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愛好>

校園食品衛生安全知識

愛好 閱讀(2.58W)

作為學生應掌握一定的食品安全衛生知識,做好個人防護,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相關校園食品衛生安全知識,希望大家喜歡。

校園食品衛生安全知識

  校園食品衛生安全知識1

個人防護

(一)、購買食物時,注意食品包裝有無生產廠家、生產日期,是否過保質期,食品原料、營養成分是否標明,有無QS標識,不能購買三無產品。

(二)、開啟食品包裝,檢查食品是否具有它應有的感官性狀。不能食用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黴變、生蟲、汙穢不潔、混有異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若蛋白質類食品發粘,漬脂類食品有嚎味,碳水化合物有發酵的氣味或飲料有異常沉澱物等等均不能食用。

(三)、不到校園周邊無證攤販處購買盒飯或食物,減少食物中毒的隱患。

(四)、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後洗手,自己的餐具洗淨消毒,不用不潔容器盛裝食品,不在食堂亂扔垃圾防止蚊蠅孳生。

(五)、白開水是最好的飲料,一些飲料含有防腐劑、色素等,經常飲用不利於青少年學生的健康。

(六)、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預防腸道寄生蟲病的傳播。

(七)、生吃的蔬菜和水果要洗乾淨後再吃,以免選成農藥中毒。

(八)、少吃油炸、煙燻、燒烤的食品,這類食品如製作不當會產生有毒物質。

合理的飲食習慣

(一)、建立合理的膳食制度。膳食制度常隨學習情況、生活習慣和季節不同而異。一般以一日三餐為好,因為食物進入胃後,在正常情況下,4-5個小時可以排完,一日三餐剛好適應胃的消化機能。

(二)、飯菜不單調,吃飯不偏食 。有些學生由於各種原因,往往喜歡吃單一飯菜,這是很不好的習慣。各種食品都有其各自的營養成分,經常變換選擇飯菜進餐,才能為人體提供足夠的營養素。

(三)、膳食合理搭配。提倡食物混食、粗細搭配。粗糧、細糧、葷菜、素菜相互搭配,混合食用的營養價值要比單吃一種食物高,用餐時,幹稀要搭配,副食品葷素要搭配。雞鴨魚肉雖然都含有優質蛋白質,但它無法滿足機體對其它營養素的要求,而各種蔬菜中所含的大量維生素、無機鹽和纖維素等成分,恰好彌補了這方面不足。

(四)、不要暴飲暴食。明代《東谷贅言》中說,多食之人有五患:一者大便數,二者小便數,三者擾睡眠,四者體重不修養,五者多患食不消化。現代醫學認為,暴飲暴食能增加胃的負擔,引起消化液供不應求,從而造成消化不良,甚至造成急性胃炎。

(六)、運動前後的飲食衛生。體育鍛鍊提高消化器官的功能,使吃下去的東西能更好更快地消化吸收。

  校園食品安全知識2

預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講究個人衛生,做到勤洗澡、勤換衣、勤剪指甲、勤理髮,勤換床單和被套、勤晒被褥。保持教室、臥室環境的清潔衛生,養成飯前便後洗手、不暴飲暴食的良好習慣。其次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潔瓜果、不吃腐敗變質食物、不吃未經高溫處理的飯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再就是要從食品標籤上注意識別食品質量,選擇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從口入"的第一關。

一、認識食物中毒特徵

潛伏期短:一般食後幾分鐘到幾個小時發病。

胃腸道症狀:腹瀉、腹痛,有的伴隨嘔吐、發熱。

二、提高自我救護意識

出現上述症狀,應懷疑是否食物中毒,並及時到醫院就診,同時報告老師。

三、預防發生食物中毒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特別是飯前便後,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

不吃生、冷、不清潔食物。

不吃變質剩飯菜。

少吃、不吃冷飲

少吃、不吃零食。

不要長期吃辛辣食品。

不要隨便吃野果,吃水果後不要急於喝飲料特別是水。

劇烈運動後不要急於吃食品或喝水。

不到無證攤點購買油炸、煙燻食品,儘可能在學校食堂就餐。千萬不要去無照經營攤點飯店購買食品或者就餐。

不喝生水,建議喝標準的純淨水。

四、謹慎選購包裝食品,認真檢視包裝標識,檢視市場準入標誌(QS)

