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方案>

資訊科技能力提升方案7篇

工作方案 閱讀(2.68W)

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圓滿進行,通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綜合考量事情或問題相關的因素後所制定的書面計劃。方案要怎麼制定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資訊科技能力提升方案,歡迎大家分享。

資訊科技能力提升方案7篇

資訊科技能力提升方案1

今年,有機會參加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全員培訓,我十分高興。通過培訓,不僅能提高自己資訊科技能力水平,而且還能應用資訊科技構建有效課堂,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所以,我打算下功夫學好培訓的所有課程內容,真正學到一些資訊科技,學以致用,讓課堂教學變得更精彩,用資訊科技能力水平啟迪學生,使學生插上騰飛的翅膀。

一、學習目標:

認真學習各個階段的課程內容,按考核的要求高質量完成作業任務,理論學習與實踐結合,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培訓學習與課堂教學結合,把資訊科技與自己從事的學科教學進行有效整合,讓技術服務教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學習任務:

學習所有推薦的選修和必修課程,對部分課程進行反覆學習,摸索研究,爭取學到更多的'東西,使自己的資訊科技能力水平有一個大提升。

三、學習措施:

1、研讀網路培訓資料。採取通讀與精讀相結合的方式,結合自身的成長需求,認真研讀教材,學後做到及時反思,認真完成作業。

2、積極互動,參與網上討論。圍繞學習內容和程序,積極參與討論,思考預設的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分享同伴的認知,感悟專家的點評。

3、積極嘗試運用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時進行反思,在反思中提升能力。

4、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式。每天先看課,邊學邊實踐練習。如果這樣不行,先通覽課程一遍,明確學習的內容,明確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有針對性地學習,有針對性地請教專家同行。

資訊科技能力提升方案2

自我分析和環境分析

自我分析:測評結果,很令人尷尬,一直以為自己的資訊科技能力還行,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感覺運的很少,參見這次國培,期望自己在利用資訊科技能力方面更上一層樓。環境分析:學校的資訊化環境一般,只有少數班配置了白板,安裝了實物投影儀。這在農村國小中是比較先進的了,但是資訊化資源庫還沒有建立。

我的發展目標

發展總目標:力爭獲得優秀學員,完成此次培訓。

1、提高應用資訊科技優化課堂教學能力。

2、應用資訊科技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能力。

3、能熟練的應用移動資訊裝置,推動學校整體資訊化工作的發展。

行動計劃

實現目標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困難或挑戰:我深知在教學第一線,教學任務繁重,除了備課,寫教案,批改作業等教學活動都要佔去我很多的時間,在網上培訓,整塊的時間學習,有點困難,但是這我也明白,做為一線教師,更應該努力學習,終身學習,否則跟不上時代的要求,也就不能很好的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對於我來說面臨的困難不僅僅是時間緊,工作繁忙,而切本校的資訊裝置配備不能滿足每個教師學習。抽取零散的時間,我想我也能完成本次培訓任務,很是期待。

研修的具體途徑:

1、認真學習國培課程、並及時做好筆記和反思。

2、加強交流。資訊是需要交流的,在這樣的資訊能力平臺,希望更和我一樣的同事,交流心得,把學習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或者是在實踐中理解和消化新學習的內容。

2、我校特崗教師多,他們都是剛剛畢業的大學本科畢業生,他們有非常好的資訊科技基礎,我會多向他們請教。

3、充分利用和專家、學者交流的`機會,多請教、勤溝通,努力完成此次培訓任務,以優異的成績載入自己的人生履歷。

資訊科技能力提升方案5

為了提高我校全體教師的教育應用能力和水平,加快學校教育現代化的程序,加速學科教學與資訊科技整合的步伐,按照《教育部關於實施全國中國小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見》(教師[2xxxx]13號)檔案對教師應用能力提升的要求,和《教育部關於大力加強中國小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江蘇省義務教育資訊科技課程指導綱要(20xx年修訂)》以及吳江市教育局關於開展《吳江區20xx年中國小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種子骨幹教師培訓班”和校本培訓的函》等檔案的相關要求,結合學校教育裝備情況和教師隊伍實際,制定我校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校本培訓實施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學科建設資訊化、教師自主學習資訊化、教育管理資訊化為目標,推進資訊科技與中國小教育的整合,進一步提高教師資訊科技素養,為教育技術培訓打下堅實基礎。充分利用現有技術設施裝置,使全體教師應用網路和多媒體技術的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

