員加強學習,拓寬視野,深入生產生活實際,研究問題,總結經驗,創造性地為地方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服務。

8、要處理好地方課程與國家課程、學校課程的關係、課程內容與地方資源的關係、課程學習活動方式中接受與探究的關係以及學生與社會生活的關係等,優化課程結構,切實發揮地方課程的育人功能。

9、地方課程的實施要強調學生對地方或社群現實問題的研究與思考,將課程內容以主題的形式加以設計,組織學生通過調查研究探討問題,並積極參與社群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活動能力。

10、地方課程的開發要注重瞭解歷史、關注現實、著眼未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縣將逐步擴大地方課程開發的範圍,提高地方課程開發的質量,逐步形成具有我縣特色的地方課程。

課程實施方案3

課程教學是決定學校人才培養、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的最基本要素,也是學校綜合辦學實力的根本性體現。課程建設是學校教學基本建設的核心內容,是推進教育創新,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為了繼續深化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英語專業決定將語音、國際貿易函電建設為校級精品課程。具體建設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堅持黨的教育方針;面向社會,面向市場,面向經濟;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遵循因材施教原則,突出教學過程的應用性和實踐性,推動理論與實踐、文化基礎與專業技能、學習做人與學習做事的結合。以精品課程建設,帶動精品專業建設,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精品課程建設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1.整體優化原則:要立足於專業建設,從課程體系的整體角度出發,優化結構,精選內容,突出個性,注重實踐,形成特色。

2.協調發展原則:要把素質教育置於課程建設的核心地位,有效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科學知識、專業能力與整體素質的協調發展和綜合提高。

3. 以人為本原則:要強化學生在課程建設與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4.輻射示範原則:要充分發揮精品課程的示範與輻射效應,帶動其它課程的建設與發展。

二、建設目標

精品課程是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等特點的示範性課程,精品課程建設是我校教育與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我校整體戰略目標,結合學校現有條件,計劃在未來三年內建成兩門校級精品課程,一門省級精品課程,併力爭建立達到國家級標準的精品課程。

三、建設內容

1.切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要著力培養思想品質好,學術造詣高,教學能力強,教學經驗豐富,教學特色鮮明的精品課程負責人與主講教師。精心打造工作責任感強、團結協作精神好,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年齡結構,人員穩定,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的教學團隊。

具有高階職稱的教師應達到30%以上。加強青年教師培養,做到規劃完整,措施合理,效果明顯。加強“雙師型”教師培養,專業類課程“雙師型”教師應達到70%以上。搞好校企合作,引進行業企業人員擔任兼職教師,並逐步達到符合課程性質與教學實施要求的比例。加強實踐指導教師的培養,提高實踐指導教師的操作能力與指導能力。注重研究型教師梯隊建設,使精品課程主講教師能夠承擔教育研究或教學改革專案,並取得市級或市級以上成果。

2.強化課程體系改革和教學內容建設

以應用性職業型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相關技術領域職業崗位的任職要求為依據,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深入開展基於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改革,在貫徹執行相關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建立具有我校特色的課程標準。精品課程的教學內容,要及時反映學科領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並廣泛吸收先進的教學經驗,積極整合優秀教改成果,體現新時期社會、政治、經濟、科技的.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其中的專業課程要根據行業企業發展需要和完成職業崗位實際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選取教學內容,為學生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要遵循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基本規律,以真實工作任務及其工作過程為依據整合、序化教學內容,科學設計學習性工作任務,教、學、做結合,理論與實踐一體化。

3.注重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改革與創新

進一步深化教學模式改革,逐步適當地採取有明確針對性的工學交替、任務驅動、專案導向、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等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要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特點,靈活運用案例分析、分組討論、角色扮演、啟發引導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樂於實踐,提高教與學的效果。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深入研究現代教學手段的合理有效排程,在正確處理現代教育技術與傳統教學手段關係的基礎上充分合理而有效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4.加強課程基本建設與網路教學平臺建設

進一步完善精品課程相關的課程標準、教案庫、課件庫、習題庫、試題庫、實驗指導書、資料庫等課程基本資源。建立網路教學平臺,建立精品課程專門網站與教學資源庫,突出精品課程的開放性與示範性。種類教學檔案、教學資料、文獻目錄以及教學錄影等要網上開放,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校內共享,充分發揮精品課程的輻射功能與帶動作用。

5.進一步加強教材建設與管理

教材建設是課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精品課程建設要與精品教材建設有機結合。精品課程應選用國家優秀教材或省級優秀教材,進一步加強符合我校教學實際、反映我校學科特色的校本教材建設,推動開發由文字教材、電子教材、教學課件、案例彙編、習題庫、試題庫、系列參考書和輔助教材等構成的立體化教材。學校鼓勵並支援精品課程主講教師與行業企業合作編寫工學結合的特色教材。

6.大力強化實踐教學環節

精品課程建設要遵從職業教育規律,高度重視實驗、實訓、實習等實踐性教學環節,大力開展實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法改革。儘量結合企業在生產和設計過程中的具體要求,開設綜合性、實用性和探究性實驗或實踐,開展研究型教學,引導和鼓勵學生參加小型科研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繼續加強情景教室和開放實訓中心建設,為課程的實踐教學提供真實的工作環境,滿足學生生產性實訓或模擬實訓的需要,並且做到裝置完好率與實驗實訓開出率高。學校與行業企業要大力開展合作,共同搞好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做到布點合理,功能明確,能夠滿足學生了解企業實際、體驗企業文化的需要。

積極鼓勵、指導學生考取課程對應或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或專業技能等級證書,努力提高證書的獲取率;積極組織、指導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等各級各類技能競賽活動,擴大參與面,提高獲獎率。

7.建立科學合理的學業考核模式

精品課程要以對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綜合考核為目標,積極開展考試內容改革,不斷改革考試、考查的傳統模式,探索符合教學內容特點,切合學生學習實際,既有利於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發揮考核的反饋功能,又有利於通過考核,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與職業技能的新辦法、新方式,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學習業績,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不斷探索,提高自身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8.以研促教,進一步推進教科研工作

精品課程建設須使教育教學與科研有機結合,邊科研、邊建設,以建設拉動科研,以科研促進建設。獲准立項的課程,在建設期間,應有校級以上科研課題或專案成果,力爭獲得市級以上成果。

四、立項辦法

1.立項的準備

各教學部要根據學校發展規劃和精品課程建設方案要求,認真制定相關專業的精品課程建設規劃,對現有的文化類課和專業類課程,逐門對照精品課程建設的相關要求,從教師隊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材建設、教學條件等方面著手,充分論證,精心選擇,從而確定精品課程備選課程。

選擇準備申報立項的課程時,一般應考慮如下內容:

(1)課程在專業及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地位,作用。

(2)相關課程師資隊伍現狀。包括現有教師年齡、學歷、職稱、特長等;課程建設負責人情況;師資隊伍建設規劃等。

(3)課程建設的現狀。包括教學大綱等教學檔案是否完備及完善程度;選用或自編主要教材及輔助教材情況;實驗、實訓等實踐性課程開設情況;課程教學內容、教育方法改革情況,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及效果,考核與評價方式的改革等。

(4)課程建設的目標與預期成果。

(5)課程所需教學條件現狀及改善構想。

(6)課程建設的主要措施及實施步驟。

2.立項程式

(1)申報:英語專業填寫《語音精品課程建設申報表》、《國際貿易函電精品課程建設申報表》

(2)評審:學校組織有關專家對申報的精品課進行評審。

(3)立項:對通過專家評審的申報專案,學校與專案負責人簽訂《精品課程建設協議書》,正式立項。

五、課程管理

1.實行課程負責人制

精品課程建設以課程為管理物件,採用“專案管理”的模式,實行課程負責人制。課程負責人全面負責精品課程建設的各方面工作。

課程負責人一般應由具有講師以上職稱及三年以上擔任本課程主講的教學經歷,且學術水平高、教學效果好、師德高尚的教師擔任。

課程負責人應對課程建設工作有明晰的構想,根據學校《精品課程建設規劃》的要求,擬訂《精品課程建設規劃書》及《精品課程建設實施方案》,並負責組織建立課程建設小組,領導建設方案的實施,接受評估檢查與驗收。

課程負責人要組織小組成員全程開展深入的教學研究工作。如教學內容的研究;學生需求的研究;教學方法與教學技術的研究;相關政策的動態研究;其它學校精品課程建設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的研究等,以保證課程建設的質量。

2.突出建設過程的管理

精品課程建設一般以三年為一個建設週期,學校於每學年結束前組織中期評估檢查,如果建設專案出現進度遲緩、發生重大教學事故、建設效果不明顯等問題,將根據具體情況,採取限期整改、減少建設經費、或撤銷建設資格等處理措施。

3.實行專案評估驗收與專案複評制度

精品課程專案建設結束後,學校組織專家根據《齊齊哈爾工程學院精品課程評估指標》進行評估驗收,專案小組應提供下列材料:

(1)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總結。

(2)精品課程建設自查報告及相關資料包。

(3)專案建設過程中的科研成果。

(4)具有代表性的課堂教學錄影。

(5)精品課程建設經費具體使用情況報告。

(6)能夠反映精品課程建設的其它材料。

六、建設經費預算

設立精品課程建設專項經費,經費主要用於下列事項:

(1)教學大綱的修訂,各種文字、聲像教材的編寫、出版、印刷,試題庫建設。

(2)課程建設方面調研活動的差旅費。

(3)小型教具、模型、掛圖、教學資料、課程軟體購置與開發所需費用。

(4)專案驗收和鑑定所需費用。

(5)主辦或參加與本課程相關的教學改革研討會、教學經驗交流會的會務費用。

(6)精品課程建設期間的部分勞務費用。

課程實施方案4

吉峴鄉中心幼兒園課程實施方案

按照縣教研室的要求,我們在客觀、全面分析本園發展現狀的基礎上,遵循《課程指南》的原則,以課程的園本化實施為基本原則,以教師為主體,對現有的課程梳理、歸併、整合,從課程目標、課程設定、課程實施、課程監控、課程保障以及評價等進行整體的規劃和設計,形成能全面體現課改理念和本園特色的園本化課程體系,為全體教師提供開展保教工作行動指南,提高課程實施的有效性。

