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方案>

課程實施方案

工作方案 閱讀(1.49W)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順利進行,我們需要提前開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一般包括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工作重點、實施步驟、政策措施、具體要求等專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課程實施方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課程實施方案

課程實施方案1

遵照《長沙市新一輪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工作指導意見》、《長沙市中國小校本培訓指導意見》和區教育局指示精神,區教科中心關於《芙蓉區中國小教師20xx年暑假新課程培訓實施方案》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師德和業務水平”為根本出發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校本培訓為基礎,堅持從實際出發,解放思想,講求實效,全面落實教師培訓工作。

二、目標與要求

1、瞭解課程改革背景、理念與目標,重點理解《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在課程功能、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和課程管理等方面的改革目標。

2、掌握推進新課程實施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3、究並實踐新課程,提高教育教學科研水平。

三、培訓內容

新課程培訓,包括新理念、新課標、新教材、新教法。重點對有效性教學進行研究探討。具體內容:

1、我對新教材的感悟;

2、新課程教學中,我嘗試了哪些有效的教學方法;

3、班主任工作反思和優秀經驗交流;

4、新課程下的教學常規如何才能更好的開展;

5、自選新課程的某一對自己感觸最深的內容,認真學習,用眉批、旁批和尾批的形式進行自主研修;

6、進行教育敘事,講自己在新課程背景下感受最深的事情;

7、圍繞課題、課例進行研討,每個人發表自己的意見,提出好的建議;

8、以自我為中心,以自己的專業為依託,找出自身的不足,然後認真學習相關內容,制定個人成長和發展計劃,談談自己在本專業的教育教學中有何收穫(如精神、心靈、人際交往、榮譽等);為了更好地發展自己,還需要什麼?應該如何去努力?

9、對在新課程環境下理想的教師隊伍的'思考;

10、對新課程環境下學校管理模式的思考等。

11、參加全區的資源線上培訓;

四、培訓物件

全校所有在職在崗的教師。

五、培訓安排

1、全員校本培訓,7月12日起,時間一週,由學校組織。

2、市級各類培訓,按上級發的通知要求落實。

3、資源線上培訓,7月14日,大同二小校本培訓。

4、區級集中培訓,8月底9月初,由區教科中心組織,具體安排看通知。

六、培訓方式

根據“為了學校、在學校中、基於學校”的基本要求,根據自身條件和特點,運用專家講座、課例研討、教學反思、小組討論、教育敘事、合作學習和自主研修等方式進行。

七、工作內容與任務

1、制定暑期校本培訓計劃。

2、落實培訓具體內容、方式、施訓人員、培訓資料及進度安排等。

3、組織多種形式的培訓活動。

4、建立檔案管理。

八、保障措施

1、譚菜花校長為培訓工作第一責任人。

2、成立暑期培訓工作小組,負責培訓工作的管理與指導。

組長:校長z

副組長:教研室主任z

組員:書記z 副校長z白教導處主任z

大隊部z主任工會主席z總務主任z

九、具體安排

內容形式時間具體執行人行政負責人

感悟新教材沙龍探討半天教研組長z

班主任工作反思和經驗交流線上資源觀看半天z

追尋名師足跡全體老師會上交流半天何莎主任z

新課程背景下我的教育敘事小組交流一天年級組長z

綜合實踐《身邊的垃圾探討》課堂教學觀摩課例研討半天龍泉z

制定自我專業發展方向自主研修一天半每位老師z

學習一篇新課程文章,並用眉批和尾批的形式寫出自己的感悟自主研修一天半每位老師z

貫徹落實教育局“全區教學工作暨期末結束工作”會議精神傳達、討論一天每位老師z

課程實施方案2

我校於20xx年秋季與全區中國小一樣全面使用上海市二期課改教材。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兩綱”教育精神和市區上級行政部門和業務部門的要求,結合自身實際,積極有效推進我校課程改革和課堂教學改革,以不斷提高我校的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一、學校課程實施的指導思想

以現代教育思想和新課程理論為指導,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效率。強調教師的教學行為需要服從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學設計上,側重要學什麼?怎樣學?學的效果如何?是否嚴格發揮教學五環節的作用?化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充分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展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課堂教學中,以“教會學生學習”為根本,樹立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是認識主體和發展主體的思想,致力於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主體的迴歸和學習能力的提高,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和幸福指數,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因,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強調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

二、學校課程實施的總體目標

我校課堂教學改革的總體目標是:以課標和教材為依據,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廣泛開展以“享受教育”為主題的教學活動,突出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方式,構建愉快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既面向全體,又分層實施,注重對學困生的有效幫助。以博愛的精神薰陶人,以博學的追求激勵人,以博樂的心情諧和人,主張立德樹人,樂學創新。

三、學校課程實施的具體行動

(一)樹立基本的課程理念

1、圍繞義務教育課程目標,以學生為本,以“享受教育”為主題,培育具有博愛之思想、博學之追求、博樂之心態,營造快樂和諧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學習經歷並獲得學習經驗,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2、追求教育民主與公平,發揮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特長和能力。保障基礎性課程的實施,強調多元性、選擇性的拓展探究課程實施,體現德、智、體、美、勞諸育的統整性與滲透性、以滿足學生主動發展的多樣與和諧的需求。

(二)制訂課程改革的基本目標

1、遵循時代性、基礎性、選擇性原則,逐步完善學校課程的內容。使課程內容與社會進步、科技發展、學生經驗有機聯絡起來,把知識技能的學習與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有機結合起來。

2、立足於“自主、合作、體驗、發展”的課堂教學策略和模式的研究,逐步構建並完善重基礎、多樣化、有層次、綜合性的學校課程結構,為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學習提供較為理想的課程環境。

3、實行多元評價方式,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重激勵促進元素,豐富和完善“享受教育”主題。

(三)學校課程的基本結構

(四)學校課程建設的主要舉措

1、成立由校長負責之下的課程建設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

2、規範和指導教師執行和開發學校課程的程式與管理,加大對教師課程開展能力的培養。

3、有計劃、有重點研發拓展型課程、基礎型體驗性學習課程和拓展興趣型團隊合作學習課程,為學生提供選擇學習的平臺。

4、建立學校課程評價制度,強化課程管理,確保課程開發與實施的高質量。

四、學校教學改革的主要舉措

1、組織學習課程標準,認真組織學校全體教師開展校本教研,用校本教研促進學校教學改革,以教學質量標準為基準,規範日常教學行為。

2、明確教研組、備課組、骨幹教師、一般教師的教學任務。

3、發揮教師潛能,倡導校本化與個人化相結合的實踐與創新。

4、加大貫徹教學管理制度的力度,重視學校教育教學評價制度的建設。

課程實施方案3

一、指導思想

校本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我校依據黨的教育方針和國家課程實施計劃的要求,以“陶冶學生情操、完善學生人格、強健學生體魄、發展學生特長、豐富學生文化底蘊”為宗旨,結合教育部“體育、藝術2+1專案”實施要求,從學校現有條件和學生興趣出發,充分利用學校資源,開發並實施“海量閱讀、書法、體育技能專項訓練”等三門校本課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並以校本課程實施為突破口,推動學校的教研教改,打造辦學特色,提升辦學水平。

