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報告>

資訊化調研報告範文

工作報告 閱讀(6.57K)

在生活中,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資訊化調研報告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資訊化調研報告範文

  資訊化調研報告範文1

資訊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可以極大地促進生產力發展和生產關係變革,是推動經濟社會轉型的重要力量。十二五時期,是我省深化改革開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時期,是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時期,是加快發展、加速轉型的攻堅時期,大力推進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發展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領域資訊化,對落實科學發展觀,調整經濟結構,發展新興產業,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一、現有基礎

(一)基本情況

1.經濟資訊化快速發展

第一,農業和農村資訊化深入推進。

第二,資訊科技與傳統工業加速融合。

第三,電子商務和現代物流穩步發展。

2.電子政務建設成效明顯

3.社會資訊化惠及百姓

4.資訊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5.資訊保安保障體系逐步健全

建立了省資訊保安測評中心、電子政務數字認證中心、資訊保安通報中心和應急支援中心等資訊保安基礎設施。制定了《**省電子認證服務管理辦法(試行)》,CA證書在國稅、地稅、質監等部門得到廣泛推廣。對8 個黨政群機關入口網站實施定期監測,完成了55個重要資訊系統的安全測評。開展了資訊保安風險評估和管理體系試點。省市兩級建立了網路與資訊保安事件應急協調體系,省市縣三級 074個重要資訊系統實現了資訊保安事件網上直報,對965個單位開展了資訊保安專項檢查,保障了全國重大活動期間我省網路資訊保安。多次在全國性會議上介紹我省網路資訊保安工作經驗和做法。

6.電子資訊產業高速增長

7.資訊化環境日益優化

資訊化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在省資訊化工作領導小組正確領導下,建立了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聯席會議制度,形成了重大事項協商溝通機制。開展了電子政務和企業資訊化基礎調研,建立了省級資訊化專項資金專案績效和設區市資訊化水平測評指標體系,定期進行評估和釋出,初步形成了資訊化建設的評價機制。調整充實了省資訊化專家委員會,充分發揮我省資訊化領域各類協會作用,形成資訊化巨集觀研究和輔助決策機制。倡導建立了京津冀資訊化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促進了與京津地區的溝通交流和區域合作。

資訊化立法、政策和標準制訂工作取得新進展。《**省資訊化條例》已進入立法調研階段。制定了《**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資訊化**規劃》、《關於加強全省**期間電子政務建設的指導意見》、《關於加強我省資訊資源開發利用的指導意見》、《**省電子商務**規劃》、《**省資訊保安發展戰略》、《關於進一步加強電子政務網路與資訊保安的意見》、《關於加強資訊化工程招投標工作的意見》等十多項政策性檔案,為資訊化建設提供了政策保障。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有關標準,組織開展了資訊資源基礎編碼、電子檔案存檔等方面的標準制定工作,完善了資訊化標準體系,建立了**省資訊共享標準管理系統,對省級資訊化標準工作進行了探索。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省資訊化建設雖然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仍存在一些實際問題:

一是兩化融合深度不夠。資訊化的高投入與應用系統建設低效益的矛盾突出,業務技術兩張皮、資訊資源開發利用不足、標準建設滯後,資訊化的效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和體現。

二是資訊化工作的體制機制不健全。資訊化建設中各自為政、多頭管理、自成體系等問題沒有根本解決。機構改革對資訊化工作的組織推進力度有所削弱,市縣機構改革的時間梯度差,制約了全省資訊化工作的整體推進。

三是資訊化建設缺乏法律和政策支援。**省資訊化條例受立法資源限制,立法程序相對緩慢。企業資訊化缺乏政策支援,投融資機制不健全。電子政務建設缺乏必要的政策約束,資訊共享和業務協同困難。

四是全社會資訊化投入不足,不少政府部門和企業領導對資訊化作用的認識還停留在比較淺的層次,沒有將其放在戰略層面去認識和推動,資訊化建設資金持續投入力度不夠。市縣兩級政府尚未設立資訊化專項資金,省級資訊化專項資金額度佔財政可支配收入比例逐年減少。

五是人才隊伍對資訊化建設的支撐能力不足。軟體企業水平偏低,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特別是既懂業務、又懂技術的複合型人才奇缺;黨政機關和企業資訊長(CIO)制度尚未建立,國民資訊科技普及和應用能力較低。

二、面臨形勢

(一)資訊化成為後危機時代的共同選擇

(二)全球資訊化正在向高階化發展

(三)經濟社會發展對資訊化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十二五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轉型期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工業化和城鎮化加速發展,面臨著資源環境約束、科技創新不足、產業結構不合理、城鄉發展不平衡、社會矛盾凸顯等問題,迫切需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資訊化具有極強的滲透、倍增和創新作用,是實現科學發展、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手段和必然選擇。**屆*中全會《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對資訊化工作進行了全面論述和部署,明確要求推動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經濟社會各領域資訊化,全面提高資訊化水平。為支撐十二五期間實現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科技進步和創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等重大任務,資訊化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和發展機遇,必將進入深化應用、全面推進的重要時期。

綜合判斷國際國內形勢,經濟全球化和全球資訊化的趨勢已不可逆轉。十二五期間,打造首都經濟圈、推進京津冀經濟一體化、加快**沿海地區發展三大國家戰略的實施,為我省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和競爭優勢,處於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圈、一帶、一區、一批戰略任務,迫切需要通過推進資訊化建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節能減排、完善社會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為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提供支撐。我們必須站在戰略和全域性的高度,進一步增強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抓住新機遇、增創新優勢,大力推進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資訊化水平。

  資訊化調研報告範文2

隨著網路時代和資訊社會的到來,資訊科技也越來越多地應用到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中。要切實落實“科技強院”的工作方針,有效提高審判質量和效率,就必須把資訊化建設作為人民法院增強審判能力,提高審判水平,促進審判工作的重要途徑。

一、資訊科技給審判管理帶來的便利

1、資訊化在案件流程管理中的應用。網路流程跟蹤能夠對案件在各個庭室和人員之間的流轉進行實時監控,提高案件流轉的效率。在傳統管理模式中,雖然也對案件各個環節的流轉節點進行了規定,然而由於無法進行監督,規定往往淪為一紙空文。建立流程管理平臺後,審判管理部門可以通過流程跟蹤對案件流轉的時間節點進行嚴格監控,杜絕立案後久拖未移、當事人上訴後未及時移送案卷等類似情況,也避免了相關責任人員的推諉扯皮。審判日誌的自動生成也可以對原始錄入的情況、時間節點、修改經過進行記錄,從而預防事後修改資料,保障司法過程的嚴格規範。

