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愛好>

關於寶寶營養不良的症狀

愛好 閱讀(6.94K)

【導讀】寶寶營養不良的症狀包括熱能或營養素的不足或缺乏,對正處於旺盛生長髮育階段的孩子的健康有嚴重影響。它常繼發於一些醫學和外科的原因,如經常生病、慢性腹瀉、短腸綜合徵和吸收不良性疾病。 寶寶營養不良的症狀

關於寶寶營養不良的症狀

寶寶營養不良是指攝食不足或食物不能充分吸收利用,以致能量缺乏,不能維持正常代謝,迫使肌體消耗,出現體重減輕或不增,生長髮育停滯,肌肉萎縮的病症,又稱蛋白能量不足性營養不良,多見於3歲以下的幼兒,它屬於中醫“疳症”範疇。

寶寶營養不良包括熱能或營養素的不足或缺乏,對正處於旺盛生長髮育階段的孩子的健康有嚴重影響。它常繼發於一些醫學和外科的原因,如經常生病、慢性腹瀉、短腸綜合徵和吸收不良性疾病。

寶寶營養不良的症狀主要有:一度營養不良,體重減少15~25%脂肪層變薄,肌肉不堅實;二度營養不良;體重減少25~40%,身長低於正常。脂肪層消失,肋骨、脊柱突出,面板蒼白失去彈性,肌張力低下,不能站立,哭聲無力,運動功能發育遲緩,情緒不穩定,睡眠不安,食慾低下;三度營養不良,體重減輕40%以上,身長低於正常,發育遲緩,骨齡低,脂肪層消失,頜顴骨突出,老人貌,面板蒼白乾燥,無彈性,生命體徵低弱,情緒不穩定,食慾低下,或消失,易腹瀉,嘔吐合併感染。

寶寶營養不良的原因

1、餵養不當:長期攝食不足,如母乳不足又未能及早新增輔食;人工餵養者,食物的質和量未能滿足需要,如乳類稀釋過度,或單純用澱粉類食品餵哺;突然斷奶,嬰兒不能適應新的食品等。

2、飲食習慣不良:飲食不定時、偏食、反芻習慣或神經嘔吐等。由於營養攝入不足,機體消化,吸收利用的功能不完善,動用體內的糖元,繼之消耗脂肪,蛋白質致負氮平衡,血漿蛋白,血糖,膽固醇均下降,基礎代謝僅為正常小兒的70%或更低。

3、疾病因素:疾病影響食慾,妨礙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並增加機體的消耗。易引起營養不良的常見疾病有:遷延性嬰兒腹瀉、慢性腸炎或痢疾、各種酶缺乏所致的吸收不良綜合徵、腸寄生蟲病、結核病、麻疹、反覆呼吸道感染、慢性尿路感染等,某些消化道先天畸形(如脣裂、先天性肥大性幽門狹窄或賁門鬆弛等)和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均可致餵養困難。

4、某些遺傳性代謝障礙和免疫缺陷病也可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早產和雙胎易引起營養不良,宮內感染,孕母疾病或營養低下,胎盤和臍帶結構與功能異常均可導致胎兒營養不足和宮內生長阻滯,為嬰兒營養不良的先決條件。重度營養不良大多由於多種因素所致。

寶寶營養不良的危害

1、營養不良初期,身高並無影響,但隨著病情加重,骨骼生長減慢,身高亦低於正常。輕度營養不良,精神狀態正常,但重度可有精神萎靡,反應差,體溫偏低,脈細無力,無食慾,腹瀉、便祕交替。合併血漿白蛋白明顯下降時,可有凹陷性浮腫、皮膚髮亮,嚴重時可破潰、感染形成慢性潰瘍。重度營養不良可有重要臟器功能損害,如心臟功能下降可有心音低鈍,血壓偏低,脈搏變緩,呼吸淺表等。

2、由於營養不良的患兒免疫功能低下,故易患各種感染,如反覆呼吸道感染、鵝口瘡、肺炎、結核病、中耳炎、尿路感染等;嬰兒腹瀉常遷延不愈加重營養不良,形成惡性迴圈。營養不良可併發自發性低血糖,患兒可突然表現為面色灰白、神志不清、脈搏減慢、呼吸暫停、體溫不升但無抽搐,若不及時診治,可致死亡。