二、實施目標

1、通過海量閱讀課程的實施,引導學生有計劃、系統地廣泛閱讀大量的古今中外經典名著、科普書籍,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和閱讀量,其中一、二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三、四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五、六年級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培養學生靜心讀書的好習慣;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技巧和策略;通過讀書,讓學生獲得了廣博的多元化知識,增強語感,提高語言素養和語言文字運用能力;陶冶學生情操,塑造學生人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讓學生受益終生。

2、通過書法課程的實施,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掌握漢字書寫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鉛筆、鋼筆(圓珠筆、粉筆)、毛筆的`正確執筆、運筆方法及書寫技能;使學生初步瞭解我國書法藝術的悠久歷史,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3、通過體育技能專項訓練課程的實施,逐步讓學生掌握“跳繩、乒乓球、籃球”等幾項常見、實用的體育技能;通過“佇列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身姿、氣質,培養良好的組織紀律觀念、時間觀念和集體意識,磨練學生堅強的意志;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提高運動能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三、實施辦法

(一)海量閱讀課程實施辦法

1、實施範圍:一至六年級

2、課時安排:

(1)每班每週開設一節“閱讀指導(交流)課”。

(2)每週一14:30—15:00為全校“自由閱讀課”。

3、任課教師安排:

(1)“讀書指導(交流)課”由本班班主任擔任,要求有教學計劃,有備課,全期不少於15節。

(2)“自由閱讀課”由本班第五節課的任課教師負責組織管理,不需備課,每節記一個課時的工作量。由教導處和值周行政人員負責督查教師到崗情況。

4、閱讀內容:

(1)必讀書目:以“教育部推薦國小生課外閱讀書目”為主要內容。

(2)自選書目:篩選補充部分師生推薦的其它書目。

5、實施準備及措施:

(1)後勤處負責給每班教室統一制定掛壁書櫃。

(2)各班制定班級閱讀管理制度,推選閱讀管理員。

(3)制定讀書清單。教導處在全校師生中開展“國小生課外閱讀書目推薦”活動,結合“教育部推薦國小生課外閱讀書目”,制定各年級讀書清單。班級再結合本班“漂書”活動情況,制定出班級讀書清單。(“漂書”,即班主任倡導學生按照“年級書目清單”認領書目,自帶該書籍或其它有益書籍存放本班書櫃供大家交換閱讀,期末班級圖書管理員再將書籍歸還給本人。)

(4)建立學生閱讀檔案。每個學生自備一個課外閱讀“採蜜本”(即摘抄筆記本),首頁附本班本學年閱讀書目清單,及時記錄讀書日期和讀書內容及感悟。國小六年,每年一本。

(5)開展讀書評比活動:班級利用“讀書指導課”開展“一週悅讀”成果展:講故事、談體會、展筆記、好書推介等;教導處每月檢查評比學生讀書檔案一次;每期舉行一次全校性“海量閱讀”成果展:讀書檔案展、講故事比賽、童話劇表演、手抄報、好書推介會等。

(二)書法課程實施辦法

1、實施範圍:一至六年級

2、課時安排:

(1)每班每週開設一節“書法指導”課。

(2)每週星期五14:30—15:00為全校“書法練習課”。

3、任課教師安排:

(1)“書法指導課”由書法專職教師或本班語文教師擔任,要求有教學計劃,有備課,全期不少於15節。

(2)“書法練習課”由本班語文教師擔任,不需備課,每節記一個課時工作量。由教導處和值周行政人員負責督查教師到崗情況。

4、培訓內容:

一、二年級學寫鉛筆字;

三、四年級學寫鋼筆(圓珠筆)、粉筆字;

五、六年級學寫毛筆字。

5、實施準備及措施

(1)學校統一選訂教材、教具,學生自備學具。

(2)班級開闢書法作業展覽專欄,每月開展一次優秀書法作業展。

(3)學校每期舉辦一次書法比賽和書法作品展。

(三)體育技能專項訓練課程實施辦法

1、實施範圍:一至六年級

2、課時安排:

每班每週從體育課中列出一節“體育技能專項訓練課”。

3、任課教師安排:

由本班體育教師或專業教師擔任教學,要求有教學計劃,有備課,全期不少於15節。

4、培訓內容:

一、二年級:跳繩

三年級:佇列訓練

四、五年級:乒乓球

六年級:籃球

5、實施準備及措施:

(1)學校建設好訓練場地,訂購教材教具,學生自備學具。

(2)每期舉辦一次體育技能專項訓練成果比賽。

四、後續建設

1、學校教導處將各班讀書清單、閱讀管理制度以及其它課程實施成果及時整理歸檔。

2、期末開展優秀教學計劃、優秀備課評比活動,將優秀教學計劃和備課彙編成校本教材。

3、學校校本課程建設領導小組開展專題研討活動,調整、改進來年實施方案。

課程實施方案4

地方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黨的教育方針、課程管理政策和《課程計劃》的要求,地方課程由省級的教育行政部門或其授權的教育部門依據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發展需要而自主開發並管理,由地方、學校實施。為進一步推進我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工作,根據《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精神,結合我校教育改革和發展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

二、地方課程的主要目標

全面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精神,整合課程資源,構建和完善我校地方課程體系和管理、開發機制,提高我校基礎教育質量。

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發展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培養學生的社會生活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三、地方課程設定的原則

1.系統性原則。根據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要求、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對人才的要求,將地方課程與國家課程的'實施、學校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有機結合起來,

2. 整合性原則。地方課程的突出特點是區域化、本土化,要與綜合實踐活動、有關專題教育和學校課程進行整合。國小勞動、、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文明禮儀教育、環境教育等主要安排在地方課程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國防教育等專題教育的內容主要滲透在相關學科和活動中進行,也可以利用學校課程開設專題講座。

3.獨立性原則。地方課程具有獨立的地位和作用,有自身相對完整的課程體系,它和國家課程、學校課程共同構成了國家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三者相輔相成,不能用國家課程代替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

四、課程開發內容及課時安排

《傳統文化》、《環境教育》課程、《安全教育》課程、《品德與社會》課程。

1—2年級每週1節,3—5年級每週《傳統文化》、《品德與社會》1節,《安全教育》課《環境教育》各1節。。

五、課程設定說明

1.《傳統文化》課程,要求學生了解祖國的傳統文化,會誦讀或記憶一些傳統的古典詩詞,培養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2.《環境教育》課程和《安全教育》課程,著重發展學生適應現代生活的能力,使學生了解自然和社會環境中的一些問題,瞭解校園安全及自我無保護的措施。