2、資訊化在案件質效管理中的應用。對案件質效進行評查是審判管理的核心任務,其中對案件質量的評查主要通過對文書、卷宗以及庭審過程的評查來實現。網上評查具有全面性的優點,從而擴大了評查的覆蓋範圍和深度。在案件資訊平臺的基礎上,每個案件都能形成自己的一套電子卷宗,審判管理部門可以隨時調看卷宗和文書,不必到檔案部門調卷,也更加便捷。資訊化還使審判管理部門對案件效率的管理更加及時,並使審判管理從事後監督的被動狀態,轉為更積極主動的狀態。藉助資訊管理平臺,審判管理部門可以對臨近審限仍未審執結的案件進行網上預警、催辦,對特殊、敏感案件進行重點督辦,對發生遲延的案件及時發出警示標識,避免案件超期未結。

3、資訊化在資料統計管理中的應用。審判管理精細化是建立在數字化管理基礎上的,因此各個法院都設立了專門人員從事資料統計工作。實際工作中,司法統計報表的錄入一直是法院工作人員的一項重要日常工作。以審判資訊管理平臺為基礎,將審判資訊平臺與司法統計工作有效對接,實現司法統計報表的自動生成,可以減少大量的核對、計算的工作量,併為資料的統計更加精細化發展提供保障。質效指標通過對審判質量和效率指標資料的收集、統計、評估與分析,為審判工作提供巨集觀導向和決策參考。收集生成質效指標往往耗時累力,而且形成的指標資料往往具有滯後性。資訊化手段增強了指標資料的時效性和準確性,使審判動態的呈現更加精準、直觀。

二、制約法院審判管理資訊化工作的原因

資訊科技發展為審判資訊交換、處理提供了最大的便利,然而審判管理資訊化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審判管理資訊化成熟度是逐步發展的,實踐中制約審判管理資訊化發展的原因主要有:

1、在司法觀念上,許多法院人員對審判管理的主要印象還停留在繁瑣的填報資料工作上,審判管理資訊化後,往往需要涉及更多資料的基礎錄入工作。承辦法官在完成審判工作任務的同時,還要對這些管理事務性工作負責,工作熱情往往不高。基礎資料錄入是審判資訊管理平臺運作的基礎,但在一些基層法院,承辦人員為了案件工作任務已經超時加班工作,面對大量資料錄入工作,實在無力兼顧,故此一部分人對審判管理資訊化缺乏積極態度,對完整準確錄入資料也缺少必要認識。工作中有些法院選擇由書記員或錄入員代替承辦人員進行資訊錄入,但由於人員配置等原因,使工作資訊常常無法及時的錄入系統,嚴重影響了資料的及時性和準確性。

2、在技術應用上,資訊化對審判管理資訊系統實際操作人員的電腦知識水平和電腦操作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它要求法院工作人員不僅能熟悉審判業務工作,還能熟練操作電腦。但對於一些老同志來說,他們在資訊應用和操作中的確存在著困難,這要求審判管理資訊系統在技術層面上必須更加可操作、易操作,加強實用性。實踐中資訊管理平臺的設計者和維護人員往往並非法律專業人士,他們對法院工作常常缺乏瞭解,在系統設計中往往缺少專業的考量和前瞻性的意識,無法實現資訊科技和法院管理的充分對接,使得資訊管理系統的設定在實踐中不能完全滿足審判管理的現實需求。

3、在資源配置上,審判管理資訊化是一項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浩大工程。就目前來說,審判管理資訊化仍舊面臨著人力資源、物質資源各方面的重重困難。資訊化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除了在建設初期要投入資金購買軟、硬體外,資訊化裝置還需要持續的維護和升級換代。同時,審判管理資訊化需要懂法律、懂網路、懂管理的複合型人才,這使得審判管理資訊化對人才的需求比起經費保障更加的急需、迫切。人才和經費的缺口,使法院現有資訊化建設水平受到重重的制約,也造成現有資訊網路的執行和使用程度遠遠沒有達到應有的要求和效果。

三、對法院審判管理資訊化工作的建議

1、審判管理資訊化必須以審判資訊化為前提。審判管理資訊化的前提應該是全面實現網上辦案,並逐步實現常規辦公無紙化、檔案管理電子化、流程監控網路化和庭審記錄電腦化。審判管理資訊化必須以審判資訊化為基礎,先將資訊科技充分融入現有的審判職能機構和辦案程式中去,使管理所需的各項資料指標都能從審判資訊平臺中直接提取,減少重複勞動,減輕辦案部門和人員的手工作業量,真正實現提高案件的質量和效率的最終目的。

2、資訊化必須以提升資訊應用能力為突破口。資訊化應用能力一直是制約審判管理資訊化發展水平的最大瓶頸,但受經費、時間等多種因素制約,資訊應用培訓工作成效並不理想。應用網路遠端培訓卻可以有效解決這一難題,它可以讓工作人員根據自身需要主動選擇培訓內容。由於不同的崗位、不同的部門、不同的層級對於資訊科技培訓的要求不同,法院不可能有足夠時間和經費去組織滿足每個人員的培訓需求,通過電子化遠端的方式進行資訊知識培訓更便捷也更高效。

3、藉助資訊化發展實現審判管理職能的轉變。審判管理必須以審判工作為中心的規律決定了審判管理的重心應當定位在審判上。資訊科技拓展了審判管理的服務職能範圍,使審判管理從過去監督、制約的單一定位逐步向服務、促進轉變。在管理平臺設計中應當配置更多的辦案輔助功能,增強管理系統的服務機能,滿足辦案人員的工作需要,來激發辦案人員使用的積極性,才能使審判管理髮揮更大的效用。

審判管理離不開現代化的資訊科技,但是審判管理資訊化和其他司法改革不同。在硬體上,它是一項需要鉅額投入的系統工程;在軟體上,要著力於富有法院特色的針對性和完善性;在應用上,要加快抓緊提高幹警的資訊化應用能力,改變傳統工作習慣。加強資訊化建設,既是審判管理的現實需要,也是“科技強院”的應有之義,審判管理應以資訊化為載體,實現管理水平的飛躍,不斷滿足未來審判工作發展的需求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