一、課程背景

(一) 概況

吉峴鄉中心幼兒園是國家2012年投資200多萬元新建的一所縣級二類幼兒園,佔地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903.78平方米,個學班,60名幼兒,5名教師,學歷達標率100%。她們有著豐富的幼教工作經驗,有著出色的技能技巧和教育素養。家長、社群資源是幼兒園教育的一大補充,我園成立了家長髮展委員會,家園、社群一體化,增強教育合力。

(二) 優勢

1、依法辦學、以德立園

近年來,我園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政策,落實《規程》、《幼兒園指導綱要》精神和縣、鄉的工作要求,堅持以德立園、依法辦學,結合本園實際,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以培養幼兒良好的意志品質”為抓手,致力於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習與

反思相結合,教研與科研相結合的教育思路,努力探索,加強研究,切實提高辦園質量和教學水平。

2、保教質量不斷提高

根據《幼兒園工作綱要》開設有“語言、健康、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特色課程。利用繪畫、遊戲、手工比賽、文藝展示等活動形式充分展現幼兒在眾多領域的學習成果。同時堅持走“以科研促教研”之路,積極開展園本培訓,不斷轉變教師的理念,將新課程與“娃娃軍校”緊密結合,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積累了一定的園本資料,形成了一套較完整的園本課程。

3、探索多樣化的'辦園形式

教師隊伍團結協作、務實進取、開拓創新,有相應的教師培訓制度,教師考核制度等,建成了一支良好的幼兒園教師隊伍。開展入園前幼兒的家長輔導工作,探索多樣化辦園形式,以滿足社會對幼兒教育理解和不同層次的需求,在家長工作上做到家園攜手,共同成長。首先在真誠的溝通中達成共識,其次召開家園開放日活動,讓家長參與教育活動,促進家園合作,從而達到家長、教師和幼兒共同成長。

(三) 問題

1.幼兒家長文化素養、教育觀念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祖輩教養現象普遍,因此在家園合作教育上有一定挑戰。

2.教師的專業技能、實踐能力缺乏。教師的創新能力、總結提煉能力等較欠缺與新教材的有機整合較欠缺,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要進一步提高。

3.保育和教育工作要平衡發展。經過多年的努力,保育員隊伍調整合理。對於保育員的保教觀念,也是需要指導和培訓。

4.對課程執行情況的督查、指導力度有待加強。

二、課程目標

(一)課程理念

1、注重幼兒發展的自主性和能動性, 為每一個幼兒的健康成長提供條件,為每一個幼兒的多元智慧的發展創造機會。

2、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鼓勵教師進行切合實際的課程選擇與調整,形成有效的課程執行機制。

3、突出課程的有效整合,構建具有滲透共融的課程體系。

(二)課程目標

1、初步形成文明衛生的生活態度和習慣,獨立自信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責任感。

2、主動地活動,增強體質,提高運動能力和行動的安全性。養成守紀律,講文明的習慣,培養真誠友愛、堅韌勇敢、團結協作、不怕苦、不怕累等良好意志品質。

3、親近自然,接觸社會,初步瞭解人與環境的依存關係,有認識和探索的興趣。

4、積極地嘗試運用語言及其它非語言方式表達和表現生活,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創造性。

三、課程結構

(一)課程的結構

我園招收3~6歲幼兒,全日制,按幼兒年齡設大、中、小三個班,根據幼兒的不同年齡特點和本園的實際情況設定相應的課程。在幼兒的一日生活各

環節中,實施課程園本化。 以遊戲、生活、運動、學習為活動板塊。通過課程實施,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認知能力、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基礎性課程的四種課程型別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得以實施。

四、課程安排

(一)作息表

吉峴鄉中心幼兒園冬季一日活動安排

(二)周安排表

吉峴鄉中心幼兒園周活動安排表

五、課程的實施

基礎性課程的實施,充分考慮課程的平衡性問題,為幼兒的全面發展提供課程的保障。選擇性課程的開發與擇定,既要綜合考慮本園的條件和特點,也要能充分滿足幼兒個性發展的需求。

園長負責指導教師制定和落實班級課程內容的計劃。其中把握三個核心要素:

1.教師的預設計劃與幼兒在活動中的實際進行應基本一致,但是隨著實踐活動的有序展開,原預設的計劃應隨著幼兒行為變化不斷做相應的調整和完善。

2.教師在設計計劃時的關鍵點應聚焦於活動教育價值的分析、幼兒經驗的分析以及開展活動的主要形式、資源挖掘等。

3.班級課程計劃要體現當前主題活動開展的線索,活動之間要承上啟下、互為關聯。內容的選擇與開展符合幼兒年齡段特點:小班——以點為主、中班——線形推進、大班——呈網狀結構。

六、課程的評價

評價包含幼兒發展、幼兒園課程、教師發展三個部分。

課程實施方案5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堅持全面發展。重視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綱要強調:要加強師生安全教育和學校安全管理,提高預防災害、應急避險和防範違法犯罪活動的能力。為師生創造安定有序、和諧融洽、充滿活力的工作、學習、生活環境。當前,學校的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在校學生增多,校園周邊環境日趨複雜,給學生安全教育管理帶來許多新的問題,學生安全事故時有發生,輕者傷及身體,重者危及生命。因此,抓好中學生的安全教育與管理,保障中學生的人身安全,促進中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是當前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指導思想:

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突出安全防範主線,普及各種安全知識,提高師生的安全自護能力,營造人人關心安全,個個重視平安的良好校園氛圍,增強學校師生的安全意識,推動校園安全文化建設,促進學校安全工作水平進一步提高,保障全校師生人身安全和學生健康成長。

二、課程目標:

大力營造安全教育活動氛圍,廣泛深入地開展安全知識教育和實踐演練活動,普及安全知識和技能,增強師生安全意識,提高師生自我保護能力,為學生安全、健康成長奠定基礎。

三、總體思路:

課程實施總體思路,主要體現在:“編、學、練、考”。

“編”:組織人員編寫校本教材——《七一中學學生安全手冊》

“學”:以《七一中學學生安全手冊》為教材,學習安全防範和急救知識,掌握防護技能。

“練”:組織學生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各項安全演練活動,通過創設情境、摸擬現場組織學生實踐演練,提高安全防護技能。

“考”:對課程實施效果進行考核評估,對學生的安全知識和技能進行考核。根據考核評估結果,及時進行整改提升,進一步強化學校師生安全。

四、實施步驟

1、宣傳啟動、編寫教材階段(2021年10月—2021年12月):成立校本教材編寫委員會,制定德育校本課程實施方案。編寫德育校本教材——《七一中學學生安全手冊》。

2、師資培訓階段(

2018年1月—2月):組織全體班主任學習瞭解《安全手冊》內容,進一步強化安全意識。為課程實施培訓教師,提供師資保障,並營造氛圍,為課程實施提供思想保證。

3、課程實施階段(2018年2月—6月):按照課程設定計劃,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演練。

4、課程實施小結和提升階段(2018年6月至7月): 對強調的實施進行考核,進行階段性總結,並根據考核情況進行整改,以便為新學年的課程實施作準備。

五、主要工作:

1、成立機構、制定方案。

召開學校安全領導小組會議。成立安全教育校本課程,實施領導小組,明確職責,分工負責,成立安全教育校本教材編寫委員會,組成編寫組。

2、宣傳發動,統一思想。

大力宣傳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提高認識,為課程實施營造氛圍。

3、編寫校本教材——《七一中學學生安全手冊》

①編寫內容:安全手冊分為兩大板塊:一塊側重“防”即防護知識,一塊側重於“救”即急救常識,主要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安全知識。具體為8個方面:

(一)校園活動安全:如“課間活動應注意什麼?”“上下樓梯有什麼要求?”“室內活動怎樣注意安全?”“上體育課衣著上應注意事項?”

(二)家庭生活安全:如安全用電、用氣等常識,防止燙傷,安全使用刀具,防火防盜等知識。

(三)食品安全:如日常生活中飲食安全,防止食物中毒,學會識別安全食品、過期食品、變質食品。

(四)交通安全:如步行、騎車、穿越馬路、乘坐機動車、軌道交通等分別有哪些安全事項等。

(五)消防安全:如何防火災,發生火災如何報警,如何逃生,怎樣正確使用滅火器等。

(六)社會生活安全:如何防範意外傷害,不法分子侵害,如何報警,如何脫險等。

(七)心理安全:本教材主要針對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和交往問題進行引導,沒有必要對心理健康作系統的闡述。可以只選取如:考試態度怎麼辦?怎樣控制憤怒?學習壓力太大怎樣減壓?怎樣面對挫折?如何與導性交往等內容。

(八)急救常識:如觸電、煤氣洩漏、摔傷扭傷、骨折、流鼻血、食物中毒、燙傷、寵物咬傷等急救常識,以及自然災害發生時的自救。

②編寫要求:

本教材的閱讀使用人群定位於國中學生,要求教材選取的防護急救知識,必須來自於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容易發生的安全事故。離中學生生活較遠,過於生闢的安全知識可以不選取。

教材語言表達應通俗易懂,便於學生讀懂、理解。

教材選取的防護急救知識最好簡便易行,便於操作。過於專業的知識可以不涉及,急救知識僅限送醫院前的處理,送醫院後由醫生作出決定,本教材不用涉及,也不可就使用藥品(特別是處方藥品)作出過多建議。

③編寫體例:

由編寫人員商定後統一。

4、培訓師資:

本教材由班主任、健康課教師、校醫負責授課。學校將對上述人員進行培訓,使其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然後傳授學生。培訓人員由本教材編寫者、健康課教師,校醫組成並聘請其他專業人員來校培訓。

5、課程設定:

①本課程授課(活動)時間為每週五班會時間,每次授課時間為一課時(40分鐘),兩週授課一次。

②安全實踐演練活動由政教處另行安排時間。

③本課程授課教師為各班班主任。安全實踐演練活動由政教處統籌協調,各班主任、健康課教師,校醫及學校安全工作人員參與組織。

④授課所要求的備課、授課(或班會活動)要求和其它各學科要求一致,每月檢查教案(一個月兩份教案),和班主任手冊一併檢查。

⑤課堂授課檢查由政教處負責。政教處定期檢查,並組織人員聽課(班會),課(班會)後進行交流討論。

⑥定期召開課程實施研討會。每月一次,時間為班主任會時間若有需要也可定其它時間。

6、安全教育實踐演練:

①定期組織校內安全演練。如快速疏散演練、上下樓梯及樓道活動安全演練、常見急救演練等。

②聘請消防局專業人員來校進行消防逃生演練。

③聘請交通警察就交通安全進行講座。

④組織學生志願者上街配合交通警察指揮交通。

⑤根據課程需要開展其它實踐活動。

7、小結考核與整改提升。

①期末進行課程實施考核,考核物件為本課程實施的責任人員。考試形式為過程檢查,資料檢查(主要檢查教案及課科),同時對學生進行知識掌握程度和技能提升水平進行檢查,如進行問卷調查、安全知識書面考試、及實踐操作考核。

②考核結果納入教師期末績效考核管理。

③對課程實施情況進行整改提升。

六、實施保障及要求。

1、各班必須保證本課程實施課時,要求按課表落實授課(活動)時間,不得隨意擠佔挪用。

2、本課程實施的相關責任人員要各負其責,強化責任意識,要進一步認識“安全大如天”,認真落實本課程。

3、學校提供相應的物質保障。

課程實施方案6

中學體育新課程實施方案進入新課程,我校作為江蘇省新課程改革全樣本實驗學校,學校嚴格按照體育與健康新課程的實驗要求,全面貫徹落實新課程理念,在高中階段實行選項教學,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緊緊圍繞“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這一課改核心理念,認真執行《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在課改實驗中正確把握好三維健康教育觀,把學生的發展視為課程改革的最高利益,將課程改革看作師生共建的歷程,在促進學生髮展的過程中開發教師的潛能,創造性地實驗。

“積健為雄”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對我校體育工作的勉勵,現在已經成為我校的教育理念,把學校的教育理念與新課程理念相結合,構建江蘇省南通中學高中體育課程的特色和文化。因此,我們以“積健為雄”為指導,全面促進學生在身體與人格兩方面共同發展,以實現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

二、目標定位

學生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是根據大多數學生的基本要求而確定的,具體如下:

1、愛好運動,積極參與各種體育運動,基本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習慣,能測試和評價自身體質健康狀況,編制可行的個人鍛鍊計劃,具有一定的體育文化欣賞能力。

2、熟練掌握2~3項健身運動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學地進行體育鍛煉。提高自己的運動能力;掌握常見運動創傷的處置方法。

3、全面發展與健康有關的各種體能,提高運動能力;熟練掌握一、兩種我國傳統的養生保健方法,能選擇人體需要的健康營養食品,形成健康的行為習慣。

4、根據自己的能力設定體育學習目標,自覺通過體育活動改善心理狀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養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運用適宜的方法調節自己的情緒;在運動中體驗運動的樂趣和成功的感覺,正確處理競爭與合作的關係,表現出良好的體育道德和體育精神。

學科建設目標

當然對傳統體育課程進行改革,採用選項學習的方式進行體育教學,來達成學生的學習目標,這對於學科建設、教師自身也有著一定的要求。

1、倡導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以運動技能傳授為載體,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2、建立新的課程結構。改變現行體育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內容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以適應學生髮展的需求,體現體育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3、體現課程內容的現代化,改變現行體育課程內容“難、繁、偏、舊”的現狀,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注重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能力。

4、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改變現行體育課程的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機械訓練的現狀,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需求,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勇於實踐,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5、形成正確的評價觀念。改變現行體育課程的評價過分強調運動成績的現象和過於注重甄別的功能,發揮體育課程評價促進學生髮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

三、學校的基本情況

1、學生基本情況。我校學生較多,高中部有48個班級。由於是城市學校,學生的體育興趣比較廣泛,學生對自身喜歡的運動專案有著一定的專項基礎。只是人數和班級較多,進行選項教學,需要合理的安排課務,涉及到主課為體育選修讓路。

2、體育師資配備。我校體育老師在編人員較多,有二十一個,但實際情況是有兩個擔任後勤主任兼職體育教學,課務較少;還有一部分教師要承擔國中部的體育教學,進行選項教學,體育老師課務相應增多,工作量變大,開設選項教學有一定困難。

3、場地器材設施。由於我校位於南通市市中心,商業區黃金地段,學校在活動場地上相對於同類學校,比較匱乏。我校現在有300米塑膠場地;完整籃球場有4片;半片籃球場20片;室內排球場2片,可供排球、羽毛球練習;乒乓球館1座;專用韻律操、健美操室內場地2片。在器材上,在當前的教學中,我們是較為充足的,完全可以滿足選項教學的需要。

4、選項教學基礎。我校於1996年開始在高中實行選項教學,內涵和新課標精神相符合,基本教學形式也相差無幾,只是在成績的評定上有著不同,我們原來採用傳統的成績評定,以學生的技能掌握情況為主要的評價依據,而新課標以學分制來評定學生學習的五個領域的綜合成績。

四、選項教學具體操作程式

新的課程標準與教學大綱最為顯著的區別之一就是不再統一規定具體的教學內容,而是根據課程目標體系構建了五個方面的內容標準。可以說,這是一個根本性突破,教學內容的選擇空間達到了最大化,課程的靈活性和約束力得到了充分體現。各地、各校和教師在為實現課程目標,促進學生“身、心、社”全面發展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可以選擇多種不同的內容,採取多種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進行教學。這就要求學校在確定學習內容上要注重學生的運動興趣與專長的形成。一方面充分利用學校體育資源儘可能多開設學習專案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另一方面針對學生學力狀況,開設一些有利於學生身心發展的專案。

確定選項學習內容的流程

在暑期學生返校日,我們發放了體育選項學習學生基本狀況調查表並回收,將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選項的意願進行全面的調查和分析,並結合教師的知識能力結構以及學校的體育資源狀況,以“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作為選編教學內容的基本出發點,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興趣愛好,堅持健身性與文化性相結合,科學性和可接受性相結合的原則,我們在高中三個年級分別開設了以下學習內容供學生選擇。

注:為必修,分別為一個學分。其中排球為我校傳統體育專案。

學生選項的程式

1。學生先行了解學校開設的選項學習的內容以及各項內容開課教師的基本情況。為達到體育目標,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學校實行“完全開放式”教學。學生有自主選擇教師、上課內容。

2。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與學力,每學年進行一次選項,高一、高二每次選4個模組,高三選3個模組。如分學習水平層次的內容,必須先修基礎水平層次,然後才能修高階層次學習。兩個水平修完後,選修其他專案。

3。教師根據學生的選擇情況進行教學班的編制,確定學生選項學習的時間。

課堂教學實施

1。根據學校教育的總體要求和體育課程的自身規律,在高一年級面向全體學生開設不同專案的初級班,在高二、高三年級開設初級班、提高班,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興趣學生的需要。

2。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運動實踐中注意滲透相關理論知識,運用多種形式和現代教學技術手段,安排約10%的理論教學內容(每學期約3學時),擴大體育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3。建立專項備課組制度。建立跨年級的,以選項內容為依據的專項備課組,教師按自己的專長任課積極探究選項教學的特點,各專項組的老師根據我校實際情況,選擇或編寫具有學校特色的教材。並對教材進行分析,確定重點、難點,並根據教材內容,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新的突破口,努力實踐新課改。

4。選項教學實行學生走班制。即年級內打破班級制,幾個平行班安排在同一課時授課。實施以學生所選擇的'體育學習內容組織基本教學班。這種基本形式對於這種選項教學非常必要。其益處主要體現在可以發揮每個體育老師的專長,使資源得到最大合理化的利用。每個老師都有自己最為擅長的專項,在以學習內容組織基本教學班的教學中,這種特長可以充分得以展示,隨著教學的深入,對老師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也有較大的促進。選修一結束,班級也隨之解散,因此這種是階段性的編班。

教學評估

學生評價實行學分制,在學分制的管理上,我們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l、學生在三個學年內通過對必學和選學模組的學習得到11個學分,為了注重學生愛好和專長的形成,各個模組都以連續學習的形式集中編排。(健康教育除外)排球作為國家級體育傳統專案,我校也把它作為必學的模組之一,把它和田徑安排在高一年級,並採用18學時連續教學的形式來完成。

2、學生獲得體育課程學分並達到基本要求是學生畢業的必要條件之一。

3、健康教育分散安排在三年中,以講座、參觀或結合專項內容進行學習。評價的主要內容

(1)學生體質健康情況──執行《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

(2)體能──與不同學習水平相關的體能專案。

(3)知識與技能──對體育與健康的認識,科學鍛鍊的方法,體育技戰術知識與運用能力,有關健康知識的掌握與運用。與不同學習水平相關的運動技能水平及運用情況。

(4)學習態度──學生對待學習與練習的態度,以及在學習和鍛鍊活動中的行為表現。

(5)情意表現與合作精神──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情緒、自信心和意志表現,對他人的理解與尊重,交往與合作精神。

評價的基本方法

1、評定標準

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的評定應採用絕對標準與相對標準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如在《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的得分和等級評定中採用絕對標準。運動技能成績和體能成績的評定,可採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評定方法進行。也就是說有些內容的考核在定量評價的基礎上,可結合每一位學生的基礎及提高的幅度進行最終的定性評定。在有關知識的考核中,可採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評價方法進行。