二、領導小組

全校教師資訊科技培訓在校長的領導下,由資訊科技教師具體負責組織實施,各科室協調配合。

組長:xxx

副組長:xxx

組員:xxx

三、培訓物件

學校全體任課教師

四、培訓內容

微課程的設計、微課程製作工具培訓(ppt、Camtasia Studio)

五、培訓方式

培訓以校本培訓為主,採取學校集中培訓和教師個人分散學習相結合、網上交流和定期研討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六、培訓時間與地點

時間:學校教師資訊科技應用校本培訓自20xx年10月開始,20xx年11月結束。主要利用課餘時間安排進行集中培訓,其餘時間學員分散學習。

地點:亨通樓四樓報告廳、電腦房

七、培訓原則

集中培訓,分散學習,互幫互助,提高成效。

八、培訓成果

在培訓結束後,每名教師完成培訓學習任務:具體要求為40週歲以下教師提供微課程成果,40週歲以上教師則提供微課程成果、PPT課件成果或其它應用資訊科技的成果(三選一)。11月中旬把成果交董永飛老師。

資訊科技能力提升方案3

我參加了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培訓學習。為了能讓本次培訓學習起到真正的實效,真正讓自己獲得一定的進步,我制定了一套研修方案。

一、指導思想

二、研修目標

3、轉變固有的教育觀念,與新時期的教育觀念保持一致。

三、研修方式

1、聆聽請教

對講解中不明白問題和教學中的困惑,及時上網查詢並向同行請教,努力向尋求專家幫助解決。積極參與研修班的各項研討活動,努力向各位學員交流學習,拿出自己的問題請教各位學員,與各位學員共同探討。

2、反思提升

利用資訊科技手段輔助教學,充分利用網路優勢,積極參與線上研討。

在多媒體教學環境中,合理利用軟體、數字教育資源,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自己的課堂效率。

利用網路教學平臺,有效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活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綜合能力。

利用教師網路研修社群,養成網路學習習慣,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為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3、積極學習

1、每天利用 12 小時登陸網路研修平臺,認真完成培訓期間各項任務及作業。

2、認真聆聽專家們視訊講座,做好筆記,並把理論運用於實踐,提高自己業務水平。

3、培訓期間多與同行研討交流,取長補短,不斷總結和反思,力爭讓資訊科技更好的服務我們的教學。

4、多閱讀資訊科技方面的書籍,掌握教學中常用軟體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提升自己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水平。

研修目標

1、通過學習資訊科技實現對“打造高效課堂,構建新型師生關係”校本研究的技術支援。

2、通過研讀學習方式的轉變案例,實現對“打造高效課堂,構建新型師生關係”校本研究的理論支撐。

3、通過對身邊師德故事的學習以及自我的反思實現對“打造高效課堂,構建新型師生關係”校本研究的情感支撐。

學習內容

2、研讀學習方式轉變的案例,主要學習合作探究學習、小組學習、課外學習。

3、學習身邊的.師德故事,主要學習媒體宣傳的典型的師德故事以及學校真實發生的師德故事。

實施計劃

2、積極參加坊內探究活動,討論分析校本研修課題。

3、按時記錄自主學習心得做好積累。

4、寫一篇論文對研修成果進行總結,分享成果

預期成果

1、自覺轉變教學方式,增強對教師職業的自我情感認識。

2、能夠掌握打造高效課堂,構建新型師生關係的基本策略。

3、寫一篇研修成果論文。

本次國培計劃,很榮幸能夠和大家一起在研修二班進行學習,真正能夠從資訊科技培訓中學到知識,為了能夠讓培訓落到實處,讓自己真正的學到知識,特此制定本次研修計劃。

在培訓前,認真閱讀關於培訓的要求,遵從領導安排,按時入班報道,從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讓自己做好培訓的各項準備工作。