3、《品德與社會》《品德與生活》,讓學生通過學習,瞭解是基本的良好的品行特點,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建設健康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六、開發與實施要求

1、在地方課程的實施中,要更多地組織學生開展不同形式的實踐活動,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同時要始終滲透安全教育。

2、要充分發揮社群、校教研組的作用,鼓勵有關人員加強學習,拓寬視野,深入生產生活實際,研究問題,總結經驗,創造性地為地方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服務。

3、要處理好地方課程與國家課程、學校課程的關係、課程內容與地方資源的關係、課程學習活動方式中接受與探究的關係以及學生與社會生活的關係等,優化課程結構,切實發揮地方課程的育人功能。

七、管理評價

1、地方課程的評價形式要多樣化,可以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考試和考查,但要以考查為主。評價要實行等級制。

2、地方課程的評價不僅要評價學生的結果,更要評價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特別是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評價。

課程實施方案5

一、課程目的:

1、構建全面發展課程體系,提高課程適應性,促進學生個性成長,發展學生的特長。

2、提升教師課程意識,推動教師由課程執行者向課程開發者轉變,促進教師專業

發展

3、實現學校課程創新,促進學校特色形成,打造“個性化”學校形象。

 二、課程原則

1、貼近學生:校本課程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個性為根本出發點。在課程選擇使用上以人為本,重視學生的學習需求,尤其重視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尊重和滿足;重視學生參與,注意學生反饋資訊,不斷根據學生需要完善優化校本課程。

2、關聯學科:根據學校的教師力量及教學設施的實際情況,校本課程的開設以學校開設的各學科相聯絡,一方面充分發揮學校教學資源,另一方面也能為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服務。

3、彰顯特色:發掘學校特色專案資源和現有的教師水平,打造符合學校條件的有特色形成校本課程的真正校本化。

三、課程內容

以促進學生各項基本素質全面發展作為課程設計的中心,以整體、優化的課程結構為核心內容,根據學生髮展的需求、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校的實際情況,師資和設施的條件等確立學校校本課程。

按課程開設的培養目標分為人文素養類、科學素養類、體育運動素養類、藝術修養類四大類。

人文素養類:通過人文文化的學習,提升學生人文文化品質,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培養學生與人合作和進行交流的能力。

科學素養類:通過各種科技自然活動,培養學生科學思考的方法,提高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科學精神。

體育運動類:通過體育專案,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

藝術修養類:通過藝術活動,陶冶學生情操,增強藝術修養,培養學生髮現美

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審美能力。

四、教學流程

1、課程設定:原則上以學科為單位組織開展校本課程的實施,確定負責人及成員,組織校本課程材料。

2、學生選題:學校向學生公佈校本課程開設科目、指導教師及課程說明等,學生自主選擇和教師推薦課程相結合。

3、班級組成:先由教務處統計學生選課情況,再經教師推薦,學校調整各校本課程科目學習人數。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合理設計班級容量。

4、組織教學:視學生選課情況及場地限制,按校本課程課時計劃表,有目的有計劃的實施校本課程。

5、時間安排:週三的錯時放學時間。

五、課程管理

校本課程實現學校統籌規劃,教師自主實施,學校監督檢查,教師總結反饋。

1、學校對已開發的校本課程統一制定課時計劃,對任課教師、教學場地等規劃設計。

2、任課教師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按步實施、校本課程領導小組隨機聽課,隨時測評。

3、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4、任課教師根椐課時計劃,聯絡場地、器材等,實施課程。

5、教師應儲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6、任課教師對學生參與學習情況進行總結評價;並對自已的教學反饋總結,以利於今後的校本課程教學。

7、每學期召開一次校本課程研討會,展示優秀教師的成功經驗、解決存在的問題,及時總結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

8、定期彙報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

六、評價

1、教師評價:

(1)教師從教應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考勤、有評價記錄。

(2)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課時與教學目標。

(3)教師應儲存學生作品及在活動中、競賽中取得成績的資料。

(4)校本課程領導小組通過聽課、查閱教師記錄、問卷調查等形式對教師考核,記入校本業務檔案。

2、學生評價:

(1)校本課程不採用書面的考試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評價記錄。

(2)教師根據每個學生參加學習的態度進行評價,可分為“優秀”、“良好”、“一般”、“差”記錄,作為"優秀學生"評比條件。

(3)學習的成果。學生成果通過實踐創作、作品鑑定、競賽、評比、彙報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績優異者可將其成果記入學生學籍檔案。

課程實施方案6

一、校本課程設定情況

本學年度,我校的校本課程繼續實行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兩線並行”的方案,其中,必修課程又分兩個系列,一是以“土家文化教育”為主題的主導性校本課程,按一至六年級的順序,課程內容依次為《我是文明的土家人》、《優美動聽的土家故事》、《獨具特色的風俗民情》、《引以自豪的土家名人》、《美麗如畫的清江風光》和《魅力四射的土家文化藝術》;二是繼承和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特色課程——寫字課。

通過學生選課,確定開設的選修課程有《我有一雙小巧手》《我們的動物朋友》《生活萬花筒》《我是小小科學家》《兒童漫畫》《美德故事伴我行》《演講與口才》等。

二、校本課程綱要和實施方案

1、必修課程之一

《傳承土家文化熱愛山水長陽》校本課程綱要

一、前言

我校地處鄂西南的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縣城龍舟坪鎮,這裡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許多長陽文化名人都在這裡居住;這裡是巴人故里,土家先民的聚居地,勤勞、勇敢、富有聰明才智的土家人在清江兩岸生息繁衍,醞釀出醇香的土家文化。這裡有古樸的民俗風情,優美的土家傳說,享譽神州的長陽“三件寶”——山歌、南曲、巴山舞,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服飾文化、茶文化、酒文化。八百里清江縱貫長陽,還鬼斧神工造就了美麗如畫的自然景觀。這些民族文化的瑰寶,秀麗的自然風光,眾多的文化名人,就為我們的校本課程開發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校本課程開發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彰顯學校特色,作為縣實驗國小,把特色定位在哪裡呢?幾年來,我們經過反覆分析論證,明確提出了“為學生的成功人生奠定基礎,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平臺”的辦學理念和“育創新人才,辦特色學校”的辦學目標,在這一理念和目標的指導下,我們清晰地認識到,作為一所民族地區的國小,就是要把學生培養成既有傳統的民族精神,又有創新意識的現代文明人。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澱和民族精神的培養,僅僅靠單純的說教是難於湊效的,必須建立一種學生樂學、教師樂教的課程載體。我們反覆分析了自身的地理位置、教育環境、文化氛圍和課程資源優勢,充分認識到,學生生活在土家族聚居區,耳濡目染的是土家文化的浩瀚與厚重,而學生對自己民族的文化具有一種特有的歸屬感和親近感,那麼,我們利用土家文化的精華來教育、影響學生,必將有助於我校辦學目標的實現,也定將成為我校的一個辦學特色。