3、重度營養不良可有重要臟器功能損害,如心臟功能下降,可有心音低鈍,血壓偏低,脈搏變緩,呼吸淺表等。常見的併發症有營養性貧血,可有多種維生素缺乏,約有3/4的病兒伴有鋅缺乏,由於免疫功能低下,故易患各種感染病。同時,嬰幼兒時期是生長髮育速率最快的發育關鍵階段,缺乏蛋白質和能量對其生長的'影響是致命的。嬰兒營養不良可導致免疫功能受損,增加疾病易感性和疾病死亡率。

寶寶營養不良的訊號

寶寶營養狀況滑坡,往往在疾病出現之前,就已有種種訊號出現了。父母若能及時發現這些訊號,並採取相應措施,就可將營養不良扼制在“萌芽”狀態。現在,我們來看看哪些訊號特別值得父母們留心:

一、情緒變化。美國兒科醫生的大量調查研究資料顯示,當寶寶情緒不佳、發生異常變化時,應考慮體內某些營養素缺乏。寶寶鬱鬱寡歡、反應遲鈍、表情麻木提示體內缺乏蛋白質與鐵質,應多給寶寶吃一點水產品、肉類、奶製品、畜禽血、蛋黃等高鐵、高蛋白質的食品。寶寶憂心忡忡、驚恐不安、失眠健忘,表明體內B族維生素不足,此時補充一些豆類、動物肝、核桃仁、土豆等B族維生素豐富的食品大有益處。寶寶情緒多變,愛發脾氣則與吃甜食過多有關,醫學上稱為“嗜糖性精神煩躁症”。除了減少甜食外,多安排點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也是必要的。寶寶固執、膽小怕事,多因維生素A、B、C及鈣質攝取不足所致,所以應多吃一些動物肝、魚、蝦、奶類、蔬菜、水果等食物。

二、行為反常。營養不良也可引起寶寶行為反常,大體上可歸納為以下幾種:不愛交往、行為孤僻、動作笨拙,多為體內維生素C缺乏的結果。在食物中新增富含此類維生素的食物,如蕃茄、桔子、蘋果、白菜與萵苣等為最佳食療食物。這些食物所含豐富的酸類和維生素,可增強神經的資訊傳遞功能,緩解或消除上述症狀。行為與年齡不相稱,較同齡寶寶幼稚可笑,表明體內氨基酸不足,增加高蛋白食品如瘦肉、豆類、奶、蛋等勢在必行;夜間磨牙、手腳抽動、易驚醒,常是缺乏鈣質的訊號,應及時增加綠色蔬菜、奶製品、魚肉鬆、蝦皮等;喜歡吃紙屑、泥土等異物,稱為“異食癖”。多與缺乏鐵、鋅、錳等微量元素有關。海帶、木耳、蘑菇等含鋅較多,禽肉及海產品中鋅、錳含量高,應是此類寶寶理想的“盤中餐”。 ...

寶寶營養不良的預防

治療寶寶營養不良,首先最重要的是調整飲食,輕、重度營養不良患兒,因消化能力尚好,可給予容易消化的食物,並供給大量維生素類,儘可能使糖、脂肪和蛋白質的比例符合3:2:1,每日每公斤體重供給熱量170~250焦耳。若消化與吸收良好,每隔兩三天酌情適當增加。其次是給患兒服各種消化酶,如胃蛋白酶、胰酶,幫助消化。口服維生素B1、B6與C等。中醫推拿捏脊療法也有一定療效。極重度營養不良者應住院治療。

預防寶寶營養不良症,主要從新生兒開始進行科學餵養。嬰兒期儘量採取母乳餵養,特別是早產兒更應設法母乳餵養。母乳不足可採用人工餵養或混合餵養,並按時新增輔助食品。為嬰幼兒制定科學生活制度,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保證有充足的睡眠時間,進行合理的室外活動,鍛鍊身體。這樣,能促進食慾,有助於消化能力的提高。對患兒患有其他慢性疾病的,應積極給予治療,消除病因後,營養不良的情況會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