  資訊化調研報告範文3

進入**世紀,**的社會經濟發展正對城建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城市功能提升與佈局調整同步推進,要求既有設施發揮最大效能;經濟體制與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同步深化,要求行政管理更好地適應於發展和改革;國際化程度與人民生活質量同步提高,要求城建領域的公共服務優化升級。同時,**正處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新階段,人口、資源及各類要素的流動和集聚度明顯提高,要求形成快速反應的防災減災應急處置能力。總之,城建領域的工作內容深化、社會需求增長、可變因素增多、狀態變化加快、情況更趨複雜,要求城市建設和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嚴格執行城市規劃,合理安排城市建設,科學組織城市執行,有效保障城市供給,從容應對城市災害,以及全面加強對規劃、建設、管理、服務與防災等各個方面的統籌協調。

提高城市管理的現代化水平,是城建工作面臨的突出問題。現代化城市管理的基本要求是:準確,以系統、完整、動態的資料為依據;透明,以各個部門、環節以及主體與物件之間的資訊對稱為前提;現勢,以最小的時空差、最高的執行效率為特徵;整合,以各類管理、設施、服務資源的合理配置、形成城市執行最佳效能為目標。這些基本要求,決定了城市管理必須更多地依託於現代化的、先進的技術手段。

資訊化的本質是:新技術的擴散過程,具有技術含量高、影響面廣、滲透性強、效益明顯和作用力持久等特徵,是城建領域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和基本依託。資訊化在城建領域的擴散與應用,有利於通過所掌握的資訊資源,帶動管理、設施、服務等實物資源的優化配置,將迫使城市管理進一步擺脫傳統的方式和手段,由定性向定量、封閉向透明、靜態向動態、區域性向整體轉變,在此基礎上,推動體制機制創新、管理流程再造和人的素質提高。因此,緊緊圍繞提高城市管理現代化水平的目標,制訂並實施建設系統資訊化規劃綱要,對於城建工作進一步適應新一輪社會經濟發展的新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現代化城市管理是一個不斷髮展、逐步完善的過程。《行動綱要》目標時限到**年,分三年、五年、八年三個階段實施,重點安排前三年行動計劃,銜接五年管理要求,達到八年管理目標。

一、發展歷程、現狀與方向

**建設系統的資訊化側重於資訊科技的應用。**世紀**年代,建設系統已開始應用計算機。經過40多年的應用實踐和技術發展,應用領域,從單一的結構分析,滲透到勘察、設計、施工等輔助生產、管理中,進而拓展到電子政務、行業管理、社會服務等公共領域;應用技術,從最初的科學計算,擴充套件到CAD設計、自動控制、遙控遙信遙測、地理資訊系統、城市遙感、IC卡等諸多技術。

目前,建設系統資訊化的狀況為:一是基本具備實現電子政務的條件。全系統各部門都建立了面向社會公眾的,架起了政府與社會市民資訊溝通的橋樑;絕大部分行政機關建立了機關區域網,基本形成政務資訊化的工作環境。二是大致形成面向城市管理的GIS應用格局。自20世紀90年代GIS技術在建設系統試用以來,技術日趨成熟,應用也由基礎資源建設逐步向資源整合、輔助決策支援等方面發展,基本形成地理資訊系統基礎資料平臺及相關標準。目前,全系統各職能部門利用GIS技術研究、開發了一批面向城市管理的應用系統。三是初步開闢服務社會公眾的資訊化途徑。水、氣、公交、出租等行業,利用資訊科技建立了電話與網上受理的服務熱線,提高了公共服務的質量與效率;“一卡通”覆蓋了本市公共交通領域,迄今髮卡650多萬張,日均使用250萬人次以上;智慧化小區建設開始推進,有100多個智慧化小區通過了設計評審,10多個即將建成。

根據進一步提高**城市管理現代化水平的總體要求,今後一個時期,建設系統的資訊化在發展方向上,必須實現“兩個重大轉變”:一是進一步突出重點,應用的領域由全面展開向重點提高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資訊化水平轉變;二是進一步提高層次,應用的方式由自成系統為主向資源整合、綜合整合和提高整體效能轉變。按照發展方向,針對存在的主要問題,要做到“三個加強”:

第一,加強城市管理與資訊化的結合。城市管理者要進一步擺脫傳統的思維習慣、工作方法,善於按照資訊化要求組織和協調管理;資訊科技工作者要更多地瞭解業務工作,善於應用資訊科技支撐城市管理,使兩者得到更加協調、有機的結合。

第二,加強資訊化基礎資源的建設與維護。既要注重技術的先進性,更應加強基礎資源的建設與維護,已經建立起來的城市管理基礎資源資料庫,要進一步提高資料的完整性、現勢性,以適應和滿足運用資訊科技管理城市的要求。

第三,加強資訊化輔助決策支撐能力的建設。既要注重應用系統所儲存微觀資料的開發利用,更應加強反映行業總體情況的巨集觀決策資料及相關評價指標的儲存與開發利用,為政府部門及各級領導科學決策提供輔助支撐。

二、指導思想與實施原則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國家和**市關於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資訊化的要求,圍繞“建管並舉、重在管理”的方針,以及“以管理統帥建設”的思想,以資訊化為載體,全面推進城市管理的方式與技術創新,通過充分利用所掌握的資訊資源進行管理資源的合理配置,帶動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各類資源的優化配置,進而實現城市管理現代化水平的全面提高。

(二)實施原則

一是服務與促進城市管理並重的原則。立足於提高城市管理的綜合效能,加強資訊化與城市管理的結合,尤其是要強化資訊科技在城市管理全過程的應用與滲透,既作為服務於城市管理重要的輔助手段,又作為促進城市管理體制機制調整和管理流程再造的重要動力。

二是聚焦階段目標與整體協調推進相統一的原則。按照城市管理3年、5年、8年的發展目標,明確與之相匹配的資訊化階段性目標,既有每個階段重點突破的環節,又把各個階段作為有機的整體加以推進,做到可見、可控和可實現。

三是統籌規劃、資源共享的原則。適應城市管理整體性、系統性、協調性的要求,把資源整合、綜合整合作為本輪資訊化的重點之一。按照統籌規劃、統一標準,由各單位分別開展建設和執行管理。同時,以“基礎平臺”為載體,開展各行業基礎資料庫建設,構築資源共享平臺。