檢視基本標識,廠家廠址、電話、生產日期、保質期是否標示清楚、產品是否合格。

簡介市場準入標誌QS:為了保護人們飲食衛生安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局自2002年起,在全國範圍內實施食品安全市場準入制度,對出廠食品,經過強制檢驗合格後,加貼市場準入標誌,方便選購。

第一批必須標註QS的食品共5類,分別是小麥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醬油、醋。

第二批必須標註QS標誌的食品共分10類,主要包括肉製品、乳製品、飲料、調味品(糖和味精)、方便麵、餅乾、罐頭食品、冷凍飲品、膨化食品及速凍米麵製品。

第三批必須標註QS的食品共分13類,主要包括糖果製品、茶葉、葡萄酒及果酒、啤酒、黃酒、醬醃菜、蜜餞、炒貨、蛋製品、可可製品、咖啡、水產加工品、澱粉及澱粉製品。

五、如何判別偽劣食品?

偽劣食品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但人們在日常購物時卻難以識別。《偽劣食品防範“七字法”》,以通俗易懂易記的方式引導消費者強化食品安全自我防範,以期使偽劣食品因缺乏市場而退出市場。防範“七字法”:即防“豔、白、反、長、散、低、小”。

一防“豔”。對顏色過分豔麗的食品要提防,如目前上市的草莓象蠟果一樣又大又紅又亮、鹹菜梗亮黃誘人、瓶裝的蕨菜鮮綠不褪色等,要留個心眼,是不是在新增色素上有問題?

二防“白”。凡是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十有八九會有漂白劑、增白劑、麵粉處理劑等化學品的危害。

三防“長”。儘量少吃保質期過長的食品。3℃ 貯藏的包裝熟肉禽類產品採用巴氏殺菌的,保質期一般為7—30天。

四防“反”。就是防反自然生長的食物,如果食用過多可能對身體產生影響。

五防“小”。要提防小作坊式加工企業的產品,這類企業的食品平均抽樣合格率最低。

六防“低”。“低”是指在價格上明顯低於一般價格水平的食品,價格太低的食品大多有“貓膩”。

七防“散”。散就是散裝食品,有些集貿市場銷售的散裝豆製品、散裝熟食、醬菜等可能來自地下加工廠。

六、如何識別食品標籤

1、必須標註的內容:食品標籤必須按照《食品標籤通用標準》正確標註各項內容。包括食品的名稱、配料表、淨含量及固形物含量、製造者、及經銷商的名稱和地址、生產日期和貯存指南、質量等級、產品標準號、保質期等。

2、標籤內容齊全,標籤內容完整、規範和真實。

3、保質期和儲存期的區別:保質期是指最佳食用期,在標籤上規定的條件下,保持食品衛生質量和營養的期限。在此期限內,食品完全適於銷售,並符合標籤內容和產品標準中所規定的衛生質量;超過此期限,在一定的時間內食品仍然可以食用的。儲存期是指推薦的最終食用期,在標籤上規定的條件下,食品可以食用的最終日期;超過此期限,產品的質量可能發生變化,食品不再適於銷售和食用。

  校園食品安全知識3

一、衛生監督教您如何預防食物中毒

為了更好地預防食物中毒的發生,衛生監督部門提醒廣大消費者幾點預防食物中毒的辦法:

第一首先是識別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

1、容易被細菌汙染的食物有:肉、魚、蛋、乳等及其製品,如燒、滷肉類;冷盤;剩餘飯菜等。

2、容易被一些化學物質汙染的食物有:被農藥汙染的蔬菜、水果、受有毒藻類汙染的海產貝類等。

3、本身含有天然有毒成份的食品,如河豚魚、毒蘑菇;腐爛變質的青皮紅肉的魚類如金槍魚、青魚、池魚等。

4、在某一特定環境下能產生有毒物質的食品,如發芽馬鈴薯、黴變甘蔗、未加熱煮透的豆漿、四季豆、杏仁、木薯、鮮黃花菜等。

第二是瞭解預防食物中毒的方法:

1、要保證食物衛生、安全,不要採摘、撿拾、購買、加工和食用來歷不明的食物和死因不明的畜禽或水產品以及不認識的野生菌類、野菜和野果。

2、購買和食用定型包裝食品時,請注意檢視有無生產日期、保質期和生產單位,不要食用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建議不要購買散裝白酒和植物油。

3、保持廚房環境和餐用具的清潔衛生。

4、選擇新鮮、安全的食品和食品原料。切勿購買和食用腐敗變質、過期和來源不明的食品,切勿食用發芽馬鈴薯、野生蘑菇、河豚魚等含有或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質的原料加工製作的食品。

5、蔬菜按一洗二浸三燙四炒的順序操作處理。

6、肉及家禽在冷凍之前按食用量分切,烹調前充分解凍。

7、徹底加熱食品,特別是肉、奶、蛋及其製品,四季豆、豆漿等應燒熟煮透。

8、烹調後的食品應在2小時內食用。

9、妥善貯存食品。食品貯存密封容器內,生、熟食品分開存放,新鮮食物和剩餘食物不要混放。提前做好的食品和需要儲存的剩餘食品存放在高於60攝氏度或低於10攝氏度的'條件下。

10、經冷藏儲存的熟食和剩餘食品及外購的熟肉製品食用前應徹底加熱。食物中心溫度須達到70攝氏度,並至少維持2分鐘。

11、不光顧無證無照的流動攤檔和衛生條件差的飲食店。

12、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不吃生食、不喝生水。

如一旦發生食物中毒,應立即採取措施:

1、停止供應、食用可疑中毒食物。

2、採用指壓咽部等緊急催吐辦法儘快排出毒物。

3、儘快將病人送附近醫院救治。

4、馬上向所在地的衛生監督所或防保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同時注意保護好中毒現場,就地收集和就地封存一切可疑食品及其原料,禁止轉移、銷燬。

5、配合衛生部門調查,落實衛生部門要求採取的各項措施。

二、豆漿中毒的原因和預防

1、中毒原因 生豆漿裡含有胰蛋白酶的抑制物,可抑制體內蛋白酶的正常活性,並對胃腸有刺激作用。在煮豆漿時,當燒到80℃時,會出現“假沸”現象,有許多泡沫上浮,但此時豆漿中的有害物質並未被分解破壞,人喝後易引起中毒。

2、中毒表現 潛伏期數分鐘到1小時,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脹,有的腹瀉、頭痛,經對症治療可很快自愈。

3、預防措施 煮豆漿時要注意識別“假沸”現象,必須徹底煮開3—5分鐘再喝。

另外,豆漿忌衝雞蛋、忌與藥物同食,忌空腹、過量喝豆漿,以免破壞其營養價值或影響吸收。忌用保溫瓶盛裝豆漿,以防細菌在豆漿中大量繁殖,使豆漿容易變質,危害人體健康。

三、漂亮食品要慎食

當你看到一些五顏六色的食品時,可能會被那些鮮豔奪目的色彩所吸引。可你是否知道,這些“漂亮的食品”是怎麼“漂亮”起來的嗎?

一些“漂亮食品”的“漂亮”外表,主要是在製作中加入了色素的緣故。色素,又叫著色劑,分兩大類,即食用天然色素和食用合成色素。食用天然色素主要指從動植物組織中提取的色素,大多數是植物色素。食用合成色素也稱食用合成染料,其中很多屬於煤油染料,不僅無營養價值,並且主要化學效能直接危害人體健康。因此,在食品中合成色素應儘量不用或少用,嬰兒食品禁止使用。天然色素比合成色素危害要小些,但在使用時也必須要經過毒理學鑑定,只能按照規定使用。對此,國家的食品衛生標準已經有明確要求。

一些不法廠家為了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常擴大食用色素的使用範圍和使用量,甚至非法使用工業色素等加工食品,製作出一些令人眼花繚亂的“漂亮食品”,這是違反衛生要求的。消費者在提高自我保護意識的同時,應堅決拒絕這些“漂亮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