2、評定方法

(1)《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的實施,可採用每學期測試的方式進行,學年成績以兩學期中的每一項最好成績計入總成績。(詳見學生體質健康表)

(2)運動參與、心理健康、社會適應三個方面主要是觀察記錄學生對學習與練習的態度和行為表現,以及學生在體育學習和鍛鍊中的情緒、自信心和意志表現,對他人的理解與尊重,交往與合作精神。可採用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等形式,記錄學生在每一單元學習過程中的情況進行,期終綜合這些情況進行總評。具體的單元評價的有關內容,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實際,各年級自行設定評定的具體內容。

(3)運動技能和體能的評價是過程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動態評價,既要看學生的成績等級,又要看學生提高幅度的等級,進行評價。評價按等第制,採用自評、互評、教師評的形式進行。

①測試內容一般測試三次,為鼓勵和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可根據學生的要求再給一次測試機會。

②測試內容可根據課程教學進度和學生實際情況有選擇地進行測試(即學生可採用選項的方法進行)。

③每一考核專案的決定成績,可根據學生成績提高的幅度因人而宜決定。觀察學生成績提高幅度的初試成績可以是本學期的,也可以是跨學期的。如果本學期只進行了一次測試,可以參照上學期的最後一次測試成績,但是不同專案的成績不能相互參照。

④體育與健康知識掌握情況的評定可結合單元評定,以理論考核、課外作業、專題答辯等形式,採用等第制和自評、小組評、教師評的方法進行。

⑤期末可根據各項單元評定,結合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對學生的知識、體能和運動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採用合格、不合格的等第制或評語進行綜合評價。

3。教學效果評價

通過學生體質監測來獲取資料,並進行對比分析。建立學生體質管理系統(資料庫查詢系統)

模組學習評價表(以籃球學習l模組為例):

五、排課的方法

我校第一個安排的科目為體育,具體如何排課,如表所示:其一,通過積極爭取,體育課從上午第二節開始排課,實施選項學習的高中三個年級全部實現交叉上課,避免了場地與器材的衝突:其二:每一位任課老師基本保證每週14課時,(部分教師兼任國中的體育教學)達到滿工作量。

六、選修模組的設計(以田徑必修模組為例)

單元教學計劃設想

七、實行選項學習應注意的問題

滿足學生興趣選項學習的前提是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特長。學生應該享有選擇學習模組的主要或最大權利,離開了這一點,選項學習就是失敗的。因此在學生選項報名人數不均等的情況下,儘量不要進行行政干預,調整學生的選項志願,可以考慮增加開設教學班,來保證學生的學習興趣。

打造教師群體開設體育選項教學,促進學生運動能力、身體素質的提高,需要一支觀念新,素質高,善思考,勤努力的教師群體,打造一支適應新課程實施的教師群體,是實施新課程的關鍵。因此體育教師自身要不斷學習,深入研究,通過自學、校本培訓,學術交流等不同形式,不斷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

加強教學管理建立專項教學備課組制度;加強備課組的教研活動,在牢固樹立新課程觀的前提下,全力改革課堂教學,以選項學習為主要特點,以自主活動和體驗、探索為主要形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實踐能力、形成健康體魄、完善健全人格為主要目標,建立現代的課堂教學體系。同時由於選項人數的不均等,特別是某些模組學生數太多,加強與班主任的溝通,發揮體育骨幹的力量,做好學生管理工作。

改革教學評價評價制度改革既是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體育選項教學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同時又是實施課改的重點和難點。因此需要積極探索新型的教學評價體系,促進學生髮展,教師提高,學校課程有效實施。

加大場地設施建設由於選項學習採用專項分班,班級人數較少,但同時上課的老師的人數較多,對於場地設施的需求增加,需要學校對體育場地設施的投入適度增加,以保證選項教學的順利進行。

說明:本文選自《江蘇省南通中學體育與健康新課程實施交流材料》,僅供廣大教師參考,各校應根據本地本校的實際情況來制訂學校體育課程實施方案。

課程實施方案7

  一、指導思想:

1、 新課程強調,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我校在課程開發前進行一項調查中表明:有80%以上的學生對寫字感興趣,這一資料說明,學生有開設書法課程的需求。

2、立足學校特色,促進學校文化的形成。隨著新一輪課改的日益深入,我們越來越認識到寫字教學本身及其外延還潛在著許多優勢有待於我們開發,需要也必須要從課程建設的高度來對寫字課程進行重新定位,使之成為一門既有著豐富內涵又有著廣泛外延的課程,同時也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3把“書法”作為校本課程,以“學習寫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為指導思想,以教育學生樹立公民道德意識為目標,將寫字作為對學生進行“規規矩矩寫字,認認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教育的有效途徑。全面提高學生的寫字水平和藝術素養。

二、 課程目標

1、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教給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執筆姿勢,具備熟練的寫字技能,具有初步的書法欣賞能力。

2、通過練字,使每位學生都能寫一手正確規範優美的漢字,增強他們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和文化的理解。

3、通過堅持不懈地練字,陶冶學生的性情,鍛鍊學生的意志,提高他們自身的涵養,使他們受到美的感染與薰陶,提升審美能力、觀察能力、分析事物的綜合能力。

4、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了解中國書法悠久的歷史,激發學生練字的興趣,增進學識修養,培養他們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三、書法校本課程研究組機構

組長:張義富

副組長:趙玉利

組員:楊豔軍 姜海平 李敏 戚煥芹 張義明 張傳牧 姚傳東

四、課程內容:、

1、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進行書法基本技能的訓練。

2、圍繞寫字教育開展的一系列的活動。

(1)通過現代媒體、查閱圖書資料等多種渠道瞭解歷代書家故事、書家介紹、書家作品、書苑常識等;

(2)開展書法競賽、書法展覽;

(3)組織參觀各類書法展,欣賞書法作品;

(4)建設書法教育網,利用網路資源進行書法作品欣賞、評價;

五、課程要求:

(一)各年級要求:

六年級:

1、培養正確的寫字姿勢、執筆、運筆方法,培養學習興趣。

2、教育學生從點滴做起,養成做事認真的態度。

七年級:

1、比較熟練地書寫漢字,做到字跡工整、美觀,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

2、教育學生知道做一個怎樣的人。

九年級:

1、能熟練地書寫漢字,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形成書寫風格。

2、教育學生要懂得怎樣做人。

(二)讓學生領悟:

坐姿端正的平穩美、書寫態度的莊重美、進行書寫的平心靜氣美,提高學生

的文化素養的修養,把每個字寫得端端正正、規規矩矩、富有活力。

六、課程實施

(一)、課時安排

在每週每班一節寫字課的基礎上,課外活動組織書法興趣小組,重視個別指導使學生由寫字轉到書法,這樣既有面上的普及,又有點上的提高,為在這方面有愛好和能力的同學創造更多的機會和條件,使他們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和發展。

(二)、實施途徑和方法

1、激發寫字興趣。首先,要營造濃郁的寫字環境,在全校每個教室內都開闢寫字專欄;在教室走廊牆面設立寫字宣傳櫥窗,讓學生一來到學校就被濃郁的寫字環境所深深吸引,立志要好好練字。其次,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圍繞寫字,讓學生通過現代媒體、查閱圖書資料等多種渠道瞭解歷代的.書法名家、講講他們勤學苦練的故事,介紹我國曆史上有關書法方面的趣聞軼事;觀看有關介紹書法家的影片,舉行學生作品展、和家長一起開展寫字競賽,切磋技藝,共同成長。再次,結合學校藝術節定期舉行書畫比賽和展覽。

2、培養書寫習慣,要求寫字時做到:人坐直,胸挺起,手放平,腳放正,筆握牢;手離筆尖一寸,眼離書本一尺,胸離課桌一拳。

3、練好基本筆畫,要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逐步認識各種筆畫名稱,掌握各種筆畫的寫法,再教給學生怎樣起筆、運筆、收筆。

4.瞭解各大流派,形成獨特風格,熱愛祖國文字。古今書法名家眾多,“歐、顏、柳、趙”諸體風格各異,引導學生去搜集各種書法流派的碑帖,由學生自已來展示各名家書法作品的風貌和品味,使學生在觀察比較中,瞭解各大流派的風格特點,為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奠定基礎。

5.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長時間的臨摹、書寫,能夠對某種字型有個大致的瞭解,而且印象深刻,並在書寫熟練的基礎上,再通過自己的知識遷移加上

對寫字的悟性便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寫出了一手正確規範優美的漢字,增強了他們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和文化的理解。

七、課程評價

(一)根據各年級的課程內容進行檢測。

六年級:坐姿、寫姿、筆姿是否合格,基本筆法是過關。

七年級:是否能正確、熟練地書寫,做到工整、美觀。

九年級:是否能正確、熟練地書寫,寫出自己的風格。

(二)管理:

1、教導處每月進行一次校本課程的驗收工作,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2、每學期舉辦寫字展覽,對成績突出的學生和教師給予獎勵。

3、全校教師齊抓共管,做到“提筆即是練字時”。

八、保障措施

1、努力提高教師寫字水平和自身修養。在廣大教師中大力推行苦 練寫字基本功訓練,對教師進行定期培訓,聘請專家為教師作專題講座,以提高為師者的寫字水平與自身素質,做到“業高為師”。

2、教師要經常組織研討,交流彼此的經驗,以一種主人翁的意識投入到課程的開發和完善中,積極地為課程的實施出謀劃策。

3、學校要為課程的開發和實施創造條件,提供必要的物質資源,保障課程的順利實施。如:圖書館要增加圖書量,要時時面向全校學生開放,為學生查閱資料提供更廣闊的時間和空間,以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

課程實施方案8

校本課程是學校自主開發的一門課程,由學生自主參加,以學生活動為主,它與必修課程一起構成學校課程體系。但它與必修課程在內容、要求的深廣程度和活動形式的靈活程度等方面又不盡相同。校本課程更突出學生的自主性、自願性和靈活性。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要求,學校開發的校本課程將對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創新思維習慣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對發現和培養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一、培養目標