由此可見,作為我國民族文化寶庫中的一朵奇葩的土家文化,是具有極高的教育價值的,是難得的校本課程資源,我們應積極挖掘、整理、篩選這些資源,讓土家文化走進校本課堂,構建起我校的'主導性校本課程體系。

二、課程價值

1、文化價值

土家文化本身就是中華民族璀璨文化中的一顆明珠,無論是古人留下的竹枝詞、當代人創作的寓言、詩歌、小說、散文,還是民間廣泛流傳的故事、俗諺、格言、謎語;無論是飲食文化、服飾文化,還是酒文化、茶文化,都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必將豐富學生的文化儲備,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

2、智慧價值

在該課程中,學生通過閱讀、表演、藝術欣賞、動手操作、調查、訪問等多種方式的學習,必將全面培養其視覺能力、聽覺能力、動作協調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認識自我及適應環境的能力,思維得到發展,智力和創新能力得到提高。

3、情感價值

該課程為學生提供了多角度、多方面、多渠道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閱讀、欣賞、實踐中豐富情感,淨化心靈,提升人格。學生通過學習,感受土家文化的豐厚博大和源遠流長,必將激發其民族自豪感,樹立起建設家鄉、報效祖國的決心,增強其社會責任感。

4、美育價值。學生在欣賞美麗如畫的清江風光、魅力四射的文化藝術之時,必將提升自身的美育素質。

三、課程型別

人文素養類

四、課程總目標

讓學生知曉土家文化,熱愛土家文化,立志長大後光大土家文化,獻身家鄉(祖國)建設,把學生培養成既有傳統的民族精神,又有創新意識的現代文明人。

五、學段目標

一年級:

1、初步認識學校、家庭、社群,瞭解大自然,知道自己的民族,具有一種基本的感性認識。

2、參與學習過程,在老師的帶領下逐步學習參觀、訪問、觀賞等學習方法。

3、調動學生的民族情感和對家鄉的喜愛之情。

二年級:

1、會講蕭國鬆筆下的寓言故事,長陽地名故事、人物故事、孫家香講述的神話傳說故事等。

2、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積極進行故事的創編。

3、讓學生在聽、講、演、編的過程中,學習一些基本的方法。

4、激發學生對土家故事的熱愛。

三年級:

1、知道土家族的一些具有特色的風俗民情。

2、學習採訪、辯論、閱讀等一些方法。

3、從風俗民情中吸取道德的營養,感受土家風俗民情的個性、特色,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年級:

1、瞭解土家名人的感人故事。

2、在閱讀、採訪、講述過程中,進一步習得一些方法。

3、學習土家名人自強不息、開拓進取、樂於奉獻的精神,以他們為榜樣,激勵自己不斷前進。

五年級:

1、瞭解長陽的旅遊景點及清江風光的美好。

2、學習圖片的拍攝、風光的欣賞以及一些創作的方法。

3、清江風光的無限美麗,激發熱愛家鄉、立志建設家鄉之情。

六年級:

1、掌握長陽山歌、南曲、巴山舞的相關知識,瞭解根雕、盆景、清江奇石。

2、會欣賞長陽山歌、南曲和根雕、盆景、清江奇石,會跳巴山舞。

3、充分調動學生的民族情感,讓學生真正成為一個具有初步的土家文化底蘊的土家人。

六、課程內容安排

年級主題內容總體構想

一我是驕傲的土家人從學校、家庭、社群、自然的角度,讓學生全方位地感受土家文化的氣息

二優美動聽的土家故事讓學生在聽故事、講故事、演故事中感受土家故事的優美動聽,明白做人的道理

三獨具特色的風俗民情讓學生在聽(講座)、讀(書籍)、訪(文化人)、辯(優劣)中,感受土家風俗民情的個性、特色

四引以自豪的土家名人讓學生在訪土家名人、讀土家文化人創作的書籍、講土家名人的事蹟中,以土家名人為自豪,增添不斷進步的動力

五美麗如畫的清江風光通過實地遊覽、欣賞畫面、拍攝圖片、撰寫導遊詞、為家鄉旅遊事業出謀劃策等活動,讓學生感受清江風光的無限美麗,激發熱愛家鄉、立志建設家鄉之情

六魅力四射的土家文化藝術以長陽新舊“三件寶”、文化藝術成就為內容實施教學,讓學生成為一個具有初步的土家文化底蘊的真正土家人

七、課程評價

(一)對課程的評價

每學期結束時,學校要召開任課教師會議,聽取任課教師對課程建設的意見,及時修正不足,完善方案;同時,要對實施的年級進行問卷調查或召開座談會,關注學生喜好的程度,也聽取學生乃至家長、社會人士的建議和意見。

(二)對學生的評價

在該課程中,對學生的評價主要是過程性評價。一是建立成長記錄夾,讓學生自己收集學習過程中反映自己成長的資料,如學習時收集到的故事、照片,辦的剪貼報,寫的採訪日記、調查報告,家長、教師、社會人士的評價等。二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評價表,隨時進行學生自評、小組互評。

同時,在一學期結束時,也應進行終結性的評價,評價的形式應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體現多樣性。

(三)對教師的評價

一是教師自我反思性評價:每一個主題內容的教學完成後,教師應撰寫一篇教學反思文章。

二是學校教學檢查評價:學校重點檢查備課、教師收c集的資料及課堂教學。

八、課程授課安排

1、因課程中有一些內容的教學非一個教師能獨立完成,如外出參觀、實踐活動,因此,凡教學相關內容時,學校應安排教師協助。

2、因課程中有一些內容的教學非校內教師能夠承擔,因此,學校應聘請部分社群人士作為該課程的教師。

九、課程開發者、實施者

課程開發者為曾祥友、彭興建、趙愛華、漆昌瓊等。

課程實施者建議為課程開發者之一,同時,應根據課程內容的學科相近性,安排具有其相應特長的教師。

課程實施方案7

高中階段是學生認識自我、形成專業興趣與職業傾向的關鍵時期。在普通高中開設職業技能類選修課,目的是通過“做中學”,轉換育人模式,增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豐富學生對今後所學專業或從事職業的認識與體驗,為形成專業興趣與職業取向奠定基礎;通過生活技能學習,增強生活情趣與生活能力,提升生活品質。

一、主要內容

職業技能類選修課程主要包括生活技能、職業技術、地方經濟技術等課程。

(1)生活技能課程主要是指家政、理財等課程,旨在幫助學生獲得有效處理生活事務的各種技能,以培養生活情趣,提高生活能力。

(2)職業技術課程主要是指面向社會的職業課程、面向高校的專業課程,以及通用技術和資訊科技的`拓展性應用課程,旨在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職業技能,培養專業傾向,為適應社會和大學專業學習奠定基礎。