在培訓中,通過對資訊科技研修培訓與學習,能讓我深刻意識到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中,學習資訊科技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在實際的教學生活中,我的資訊科技水平還需要提高,在本次的國培中,我一定會認真學習,將資訊科技與教學生活相結合,用資訊科技改變我的教學方式,真正的讓資訊科技改變教學生活。在培訓後,及時總結,讓自己真正的能夠從研修中學到知識,並多和他人進行交流,取長補短,讓自己通過培訓受益。

通過此次培訓,能夠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教學中,並且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效使用小組合作、教師有效指導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有效的改變學生的傳統學習方式,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全面培養學生,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

資訊科技能力提升方案4

一、考核目的

1.通過資訊科技應用使力校本應用考核,傳遞組織目標和壓力,促使教職工提升資訊科技與教學融合的能力,達到“培養資訊教育能力、提高課堂效率、使資訊科技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

2.加強“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實施方案”的可操作性和計劃性,促進“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實施的科學化、規範化和視覺化。

3.客觀、公正地評價教職工參與“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表現,加強過程管理,強化各級管理者的管理責任,促進其管理員、坊主指導、幫助、約束與激勵全體教師。

二、基本原則

堅持所學為所用,測評助學,使資訊科技切實服務於教育教學質量提升。

堅持整校考核、重在普及、發展為先。將校本應用考核工作與學校資訊化教學建設相結合,與學校發展相結合,與教師專業發展相結合。在考核過程中,應堅持如下原則:

1.相對一致性:在連續時間內,考核的內容和標準不能有較大的變化,至少應保持在1年內考核的方法具有一致性。另外,在必要的時候,基於適當的原因可對考核的具體指標及權重分配做相應的調整。

2.客觀性:考核要客觀地反映教師的實際參與“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情況,避免由於光環效應,親近、偏見等帶來誤差。

3.公平性:對全體教職工使用相同的考核標準,最大限度地防止評估結果的不一致性和偏見性。

4.公開性:每位教師都必須清楚考核方案是如何運作的,考核結果教師應簽名,有意見可表述、申訴,無簽名考核結果同樣有效。

三、適用範圍

本制度適用於本校全體參訓教師。

四、考核要素

1.融合意識:是否能主動、有意識的借力資訊科技為教育教學服務的意識;

2.能力提升:是否能在個人成長上達成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的提升;

3.責任感,進取心和團隊合作精神等;

4.資訊科技應用質量和效率等;

五、考核內容

(一)校本應用考核側重“整校推進”考核。

重點考核學校資訊化教學發展規劃的情況、資訊化教學教研製度、校本研修制度的建設情況、應用資訊科技創新課堂以及教學能力通過率等。

(二)中國小教師資訊科技微能力考核內容以及標準主要依據《中國小教師資訊用能力校本應用考核規範》。

1.中國小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校本應用考核側重於考核教師在多媒體教學環境、混合學習環境和智慧學習環境下的教學能力。

2.多媒體教學環境是指在簡易多媒體教學環境和互動多媒體教學環境中實施。“集體教”,即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混合學習環境是指在多媒體計算機網路教室,移動學習環境中實施,重點支援“集體學”,即教師通過環境支援學生自主或合作學習;智慧學習環境是指用智慧教育裝置支援學生個性化與差異化學習。

3.學校根據本校資訊化教學發展的實際,科學制定學校資訊化教學發展目標,教師依據學校要求和確定的內容學習,完成50學時(實踐應用學時不少於50%)後方可參與校本應用考核。

4.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校本考核以《中國小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校本應)中確定的多媒體教學環境、混合學習環境、智慧學習環境下的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和學業評價四個維度的30項微能力為考核重點。教師根據本校資訊化教育教多加三項微能力(至少覆蓋三個維度)考核。

六、考核的具體實施

(一)教師微能力考核採用“校本自測——教師互學互評——校本應用考核”的方式進行考核。

校本自測是指在培訓過程中,教師依據學校的發展目標,學科教學特點或自身的崗位職責,藉助一定的平臺工具,根據《中國小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校本應用考核規範》確定的標準,對自身資訊化教學能力進行診斷。

