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方案>

(必備)設計方案

工作方案 閱讀(2.66W)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能無誤進行,常常要根據具體情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點。我們應該怎麼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設計方案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設計方案

設計方案 篇1

【設計意圖】

沙包的材料簡便,物美價廉,容易蒐集,而且玩法多樣,我嘗試設計了沙包樂的活動,使幼兒在玩的過程中既能夠鍛鍊身體,還可以提高能力,體驗合作遊戲的樂趣。

【活動目標】

1、鍛鍊幼兒手腕的控制能力,創新多種玩沙包的方法。

2、發展幼兒的`創造力和動作的協調能力。

3、體驗合作玩沙包的樂趣。

【活動準備】

每人一個沙包(沙包上縫一根布繩)。

【活動過程】

一、 幼兒根據音樂做熱身運動。

二、 幼兒自由創新玩沙包

幼兒在戶外場地上分散站好。

踢:幼兒右手提沙包上的布繩,用右腳內側去踢沙包,看誰踢得多。

走:幼兒將沙包放在頭頂上向前走;幼兒用下巴(或雙腿膝蓋、雙腳、)夾住沙包向前走(或跳)……

投:幼兒站在起始線上朝牆擲沙包,比比誰的沙包落地後離牆最近或最遠。

拋:幼兒將沙包當流星球,朝上拋,試試能不能接住。

三、 幼兒合作玩沙包

1、把幼兒分成兩隊對面站立,兩隊保持一定距離,其中讓一隊幼兒向另一隊扔沙包,另一對接住,然後拋回去。

2、遊戲《小螞蟻運糧》把幼兒分成兩隊,每對中兩名幼兒一組,一名幼兒做小螞蟻在地上爬,另一名幼兒把沙包扶在爬的幼兒的背上,兩名幼兒合作聽著《爬呀爬》音樂從起點爬到終點,看那對最先到達為優勝隊。

3、遊戲《射門》把幼兒分成兩組,每組從另一組中挑出一名幼兒當守門員,本組幼兒做踢球員把沙包做球踢向球門,守門員接住時不計數,守門員接不住使球進門時計數,看哪個隊進球多為優勝隊。

四、幼兒跟隨音樂做放鬆運動

五、活動延伸:幼兒回家與家長繼續創新沙包玩法。

設計方案 篇2

一、課程設計

本課程以典型工業產品二級直齒圓柱齒輪減速器為核心技術,進行基於減速器生產過程的課程設計與開發。根據減速器生產過程,課題組對授課內容進行了重新整合,確定了車削、銑削、鑽鏜削、磨削及裝配五個教學專案,與減速器的加工過程相對應。本課程還以減速器的零件作為主要的學習情境,進行任務驅動教學;以減速器零件加工過程安排教學任務;以減速器零件加工安排實踐教學。整個教學過程均以減速器為核心進行設計的,充分體現了基於減速器生產過程的課程建設的思路。

二、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

(一)首先根據減速器的生產過程安排教學專案

減速器的生產過程是從零件的加工到部件的裝配。那麼在安排教學專案的時候,根據這個過程,先安排切削加工專案:車、銑、鑽鏜、磨(加工減速器零件),然後進行裝配知識的學習。

(二)按照零件的加工過程安排專案順序

通過市場調研發現,車削、銑削是學生從事最多的兩個工種,是金屬切削加工方法中最為主要的兩種,作為重點內容先學習,鑽鏜及磨削次之,所以先安排車銑後鑽鏜磨削。此外一般零件的加工都是由粗到精,車、銑兩類方法也是粗加工和半精加工的方法。而磨削是精加工的方法,所以由粗到精組織教學任務。

(三)以專案實現過程安排學習任務

下面以車削為例對這門課程的授課思路做一簡單的介紹,通過減速器的拆分拆分出傳動軸及端蓋等軸套類零件:

1)任務一:傳動軸是哪類機床可加工的典型零件?———車床。從而引入車床的知識:包括車床的應用、結構、分類等方面內容。

2)任務二:切削加工要用到刀具,車床用什麼樣的刀具?從而匯入車刀的知識。包括車刀的種類、使用、角度及磨刀方法等內容。

3)任務三:有了刀具了,工件如何在機床上進行定位?從而引入夾具的知識。包括夾具的組成、典型夾具的結構及夾具的應用等內容。

4)任務四:具備了機床、刀具、夾具等必備的條件後,如何在車床上把這個零件加工出來?從而把車削加工的有關知識以這根軸為學習情境進行講解。

5)質量檢測:首先理論講解質量檢測的方法,然後讓同學們分組對自己加工出來的零件進行質量進行。以上5項任務完成車削部分的教學。每一個專案後面均設計了典型學習情境,每一各任務書後面均設計了學生用的工作單,每個工作任務後面還附了完成本任務的評分標準。在教學過程中完全理實一體化。此外對知識的講解是:先分解再整合,如分開講解車床、車刀、夾具,後整合,在每個專案中都有相應的綜合實訓環節如車削綜合實訓。

(四)教學內容的具體表現形式

教材參考書:《機械製造》、《機械製造實訓指導書》。教學資源還包括:教學資源庫、網路課堂、實踐教學。在立體化網路課堂中採用大量典型零件加工例項、圖片、三維動畫、視訊資料及虛擬實訓等多媒體素材,使網路課堂更貼近於實際、現場,更具高職特色,更實用。資源庫大量採用三維動畫,可實現任意方位的觀察,便於學生對零件的加工原理的理解、對於工藝的'編制方法累積素材,加深理解。

(五)教學設計思想與效果

1.教學設計的出發點◇教、學、作一體化;◇為構建後續專業理論與技能培養平臺服務。

2.教學設計思想:“分步實施,系統整合”

1)將最後要實現的目標進行分解:如:要達到學生能夠完整認識切削加工,並能夠編制工藝、加工出合格零件,先分步驟實施下列任務:機床結構、基本操作;刀具;夾具。

2)將以上內容學生掌握後,進行系統整合;操作機床加工零件;零件質量檢測。

(六)學習情境及課時分配四、主要教學方法

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確定與其適合的教學方法,針對《機械製造》的課程特色,主要採取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一)六步教學法

本課程主要採用六步教學法:授課過程為:學生資訊收集-制定計劃-選擇方案-目標實施-資訊反饋-成果評價,學生參與問題解決的全部過程。教師再這個過程中知識一個指導者,學生是教學主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較高。

(二)案例分析法

由於《機械製造》是一門較為綜合而且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因此,針對本課程開發出了適應這門課特點的案例分析法。就是在介紹各個課題的時候分別以典型零件為例,通過這個例項的講解,把本章所涉及到的知識點貫穿起來。本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始終貫穿“減速器”這一典型零件,通過減速器不同零件的加工和整體裝配來學習相關內容。

(三)分組討論法

在有些授課環節上採用了分組討論法,如在講授加工工藝的制定內容時,學生分組討論,制定工藝,共同分享成功後的喜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培養良好的職業素養。五、教學基本保障條件

1)工業用二級直齒圓柱齒輪減速器10套、配套圖紙10套;

2)測繪工具10套;

3)普車及配件10臺、銑床及配件10臺、鑽床及配件10臺、鏜床及配件10臺、磨床及配件10臺。本課程設計在教學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堅持“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設計學習情境,教學過程“以任務為載體、學生為主體、能力訓練為目標”,使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實現知識與能力並進,培養高技能人才。注:此課程設計獲得全國機械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成果三等獎。

設計方案 篇3

一、設計意圖:

在生活中,我們小朋友對"一雙"、"一對"的概念不太清楚,經常會說出一些笑言。現在冬天到了,天氣越來越冷,小朋友都戴起了手套,但經常會出現這樣一種現象:找到一隻,丟了另一隻,或者是找到的兩隻不一樣。針對這種現象,我設計了雙雙對對這個數學活動,旨在幫助幼兒理解"一雙"、"一對"的含義,並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從而獲得更多的生活體驗。

二、活動重難點:

重點:知道"一雙"、"一對"的含義。

難點:能準確將物品進行配對。

三、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雙"和"對"的含義。

2.能找出身邊成雙成對的東西。

3.體驗解決問題的快樂。

四、活動準備:手套、鞋子、筷子、襪子、茶杯一對、耳環一對、小熊玩偶一對、操作材料、貼紙等。

五、活動過程:

(一)分類遊戲,引出"雙"、"對"的概念。

1.教師展示手套、鞋子、襪子、筷子等。

教師:請你們幫老師整理一下這些東西,好嗎?把相同的東西放在一起。

【將手套、鞋子、襪子、筷子等全部打亂放在一起,讓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進行分類、配對。】

2.觀察分類好的物品,初步瞭解"雙"、"對"的概念。

教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分好的東西,說出分類的理由。

【這裡主要是為了引出"雙"、"對"的概念,讓幼兒瞭解一雙或一對由兩個組成,理解"雙"、"對"的概念。】

教師:我們把他們叫做"一雙手套"、"一雙鞋子"、"一雙筷子"。

【向幼兒簡單介紹"雙"、"對"的含義及使用條件。】

(二)分類遊戲,進一步瞭解"雙"、"對"的含義。

1.教師展示茶杯、耳環、玩偶等物品。

教師:請小朋友再幫老師整理一下這些東西,儘量將這些東西也配成一雙或一對,並且說說分類的理由。

【進一步強化幼兒的認知,並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教師小結:原來,在我們的生活中成雙成對的物品都是有關聯的,我們將這兩樣具有相同用途或造型的物品稱作"一雙××"或"一對××"。

(三)找找身邊成雙成對的物品。

1.教師:除了老師準備的東西外,我們身邊還有哪些成雙成對的東西呢?(比如:身體,教室環境等)請小朋友找找,什麼東西可以成雙成對的。

教師小結:原來,我們生活中有這麼多成雙成對的東西,他們雙雙對對多漂亮啊!

【通過此環節進一步的讓幼兒理解了活動的意義,也增進了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對幼兒的知識能力也有所提升。】

(四)幼兒動手操作,進一步強化本活動中所學經驗。

1.教師:今天老師還給小朋友們準備了許多操作材料,我們大家帶動動手將它們進行成雙配對。

2.教師展示幼兒操作材料,分組進行操作。

3.幼兒成果展示。

【這一環節裡,主要是考驗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並再次強化幼兒所獲得的經驗,對知識進行鞏固。】

教師小結:其實在我們生活中,可以成雙成對的不僅僅是那些物品,我們人也可以成雙成對,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出去試一試吧!

(五)結束部分

遊戲《成雙成對》。

六、活動反思:

在"雙雙對對"活動中,幼兒掌握比較好,不但知道了鞋子,襪子,手套是成雙成對的,還了解了生活中的物品也有許多是可以成雙成對的,並能準確的用語言表述"一雙××"或"一對××"。幼兒對於該活動很感興趣,活動中表現的很積極。

設計方案 篇4

活動目標:

1、瞭解同伴之間對玩具的喜好。

2、回用累加的方式計算出同伴對玩具的喜好程度。

活動重點:

統計最喜愛的玩具。

活動難點:

排列統計結果

活動準備:

玩具若干種,幼兒用書《玩具統計表》、彩筆。

活動過程:

1、說說最愛的玩具

“你知道你的朋友喜歡什麼玩具嗎?你知道我們班上最受歡迎的是什麼玩具嗎?”

(猜猜朋友最喜歡的玩具,介紹自己最喜歡的.玩具,看看你的朋友猜對了嗎?)

2、分組討論最愛的玩具

(1)教師介紹統計表的用法。

(2)讓幼兒嘗試統計喜歡各種玩具的人數,討論可以用什麼方法統計。

(3)嘗試分組記錄、交流:(展示個別幼兒的記錄方法)

方法一:可以在桌上放幾件玩具,每個人站在喜歡的玩具面前,然後統計。

方法二:可以用舉手、點數的方法統計。

方法三:可以每個人手裡拿一件喜歡的玩具,然後點數統計。

(4)引導幼兒運用同伴的統計經驗再次嘗試統計。

3、集體統計最愛的玩具

教師在黑板上將幼兒的統計數累加,得出全班的總數。

觀察表格:瞭解表格的基本形式和記錄方法;將分組討論的結果填入大表格中;統計出每種玩具喜歡的人數,排出“我最喜愛的玩具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