(3)地方經濟技術課程主要是指與地方產業發展緊密相關的各種特色經濟技術課程,旨在激發學生熱愛家鄉建設的熱情,傳承地方傳統經濟和傳統工藝,並在傳承中實現創新發展。

二、課程開發

充分利用校園內10畝勞動實踐基地,應用現代生物技術,創辦“羅山農莊”,由生物組教師開發食用菌栽培、花卉養護、生物無土栽培、家禽養殖、蔬菜種植、生態養殖6個模組的課程;利用我校資訊科技、化學、政治教師的力量,開發網頁製作、動漫製作、健康營養基礎、食品新增劑分析、投資與理財、職業生涯規劃、演講藝術7個模組的課程;與灣龍職業高中合作,開發裝璜設計、計算機維修與應用、電子商務3個模組的課程。

三、課程開設和管理

職業技能類選修課程開設如下:

模組與學分

模組1:食用菌栽培

模組2:花卉養護

模組3:生物無土栽培

模組4:家禽養殖

模組5:蔬菜種植

模組6:生態養殖

模組7:網頁製作

模組8:動漫製作

模組9:健康營養基礎

模組10:食品新增劑分析

模組11:投資與理財

模組12:職業生涯規劃

模組13:演講藝術

每學期任選2個模組,獲2個學分;4個學期選修8個學分

以上模組開設由學生自主選課,實行走班上課。與灣龍職業高中合作的課程,二次開發其已有的課程,聘請職高的教師來校授課。依託現代網路技術,由學生自主選擇網路選課並實行網路平臺管理。學校允許學生到中等職業學校、高校、社會機構包括行業企業選修職業技能類課程。

四、學分認定

學生完成規定課程的學習,課堂教學時間不少於規定時間的2/3、學習過程表現良好、參加考試(考查)合格,即可提出申請,經學校學分認定委員會認定後取得學分。

學生參加經學校課程評審委員會認可的高校、社會機構包括行業企業選修職業技能類課程,可向學校提出申請,提交相關證明材料,評審通過後由學校學分認定委員會認定學分。

學生獲得初級、中級職業技術資格證書,經市、縣(市、區)教育局相關部門認定後,可分別獲得2或4學分。同一專案,有多級證書的,以最高級別計分,不重複計分。

課程實施方案8

根據上級有關檔案精神,不斷強化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適應新背景下的考試和師生評價,並結合我總校各校發展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⒈指導思想

建構特色基礎教育學生特色體系,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宗旨,以“興辦全縣一流教育”為目標,樹立全面的質量意識和科學的評價理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實現教育創新。

⒉目的要求

建構完整的中國小學生評價體系,通過全面落實課程標準,全面達成和落實有效措施,整體提高我鎮基礎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

⒊評價體系

中國小生評價體系的基本框架,包括

⑴、體現新課改理念,實現三維目標,關注全面發展,提升人品素質。

⑵、做實過程評價,保證教學堂堂清,課課清,日日清,週週清,月月清。

⑶、注重單元檢測、期中、期末等水平測試,並搞好升學選拔考試。

⑷、注重書本知識考查與綜合素質的水平測試,充分體現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⑸、培育特色,狠抓特長。建構中國小生評價體系,是對現行評價方法和考試製度的一種改革和發展,該體系按評價功能分類,由發展性評價、水平性評價和選拔性評價構成,三種評價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

⒋基本內容

中國小生學業質量監測體系的基本內容

⑴、即時評價

①早起回憶昨天所學各科大體內容,想不起到校後抓緊看書;

②每節課前把學習用具準備好,握拳自我提示: “集中精力,加油學習”;

③每節課後用最短時間回憶剛剛學過的知識,然後放鬆;

④晚飯前後完成當天作業,閱讀課外書不少於30分鐘;

⑤睡覺前閉目回憶.當天所學各科內容,回憶不起立即看書。

⑵、跟蹤評價

建立學習成長記錄袋的方法,對學生學習成長做出評價分析,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家長、教師能充分了解學生的成長軌跡,並通過自評、小組評、教師評、家長評等多元評價主體對學生學習生活進行評價,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分享自己的成功與快樂。

⑶、綜合評價

積極推進重過程的發展性評價,改革考試方式,除紙筆測驗方式外,還要進行選擇性考查、開放式考試、表現性評

⑷、多元評價

以發展性、多元性評價,促進學生學科學業成績的整體提升。

①語文和英語作為語言學習學科,尤其強調語言的積累和語言的實踐運用,以發展性評價,促進學生的語言發展,通過課外閱讀,課外聽說和課外表達等活動,擴大語文和英語學的外延,促進生活化。

②數學教學應建立學生學習記錄,做好試卷分析,錯題勘誤積累,數學日記等,有針對性地進行分層要求和分類指導,突出實效。允許部分學生補測,充分體驗成功的愉悅。

⑨理、化、生和國小科學要加強科學探究思想和實驗操作能力的過程性考查,提倡探究,勤於實驗,培養學生創造創新的能力。

④政、史、地和國小思想品德等學科要把學生參與日常社會實踐活動的數量和質量納入評價範疇。

⑤資訊科技課要通過課堂觀察和上機操作技能、合作意識、學習態度等進行檢查記錄。

⑸、完善學期考試、畢業考試等水平性評價。

國小和國中畢業考試是階段性的水平評價,必須根據課程目標,有效進行質量監控。學校是畢業考試的實施單位,教育教學指導中心是命題自評和教學質量分析的綜合指導部門,必須做好考試質量把關工作。考後各學校均要搞好質量分析並上報教育教學指導中心,指導中心要搞好教學質量綜合分析並通報全縣。

⑹、深化選拔性考試改革,健全學科競賽制度,培育特色,發展特長。

課程實施方案9

一、 指導思想

目前,動漫產業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動漫製作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動手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動漫產品主要受眾群是青少年,而我國青少年喜愛的動漫產品九成為舶來品,國外動漫產品在捲走國人大把鈔票的同時,還深刻影響著廣大消費者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意識形態,因此動漫產品關係到國家文化安全和思想文化陣地的爭奪。結合我省實施教育資訊化發展戰略,通過“動漫計劃”的實施,培養中國小生的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動手能力,推動中國小資訊科技教育,支援動漫人才培養,增強動漫產業發展後勁。

二、 開發背景

(一)、依據素質教育的要求

第三次全教會明確指出:“實施素質教育,要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探究型課程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地運用探究型學習方法,獲得和應用知識,發現和提出問題,探究和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探究型課程是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國小、國中和高中都必須開設,要求學生全員參與。學校根據自己的辦學條件和實際情況組織開發與實施。