三、主要目標與任務

(一)目標

到**年,以網上辦事為重點的比較完備的電子政務系統全面執行、城市管理的基礎資料庫和資訊共享平臺全面發揮作用、政府巨集觀決策的輔助決策支援能力全面形成為標誌,建成城市管理資訊化平臺,基本實現城市管理物件的數字化、城市管理過程的數字化、城市管理評價的數字化,形成城市管理數字化的格局。

(二)任務

1、三年主要任務

以構築城市管理資訊資源共享環境為重點,在電子政務建設、資源共享建設、重點應用專案建設三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實現城市管理物件的數字化。

(1)電子政務建設

網上辦事

--全系統各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部門須在網上釋出各類政務資訊,主要內容包括:機構介紹、管理職能、政策法規、標準與規範及行業動態等資訊。同時,應根據政務資訊內容的變化,及時給予更新。

--全系統各職能管理部門須在網上公佈所有的行政審批事項和程式,加快推進網上辦事程序,努力實現“一辦到底”的要求,加大網上辦事的後續支援力度,並根據行政審批事項和要求的調整,及時對網上辦事內容進行更新。

--深化、完善已開通的設施報修、意見投訴和資訊諮詢等服務,拓展社會、市民對城市管理熱點問題的資訊化參與途徑,及時釋出與社會、市民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

網上辦公

--完善建設系統各職能部門內部辦公自動化系統,豐富內部網站的資訊內容。全面實現以公文流轉、工作安排、會議通知和資訊瀏覽為主要內容的辦公自動化業務應用。

--擬定建設系統各職能部門之間網上公文傳輸的制度及操作細則。利用公務網的基礎設施,實現建委機關與建設系統各局機關之間的公文傳輸。

--建立、完善建設系統各機關內部的信訪、政策法規、技術標準、統計報表等基礎資料的資料庫,為網上辦公提供豐富的資訊資源,輔助機關內部的事務處理。

(2)資源共享建設

進一步完善**城市地理資訊系統基礎資料平臺,擴充道路、道路路段、道路節點和街坊等基本地理統計單元與標準編碼,充實基礎資料平臺中電子地圖、遙感圖的資訊內容。

開展全系統資訊化基礎性標準研究,建立適用的分類編碼體系和元資料標準,完成各行業分類編碼和元資料的建設,基本形成全系統資訊化基礎性標準體系。

建設涵蓋市政、環保、綠化、市容環衛、水務、交通、港口、房地產、建築建材、綜合執法等十大領域的基礎資料庫,其內容主要包括專業規劃及管理物件的地理位置、基本情況和其他需要共享的資訊,並相應開發具有編制專業規劃、執行管理、日常維護、應急處置和資料更新功能的管理資訊系統。

通過十大基礎資料庫和管理資訊系統的建設,構築各行業資訊資源能橫向連線、縱向迭加,可面向城市管理綜合應用的資訊共享平臺框架。同時,建立建設系統資訊共享的機制,制定資訊共享的管理辦法,設立相應的共享管理協調機構,以保障資訊資源的共享。

(3)重點應用專案建設

城市道路交通

--按照本市發展智慧交通的總體考慮,建設**市中心區道路交通訊息採集與釋出系統,實現中心區城市道路交通訊息的採集、共享和釋出。

--以公交客運排程和停車管理為重點,初步建立城市公共交通的指揮排程系統,促進公共交通資源的合理配置,優化城市交通執行組織。

--制定**市公共交通自動售檢票系統的技術標準與規範,促進自動售檢票系統裝備的研發和形成系統裝備國產化的能力。

供給保障和應急處置

--整合建設系統現有的服務熱線資源,逐步建立面向社會公眾涵蓋燃氣、供水、排水、公交、出租、環保、環衛、綠化、綜合執法等服務的“一線通”系統,提高城市管理社會化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改造、完善覆蓋中心城區的燃氣、供水、排水SCADA系統,優化對燃氣、供水、排水的網路監控與排程。

--整合防汛、抗震、道路交通、地下幹管、建設工程、公園及大型綠地等基礎資訊資源,構建**建設系統防災救災的應急處置系統,提升城市管理應急處理能力。

房地產與舊區改造

--結合城市遙感技術,建立土地利用、房地產開發與建設、舊區改造的動態監控系統,加強對城市房屋土地資源、住宅建設的綜合管理。

--建立全市房地產交易管理的資訊平臺,構築房地產市場的誠信體系和產權、產籍管理資訊系統,提高對房地產市場的分析、預測能力。

城市環境與綜合執法

--建立對水資源、大氣、噪聲、固體廢棄物、綠化等城市環境狀況的動態監測系統,初步實現對城市整體環境狀況的自動化監察,為相關職能部門的依法行政和巨集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建立中心城區、景觀道路等重要市容市貌的電子監察系統,初步形成及時發現問題、處理問題的綜合執法能力,提高綜合執法的效率和水平。

2、五年主要任務

在前三年資訊化工作基礎上,聯絡**城市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的實際,結合城市管理的資源整合和管理流程再造,將資訊化應用覆蓋到建設系統各管理部門,貫穿於各主要工作環節,基本實現城市管理過程的數字化。

(1)電子政務建設

全面實現網上辦事,有條件的審批事項要做到網上辦事“一辦到底”。整合辦公自動化與行業管理資訊化應用資源,建立統一的管理資訊系統,實現辦公業務和管理業務的互動操作。完善社會、市民參與城市管理的資訊化途徑。

(2)資源共享建設

完善十大基礎資源資料庫,強化管理資訊系統在建設系統各部門重要管理環節和內容上的應用,建成面向城市管理的資訊共享平臺,基本實現管理資源整合和流程再造,促進管理手段的根本性轉變。

(3)重點應用專案建設

建成**市道路交通訊息採集與釋出系統、城市公共交通的指揮排程系統、城市管理服務的“一線通”系統、**建設系統防災救災的應急處置系統、房地產市場的預警系統、城市環境狀況的動態監測系統、市容市貌的電子監察系統,並在城市管理中發揮實際效用。

3、八年主要任務

在前五年資訊化工作的基礎上,利用已建成的十大基礎資源資料庫和管理資訊系統,藉助城市管理資訊化應用的經驗,通過對資訊資源的分析、歸納,研究制定能掌握總體情況、分析預測發展趨勢的城市管理評價體系,建立為各級領導服務的輔助決策支援系統,基本實現城市管理評價的數字化。

