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愛好>

杜康是哪個朝代的人有哪些事蹟

愛好 閱讀(4.05K)

杜康,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釀酒始祖”,因杜康善釀酒,後世將杜康尊為酒神。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杜康是哪個朝代的人有哪些事蹟,希望大家喜歡!

杜康是哪個朝代的人有哪些事蹟
  杜康究竟是哪個朝代的人

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夏代國君,姒姓。夏王相的兒子,母親為有仍氏(今山東省微山縣)人。據民間傳說和歷史資料記載,少康又名杜康,今陝西白水縣人,夏朝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的第五位國王。許慎的《說文解字》中說杜康就是夏朝第五世君主少康。

少康,中國夏朝第六任國王(自禹起第六位),相的兒子,杼的父親。他是相的遺腹子。相被迫自殺時,少康還沒有出生。母親後緡氏當時顧不得失去相的`悲痛和王后的尊嚴,急忙隨宮女從狗洞中爬出,逃到孃家有仍氏部落(今山東濟南東南),第二年生下了少康。

夏王相統治的末期,后羿發動叛亂,廢相篡奪王位。七年後寒浞殺后羿篡位,並追殺相,相死時妻子 後緡時正懷孕,被迫逃回有仍氏,生下相的遺腹子少康。少康長大後為有仍氏牧正,又逃至有虞氏(今河南商丘虞城南)任庖正,在虞娶妻,有田一成(方10裡),有眾一旅(500人)。積極爭取夏眾與夏民,志在復國。後在同姓部落斟灌與斟鄩的幫助下,與舊臣靡等人合力,攻滅了寒浞,恢復了夏王朝的統治,少康還都陽夏(今河南周口太康),此即史書中所稱的少康中興。少康後遷都於原(今河南濟源西北)。

另一說法杜康為中國史傳的“釀酒始祖”,生卒年不詳,根據不同地區的民間傳說,造酒聖人杜康又有黃帝大臣、夏代國君、周代釀酒聖人以及漢代杜康之說。

相傳杜康是酒的發明者,因此後世將杜康尊為酒神,制酒業則奉杜康為祖師爺。孔穎達疏引漢應劭《世本》:“杜康造酒,”後世因以“杜康”借指酒。杜康生卒於白水(陝西),是白水人民的驕傲。杜康酒釀出了淳厚的風土人情,釀出了古老的白水文化。明清、民國年間,白水燒鍋千家,酒坊四鄉。三國時,曹操吟詠出了“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千古絕唱:唐朝詩人杜甫寫出了“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杜酒勞頻勸”的優美詩句:晚唐詩人皮日休亦有“滴滴連有聲,空凝杜康語”的佳句傳頌,濃香的杜康酒將黃土高原的淳樸和熱烈展現得淋漓盡致。

  杜康是怎麼釀酒的

黃帝建立部落聯盟後,經過神農氏嘗百草,辨五穀,開始耕地種糧食。黃帝命杜康管理生產糧食,杜康很負責任。由於土地肥沃,風調雨順,連年豐收,糧食越打越多,那時候由於沒有倉庫,更沒有科學保管方法,杜康把豐收的糧食堆在山洞裡,時間一長,因山洞裡潮溼,糧食全黴壞了。黃帝知道這件事,非常生氣,下令把杜康撤職,只讓他當糧食保管,並且說,以後如果糧食還有黴壞,就要處死杜康。

杜康由一個負責管糧食生產的大臣,一下子降為糧食保管,心裡十分難過。但他又想到嫘祖、風后、倉頡等臣,都有所發明創造,立下大功,唯獨自己沒有什麼功勞,還犯了罪。想到這裡,他的怒氣全消了,並且暗自下決心:非把糧食保管這件事做好不可。有一天,杜康在森林裡發現了一片開闊地,周圍有幾棵大樹枯死了,只剩下粗大樹幹。樹幹裡邊已空了。杜康靈機一動,他想,如果把糧食裝在樹洞時,也許就不會黴壞了。於是,他把樹林裡凡是枯死的大樹,都一一進行了掏空處理。不幾天,就把打下的糧食全部裝進樹洞裡了。

誰知,兩年以後,裝在樹洞裡的糧食,經過風吹、日晒、雨淋,慢慢地發酵了。一天,杜康上山檢視糧食時,突然發現一棵裝有糧食的枯樹周圍躺著幾隻山羊、野豬和兔子。開始他以為這些野獸都是死的,走近一看,發現它們還活著,似乎都是睡大覺。杜康一時弄不清是啥原因,還在納悶,一頭野豬醒了過來。它一見來人,馬上竄進樹林去了。緊接著,山羊、兔子也一隻醒來逃走了。杜康上山時沒帶弓箭,所以也沒有追趕。他正準備往回走,又發現兩隻山羊在裝著糧食的樹洞跟前低頭用舌頭舔著什麼。杜康連忙躲到一棵大樹背後觀察,只見兩隻山羊舔了一會兒,就搖搖晃晃起來,走不遠都躺倒在地上了。杜康飛快地跑過去把兩隻山羊捆起來,然後才詳細察看山羊剛才用舌頭在樹洞上舔什麼。不看則罷,一看可把杜康嚇了一跳。

  杜康是否是最早的釀酒人

自古以來,中國的各種聖是應有盡有。詩聖有杜甫,書聖有王羲之,醫聖有張仲景,茶聖有陸羽等等。那麼杜康是什麼聖呢?很顯然,這個中國釀酒的發明家,被後人親切地成為酒聖。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酒聖杜康發明酒的歷程吧。

這釀酒的歷程主要還是要與杜康的身世結合起來講。先來講一講身為黃帝管糧大臣的杜康。當時由於糧食供給量比較大,需求又比較少,於是糧食的儲存就成為了一個大問題。身為專門管理糧食的杜康,自然要為黃帝排憂解難。一天,杜康在樹林裡散步,發現樹林裡有許多枯死的樹,這些樹都只剩下粗大空蕩的樹幹。於是杜康就想,要不就把糧食存在這裡吧。

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杜康來這裡檢視,發現在這些樹前橫七豎八的躺著一些野豬、兔子等,一動不動的,又不像是死了。於是他就上前檢視,發現在這些樹幹的裂縫裡竟然流出一些水來,湊近一些,清新撲鼻。杜康隨後又嚐了幾口,感覺神清氣爽,就把這些水收集起來,帶回去給別人嚐嚐。大家小心的品嚐之後,覺得味道甚好,就這樣酒在民間漸漸的傳了開來。

還有就是東周時期放牧的杜康。由於思念家鄉,杜康經常都沒有什麼胃口。所以他放牧時隨身帶的秫米團都會剩下一半,這是杜康就把剩下的一半扔在附近的桑樹洞中。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桑樹洞中堆積了許多的秫米團,有一天杜康又去扔時,忽然聞到了一陣清香,樹洞裡也有水向外流出。杜康嚐了幾口,發現很好喝,於是經過研究,改良了這個方法,釀出了供人飲用的秫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