(二)、符合學校辦學理念

培養探究性學習方法。爭創科技、藝術教育特色學校,開設了探究型課程、音樂、美術、舞蹈、體育、科技、動漫學科競賽等數十門拓展性課程。

(三)、符合學生個性發展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計算機已經成為了生活一部分。五、六年級學生有些同學在計算機操作水平上面層次很高,他們不滿足於學校開設的資訊科技課程,希望能學到更多的拓展知識,五年級拓展型課程學習了簡單的動畫基礎之後,同時培養了較為良好的小組分工合作。學生對於FLASH的學習非常少,而且有部分學生都已經具備不少的.動畫知識技能。本次方案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小組合作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學習中體會快樂。

三、 科目目標

(一)、動漫在國小中年級段的使用率會漸提高。本方案在於讓學生對於計算機各項技能的更熟悉,激發學生主動探索,團結合作。

(二)、方案前期,通過設計調查問卷,資料彙總分析,瞭解學生動漫知識瞭解情況。

(三)、在“Flash學習”環節中,通過學生以“小老師”形象展示flash動畫的技能應用,培養自我表現意識,激發學生擁於探索,樂於探索的意識。

(四)、在技能學習化解中,通過教師的講授,初步建立使用新軟體等技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自主拓展瞭解。

四、 科目內容

(一)、材料選取

(1)、圍繞科目目標

認真分析科目目標,對科目目標進行細化和分解,在選擇科目內容時,一定要選擇能夠實現科目目標的內容,有層次、有計劃地安排科目內容。

(2)、以學生髮展為本

課程的主題是學生,選擇的科目內容一定要符合六年級學生的認知基礎,同時下意識的建立高一點點的期望。因此選擇了flash軟體中的一些技巧,讓學生可以積極的參與其中,用探究的手法學的好學的多。

(3)、滲透教育

對於拓展型課程,以團隊為基礎進行合作教育,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對於滲透資訊學科知識,可以提高學生軟體操作技能,同時潛移默化的糾正學生對於計算機使用的一些誤區,督促學生在求學階段應該不要沉迷於各類遊戲等。

課程實施方案10

【背景】

選修課的設定與實驗是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它的設定有助於拓展學生的知識與技能,發展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培養學生的個性,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促進學校特色的形成與辦學模式的多樣化。選修課的評價包括課程方案、材料、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評價。當前,要特別加強選修課管理制度的建設與創新。

【意義】

(一)拓展學生的知識與技能

必修課程關注學生基本的科學文化素質,追求知識與技能的基礎性、全面性、系統性、完整性,為學生的一般發展奠定知識技能與情感態度基礎。但是,隨著知識的發展,知識在不斷走向分化、深化、細化的'同時也不斷地交叉、滲透、融合。知識的不斷分化與整合使傳統的學校課程很難反映人類知識的當代成就,滯後於知識的發展。必修課的數量與內容總是有限的,它在知識的深度與廣度上受到一定的限制,而選修課則可以彌補必修課的不足,它一方面可以對必修課的內容進行拓展或深化,另一方面,又可以發展學生的興趣、特長。它擴充套件了學校課程的種類與範圍,使學校課程生機勃勃,充滿活力,強化了學校課程與知識世界的動態聯絡。

(二)發展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培養學生的個性

由於遺傳、環境、教育與個體主觀努力程度不同,學生個體之間總是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差異,他們在知識經驗、能力基礎、家庭背景、興趣愛好、性格特徵等方面均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我國教育固然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但這並不意味著對所有的學生都統一要求,更不意味著要求每一個學生在每門課程上都平均發展或門門優秀。學校教育應該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賦予每個學生選擇性發展的權利,引導和促進學生個性的生動發展。可以說,沒有“選擇”的教育,不講“個性”的教育,充其量不過是一種“訓練”,而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我們必須改變過去必修課一統天下的僵化格局,在不加重學生負擔的前提下,開設豐富多樣富於彈性的選修課,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促進其潛在能力和個性特長的充分發展。

(三)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在必修課一統天下的課程體制中,教師被排除在課程編制活動之外,他們僅僅是既有課程的實施者,忠實地、不折不扣地執行教科書的意圖,嚴格按照統一的教科書、教參甚至教法進行教學。而選修課的開設,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戰,同時也為教師的專業發展、工作品質和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更多的機遇。它改變了教師的傳統角色和固定不變的職能分工,要求教師更新課程意識、教學觀念,掌握課程開發所必備的知識、技術和能力,吸收當代知識研究的新成果。正是在參與課程開發,進行課程設計、實施與評價的過程中,教師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實踐,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專業自主性和創造潛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獲得專業的自主成長和持續發展。

課程實施方案11

一、指導思想

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新的國家課程計劃,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弘揚本地特有的“柑桔文化”,開發和實施校本課程,構建我校的課程模式,以學校自身的性質,條件和特點以及可利用開發的資源為依據,以滿足社會、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宗旨,為學生終生學習奠定基礎。特制定“柑桔文化”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二、學校課程資源分析

我校地處長江西陵峽口南岸,郭家壩鎮的中心地帶。秭歸縣種植柑桔歷史悠久,以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不朽詩篇《桔頌》為據,郭家壩鎮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特別適應臍橙生長。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勤勞智慧的人們,找準自己的位置,盯準自身的優勢,為過上富裕而幸福的生活,為加快柑桔的發展作出了艱苦的探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柑桔文化”,柑桔生產已成為本地的支柱產業,柑桔產業化已初成雛形。學校有責任和義務為傳承柑桔文化做點貢獻。

三、課程總體目標

1、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堅持新課程標準,走學校特色之路,開發適應本地實際和學校特點的校本課程體系。

2、面向社會、面向全體學生、堅持學校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培養學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崇高境界,把學校的校本課程落到實處。

3、以本地的支柱產業——柑桔為主要內容,把開發“柑桔文化”定為我校校本課程的.重要內容。圍繞:認識柑桔、傳承柑桔文化為主線,分年級、分層次進行開發和研究,讓學生對“柑桔文化”形成一個系統的瞭解,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4、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培養學生自主創新的能力,並做好各學科教學過程中的“柑桔文化”滲透教育。

四、課程的分段目標

(一)認識柑桔:(主要通過圖片、實物等認識柑桔)

1、參觀果園:

①柑桔開花時。②果實成熟時。

2、實地調查:(調查柑桔的主要品種和具有發展前景將要引進的新品種。)

3、本地柑桔發展歷程的瞭解。

①廣柑②錦橙③桃葉橙④臍橙(羅臍、紐荷爾、紅肉臍橙)

4、柑桔:根—莖—葉—花—果實的認識。

5、柑桔品種的鑑別。

(二)管理柑桔

1、參觀果園:

①樹移栽(移民遷建保持本地的支柱產業——柑桔)。

②公害果園。

2、社會調查:(柑桔園管理措施)

3、柑桔管理

①桔樹常見的病蟲害的認識及綜合防治。(能製作標本的要製作標本。)