1、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個性特長。

2、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身心健康。

4、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精神,學習和掌握科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能力,使學生熱愛學校生活,適應社會。

二、教學原則

校本課程與其他課程一樣,都是由學生全員參加的學校教育活動,在遵循一般教學原則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在教學上還應注意以下原則:

1、主體性原則: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處於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充分張揚個性,展露才華,達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2、自願性原則:學生在“自選”科目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意願,報名後按各自選擇編組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3、開放性原則:體現在目標的多元化、內容的寬泛性、即時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可變性,評價的主體性、差異性。

4、實踐性原則:實踐是提高英語和特長髮展的主要活動。要勇於實踐、積極思考,要做到手腦口並用,邊思邊練,增強學習效果,鼓勵教師與學生邊學習、邊實踐、邊提高。

5、個性化原則:要適應不同層次教師、學生的不同知識水平和心理特徵,對教師的培訓要因人而異;對學生要因材施教,藉助其在興趣、意志、品格等方面的心理優勢,鼓勵其不斷創造、不斷提高,促進其人格和諧發展。

6、校內外結合的原則:校本課程的學習在學校、家庭和社群活動中都起重要的作用。必須走校內外相結合的道路,才能提高校本課程的學習效益。

7、趣味性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採取靈活多樣的訓練方式和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給學生創造展示自我特長的平臺,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學生選課方法 學生選課分以下幾步走:

1、 向學生宣傳實施校本課程的意義,激發學生參與校本課程學習的積極性。

2、 學校向學生公佈校本課程開設科目、指導教師及課程說明等,讓學生自由、自主選擇課程。

3、 視學生選課情況及場地限制,按校本課程課時計劃表,有目的有計劃的實施校本課程。

四、課程實施方法

校本課程實施原則:學校統籌規劃,教師自主實施,學校監督檢查,教師總結反饋。

1、學校通過問卷調查等形式,瞭解各門課程的選課人數等,以便於規劃實施校本課程。

2、學校對已開發的校本課程統一制定課時計劃,對任課教師、教學場地等規劃設計。

3、任課教師根椐課時計劃,自已組織學生,聯絡場地、器材等,實施課程。

4、任課教師對學生參與學習情況進行總結評價;並對自己的教學反饋總結,以利於今後的校本課程教學。

五、教學形式

作為一門以學生實踐為主的課程,它的'教育方式勢必要打破固有的教學模式,教師要儘可能給學生更大的自主活動餘地以及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機會。在教學上應採用以下形式:

1、課堂活動式:主要是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和學習。

2、課外活動式:組織相應的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等。

3、體驗式:通過學生的製作、調查等方式進行等;

六、課時安排:

校本課程每週一課時,在課程表中體現。

七、教學內容

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學校目前安排如下教學內容:開設藝術、體育、文學、科技實踐等共12個門類,有手工製作、泥塑、硬筆書法、軟筆書法、兒童畫、國畫、球類訓練、詩詞選讀、美文賞析、動畫製作等共18個班。

八、教學評價

1、教師評價:

(1)學生選擇的人數。教師要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記載、有考勤評價記錄。

(2)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教師應妥善儲存學生作業、作品及在活動中、競賽中取得成績的資料。

(3)領導與教師聽課後的評價。主要是四看:一看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二看領導與教師聽課後的反映,三看學生問卷調查的結果,四看教師的教學案例、教案等。

2、學生評價:

(1)校本課程不採用書面的考試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評價記錄。

(2)教師根據每個學生參加學習的態度進行評價,可分為“優秀”、“良好”、“加油”作記錄,作為"優秀學生"評比條件。

(3) 學習的成果。學生成果通過實踐創作、作品鑑定、競賽、評比、彙報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績優異者給予獎勵。

九、師資培訓

隨著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和素質教育的深化,校本裸程的內容和形式將越來越豐富多樣。在職教師能否適應與承擔新課程的教學任務,已成為提高校本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根據學校在職教師的現狀,特制訂目前師資培訓的計劃與方法。

1、 走出去--參加市內外有關單位組織的培訓。

2、 請進來--聘請校外有關師資。

3、 老帶新--通過名師帶教;培養青年教師。

4、自學--通過提供書籍、資料、器材,經過一段時間學習,掌握一門或幾門校本課程教學能力。

十、教材建設

滿足學生的需要,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校本課程的教材必不可少,在現有的校本教材的基礎上,需要任課教師進行大量創造性的勞動,以豐富的實踐為基礎,參考有關資料,自己動手編寫教材,學校進行教材的刊印,保證校本課程的可持續發展。

十一、配套措施

1、教導處、年級組、教研組要積極幫助教師制訂好教學計劃,負責協調安排和組織指導教學計劃的執行。

2、學校聘請社會有關人員擔任部分課程的教學,邀請市、區教研中心領導到校指導工作。

3、校本課程與必修課程一樣,計入教師工作量。

4、 學校保證課程開展必需的經費、器材等物質條件。

十二、運作機制

1、管理絡:校長(副校長)→教導主任、辦公室主任、總務主任、政教主任→年級組長、教研組長、班主任、校本課程教師。

2、運作流程:制訂計劃→動員→“自選”→編組→完成學習→成果展示與評估→小結→組織教師制定教學進度→研究教學模式→進行備課活動教學→小結

課程實施方案9

一、指導思想

根據教育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南”的有關要求,認真開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各年級、各班要按對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以認真的態度、務實的措施,規劃和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大膽實踐、積極探索、積累經驗。在實施過程中強調“整合”,注重“實踐”,突出“開放”,關注“過程”,提倡“自主”;反對“教”綜合實踐活動課、反對反覆排練的“表演式”綜合實踐活動。從而更好地推進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效實施,提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水平

二、具體工作及措施:

1、加大學習與培訓,提高課程意識

繼續重視組織全體教師認真學習有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論和經驗,學習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3—6年級)(徵求意見稿),相關“綜合實踐活動”的論述及其它有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論和經驗文章,進一步提高認識,增強課程意識。強化校本培訓,認真抓好每月2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驗教師的集中專題培訓,增強培訓和學習的實效性。使全體教師、特別是本學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驗教師明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促進學生髮展、教師專業成長、學校特色建設中的獨特作用;明確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策略和操作要點。

2、抓好課程實施

(1)各教師根據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及本學期實施計劃,明確本學期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和基本思路,認真制訂好“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計劃”,作為課程實施以及學校管理和檢查課程實施情況的依據。

(2)努力組織好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在過程中做到獨立選題、自主活動;展開過程、深度探究;重視交流、豐富體驗。

(3)積極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研究。本學期,要在活動過程的評價及評價指標的確立方面作探究,各教師要注重研究過程資料的收集、整理與積累。教育學生使用好“綜合實踐活動記錄卡。

(4)要認真及時積累有關資料。對於學校來說,主要是計劃、教師管理、課時管理、檢查調研等過程管理方面的資料;對於教師來說,主要是實施方案、活動設計、活動案例和專題性總結等實施過程以及反思成果方面的資料;對於學生來說,主要是做好綜合實踐活動設計記錄。

3、加強課程管理

通過多種途徑檢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情況,督促和幫助各教師真正落實本課程。並通過問卷、抽查等形式,瞭解各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情況,學校舉行的調研,要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情況,作為一項內容。檢查的重點是:課程實施的.基本保證(課時、計劃等的落實情況);活動過程(活動設計、展開、總結等基本環節的落實情況);活動實效(有關活動成果、教師反思和學生反映)等。要將平時瞭解和專題檢查結合,督促教師認真開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4、加強研究和交流。

要通過案例分析式”、“對話研討式”等多種形式,交流如何組織和指導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經驗,討論、研究解決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認真開展好公開課研討活動,利用好網路,加強校內外的橫向交流,不斷提高課程的實施水平。

5、開發利用資源,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保障

首先,校內圖書室、網路教室、標本室、美術陳列室等,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資源,要進一步改進開放辦法,使學生能更加主動和便捷地利用這些資源開展活動。其次,各教師要充分利用鄉土資源,進行有選擇地運用和開發。再者,要調動家長的積極性,採用多種形式和途徑向家長進行宣傳,使廣大家長認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支援和正確輔導孩子參加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課程實施方案10

一、課程指導思想

為進一步貫徹育人為本的理念,切實推進德育課程建設,深入實施素質教育,決定在全校範圍內實施校本德育課程,旨在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成長規律,突出行為養成、道德認知、情感體驗和理想信念的教育重點,形成分層遞進、有機銜接的教育序列,為學生的發展奠定基礎。

二、課程資源保障

(一)人力資源

1、學生資源:七年級少先隊、八、九年級共青團;

2、教師資源:教研組長、年級組長、班主任、學科教師;

3、社會資源:社群、家長委員會、家長。

(二)物力資源

學校在此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將根據課程設定需要提供《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古詩詞、諸子百言》、《弟子規、論語、大學、中庸、孟子》、《讓我們學會感恩》等新課標課外閱讀經典叢書、教育影像資料等,並根據社會實踐活動的需要,推薦活動教育基地,以確保課程的順利實施。

三、課程實施

1、實施物件:一至九年級全體學生

2、實施內容:

七年級: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古詩詞、諸子百言

八年級:弟子規、論語、大學、中庸、孟子

七至九年級:感恩教育

3、實施要求:

(1)活動通過學科課程德育、德育課程教學、社會實踐活動、行為規範教育、社會環境育人等五個平臺進行實施。

(2)學校成立此課程實施的專案組,協調各學科的整合、家長的參與和社會的資源的利用。

(3)各教研組長負責學科的整合和參與,並制定出相應的.課程計劃。

(4)各年級組長負責本年級段德育課程的推進,並制定出相應的工作計劃。

(5)團總支、少先隊大隊部負責團隊的實踐體驗活動,並制定活動計劃。

(6)班主任要積極組織學生投入各項活動,協調各學科之間的活動,充分利用晨會課、午會課(週三、週五)進行專題教育,並將此課程納入班級工作計劃。

4、實施途徑:

(1)學科課程德育:全體教師根據各年級德育課程實施內容,充分挖掘本學科的德育元素,以雛鷹爭章為載體,開展教育活動,實現全員德育網路。

(2)德育課程教學:發揮品社、思品、政治、晨會、午會、班隊等課程的德育主渠道作用,把德育納入課程教學體系,實現教材、課時、師資、資源、評估等各教學環節的規範化。

(3)社會實踐活動:團總支、少先隊大隊部要結合中華傳統節日、重大節慶、校園主題教育、社會考察活動等,組織開展主題鮮明的社會實踐活動;各班隊要結合德育課程內容和每月教育主題,有效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品社、思品、政治課教師,要探索研究性學習方法和模式,開展小課題研究活動。

(4)行為規範教育:各年級行為規範教育的重點要突出、要求要明確,細則要內化,要不斷鞏固原有的成果;大隊部要以校本德育課程實施為契機,進一步完善文明禮儀崗,努力做到行為示範、檢查公平、反饋及時、監督有效;政教處要充分利用紅領巾廣播、專題廣播、宣傳櫥窗、升旗儀式等的輿論宣傳作用,滲透中華文明禮儀精髓,積極爭創新一輪區行為規範示範校。

(5)社會育人環境:堅持密切家校聯絡的各項傳統工作,發揮學生成長手冊、家長會、家長學校、家訪、家校聯絡小報等溝通渠道,形成家校合力,共同推進校本德育課程建設;豐富溫馨教室、和諧校園建設的內容和形式,各中隊定期根據年級段教育重點和班級實際,出好專題黑板報、佈置好學習園地,進一步營造育人環境。

四、課程評價

(一)過程評價

1、建立家校聯絡卡,密切家校聯絡,完善《學生成長手冊》。

2、建立評價機制。結合校本德育課程的推進,進一步完善校園“七彩之星”評比,並把校本德育課程教育納入班級、班主任、教師校本考核內容。

3、以雛鷹爭章活動為載體,與學科學業成績評價相結合。

4、政教處根據學生、教師、家長對本校本德育課程的學習與活動後的感想,對本課程進行小結,並作出描述性評價和量化評價。

(二)活動評比

1、專場主題評比

七年級:“雅言傳承文明,經典浸潤人生”中華誦系列活動之誦讀比賽;

八年級:“雅言傳承文明,經典浸潤人生”中華誦系列活動之知識競賽;

七至九年級:“感恩於心,報恩於行”感恩教育系列活動之主題班會評比活動。

2、彙編作品

(1)《學會感恩》學生優秀作文集,由政教處、語文教研組負責。

(2)“學會感恩”優秀手抄報集,由政教處、班主任、美術組負責。

(3)關於感恩的格言、諺語、警句、故事彙編,由政教處、語文教研組負責。

(4)《我最喜愛的一句經典名言》彙編,由政教處、年級組負責。

(5)編集學生、教師、家長對“明理養德·博學啟智·樹德育人”校本德育課程的學習與活動後的感想,由政教處、年級組負責。

課程實施方案11

有一方佳園,撐過往雲帆,澆萬木春水,播灑知識瓊漿在學生心田;有一座殿堂,用深邃的思想、豐厚的文化,成就學子多彩的夢想,這就是萊西市經濟開發區中心中學。

我們開發區中學的辦學理念是:辦一所學生喜歡的好學校,為學生的美好人生奠基。根據這一理念確定的教育目標是:發展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學生幸福指數,不追求人人都考滿分,竭力讓每一個學生開心快樂的度過國中生活。在近幾年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深切感受到學校課程是實現這一理念和目標的重要平臺和極佳切入點。為做好學校課程的開發和實施,近年來,在教體局領導和教研室的關心指導下,在史校長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援下,經過全體領導和老師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績,在省裡也小有名氣。當然成績只能說明過去,為立足於更加美好的未來,還需要我們全體師生集思廣益,努力開拓,積極進取。

  一、指導思想

教育部頒佈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為了保障和促進課程適應不同地區、學校、學生的需求,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鼓勵地方和學校在落實國家課程計劃的同時,自主開發和實施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地方與學校課程的課時和綜合實踐活動的課時共佔總課時的16%-20%。在此基礎上制定的《山東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實施綱要(試行)》也明確指出,學校課程的開發,應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原則,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尊重青少年特殊的生活體驗,拓展學生的認知領域和探索領域,為他們提供自主探索、想象和表達的空間。增進學生對各自生活背景下的文化、社會、自然、科技的理解,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人文精神和藝術素養,激發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主動探究的意識,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塑造學生健康的體魄和健全的人格。我校認真學習國家、省市有關學校課程檔案,結合學校自身所在區域特點,從挖掘內部潛力入手,逐漸形成了一套萊西市經濟開發區中心中學特色的學校課程教育體系。

二、培養目標

(一)學校課程。學校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在對師生的需求進行深入調查和研究論證的基礎上,仍然從“修身養志”、“經典誦讀”和“社會實踐”等方面,構建體現學校文化特色的課程。在開發學校課程過程中,主要採用兩種方法:一是對國家課程進一步優化,在完成國家規定的教學任務基礎上,重視國家課程的 “校本化”過程(此項內容是否屬於學校課程,專家有爭議,我們學校暫且劃為學校課程);二是開發獨具特色的學校課程,進一步體現獨具特色的學校文化追求。

(二)學生社團。學生社團課程通過開放、多元的學生社團系列學校課程的建設,不斷培養學生自信、自強、自省、自律的精神,提升學生的參與、組織、協調、管理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活動能力,不斷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三、課程結構及門類

(一)修身養志學校課程開發系列

這個系列的學校課程的開發涉及到教育和教學的方方面面,前面兩年我們開發的學校課程專案都在其中,具體情況如下:

1、我校已開發的課程:

籃球、足球、乒乓球、田徑、合唱、舞蹈、音樂、象棋、國畫、素描、手工製作、手工編織、書法、英語、物理、地理、作文、名著閱讀、數學、微機,調查結果表明,我校現在所開設的多數課程得到了學生的廣泛歡迎,也得到了家長的認可。許多家長紛紛表示對非常支援我校學校課程的實施工作。今年可以繼續開發。

2、我校未開設但學生感興趣的課程:(包括未申報過、申報過未開設兩種情況)

(1)過去開發的國家課程校本化不夠細化,多數情況只是籠統的稱為趣味數學、趣味化學、趣味英語、趣味地理等,範圍太大,沒有針對性,往往成果就不夠明顯。今年可以結合我校學生實際情況和目前教材的薄弱環節,將國家課程與學校課程整合或細化,使之能更好地適合我校學生的學情。如:語文語法、漢字拼寫、軟筆書法、硬筆書法、英語語法、英語口語、英語寫作、英語表演、數字速算、代數題歸類、存錢利率、數學測量、化學魔術、創新實驗、生活中的化學、物理的電工常識、實驗改進、生活中的力、光對社會的影響等等(招生物件可以是同一個級部的)。我校學生的薄弱方面,將國家課程與學校課程整合或細化,使之能更好地適合我校學生的學情。

(2)手工類如:編織、貼上畫、創意製作、紙藝、布藝等,也可細化。例如,針對某一個品種的學習。

(3)航模製作、機器人足球、科技發明、禮儀、人際交往、演講與口才等課程屬於目前的薄弱課程,尤其人文方面的,國家教育部也認識到了目前在這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也在大力提倡進行這方面的教育,所以歡迎老師們在這些專案上加強研究。

(二)組建學生社團

1、組建社團的宗旨:

為豐富我校學生校園業餘生活,滿足學生的多元文化需求,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我們這學期將成立學生社團,讓有共同興趣愛好的同學,自發相聚在一起,通過活動加深對專業知識理解,彼此交流、共同進步。同時,給社員提供一個積累社會經驗、展示自我才華的平臺。使學生初步形成某些特長,並不斷提高學生在各種文化領域方面的修養,培養學生的高雅情趣,推動校園文化建設,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生活品質,為美好人生奠基。

2、組建社團的步驟

(1)調查學生意向,確立成立社團的領域。

(2)每個社團撰寫要成立的學生社團章程草案。

(3)招募成員。

(4)確立社團的指導老師。

(5)社團撰寫申請書。

(6)向學校提交申請,並獲得回覆。

(7)召開成立會,並開始活動。

四、課程開發

(一)規範學校課程開設模組。按照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設定實施方案》、《山東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實施綱要》青島市《學校課程管理與實施的指導意見》和《萊西市義務教育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教學實施意見》,根據我校實際情況,在青島、我市教研室的指導謀劃下,我校的學校課程設定分必修和選修兩大模組。

1、必修模組: 課程名稱是《中華誦〃經典誦讀》。原因:一是實現我校的辦學理念和教育目標;二是擁有青島市“經典誦讀特色學校”和萊西市“中華誦〃 經典誦讀行動”試點單位的師資優勢和物質基礎;三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提高語文教學質量,豐富學生人文底蘊。必修模組進入班級課程表,每週一節課。

2、選修模組。根據學生興趣需求,遴選校內校外各種課程資源,按照民族文化領域、自然探究領域、社會探究領域、 藝術探究領域、 體育與健康領域五大領域,按照因地制宜、寧缺毋濫、量力而行、循序漸進的原則,不斷調整、拓展和優化選修課程內容。選修課程採用“四定一動”的模式進行。四定:定時間(全校選修學校課程統一集中安排在每週四下午課間活動)、定地點(各班教室和各種活動場地)、定教師、定學生;一動:學生選課走班。這樣的組織形式不佔用正常教學時間和空間,便於管理和考評。豐富多樣的學校課程為學生提供了多種選擇的可能,培養挖掘了學生的興趣愛好。學校的品牌亮點、教師專業能力和職業成就感、學生的綜合素養在豐富的學校課程教化中不斷彰顯和提升。

(二)嚴格學校課程開發流程

學校課程的開發和實施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我們按照各級政策檔案要求,借鑑先進學校的成功經驗,結合學校實際,嚴格執行了以下開發實施步驟和程式:

1. 學期初研究制定《學校課程開發指南》。編制開發指南時,充分考慮學生興趣需求、高效課堂和四項活動、學校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師資配置和校內外資源等綜合因素。

2.教師申報。教師根據開發指南所列的課程種類,結合專業背景和特長愛好,向學校課程領導小組提交學校課程申請表。學校領導小組對教師課程省報表進行審查評估。

3.編寫學校課程綱要。通過審查評估的教師在規定時間內,編寫好學校課程綱要。綱要包括:課程名稱、擬開課級部、課程主要內容和課時安排及進度、課程管理和評價等。

4.編制課程目錄和簡介。學校課程業務小組根據教師提交的課程綱要,以級部為單位編制學校課程目錄和簡介,目錄和簡介由班主任發放到每位學生手中,學生在徵求教師和家長的基礎上,自主確定選修課程。學校以級部為單位對學生選課情況進行指導和協調,合理搭配選課人數。

5.制定學校課程實施方案。實施方案包括:指導思想和開發原則、背景分析、課程種類和介紹、開課教師和地點、教師考核、學生管理和評價、保障機制等主要內容。

6.學生走班上課。每週四下午,以級部為單位學生選課走班。教師根據課程綱要編寫教案或教材,組織上課並負責學生管理和教學評價。

五、實施與管理

推進學校課程建設,關鍵在領導,“一把手”尤為重要。為做好學校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我們建立了四級組織領導:一是配齊領導班子,實行“一把手”負責制。成立以校長為組長、主抓教學的業務副校長為副組長的學校課程領導小組,史校長始終將學校課程建設作為教育教學的“重點工程”堅持親力親為,每學期親自為全校師生做學校課程專題報告;每學期初親自參與指導學校課程編審和學生選課走班工作;每月定期親自聽取學校課程專題彙報,為學校課程提供充足的財力、物力和人力保證;每週深入班級聽評學校課程,親自指導幫助教師提高專業水平。二是配強由教導處人員、學校課程教研組長、骨幹教師組成的業務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學校課程方案的`編制和實施、開課場地安排、教師搭配、上課查崗、學生意見反饋、教師學生考核等工作。三是成立由家長組建的督查小組,每週邀請部分督查小組成員到校旁聽老師上課,實地督查學校課程實施情況,對家長提出的問題和不足限期整改,對好的意見和建議及時採用並實施。四是成立由教導處、政教處和學生會人員組成的新聞宣傳報道小組,通過宣傳欄、校園廣播、國旗下講話、班校會等形式和途徑宣講學校課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時總結推廣我校學校課程的成果和經驗。領導決策推動、業務組織實施、家長過程監督、新聞及時宣傳報道的管理體制,為學校課程的紮實有效開展奠定了堅實的組織保障。

六、課程評價

評價是促進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手段。兩年來,圍繞調動師生參與學校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我們不斷完善修訂師生考評辦法,特別是巧妙利用績效考核的槓桿作用,將學校課程的開發、實施工作與幹部選拔任用、評先選優、職稱評聘、工資發放、崗位聘任、績效考核結果相掛鉤,極大促進了教師工作幹勁和熱情。

(一)賞罰分明的教師評價

1.參照學校教師績效考核辦法,對課程綱要評估合格、學生選課達到開課要求、按時備課上課的教師,在期末績效考核中按國家課程任課課時工作量的2倍記分。

2.學期末學生評價為合格等級、檔案材料上交齊全的教師,在期末績效考核中加記5分作為獎勵。

3.在期末被評為“優秀學校課程”的教師加記3分作為獎勵。

4.在家長、學生調查問卷中,通過率不到半數的課程,下學期堅決取消。

5.兩年後,參加職稱評定的教師,須由學校課程審議委員會開具“近兩年成功開發過學校課程”的資格證明。

6. 週四下午教導處、督查室聯合對教師上課進行專門檢查考核,累計兩次無故不上課者,上課無故外出接打手機者,無精心備課者取消年終評先選優資格。

(二)鼓勵參與的學生管理

1.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定。開課教師從學習興趣、參與態度、認知與技能、學習方法與思維品質的養成、學習成果等方面,由學生本人、教師、家長對學生進行評價。評價優秀、合格的,發給蓋學校印章的結業證書,存入學生的地校課程檔案袋。在同學科比賽獲獎的,享受學校獎勵。

2.召開成果展示會。每學期末學校統一組織舉辦學生作品展覽、各種技藝比賽為主體的成果展示會,表彰在學校課程中表現突出的學生,頒發學生上課等級證書,極大的鼓舞了學生參與上課的熱情。

3.強化學生過程管理。針對走班式上課,學生上課人數難以管理的問題,學校嚴格了考勤制度,上課教師每一節必須每節課清點學生人數,學生無故不上課扣班級千分賽分數,學生請假必須要有班主任的請假條制度。學生出勤情況、上課情況納入班級千分賽考核中。

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萊西市經濟開發區中心中學人正滿懷激情與夢想,在思考中奮勇前行,不斷提高學校課程建設水平,促進學生、教師、學校的共同發展,踏上一個又一個事業的新高峰!

課程實施方案12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指導思想

校本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組成部分,搞好校本課程的開發是落實新課程的需要,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給學校的發展、給教師專業的發展、給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舞臺。學校堅持以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本,以興趣性、拓展性為主,發展學生個性為目標,讓課程適應和促進學生的發展,根據學校的辦學目標,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學特色以及班莊豐富的資源優勢,認真做好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帶動學校師資隊伍建設與課程開發、管理、評價、教學資源開發等方面的和諧發展。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

1、總目標:

發揮團隊合力,結合課改推進校本課程的開發和拓展課程建設,以課程建設拓展學生樂學的空間,突顯學科特色。

2、學生髮展目標:

在知識、品質、能力、個性等方面得到比較和諧、全面、可持續的發展,使學生的發展有更廣闊的空間。

3、教師發展目標:

學會學習、學會反思、學會創新,成為實踐的研究者,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4、重點突破:

以學校特色專案為基點,在和諧團隊氛圍下的開發校本課程,向各學科延伸。

三、組織與實施

1、成立校本課程開發研究領導工作小組。

組 長:xxx

校本課程開發的主要決策人和負責人,負責校本課程的總體策劃,巨集觀調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實施。

副組長:xxx

組織實施校長決策及負責校本培訓、檢查校本課程實施、協調各部門的工作、組織教師編寫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師上課,實施課程計劃、對校本課程的研究和實

施進行指導、評估、調查、分析學生對校本課程的需求情況及對校本課程檔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成 員:xxx xxx xxx xxx

領導小組主要職責:

①構思並制訂校本課程開發工作的總體規劃,做好指導、研究、實施、評估等工作。

②制訂校本課程管理的有關規章制度並組織實施和考核。

③組織教師進行校本課程的理論學習,規範教學行為,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④積累課改資料,及時提供教改資訊。

⑤經常深入校本課程實施課堂,指導開課、聽課、評課工作,和實施教師一起研究情況,幫助他們及時總結。

⑥做好校本課程實施的經驗或成果的推廣和應用。

四、校本課程開發的原則

1、人本性原則

校本課程觀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個性為根本出發點,把促進學生各項基本素質全面發展作為課程設計的中心,以整體、優化的課程結構觀為核心內容,在課程選擇使用上以人為本,重視學生的學習需求,尤其重視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尊重和滿足。

2、整體性原則

校本課程的開發要從整體上把握課程的目標與結構,校本課程的開發,學科課程應得到充分重視,活動課程應成為校本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開發潛在的課程資源,重視隱藏在課內外和校園文化中潛在的課程因素及對學生髮展的作用,使學生有較廣泛的興趣愛好及特長。

3、發展性原則

校本課程的最大價值在於促進學生成材、教師成長、學校發展、社會發展。學校利用自身資源,構建有本地特色的適合學生髮展的特色課程。

4、科學性原則

深入系統地學習與課程改革相關的'理論,借鑑外來的有益經驗,結合本校實際,實事求是,以科學的精神和嚴謹的態度,解決實驗遇到的實際問題和困難,檢查調查研究,科學決策,邊實驗邊總結,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五、方法措施

1、充分調動教師參加課程開發的積極性,體現參與性。

2、充分利用校內外的教育資源,堅持校本化。

3、仔細研究《國家基礎教育改革指導綱要》,保證校本課程開發的方向性與探究性。

4、結合校本教研的管理模式,實施課程開發的研究和實踐。

六、校本課程開發計劃

1、發掘本地特色專案資源,發揮特色建立過程中的優勢,形成校本課程的生長點。

2、在1~6的年級實施,與日常教學相結合。

3、將課程內容與學生的實踐活動相結合,成為學校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

4、以學生和諧發展為出發點,明確校本課程的目標定位,完善課程體系,落實實施的途徑和方法。

5、逐步將校本課程納入學校課程管理體系,引導各年級實施拓展型課程的開發。

七、課程的實施

1、教師每學期應撰寫校本課程教案,並建立校本課程教師檔案袋。

2、課程的組織形式必須以學生為本,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意願,採用學生喜愛的組織形式和活動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校本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創造寬鬆的活動環境,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方式表述,教師要重視學生的過程體驗,不能只重活動的結果。

4、教師必須在每次校本課程後,作好記錄,寫好教學反思。

5、課程的開發過程中,教師必須樹立檔案意識,對校本課程開發中的所有資料蒐集整理好,期末上交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以利總結、改進和推廣,並作好展示彙報工作。

八、校本課程的評價

1、成立校本課程評價領導小組,具體負責課題的檢查評價。

2、完善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申報制度。

3、教師組成校本課程開發團隊,積極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4、對校本課程的評價,應重視過程性評價,旨在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5、各任課教師每學期需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採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評價,評價學生對該學科學習的興趣需求、學習效果等。