到**年,**建設系統的資訊化工作將實現城市管理物件的數字化、城市管理過程的數字化、城市管理評價的數字化,形成能夠摸清家底、掌握動態、找到規律、科學決策的“城市管理數字化”格局,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的現代化水平。

四、主要保障措施

(一)明確資訊化工作的責任制

首先,明確各單位一把手是資訊化工作的第一責任人。一把手必須親自抓本系統資訊化工作的協調與推進,重點是負責發展戰略和規劃的審定及重大資訊化專案的決策。其次,明確各單位主管責任部門和具體責任人及相應的工作職責。主管責任部門要負責組織本系統資訊化工作的規劃,組織實施本系統重大的資訊化專案,組織開展人才的培訓和技術交流等工作;具體責任人主要是負責資訊化專案建設的參與和配合、實施程序的督促檢查及建成專案的執行維護。

(二)結合管理流程再造,建立資料的更新維護機制

根據資訊化工作的要求,同步進行管理體制、機制的變革和管理流程的再造,應使管理過程中產生或變化的資料,成為資訊化應用系統重要的資料“源頭”。處在各管理環節中的人員,應在管理過程的實際操作中完成對資料的更新維護,並把它納入日常管理的軌道。同時,應建立相應的制度,落實各部門和人員對資料進行更新維護的責任。建立穩定的資訊提供網路,形成資料動態維護的機制。

(三)落實資訊化經費保障

各職能部門對資訊化工作應給予必要的經費保障。從區域性看,資訊化建設需要一定的投入,但從總體看,通過資訊化建設將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產出的效益遠大於對它的投入。因此,各單位須加大對資訊化建設的投入力度,應把資訊化建設視作硬體工程專案統籌落實資金。在安排年度科研專案的經費中,要擴大資訊化專案所佔的比例。另外也可設定資訊化專項資金,以保證資訊化工作的順利開展。

(四)建立資訊化工作的考核制

根據各部門、各行業資訊化工作的具體情況,建立資訊化工作的考核制,把資訊化工作中的發展規劃、實施建設、功能作用、維護機制、經費保障、人才培養等內容列入考核的範疇中,用定期交流、檢查考核的辦法,對建設系統各部門的資訊化工作加以檢查、督促和指導,並把相關的情況定期進行通報。

  資訊化調研報告範文4

1、調查目的

本調查的目的在於對西安市蓮湖區行知國小的國小生資訊科技學習的動機作調查研究,試圖摸索出一些共同性的規律,以便為本次小課題研究工作提供借鑑。

2、調查方法

(1)調查物件是行知國小的五年級的兩個班的學生,共111人,其中六年級一班56人,男生30人,女生26人。實收有效問卷48份;六年級四班54人,男生29人,女生26人。實收有效問卷43份。

(2)材料參照國小生動機發展水平的特點,自制國小生資訊科技學習動機調查問卷。共13個題,為選擇題與主觀作答題相結合的形式。

(3)①大多數答案便於作量化統計處理。②根據兒童的實際發展水平,語言淺顯易懂。③反映兒童對資訊科技課程學習的一般態度,又能反映情景性動機以及任務動機。④選編注重對國小生的教育性。

(4)資料處理。學生無需填寫個人資訊,只寫明班級,性別。按照男、女統計人次並算出百分比;同時瞭解被試平時學習成績和家庭情況,作為分析參考。

3、調查結果

通過調查發現,國小生上資訊科技課的動機可分為以下幾個型別:(1)上網,蒐集漫畫圖片,查詢資料,看新聞,玩遊戲。(2)輕鬆一下,認識課外事物。(3)學會操作電腦,認識程式設計,培養邏輯思維能力。(4)通過完成作品,收穫快樂和知識。

按調查整體人員來分的話,這四個型別分別佔的比例為:第一種:51.2%;第二種:9.3%;第三種:34.9%;第四種:4.6%。

其中按男生選擇來分的話,這四種類型在男生中佔的比例分別為:第一種:35.2%;第二種:4.8%;第三種:45.3%;第四種:14.7%。

按女生的選擇來分的話,這四種類型在女生中佔的比例分別為:第一種:38.3%;第二種:40.8%;第三種:11.3%;第四種:9.6%。

4、問題討論

通過統計問卷結果,發現國小生學習資訊科技的動機水平較低,表現為以下幾個特點:(1)學生多為被動地接受知識,沒有主動學習知識的慾望。即教師講什麼,我就學什麼,沒有思考能力,不會對學習的知識產生疑問。(2)學生喜歡上網,不喜歡教師講書本知識。學生上資訊科技課就是為了上網,希望教師不要控制電腦,最好是可以讓學生自由上網。(3)學生認為上資訊科技課程就是玩,放鬆一下。並沒有真正理解學習資訊科技課程的必要性。學生一週只有一節資訊科技課,這對他們來說是相當難得的放鬆。而且資訊科技課不會考試,學生沒有考試的壓力,更加覺得這是一門可以自由玩樂的課程。(4)男生多喜歡操作電腦,認識程式設計,培養邏輯思維能力。上網玩遊戲。女生多為輕鬆一下,認識課外事物。上網查資料,用小軟體畫畫等。

5、啟發及建議

5.1 借鑑教材,更新內容

在資訊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課本上的內容往往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了。而且,有些內容對於學生來講又非常抽象,這就要求資訊科技教師要根據教學大綱,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特徵。靈活地改編教材,把新的內容補充進去,使學生容易接受。

5.2 改變單一的教學方式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學生只是被動的學習。導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學習動機低下。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嘗試,使學生也學得輕鬆,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

(1)小組競賽,給予獎勵。目前很多教師喜歡將學生分成小組來完成任務,但小組協作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有些學生不動腦,只有一兩個動手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會完成任務。通常來說,每個人都有爭取第一的心理,這種心理如果經過恰當的引導會轉化為學習動機。

(2)利用遊戲化學習,提高學生學習動機收集整理。所謂遊戲化學習,就是用遊戲化的思維來設計整堂課程,讓學生在輕鬆活躍的氣氛中習得相關知識,而不是傳統的教師講授,學生被動接受。資訊科技課程更多的是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也就是一種能力,能力的培養並不能靠簡單的記憶就可以完成的。所以,利用遊戲化的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也讓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更加深刻。