②壤的管理(除草、深耕)。

③桔樹的施肥。

④剪、抹芽(操作課)。

⑤花保果措施

⑥桔發展的方向——無公害栽培(綠色水果)。

⑦收集整理歷代名人、文人對柑桔進行描寫、歌頌的作品。

(三)開發柑桔

1、參觀活動。

①觀柑桔園苗圃。

②參觀柑桔打蠟廠:分級、打蠟、包裝。

2、社會調查。

①桔銷售的市場調查。

②柑桔發展方向的市場調查。

3、柑桔發展的歷史。

4、柑桔發展的方向——品種的改良。

5、柑桔改良的一般方法:嫁接。(理論講授)

①砧木的選擇。

②品種選擇(抗病蟲害、優質、高產、銷路好)

6、操作課:嫁接。

7、果實的採摘及採後處理。

8、分析本地柑桔種植的資源優勢。

五、課程開發策略

第一階段:校本課程開發階段。

1、學校將建立規範的校本課程實驗基地進行獨立開發。

2、以“柑桔”為主線、分年級、分層次、按照《方案》實施。每位教師必須做好各科教學的滲透,突破“文化”主題。為了實現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目標,確保每位教師,每位學生參與開發和研究,按年級分為三個階段:一、二年級為第一階段;三、四年級為第二階段;五、六年級為第三階段。

六、課程開發的途徑和方法

參觀、調查、採訪、蒐集、操作、講授等。

1、成立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

組長:z職務:校長,縣級骨幹教師。

副組長:z職務:副校長,縣級骨幹教師。

成員:z職務:總務主任

z職務:政教主任

z職務:教導主任

z職務:教師

z職務:教師,宜昌市林校畢業。

z職務:教師,宜昌市林校畢業。

顧問:

z職務:原秭歸縣科技副縣長(退休)

z職務:z鎮農特站高階農藝師

2、擬定學校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3、對實驗教師進行知識技能培訓。

4、為學校的校本課程開發提供組織保障和支援。

5、進行校本課程資源調查,向家長,向社會宣傳其意義。

第二階段:校本課程實施階段。

1、成立校本課程開發研究小組:

第一組(一、二)

組長:z

成員:z

課程實施方案12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地方對基礎教育課程管理與開發指南》的各項要求,促進我校對基礎教育課程的管理與開發,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

二、目標要求

1、全面貫徹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要求,提高課程實施水平和教學質量,形成基礎教育課程的地方特色,推動課程研究、管理和開發隊伍的建設,提高地方管理與開發課程的能力。

2、以國家課程管理政策、課程計劃、課程標準為依據,同時要充分反映我縣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和學生髮展的需要。

3、加強課程改革和建設的整體規劃與部署,嚴格管理和規範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充分利用多種社會力量參與課程的管理與開發。

三、開發內容

地方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地方課程要直接反映當地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需求,有效增強課程對地方的適應性,形成課程的地方特色,為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服務。內容要以地方的歷史、文化經濟、社會、自然、環境等的研究為主,形成地方課程或地方課程系列,並具有較強的超前性。

根據實際,我校地方課程現階段開發的主要內容是《文明禮儀教育》、《法制教育》。

四、課時安排

地方課程課時,1—2年級每週1節,為《文明禮儀教育》;3—6年級每週2節,為《法制教育》、《文明禮儀教育》;根據需要,地方課程、校本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可以打通使用。

以上課時是根據教育部課程設定要求和我省實際安排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地方課程、校本課程,既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但每學期的總課時不得低於國家規定的標準。

五、開發與實施要求

1、要將國家課程的實施與地方課程的建設有機結合起來,通盤考慮,統一規劃。

2、要根據課程的不同類別,建立以書籍、實物、影像、軟體、網路等為載體的地方課程資源體系。

3、在地方課程的實施中,要更多地組織學生開展不同形式的實踐活動,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同時要始終滲透安全教育。

4、要充分發揮社群、校教研組的作用,鼓勵有關人員加強學習,拓寬視野,深入生產生活實際,研究問題,總結經驗,創造性地為地方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服務。

5、要處理好地方課程與國家課程、學校課程的關係、課程內容與地方資源的.關係、課程學習活動方式中接受與探究的關係以及學生與社會生活的關係等,優化課程結構,切實發揮地方課程的育人功能。

六、管理評價

1、地方課程的評價形式要多樣化,可以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考試和考查,但要以考查為主。評價要實行等級制。

2、地方課程的評價不僅要評價學生的結果,更要評價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特別是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評價。

課程實施方案13

一、指導思想

跳繩課從健身體育出發,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及自我鍛鍊的意識。根據國小生生理和心理特點,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活動的空間,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挖掘學生內在潛力,尊重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通過多種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自學、自練、互評能力,在愉悅的氣氛中完成教學任務。

二、活動目標:

1、掌握雙腳跳繩的`方法,發展彈跳、協調能力。

2、通過跳繩活動培養勇於創新,團結協作的意識。

3、學習各種跳繩的動作方法,使學生掌握各種跳繩的要領。

4、利用多種跳繩練習發展學生的彈跳能力,協調、靈敏、耐力等身體素質。

5、培養學生時間與空間的感覺,激發學生主動參與體育的興趣,增強群體意識,競爭意識,創新意識,發揮潛能,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

三、措施與方法

1、校內:各班可利用週三的第七節課組織學生進行跳繩活動,將跳繩達標活動與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有機結合;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學生進行跳繩訓練,充分發揮體育教師、班主任老師、學生家長以及任課教師的作用,組織、指導並帶動廣大學生積極參加跳繩達標活動,掀起我校學生體育鍛煉的熱潮。

2、校外:班主任老師動員學生回家與家庭任何成員自由組合進行訓練,形式不限,通過“小手拉大手”,讓學生家長(或親人)親身參與和了解學校活動,共享一份歡樂,達到共同健身、攜手育人的目的。

四、活動安排:

五、周工作安排:

第1周:閱讀性內容————體育常識:課堂常規

第2周:體驗性內容————跳躍:雙腳連續跳上跳下

第3周:延伸性內容————雙腳交換跳單繩

第4周:體驗性內容————雙腳交換跳單繩看誰跳得多

第5周:體驗性內容————並腳跳單繩

第6周:體驗性內容————並腳跳單繩看誰跳的多

第7周:運動參與————行進間跳繩

第8周:運動參與————跳繩遊戲

第9周:體驗性內容————繩操

第10周:體驗性內容————繩操和跳繩遊戲

第11周:體驗性內容————跳繩

第12周:體驗性內容————行進間跳繩比賽

第13周:運動參與————跳繩

第14周:延伸性內容————體驗雙飛

第15周:體驗性內容————跳繩,遊戲

第16周:運動參與————自己創新跳繩

第17周:體驗性內容————考核跳繩

課程實施方案14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精神,確立現代教育觀、課程觀、質量觀,利用課程分級管理的體制,優化學校課程結構,把“以學生髮展為本,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作為課程基本理念,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精心組織,紮實有效地開展新課程改革實驗,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二、實施目標