教師互學互評是指教師完成50學時(線下實踐不少於25學時)後,向校本實踐考核平臺提交成果證明,在成果提交前,須依據平臺的提示,對他人提交的成果進行評價。

校本應用考核是指校考核組,對教師提交的成果進行綜合評價。

(二)其中教師校本應用考核採用“課前備課——課中授課——課後輔導——課後評價——資料分析——研修活動”的路徑。

(三)教師的能力考核側重於評估教師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應用資訊科技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對資訊科技操作的熟練程度等。

教師提供的證據應符合《中國小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發展校本應用考核規範》要求。要嚴格證據的有效性,凡提供的證據未包含教師本人的影像的或不能確定是教師本人制作的,應視為無效證據。

(四)校本應用考核標準

考核等次

考核內容

優秀

合格

不合格

課前備課

1.運用網際網路蒐集備課資料、素材;

2.運用至少一種軟體進行課件製作;

3.運用至少一種軟體進行教案設計;

4.會用至少一種影音或圖文編輯軟體;

至少包含一項

不包含

課中授課

1.會使用至少一種授課軟體授課;

2.會使用手機播放課件;

3.會應用授課軟體中的互動工具;

至少包含一項

不包含

課後輔導

1.會用至少一種APP進行檢測釋出,檢視,監管。

2.工具選用具有創新性,值得學習和借鑑。

至少包含一項

不包含

資料分析

1.會用至少一種軟體進行資料分析。

2.工具選用具有創新性,值得學習和借鑑。

至少包含一項

不包含

研修活動

積極參加省、市、區、校各級組織的校本研修活動。

至少包含一項

不包含

七、考核方式:

1.不按時上交各類有關資訊科技應用的資料每次扣一分。

2.在各級有關資訊科技應用培訓中遲到一次扣一分,曠到一次扣5分,(包括備課組組織的培訓)

3.在有關資訊科技應用比賽活動中獲獎加分項按學校績效考核方案加分。

八、考核結果及運用

在組織能力考核過程中,要對資訊科技應用證據進行綜合評分。得分在80-100分的,可評為優秀等次;得分在60-80分的,可評為合格等次;得分在60分以下的',應為不合格等次。

教師最終考核成績由教師互評、考核領導評價兩個部分構成。

九、考核管理

要以校本應用考核為契機,不斷提高學校資訊化教學水平,提升教師應用資訊科技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能力。校本應用考核應堅持原則、實事求是,按照規定程式和有關要求進行。

十、專案小組

成立“中國小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與測評工程”領導小組,負責學校“提升與測評工程”的組織實施工作。活動領導小組成員:

組長:XXX校長

副組長:XXX副校長

成員:XXX教研主任,XXX資訊中心主任,年級組長及學科組長

資訊科技能力提升方案6

根據上級要求,學校制定發展測評委員會,指導、督促、稽核老師們的發展測評工作。

測評委員會名單:

顧問:xxx

總負責:xxx

技術支援:資訊組

校級管理員:xxx

評審委員:xxx

成員:各教研組組長

測評物件:全體在編在職老師

具體安排:

一、各教研組長統計本組參加測評老師名單,3月15日前上報教科室。本次發展測評要求國小完成全校教師50%以上,力保合格率達到90%以上,優秀率50%以上。全體在職老師準備好前期資料(網路空間、主題一致的教案、課件、反思、課堂實錄視訊)

二、3月16日上午8:30-9:30在教科中心培訓樓406室,組織校級發展測評管理員業務培訓。(吳娟)

三、校級管理員組織全體老師操作培訓。(3月20日)

四、老師們上傳準備好的資料。(3月20日——4月10日)

五、評審委員稽核反饋負責學科老師們提交的資料。(3月20日——4月16日)

語文:xxx

英語、數學:xxx

行政:xxx

綜合組:xxx

六、稽核不合格的老師完善資料。

七、教科室提交資料至區稽核部門。

附區通知

局屬各單位:

按照省教育廳《關於實施全省中國小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發展測評的通知》(湘教通〔xxxx〕175號)要求,根據湖南省提升工程辦公室《關於做好xxxx年第一期全省中國小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發展測評工作的通知》(湘教工程辦〔xxxx〕2號)的部署,芙蓉區將在3月份啟動xxxx年中國小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發展測評工作(測評方案見附件),現將具體事項通知如下:

1、芙蓉區教師進修學校(教科中心)負責本區域教師全員發展測評的組織管理、提升培訓和申報發展測評物件的材料稽核工作等。

2、學校教研室為各學校發展測評的組織和管理部門,為教師提供必要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條件和營造寬鬆的校本研修環境,組織教師開展多種形式的提升培訓,同時對本校發展測評物件所提交測評材料的真實性負責。

3、每個學校指定一位校級發展測評管理員,負責發展測評平臺的技術支援、教師操作培訓、發展測評材料校級稽核等工作,儘量安排參加了首批發展測評並達到合格以上水平的電腦操作水平嫻熟的老師擔任,教科中心將於3月15日下午2:30-4:30在教科中心培訓樓406室,組織校級發展測評管理員業務培訓。

4、本次發展測評的指標要求:本次發展測評要求國小完成全校教師50%以上(中學下學期進行),學校要認真組織培訓,嚴格校級稽核,力保本次發展測評合格率達到90%以上,優秀率50%以上。7月份將對本次測評優秀組織單位和優秀個人進行評審和表彰。

5、區發展測評聯絡人:xxx,聯絡電話:xxx,負責全區的統籌安排,組織管理。技術支援聯絡人:xxx,聯絡電話:xxx負責校級管理員的培訓、技術支援、區級稽核等。芙蓉區提升工程工作群:xxx,各學校的發展測評校級管理必須加入。

資訊科技能力提升方案5

一、總體目標

到20xx年,構建以校為本、基於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新、精準測評的教師資訊素養髮展新機制,開展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培訓(每人5年不少於50學時,其中線上自主學習25學時,實踐應用25+學時),基本實現“三提升一全面”的總體發展目標:校長資訊化領導能力、教師資訊化教學能力、培訓團隊資訊化指導能力顯著提升,全面促進資訊科技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

二、基本原則

(一)科學設計,合理統籌。

結合我校實際、教師需求、分類分層分學科培訓,支援、推動資訊化教育教學發展。明確提升工程實施路徑與環節,以學、練、用、評、建五個環節為一體,提升搜、拿、用、享能力,推動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融合創新。

(二)整校考核,重在應用。

根據提升工程實施方案要求,學校要開展全員的提升工程2。0培訓和校本應用考核,要統籌全校各項工作,要將考核工作與學校開展資訊化教學相結合,與教師專業發展相結合,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相結合,重點考核資訊科技的應用。

三、考核內容

(一)教師能力提升領城選擇的合理性和發展性

1、對教師的考核:按照提升工程2。0目標任務要求,結合我校教育教學情況、學校資訊化發展規劃、教師隊伍現狀,堅持立足應用,依據《中國小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校本考核規範》,從三種環境(多媒體環境、混合式環境、智慧環境)、四個維度(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法指導和學業評價),30個微能力點中選取10個微能力作為校本研修主要內容。教師在學校確定的微能力點範圍內,再從中選擇3個微能力點進行學習,完成不少於50學時的混合式培訓,即線上自主學習25學時,線下實踐應用校本研修25+學時。在微能力點選擇上,採取“1+1+X”模式,即互動式白板(一體機)使用(A6),作為全員必選的一個微能力點;根據我校資訊環境和資訊化教學發展規劃,自主確定A1第二個微能力點;教師根據所教學科及工作崗位,自主在學校選取的10個微能力點中選擇第三個微能力點,40週歲以下的年輕教師確定B2為第三個微能力點(也可以選擇混合學習環境的任意一個微能力點).40週歲及以上的教師可以選擇多媒體教學環境的任意一個微能力點(也可以選擇混合學習環境的.任意一個微能力點)。根據資訊化發展規劃建設不同層次學校分兩個梯級團隊,引領資訊化教學發展方向。考核時,既考核線上研修學習情況,又考核三個微能力點學習成果,尤其是考核教師資訊科技在實際工作中的實踐應用情況。

(二)校本研修活動組織的有效性和創新性

1、組織開展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融合的常態化和普遍化的校本教研活動。

2、在骨幹引領、學科聯動、互幫互學、整體提升等方面採取有效措施。

3、圍繞學科課程標準,以問題為導向,以專題研修為抓手,應用相關教學裝置和學科教學軟體等,開展教學案例研討、課堂實錄分析等多種形式的資訊化教學校本研修。

4、提高教師應用資訊科技進行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法指導和學業評價等能力,破解教育教學重難點問題,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滿足個性化發展需求。