(3)創造機會,學生講課。心理學研究表明,親身參與的事情,往往會體現出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中利用學生自我表現的學習動機,儘可能創造機會,讓學生展示自己,在涉及某些內容時,教師會請一些電腦基礎比較好的學生當“老師”,跟全班同學講解操作步驟。實踐證明,這種方法能夠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

(4)注重校本課程,融合本地文化。學生生活在當地,對地方文化比較熟悉,如果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機地結合本地文化,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在資訊科技課堂中,教師要真誠友善地對待學生,同時還要善於思考,積極探索,靈活運用有關策略與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真正喜歡上資訊科技課,切實有效地開展資訊科技教學。

  資訊化調研報告範文5

x月x日至x月x日,我對太行、晉城、運城、二公司、平陽五家子公司的企業資訊化建設和發展進行了調研,通過下去了解情況,掌握了不少資料,發現了一些問題,總的感覺是:企業資訊化的建設在某個子公司、某個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就總體而言,企業資訊化的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這項任重而道遠,仍需繼續努力。

一、現 狀

首先應該肯定的是:資訊化建設在實施的過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績:

1、由於辦公的需要,五家子公司、各部門及公司領導都配備了電腦,廣大員工對於電腦的簡單操作及應用能夠熟練掌握,企業資訊化建設的物質基礎已基本具備。

2、網路建設方面,太行、運城、平陽三家子公司均建立了自己的區域網,通過網路傳輸檔案;二公司正在積極籌備,預計年內完成;晉城因辦公地點在近年內需搬遷沒有佈線的打算。太行、運城通過ADSL將區域網接入INTERNET網,實現區域網內使用者方便的瀏覽網頁、收發郵件,降低了整體執行費用,網路應用開始起步。

3、網路宣傳方面,晉城的網站建設發展早,有專人負責網頁的製作以及網站的維護,是五家子公司中最規範的。晉城董事長賈金龍親自主抓這項,要將晉城的網站建成一流的網站。其他公司則目前還沒有建立站點宣傳自己的打算。

4、從資訊化需求來看,二公司的財務管理要求實現資料的快捷、安全的傳輸,通過採用網路版的資料軟體,下屬單位的資料在網路內快捷傳輸,擺脫了月月做報表的苦惱,推動了企業資訊化建設的發展。運城也有這樣的打算。可以說,是企業內部管理的需要推進了企業資訊化的發展。

但從總的情況來看,資訊化水平還很低,企業資訊化實質上是將企業的業務過程數字化,通過為各層次管理者提供資訊資源,使企業資源合理配置,以使企業能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經濟競爭環境,求得最大的經濟效益。企業資訊化建設說到底是管理的資訊化,建網路、建網站只是在形式上進行了資訊化改革,屬於資訊化建設的起步階段,如果不與實際相結合,企業就不能從中取得經濟效益,資訊化建設就會變成企業資源的極大浪費。

二、問題

資訊化建設處於起步階段,制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人才缺乏。管理人員技術水平低是制約企業資訊化發展的首要問題。

網路管理員對企業資訊化技術瞭解較多的,網路應用較好,對此技術瞭解較少的,網路應用則不盡如人意。例如運城路橋,網路內病毒氾濫,嚴重的甚至使機器癱瘓,網路成了病毒的高速快車,以前只在一兩個機子存在的病毒可以藉助網路在短時間內感染其他,為病毒的查殺帶來困難,不僅不能提高辦公效率,而且為正常的辦公帶來負作用。

網路管理員缺乏,導致網路只建不養,建好驗收後沒有問題就不再過問。從建城網路的子公司來看網路內沒有有效的軟體支援,內部執行軟體各自為政,缺乏有效溝通,以致在某些員工中產生了區域網沒有用、資訊化沒有用的想法。

其次,某些企業一把手對於企業資訊化很感興趣,但無法清楚瞭解資訊化能為企業帶來多大效益。同時,因為其他企業沒有專業的資訊化建設人員,走了一些彎路,導致企業資訊化失敗的教訓也是使一把手不敢大力發展企業資訊化的原因之一。

企業資訊化建設缺乏專門人才,領導不重視,資金落實自然無從談起。沒有資金保障,資訊化建設也就是一紙空文了。

三、經驗

1、搞好資訊化建設,一把手是關鍵。晉城的網站為什麼可以搞好,一把手的推動作用是其中的主導力量。

2、資訊化建設,人才是基礎。這是從一些子公司目前網路執行失敗得出來的教訓。我們必須重視人才、花大力氣培養人才,沒有適合的人才,企業資訊化建設必然要走彎路。

解決辦法:

1、接收學習計算機技術的學生或從社會公開招聘一批有經驗的專業人員充實到一線。

2、播出固定培訓經費,對全員進行培訓,特別是一線操作人員要輪訓一遍。

3、加強領導對資訊化技術的瞭解和學習,做到與時俱進。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以工業化帶動資訊化、以資訊化促進工業化”的方針,從集團來看,財務資訊化、管理資訊化的要求推動著企業資訊化的.發展,但整個集團因為缺少人才,一把手不瞭解資訊化的作用、目的,自然不會大力推進資訊化建設,導致資訊化建設發展緩慢。我們只有本著與時俱進的態度,不斷學習,不斷進步,通過資訊化建設,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把企業做大做強。

  資訊化調研報告範文6

一、公司基本情況

(一)公司簡介 高新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新投)成立於1994年12月,為屬全資國有企業,是國內最早設立的專業擔保機構之一。集團註冊資本22億元人民幣,核心業務為保證擔保、融資擔保、創業投資。

高新投是國內率先開展工程擔保業務的擔保機構。自國家推行工程擔保制度以來,高新投全面推進工程領域的履約保函、預付款保函、投標保函、農民工工資支付保函及財產保全擔保等保證擔保業務品種。集團旗下投資成立了註冊資本12億元人民幣的高新投保證擔保有限公司,在北京、成都、廣州、杭州、天津、長沙、西安設有7家分公司;在重慶、昆明、上海、南京、長春、合肥、太原、廈門等地建有25個辦事處。高新投與國家級建設施工企業及各省、市的大型施工企業建立了密切的業務合作關係;構建了輻射全國的市場網路,服務客戶遍及全國各地。近年來,高新投工程擔保業務收入按年均50%以上的增長率飛速發展,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工程保證擔保機構。