以課改為載體,在校本課程開發中,做到以師生為主體,以人的發展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目標,積極發展學生個性,全面落實素質教育,樹立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磨練學生的意志,使學生形成知難而進的品格,消除畏難心理;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因勢利導,促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讓師生與課改同成長。

三、校本課程組織機構

1、課程開發領導小組(負責課程的初步審議)

組長:xxx(校長)

副組長:xxx(教導主任)xxx(政教主任)

組員:班主任、學科組長

2、課程開發研究小組(負責課程的具體開發)

組長:xxx(教導主任)xxx(政教主任)

副組長:學科組長

音樂、美術、體育、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等相關教師 3、課程實施督察小組(負責課程實施的督察)

組長:xxx(校長)

組員:班主任、物理、化學、地理、綜合實踐課程

副組長:政教主任年級主任

組員:班主任、學科組長

四、課程內容

從學生的興趣出發,以學校為基地,充分利用我校的教育資源優勢,努力發掘本地教育資源,開發出多樣性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擬設定符合學生興趣、需求、促進學生髮展的七大類課程:

1、認知類:認識自身以及身邊的人、事及事物(尺寸、重量、年齡、生日等)

2、欣賞製作類(攝影、剪紙、摺紙、麵食製作、繪畫、圖片——當地名勝風景)

3、音樂類(民歌、小曲調、樂曲、舞蹈等)

4、體育類(球類、跳繩、毽子等規則、技能)

5、禮儀教育(道德規範、文明用語、語言藝術、常用交際用語、英語常用交際口語等。)

6、地方人文(本縣歷史名人故事、縣名及村名的由來及變遷等。)

7、資訊科技(計算機基本知識及技能)

五、實施辦法

1、據校本課程開發指南所確定的基本原則對教師及其提供的課程材料進行綜合評估,確定開設科目和開設時間。

2、布初評通過的校本課程科目及教師名單,推出校本課開設科目選單供學生詢問和選擇。

3、加強校本課程的計劃性。開學初始認真制訂教學計劃,確定教學內容的框架。日常的教學工作必須根據教學計劃展開,做到認真備課、上課、考核,充分發揮校本課程的育人功能。

4、選擇有特長,有事業心、有創新精神的年輕教師,擔任校本課程的教學工作,定期組織他們學習“課程理論”,掌握校本課程的管理原則和實施方法,逐步提高他們的實踐水平。

5、重教師和學生的參與過程,給教師和學生一個客觀評價,以激勵性評價為主。

6、在開展課程研究的過程中請有關專家和上級領導及時指導、幫助,以使課題研究獲得成功。

六、課程評價

(一)對課程的評價

每學期結束時,學校要召開任課教師會議,聽取任課教師對課程建設的意見,及時修正不足,完善方案;同時,要對實施的年級進行問卷調查或召開座談會,關注學生喜好的程度,也聽取學生乃至家長、社會人士的建議和意見。

(二)對學生的評價

在該課程中,對學生的評價主要是過程性評價。一是建立成長檔案袋,讓學生自己收集學習過程中反映自己成長的資料,如學習時收集到的故事、照片,辦的剪貼報,寫的`採訪日記、調查報告,家長、教師、社會人士的評價等。二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評價表,隨時進行評價。最後在一學期結束時,進行終結性的評價,評價的形式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體現多樣性。

(三)對教師的評價

一是教師自我反思性評價:每一個主題內容的教學完成後,認真進行反思總結

二是教學督察評價:學校重點檢查備課、教師收集的資料及課堂教學。

總之,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就是我們不斷學習、發展、成長的過程。我們願繼續努力,積極投身於課程改革的洪流中,去開拓、去創新,用智慧和汗水譜寫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篇章。

課程實施方案15

一、指導思想:

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為指導,遵循教育發展規律,積極發掘本土人力、物力、文化等教育資源,深化素質教育;確立“健康第一”的發展理念,注重學校的內涵發展、特色發展;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努力發掘具有“鄉土”與“航運”特徵的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和諧共榮的校本課程體系,文化立校、文化育人,努力踐行“讓每一位孩子快樂生活、健康成長,不讓一個孩子掉隊”的辦學理念,為學生的持續、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二、設定原則

(一)全面性原則:面向全體學生,優化整合校園素質教育因素,全面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二)主體性原則: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形成推動學生積極、自主、持久的學習內驅力。

(三)自主性原則:根據國家提供的課程科目和課時的比例,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統籌安排課程計劃,形成具有學校特色的課程。

三、課程目標:

(一)培養目標:把學生培養成具有“會學習、會合作、會健身”能力的,能夠關心社會、關心他人、珍愛生命、並具有較強思維力的和發展潛能的合格畢業生。內涵解讀:會學習——養成主動學習、獨立思考和善於探究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能運用網路等手段進行自主學習。拓展學習領域,在培養良好的讀寫表達能力的

基礎上,促進學生學有特長。會合作——從小意識到自己與他人的依存關係;在尊重與維護自己的同時尊重他人;培養團隊合作精神,追求群體共同發展。會健身——依託廣播操、鄉土遊戲、校園足球以及“體育與健身”課程等資源,每位學生每學期學習不少於2項的健身技能,每天參與鍛鍊得的時間不少於1小時;懂得勞逸結合、健康第一等道理,促使學生德、智、體、美、勞五育全面發展。

(二)課程目標:以現代課程理論為依據,貫徹科學發展觀,不斷深化對新課程目標、任務的認識,遵循教育客觀規律,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以科研為手段,實踐新課程理念,探索新課程實施的有效途徑。

四、實施保障

(一)完善組織機構,明確管理職責:建立有效的組織管理網路,明確職責,保障學校課程管理的順利進行。

組 長:黃義海

副組長:常春燦

組 員:鄧煥珍、丁瑞青、王傳國、索煥雲、楚秀平等

校長負責有關學校課程的決策問題。中層組織主要負責執行問題。基層組織主要負責具體實施。

校長室明確各部門在課程執行力上的監管分工。對各部門在課程管理流程進行監管。各部門不定期地向校長室進行課程執行情況彙報,以便校長室能及時瞭解課程執行過程中的問題不足和亮點經驗。

教導處(德育處)主(兼)管三類課程的日常管理。根據學生學習和生活規律安排好學校課程計劃,嚴格控制周活動總量和學科教學課時。按照學校課程計劃,編制班級課表,根據師資情況合理安排教師任職任課安排。科學合理地安排學校作息時間。

(二)完善管理制度,規範常規管理

1、以教學質量承諾製為契機,加強教學常規的管理,以聚焦課堂為主線,關注教學五環節,落實各環節的達標標準,爭創優質標準。

2、以校本研修為突破口,開展合作共榮團隊的建立,通過課題引領,主題研究,同伴互助,落實三類課程的實施和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