四、考核實施

1、線上自主學習考核,以平臺積分為準。

2、教師微能力考核採用“校本自測——教師互評——校本應用”的考核路徑。

(1)校本自測是指在培訓過程中,教師依據學校的發展目標、學科教學特點或自身的崗位職責,藉助平臺工具,根據《中國小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校本應用考核規範》確定的標準,對自身資訊化教學能力進行診斷。

(2)教師互評是指教師向校本考核平臺提交成果證明時,依據平臺的提示,對他人提交的成果進行評價。

(3)校本應用考核是指由學校管理團隊對教師個人提交的成果及資訊科技實踐應用進行考核。教師的應用能力考核側重評估教師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應用資訊科技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對資訊科技操作的熟練程度等,教師提供的證據應符合《中國小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校本應用考核規範》要求,證據具有有效性,凡提供的證據未包含教師本人影像的或不能確定是教師本人制作的,視為無效證據。

3、教師最終考核成績由教師互評、學校資訊化管理團隊評價兩個部分構成。

4、採取分學科研修:語文組組長劉麗娜;數學組組長於泳波;英語組組長馬洪豔;理化生組組長朱立東;政史地組組長田雯佳

五、考核管理

1、學校資訊化管理團隊負責統一組織全校教師的校本應用考核工作。考核結果為優秀、合格兩個等次。

2、對於未取得資訊科技2。0工程提升合格證的教師,不能評職晉級。優秀學員在評職晉級總分中加1分,優秀教研組組長總分加2分(組員優秀率達到20%及以上),非優秀教研組組長(取得合格證書)總分加1分。

3、校長是第一責任人。學校組建由校長硃紅莊領銜,主管校長鄭勇佳、教導主任王國印、工會主席程顯波、教師呼斯楞、程卓璇組成的考核團隊,負責校本應用考核的組織與管理工作,以制度建設為手段,通過校本研修活動,督促不同年齡、不同水平的教師資訊科技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提升,教學方式有所轉變,推進相關教學裝置和學科軟體應用,提高教師應用資訊科技進行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法指導和學業評價等能力,全面完成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和應用實踐考核。

資訊科技能力提升方案6

一、研修目標:

1、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建立現代課程觀、教學觀、教師發展觀和評價觀;改進原有的教學方法、教學行為和教學手段,走進、理解新課程、新課標,提高教學藝術。讓自己能夠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起帶頭、示範、輻射作用,從而推動我市國小數學教育的發展。

2、教學和研究相結合,掌握教育科研的理論和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術和手段,提升駕馭課程的能力,善於發現自己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善於學習、善於反思、善於研究,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水平,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推動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二、研修任務:

1、自我學習開拓視野。利用網路視訊學習Photoshop、Flash、Dreamweaver、等多種教學軟體,達到熟練使用。

2、認識教師成長的規律和特點,認同網路學習+自主研修+校本實踐的教師成長模式,善於藉助遠端培訓獲得良好的專業成長。

3、注重資源整合,加強教學、科研、培訓的有機統一;注重校際合作與交流,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和遠端教育手段。

4、課後做到及時反思,認真完成作業。總結學習經驗,作好論文撰寫。

三、研修措施:

1、研讀網路培訓資料。採取通讀與精讀相結合的方式,結合自身的成長需求,認真研讀教材,記好學習筆記,寫好讀書心得。

2、積極互動,參與網上討論。圍繞學習內容和程序,積極參與討論,思考預設的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分享同伴的認知,感悟專家的點評。

3、提升個人的教學能力。

4、積極嘗試運用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時對這節課進行反思,寫好教學札記,在反思中提升科研能力。

5、連結崗位實踐。要把學到的理論和知識,有效連結到崗位實踐中,用理論指導實踐,案例引領實踐,行動豐富實踐,反思完善實踐。

6、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累積原始記載,豐富過程素材,濃縮反思體驗,表達研修成果,促進培訓資源的整合和拓展、培訓績效的提升和彰顯。