在投融資服務方面,高新投成立20年來,始終堅持為中小科技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宗旨,建成了遍佈各行政區的融資服務網路。高新投通過管理文化創新、經營模式創新和業務手段創新,在培育和扶持小微型科技企業成長的同時,與被服務企業共同發展。高新投支援的華為、比亞迪、大族鐳射等一批高科技企業已經成為國內乃至國際知名企業;扶持的68家境內外上市企業被稱作資本市場的“高新投系”;高新投結合融資擔保業務,通過創業投資為企業提供直接融資服務,成功開創了投保聯動支援小微科技企業發展的服務模式,打造了從“企業初創期到IPO”完整的融資服務鏈條,被譽為“創新型科技企業孵化器”、“沒有圍牆的科技園”。

高新投連續六年獲得行業的AAA信用評級,是全國同行業最具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的機構之一。 秉承“求真、務實、勤勉、盡責、創新、幸福”的企業精神;不斷深化、豐富和發展高新投企業文化體系的內涵;以企業文化塑造公司發展的核心競爭能力;勵精圖治、奮發進取,把高新投建成國內領先集“保證擔保、金融服務、創業投資”為一體的綜合金融服務集團。

(二)組織架構

(三)經營業績

20xx年底公司總資產28億元,淨資產18億元,提取風險準備金4億元。

20xx年公司實現收入2億元,其中:融資擔保餘額50億元,實現收入7000多萬元;保證擔保餘額156億元,實現收入1億多元。

20xx年—20xx年,公司總資產增長4倍,淨利潤增長10倍。

(四)員工結構

公司現有173名員工,碩博以上學歷的佔90%,理工科和經濟金融類複合專業背景的佔66%;具有5年以上擔保操作經驗的員工佔職工總人數的70%以上,素質之高,行業中少有。

二、公司的業務及特點

(一)業務分類及特點

1、業務分類

(1)創業投資

創業投資公司註冊資金1億元,從事高科技企業的早期投資。

(2)融資擔保

融資擔保公司註冊資本為6億元,嚴格按照融資性擔保公司管理辦法運作;

(3)保證擔保(工程、履約、訴訟擔保)

保證擔保公司註冊資本為6億元,從事工程擔保業務,通過6個分公司和14個辦事處,業務已向全國範圍擴充套件;

2、特點

(1)政府大力支援,給予了大量優惠政策和基金扶持。

(2)創業投資與融資擔保兩家子公司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既可以規避政策限制,又能提高員工利用效率。

(3)融資擔保與創業投資業務集中在深圳本地,保證擔保業務在全國開展。

(二)創業投資業務及特點

1、創業投資業務

創業投資業務,目前與融資擔保業務相結合開展,即"投保聯動",對中小科技企業進行融資擔保的同時,選擇具有發展潛力的企業進行早期創業投資,包括期權與股權投資。

投保聯動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1)第一階段

1994年—20xx年,早期無意識的被動投資階段,在風險不能完全覆蓋收益的情況下,以結合擔保的股權、期權為主要方式對被擔保企業進行投資。

(2)第二階段

20xx年—20xx年,由於前10年公司對早期科技企業的代償基本與收入持平,公司放慢了對早期企業擔保的節奏,創投業務基本處於停滯狀態。

(3)第三階段

20xx年下半,公司開始轉型,從主要依靠政府支援到走市場化道路為主,重新認識到需要通過投資的收益獲得長遠的發展動力,再次啟動創投業務,以直接投資為主,投資規模在300-500萬之間,所佔股本比例約3-5%。

2、投保聯動的特點

(1)早期專案

基本為早期專案,按創投的分類很多還屬於天使投資。

(2)投資金額小,專案多

從97年開始公司股權直接投資37家企業,初始的投資額1.07億元,平均每家僅289萬元。

(3)PE倍數低

以企業的淨資產或者淨資產的很少倍數進行投資。

  資訊化調研報告範文7

資訊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在我國,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又是弱質、落後產業,經營場所的封閉性、分散性和生產手段的落後性等特點決定了農業資訊化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中國已經正式加入wto,資訊化技術在農業領域內的普遍應用,將對農業的發展起到難以想象的巨大推動作用。隨著我市農業產業化、農業標準化的不斷深入,為了更好地服務於農業、農村、農民,推進農業現代化程序,農業資訊體系建設已迫在眉睫。而近年來,中央把加快農業農村資訊化建設擺在重要地位,對農業農村資訊化建設給予高度重視。近幾年,中央一號檔案都強調了農業農村資訊化建設的重要性,農業資訊化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也是發展現代農業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手段。為貫徹落實中央檔案精神,加快我區農村資訊化建設,我們深入鄉鎮對農村資訊化建設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我區農村資訊化發展現狀

我區的資訊化程度還比較低,尤其是農村資訊化建設尚處起步階段。截止,通電話的鄉鎮39個,行政村448個,電話覆蓋率100%,已連線光纖寬頻網的鄉鎮38個,行政村254個,寬頻覆蓋率57%,通訊網路覆蓋率達100%,廣播電視覆蓋率達100%。農村資訊化隊伍整體素質比較低。

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涼州區農村資訊化建設工程專案啟動實施,我區第一個與涉農各單位及鄉鎮相連線的農村資訊網路建立。區上成立了農村資訊中心,負責全區農業資訊採集、釋出與資訊網路建設。涼州區新農村建設網站正式啟動。網頁內容已全部新增完畢,並對涉農資訊能夠進行及時地採集、釋出,對網頁內容定期更新。

目前全區38個鄉鎮和13個涉農部門已基本建立了農村資訊服務站,各鄉鎮和涉農部門配備了資訊員。網頁內容新增基本完成。下一步爭取為鄉鎮和涉農部門配備好裝置、培訓好資訊員專兼職資訊員、制定好規章制度、完善農村資訊服務站、逐步建設村級資訊服務點。

二、農村資訊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要素資源不足,制約我區農村資訊化發展

一是人力資源不足。農村資訊化系統網路管理、網站開發、資訊採編、資訊化專案的實施缺乏既懂資訊科技又懂農業技術的複合型人才。二是硬體資源不足。由於資金投入有限致使系統硬體技術改造相對落後,不能適應新形勢下資訊化工作的要求。三是資訊資源不足。農業資訊的採集、處理方法還不夠科學,農業資訊資源的開發和農業資訊諮詢服務處於初始階段,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的需要。