6、對於參加校本課程開發的教師學校將給予適當的獎勵。

九、校本課程實施保障

1、學校對參加校本課程研究的教師在外出學習、教學研究校本教材編寫等方面提供物質支援。

2、設立校本課程實施的研究及獎勵經費。

3、學校對教師進行必要的課程理論培訓。

4、保證實施教師的研究時間,研究空間。

5、鼓勵教師撰寫心得體會,包括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

6、在教師考評上充分肯定教師校本課程實施的成果。

7、學校對實施教師應做好各類設施的提供,如校園網等,為校本課程的順利開設準備物質條件。

8、對教師開發的校本課程,學校應組織評選,優秀的校本課程,鉛印成冊,並予以獎勵。教師開發出的校本課程的成果記錄在教師業務檔案。

9、根據師資培訓工作的要求,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創造條件,讓教師認真參與培訓,做到有計劃、有目標、有考核、有成效,並建立科學合理的獎勵制度。

課程實施方案13

為了認真貫徹教育部關於開展公益勞動課教育的通知精神,培養大學生的'勞動觀念和社會責任感,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使學生具備基本勞動素養,造就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需要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學校學生勞動課納入課堂教學管理。為使勞動課的組織管理工作規範化,商學院特制定《商學院大學生勞動課實施方案(試行)》。

一、成立商學院大學生勞動課管理領導小組

組長由書記、院長擔任、副組長由副院長、副書記擔任,成員由各教研室主任、教學科研辦公室主任、黨務行政辦公室主任、團總支書記組成,指導教師級各班級輔導員及相關教師。

二、勞動課安排原則

1.以專業班級為單位安排

2.以年度為週期安排

三、勞動課主體物件:大一新生

四、勞動課培養目標

培養大學生的勞動觀念和社會責任感,提高大學生基本素養和綜合素質,造就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需要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

五、勞動課的教學內容

1.環境衛生勞動教育:教室、寢室以及公共場所環境衛生勞動。

2.公益勞動教育:團學幹部、志願者組織勞動;慶典和節假活動組織的公益勞動;開學第一週和放假前最後一週的勞動。

3.專業勞動教育:實驗實習勞動;幫助實驗室管理員和實驗指導教師開展的相關輔導、值日等勞動;重要教學活動安排的勞動。

4.勞動意識教育:維護生活學習環境衛生;自覺值日和打掃衛生;積極參與公益勞動和組織分配的勞動任務。

注重培養大學生的家居生活勞動、公益勞動、專業勞動、勞動光榮等方面的意識和素養。

六、勞動課指導教師

(一)學生勞動課的.指導教師可由輔導員、學院指定相關教師等兼任,原則上指導教師應具有高校教齡2年以上;

(二)根據學生情況和勞動課的具體要求,對學生進行編組,做好課前的組織發動工作;

(三)做好勞動課的考核工作;

(四)做好學生上課期間的安全工作;

(五)負責學生的勞動課教育教學、成績錄入等相關工作;

(六)勞動課開設期間不得違反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

七、勞動課對學生的紀律要求

(一)學生應在勞動課期間應服從指導老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安排,接受分配的勞動任務;

(二)勞動課期間不得從事其它活動,不遲到、不早退;

(三)愛護勞動工具,故意損壞勞動工具的應予以賠償,造成不良影響的應按校紀校規處理。

八、勞動課組織

(一)學生勞動課課時和勞動時間安排

1.勞動教育課:1課時(兩週),由輔導員授課。

2.日常的每週一、二、四、五日,每日按1節課計算。計4節課。

3.每週三下午集中勞動:2節課,每週日下午集中勞動:1節課。計3節課。

4.課時計算:

每週勞動班級合計勞動課時:4節+3節=7節。

每個勞動班級兩週勞動課時,合計:7節+7節+1節=15節。

大型活動或學院安排的勞動課程(如環境衛生、新生接待、大型活動等每半天計勞動課3節課,晚上計3節課):由團學幹部和志願者承擔,指導教師:商學院團總支書記。

第2學期,依然按此執勤順序執行。

九、勞動課的考核與成績處理

(一)勞動課課時與成績:

1.累計達到30個學時(按兩個學期計算,每個學期2周/班);

2.按百分制進行考評;

3.勞動課的考核工作由指導教師負責,並填寫《勞動課成績考核表》;

4.勞動課成績由指導教師在勞動課結束後一週內錄入教務處管理系統;

5.《勞動課成績考核表》由學院存檔。

(二)勞動課考核成績

1.凡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成績為不及格:

(1)勞動態度不端正,不服從安排;

(2)累計達不到30個學時;

(3)未完成所安排的勞動任務;

(4)學院認定的其他不及格情況。

2.凡成績不及格或因故不能參加勞動課的須在《勞動課成績考核表》“備註”欄內註明,由學院安排進入下一屆進行重修,仍不及格者,不能取得學分。

3.學生因身體或其它原因不適參加勞動課的,由本人提出申請並提供相關證明,經學院同意後,可安排免修。

4.學生因故沒有完成30個學時的勞動課,可由學生提出申請參與其他公益勞動,或以社會(社群)勞動等證明材料證明其勞動表現和成績情況。

十、勞動課作業範圍

1.商學院管理的普通教室和多媒體教室環境衛生;

2.班級勞動課教學內容;

3.公益勞動;

4.志願者工作;

5.商學院安排的其他與勞動相關的工作。

十一、勞動課經費使用辦法

1.勞動課經費主要用於勞動課指導教師和勞動課管理;

2.勞動課管理:由商學院成立的“大學生勞動課管理領導小組”對勞動課指導教師考核後,依據考核評定的成績發放經費;

3.對指導教師指導費用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指導費,每個班級兩週指導經費450元;二是考核成績優秀和良好的獎勵,獎金xxxx元。

課程實施方案14

綜合實踐活動作為高中課程結構八大學習領域之一,是國家規定的每個高中學生必修的一門獨立的課程,必須堅決執行。它包括研究性學習活動、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三方面的內容,共23個必修學分,佔最低必修學分的`20%,佔最低畢業學分的16%。

一、研究性學習活動

高中三年共15學分,屬計劃內每個學生的必修課程,採用集中學習和分組研究的方式開展。高一(上)為準備階段;高一(下)、高二、各安排1個課題,高三(上)為反思、總結階段。

二、社會實踐

三年共6學分,每學年一週時間。高一集中進行國防教育,高二、高三安排以勞動實踐活動為主要內容。

三、社群服務

高一、高二年級學生必須分別參加不少於5個(共計10個)工作日社群服務,獲得2學分。

在學校或家庭所在社群範圍內,以志願者活動形式開展。


課程實施方案15

一、需求評估

1、中華民族傳統道德文化中的智慧精髓需要傳承。

2、明德學校致力弘揚傳統古典詩詞,形成“明德”的辦學特色。

3、寄宿制學校教育更多地要從學生生活領域開發教育,弟子規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是教育子弟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弟子規為規範學生日常生活行為提供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撐。

4、我們開設《弟子規》校本課程,以傳授《弟子規》為平臺,以學生為主體,實踐為主線,心靈塑造為宗旨,從習慣抓起,促進學生養成教育的進一步昇華。

二、課程的目標

通過誦讀、感受《弟子規》內容,聯絡生活實際的理解,陶冶思想情操,積累文化底蘊,形成健全人格,學會做人,為終身發展奠基。

三、課程教學理念

1、加強誦讀,引導想象:貫徹“以讀為本”的理念,上承傳統教育之優秀經驗,下接現代教學理論的“活水”,採用各種形式的讀,在讀中理解、感悟、體驗、積澱。

2、直面經典,真心接觸:老師應引導學生通過多種資源自己讀解,自己感悟,自己體會。

3、課堂開放,學科融合:教學中要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加強學科間的相互滲透、融合。引導學生用繪畫、文字表達理解,用音樂配合誦吟,用表演再現情景等。

4、批判繼承。取其精華,剔除糟粕,辨證吸收。

四、實施建議

根據《弟子規》校本課程的學習規律及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學基本方法可確立為“四化”即誦讀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

1、誦讀化,即誦讀為主,理解為輔。

2、情境化,利用資訊科技手段,用優美的古典音樂,色彩鮮明的畫面,生動有趣的故事,創設氛圍把學生引入國學的'情境,誦國學,學國學,身心受到陶冶,激發他們對國學的熱愛。音樂可選擇《漁舟唱晚》、《陽關三疊》《春江花月夜》等中國古典名曲,配樂誦讀。

3、故事化,就是用精典的小故事來詮釋古文深奧的哲理,幫助學生理解原文的主旨,突破教學難點。

4、生活化,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教會學生更好的生活,讓生命更有價值。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談感受,把學國學與學做人聯絡起來。

五、評價建議

1、評價主體多維化:指導學生自評、生生、師生互評、請家長評。藉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以及對經文內容的初步感悟,讓學生來講講《弟子規》在生活中的運用;誇誇自已哪些規範做得好,找出自身哪些不足需加以改進。老師更應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受到學生的監督。

2、評價內容多元化:不僅評價背誦,還應著重考察學生的感受和情感體驗、行為變化。

3、評價過程動態化:注重平時的、過程的評價。

4、評價形式多樣化:可以通過演講德育故事、現身說法、經典誦讀、課本劇、相聲、吟唱《弟子規》、《弟子規》書法比賽等形式檢驗《弟子規》的教學成果。

六、保障措施

1、教學時間保障:每週週一、週三早午誦讀,校本課間週一節。

2、堅持教研製度,保證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工作不斷地完善和向縱深發展。

3、學校將盡力地在經費、人力和物力上給予最大的支援,學生有讀本有成果記錄本。

4、學校將對參加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工作成效顯著的教師給予一定的獎勵,在績效工資上予以一定的傾斜。

5、組織的保障。

建立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領導組如下:

組長:周偉建

副組長:史蘭陳鎮江

成員:全體班任、語文教師

5、具體實施本方案的人員

校本課程主編:全體語文老師

教學評價:謝瑩瑩李鵬飛

學生評價:史蘭朱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