一、總體目標

到20xx年,構建以校為本、基於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新、精準測評的教師資訊素養髮展新機制,開展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培訓(每人5年不少於50學時,其中線上自主學習25學時,實踐應用25+學時),基本實現“三提升一全面”的總體發展目標:校長資訊化領導能力、教師資訊化教學能力、培訓團隊資訊化指導能力顯著提升,全面促進資訊科技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

二、基本原則

(一)科學設計,合理統籌。

結合我校實際、教師需求、分類分層分學科培訓,支援、推動資訊化教育教學發展。明確提升工程實施路徑與環節,以學、練、用、評、建五個環節為一體,提升搜、拿、用、享能力,推動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融合創新。

(二)整校考核,重在應用。

根據提升工程實施方案要求,學校要開展全員的提升工程2.0培訓和校本應用考核,要統籌全校各項工作,要將考核工作與學校開展資訊化教學相結合,與教師專業發展相結合,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相結合,重點考核資訊科技的應用。

三、考核內容

(一)教師能力提升領城選擇的合理性和發展性

1、對教師的考核:按照提升工程2.0目標任務要求,結合我校教育教學情況、學校資訊化發展規劃、教師隊伍現狀,堅持立足應用,依據《中國小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校本考核規範》,從三種環境(多媒體環境、混合式環境、智慧環境)、四個維度(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法指導和學業評價),30個微能力點中選取10個微能力作為校本研修主要內容。教師在學校確定的微能力點範圍內,再從中選擇3個微能力點進行學習,完成不少於50學時的混合式培訓,即線上自主學習25學時,線下實踐應用校本研修25+學時。在微能力點選擇上,採取“1+1+X”模式,即互動式白板(一體機)使用(A6),作為全員必選的一個微能力點;根據我校資訊環境和資訊化教學發展規劃,自主確定A1第二個微能力點;教師根據所教學科及工作崗位,自主在學校選取的10個微能力點中選擇第三個微能力點,40週歲以下的年輕教師確定B2為第三個微能力點(也可以選擇混合學習環境的任意一個微能力點)。40週歲及以上的教師可以選擇多媒體教學環境的.任意一個微能力點(也可以選擇混合學習環境的任意一個微能力點)。根據資訊化發展規劃建設不同層次學校分兩個梯級團隊,引領資訊化教學發展方向。考核時,既考核線上研修學習情況,又考核三個微能力點學習成果,尤其是考核教師資訊科技在實際工作中的實踐應用情況。

(二)校本研修活動組織的有效性和創新性

1、組織開展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融合的常態化和普遍化的校本教研活動。

2、在骨幹引領、學科聯動、互幫互學、整體提升等方面採取有效措施。

3、圍繞學科課程標準,以問題為導向,以專題研修為抓手,應用相關教學裝置和學科教學軟體等,開展教學案例研討、課堂實錄分析等多種形式的資訊化教學校本研修。

4、提高教師應用資訊科技進行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法指導和學業評價等能力,破解教育教學重難點問題,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滿足個性化發展需求。

四、考核實施

1、線上自主學習考核,以平臺積分為準。

2、教師微能力考核採用“校本自測——教師互評——校本應用”的考核路徑。

(1)校本自測是指在培訓過程中,教師依據學校的發展目標、學科教學特點或自身的崗位職責,藉助平臺工具,根據《中國小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校本應用考核規範》確定的標準,對自身資訊化教學能力進行診斷。

(2)教師互評是指教師向校本考核平臺提交成果證明時,依據平臺的提示,對他人提交的成果進行評價。

(3)校本應用考核是指由學校管理團隊對教師個人提交的成果及資訊科技實踐應用進行考核。教師的應用能力考核側重評估教師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應用資訊科技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對資訊科技操作的熟練程度等,教師提供的證據應符合《中國小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校本應用考核規範》要求,證據具有有效性,凡提供的證據未包含教師本人影像的或不能確定是教師本人制作的,視為無效證據。

3、教師最終考核成績由教師互評、學校資訊化管理團隊評價兩個部分構成。

4、採取分學科研修:語文組組長劉麗娜;數學組組長於泳波;英語組組長馬洪豔;理化生組組長朱立東;政史地組組長田雯佳

五、考核管理

1、學校資訊化管理團隊負責統一組織全校教師的校本應用考核工作。考核結果為優秀、合格兩個等次。

2、對於未取得資訊科技2.0工程提升合格證的教師,不能評職晉級。優秀學員在評職晉級總分中加1分,優秀教研組組長總分加2分(組員優秀率達到20%及以上),非優秀教研組組長(取得合格證書)總分加1分。