(二)組織體系不順,影響農村資訊隊伍的穩定

區農村資訊中心難以充分發揮作用。部分鄉鎮對農業資訊工作重視不夠,兼職農村資訊員調換頻繁,農村資訊工作未列入鄉鎮的目標管理考核內容,影響了農業資訊人員的積極性、隊伍的穩定性,制約了農村資訊化工作的推進。

(三)部門協作不暢,限制農業資訊化水平的提高

農村資訊化是一個系統化工程,農村資訊也不是單純的種養業資訊,需要所有涉農部門、鄉鎮及媒體單位的通力協作。但目前部門協作不暢,嚴重限制了農村資訊化水平的提高:一是資訊共享程度低。目前我區各涉農部門之間資訊溝通不夠,受部門職能的限制,資訊資源的採集和應用也較片面。二是協作單位重視不夠,支援力度不足。

(四)傳輸渠道不完善,影響農業資訊交流的時效性

雖然目前每個鄉鎮都有農村資訊站,但在農村資訊的收集、儲備、傳播、反饋等方面還存在諸多不足。一是由於部分鎮村幹部、企業協會、合作社及專業大戶不會使用網際網路,缺乏現代化溝通手段,資訊不能直接傳送到農民手中。二是農民的資訊意識薄弱。受經濟和文化基礎的限制,沒有條件及時、直接地從網上獲取資訊,也沒有能力上網釋出資訊。三是區農村資訊中心與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兄弟縣市、涉農機構、網上有價值的資訊資源之間缺乏穩定、快速、大容量的資訊交流渠道。

三、對我區農村資訊化發展的建議

(一)加強領導,強化責任

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及各鄉鎮提高對農村資訊化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加大對農村資訊化建設政策和資金的支援力度。一是完善鄉鎮、村資訊服務機構。根據目前我區農村資訊工作現狀和農村資訊化的發展趨勢,在各鄉鎮配備專職人員、村級安排兼職人員來負責資訊化工作,以促進農村資訊化工作的有序開展。二是強化農村資訊工作責任制。將農村資訊工作納入各涉農部門和鄉鎮年終考核內容,並與各單位資訊責任人簽訂目標責任書,制定相應制度,實行規範化管理,確保農村資訊工作落到實處。三是增加資金投入。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資金、區鄉兩級應從支農資金中拿出一定比例,專項扶持農村資訊服務體系建設,重點扶持基礎設施建設,繼續開展村級農村資訊服務示範點建設,鼓勵農業企業和大戶等在涼州區新農村建設網上設立專頁, 建設數字農業,加快農村資訊化步伐。

(二)優化結構,提高素質

一是加強農村資訊化管理和服務隊伍建設。把健全隊伍、完善服務網路作為完善農村資訊服務工作的首要任務來抓,下大力氣抓好資訊服務平臺建設,開展健全的區、鄉、村三級農村資訊服務網路;下大力氣抓好農業資訊管理隊伍建設,儘快建立一支懂農業、精技術、會管理的高素質的農業資訊管理隊伍;下大力氣抓好鄉村及涉農部門資訊員隊伍建設,按照農業部《關於做好農村資訊服務網路延伸和農村資訊員隊伍建設工作的意見》,採取統一教材、統一管理、分級培訓的辦法,使資訊員隊伍延伸到村、延伸到企業、延伸到批發市場、延伸到涉農部門。二是加強農民資訊員隊伍建設。加強農民資訊員隊伍建設是解決資訊服務“最後一公里”問題的有效途徑,從龍頭企業、種養大戶、農民經紀人、專業合作組織以及村幹部中選拔事業心強、有經營頭腦、掌握一定農業技術、樂於為民辦事的同志作為農民資訊員,依靠他們把資訊傳到千家萬戶,努力建設一支素質好、業務精的農民資訊員隊伍。三是提高農民的資訊知識水平。結合農業職業技能培訓,強化農民的資訊意識和提高他們獲取應用資訊的能力,使農民真正“懂資訊、用資訊”,利用資訊科技改造傳統產業、發展現代農業。

(三)整合資源,健全體系

充分行使農業部門主管農業和農村經濟資訊職能,整和氣象、電信、科技、教育、廣播、電視等部門的網路、媒體、技術方面的資訊資源,共同做好農村資訊服務工作,著力打造三級平臺(區、鄉、村)、建設三張網路(通訊、電視、報紙)、實施“三電合一”(電話、電視、電腦)。一是加強對農村資訊資源開發和利用的統籌規劃和指導。加快資訊標準的制定和實施,建立資訊交流共享機制,推進農村資訊系統、網站、資訊資源的整合和整合,實現涉農公共資料的相容與共享,使政府、企業和農戶獲得充分、有效的“三農”資訊。二是提高資訊分析加工能力,促進資訊資源的綜合、高效利用。對關係農民切身利益的農產品價格、農業病蟲害及災害天氣等重要資訊進行超前預測、預警預報,及時把準確、可靠、實用的資訊提供給廣大農民,真正發揮資訊指導生產,促進銷售的作用,同時防止資訊汙染和資訊誤導。三是加強資訊採集點和資訊採集系統的建設。進一步完善建立鄉鎮資訊服務站和村、專業協會、農業合作社、科技示範場的資訊採集點,充分發揮它們的推廣示範、資訊反饋等作用。

(四)創新服務,突出重點

一是積極探索和完善網站的服務模式與服務內容,增強對農業資訊釋出、農產品銷售、農業科技成果轉讓、專家諮詢、市場供求等方面的服務支援,提高服務效率與效果。二是推廣“三電合一”農業資訊服務模式,以現有網路和網站為基礎,加強與電視臺合作的農業欄目,提高資訊容量、及製作水平,使其題材選擇與製作更接近於廣大農民群眾的需求,把適用的資訊及時傳到農民和各類農業生產經營者手中;充分發揮電信設施便捷、易推廣的特點,利用電話及時有效地為企業和農戶提供個性化資訊化服務;充分發揮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優勢,利用基層農技推廣隊伍和資訊員隊伍,做好資訊的收集、釋出等服務工作。三是配合我區農村遠端教育的需要,選擇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優勢的農業科技專案和農業重點產業,製作出高質量的農業科教片,為農民提供一批直觀生動的先進實用技術資料。四是進一步抓好“涼州區新農村建設網”和“一站通”推廣工作。大力推廣運用供求資訊釋出平臺,促進我區農產品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