3、校長是第一責任人。學校組建由校長硃紅莊領銜,主管校長鄭勇佳、教導主任王國印、工會主席程顯波、教師呼斯楞、程卓璇組成的考核團隊,負責校本應用考核的組織與管理工作,以制度建設為手段,通過校本研修活動,督促不同年齡、不同水平的教師資訊科技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提升,教學方式有所轉變,推進相關教學裝置和學科軟體應用,提高教師應用資訊科技進行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法指導和學業評價等能力,全面完成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和應用實踐考核。

資訊科技能力提升方案7

我參加了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培訓學習。為了能讓本次培訓學習起到真正的實效,真正讓自己獲得一定的進步,我制定了一套研修方案。

指導思想

轉變固有的教育觀念,與新時期的教育觀念保持一致。

研修方式

1、聆聽請教

對講解中不明白問題和教學中的困惑,及時上網查詢並向同行請教,努力向尋求專家幫助解決。積極參與研修班的各項研討活動,努力向各位學員交流學習,拿出自己的問題請教各位學員,與各位學員共同探討。

2、反思提升

(1)利用資訊科技手段輔助教學,充分利用網路優勢,積極參與線上研討。

(2)在多媒體教學環境中,合理利用軟體、數字教育資源,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自己的課堂效率。

(3)利用網路教學平臺,有效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活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綜合能力。

(4)利用教師網路研修社群,養成網路學習習慣,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為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3、積極學習

(1)每天利用12小時登陸網路研修平臺,認真完成培訓期間各項任務及作業。

(2)認真聆聽專家們視訊講座,做好筆記,並把理論運用於實踐,提高自己業務水平。

(3)培訓期間多與同行研討交流,取長補短,不斷總結和反思,力爭讓資訊科技更好的服務我們的教學。

(4)多閱讀資訊科技方面的書籍,掌握教學中常用軟體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提升自己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水平。

研修目標:

1、通過學習資訊科技實現對“打造高效課堂,構建新型師生關係”校本研究的技術支援。

2、通過研讀學習方式的轉變案例,實現對“打造高效課堂,構建新型師生關係”校本研究的理論支撐。

3、通過對身邊師德故事的學習以及自我的反思實現對“打造高效課堂,構建新型師生關係”校本研究的情感支撐。

學習內容:

2、研讀學習方式轉變的案例,主要學習合作探究學習、小組學習、課外學習。

3、學習身邊的師德故事,主要學習媒體宣傳的典型的師德故事以及學校真實發生的師德故事。

實施計劃:

1、積極參加坊內探究活動,討論分析校本研修課題。

2、按時記錄自主學習心得做好積累。

3、寫一篇論文對研修成果進行總結,分享成果。

預期成果:

1、自覺轉變教學方式,增強對教師職業的自我情感認識。

2、能夠掌握打造高效課堂,構建新型師生關係的基本策略。

3、寫一篇研修成果論文。

本次國培計劃,很榮幸能夠和大家一起在研修二班進行學習,真正能夠從資訊科技培訓中學到知識,為了能夠讓培訓落到實處,讓自己真正的學到知識,特此制定本次研修計劃。

在培訓前,認真閱讀關於培訓的要求,遵從領導安排,按時入班報道,從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讓自己做好培訓的各項準備工作。

在培訓中,通過對資訊科技研修培訓與學習,能讓我深刻意識到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中,學習資訊科技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在實際的'教學生活中,我的資訊科技水平還需要提高,在本次的國培中,我一定會認真學習,將資訊科技與教學生活相結合,用資訊科技改變我的教學方式,真正的讓資訊科技改變教學生活。在培訓後,及時總結,讓自己真正的能夠從研修中學到知識,並多和他人進行交流,取長補短,讓自己通過培訓受益。

通過此次培訓,能夠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教學中,並且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效使用小組合作、教師有效指導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有效的改變學生的傳統學習方式,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全面培養學生,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