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第二學歷>自學考試>

2017自學考試《中國文化導論》備考試題及答案

自學考試 閱讀(3.22W)

  一、單項選擇題

2017自學考試《中國文化導論》備考試題及答案

1.一個時期某一階層或某一行業的人群對文化問題所持的態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裡所表現的意識形態,稱作 【 C 】

A.文化思潮 B.文化傳統 C.文化觀念 D.文化現象

2.中國廣大的東部地區處在季風氣候區內,四季分明,降雨量呈明顯的季節性,故其災害性氣候也不少,旱災特重,其次是 【 C 】

A.地質災害等 B.沙塵暴災害等 C.洪澇災害等 D.風災等

3.從氣候變遷的角度講,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我國氣候進入 【 D 】

A.第一個溫暖期 B.第二個溫暖期 C.第三個溫暖期 D.第四個溫暖期

4.分裂與統一是中國歷史的兩大現象,其佔主導傾向的追求是 【 D 】

A.和睦 B.團結 C.和平 D.統一

5.舊石器時代的特徵是打製石器的使用,當時還沒有 【 D 】

A.原始採集業 B.原始捕撈業 C.原始狩獵業 D.農業

6.中國“家天下”的歷史開始於 【 C 】

A.三皇時代 B.五帝時代 C.夏代 D.商代

7.春秋時期的思想家更像學者、牧師,而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更像 【 D 】

A.教師 B.官吏 C.說客 D.辯士

8.中國歷史上,南方的水稻生產上升至高居糧食作物產量的全國第一位是在 【 C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9.七巧板運用的原理是古算中的 【 A 】

A.出人相補原理 B.等差原理 C.中國剩餘定理 D.秦王暗點兵

10.我國古代醫學診斷技術“四診”指望、聞、問和 【 D 】

A.查 B.驗 C.測 D.切

11.我國的造紙術傳人歐洲是在 【 C 】

A.公元6世紀 B.公元8世紀 C.公元12世紀 D.公元16世紀

12.中國古代,開創考選官員的制度,而且確立了儒家思想在選官制度中的支配地位的朝代是 【 B 】

A.周代 B.漢代 C.隋代 D.唐代

13.中國古代社會的政治結構具有獨特的東方文化特色,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宗法原則與君主專制的政治體制相結合,使得中國政治制度的鮮明特點是 【 C 】

A.選舉政治 B.世襲政治 C.倫理政治 D.文官政治

14.完整的宗法制度出現於 【 C 】

A.五帝時期 B.夏朝 C.周代 D.春秋時期

15.君主專制制度之下,古代中國政治生活中的頭等大事是 【 D 】

A.宗族祭祀與祖先崇拜 B.軍事征伐與發展農業C.祖先崇拜與發展農業 D.宗族祭祀與軍事征伐

16.中國素稱“禮義之邦”,把禮的重要作用說成是“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的經典是 【 A 】

A.《左傳》 B.《周禮》 C.《論語》 D.《孟子》

17.下列典籍中,運用類比思維最多的是 【 D 】

A.《周禮》 B.《莊子》 C.《周易》 D.《詩經》

18.下列觀念中,造成中國文化中追求和諧社會的理想主義傾向的觀念是 【 B 】

A.知行合一 B.天人合一 C.重義輕利 D.文以載道 19.倡導道教於鶴鳴山(今四川崇慶境內),因人道須出五斗米,故稱“五斗米道”。這位“天師”是 【 A 】

A.張道陵 B.張角 C.張魯 D.張衡

20.唐代有一位詩人貶謫江州後,寄情山水詩酒之間,繼而皈依佛教,以“香山居士”自許。這位詩人是 【 D 】

A.王維 B.柳宗元 C.杜牧 D.白居易

  二、多項選擇題

21.中國文化屬於(BCE)

A.民族文化B.國別文化C.多民族構成的共同體文化 D.漢民族文化E.東方文化

22.明清時期,長江三角洲湖泊水吞吐量急劇下降、中下游水患嚴重的原因有(BD )

A.過分追求眼前利益B.過分追求糧食生產C.過度拓寬湖泊面積 D.大片地圍湖造田 E.土地沙化

23.莊子哲學思想的宗旨在於個體精神解放,其最高表現是(AB)

A.逍遙B.無矛盾地生存於世界之中C.否認客觀現實,強調超越的生活 D.以自我為中心的精神限制E.兼愛非攻

24.下列各項中,屬於《漢書•藝文志》所載與醫學有關的“方技”有(ABC)

A.醫經B.經方C.神仙 D.四診E.卜算

25.中國古代的思維模式,最有特色的有(ABD)

整體思維B.類比思維C.抽象思維 D.辯證思維E.形象思維

  三、名詞解釋題 (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31.廣義文化 答:廣義文化是人類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共同創造並賴以生存的物質與精神存在的總和。

32地理環境 答:它是人類存在和文化創造的先決條件。生活在一定地理範圍中的人群,必須依賴自然提供給他們的條件.進行他們的文明建構,展開他們的文化歷程。故此,文化的總體特徵的瞭解,必須從瞭解其地理環境開始。

33.制度文化 答:制度文化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層面,是人們為適應人類生存、社會發展的需要而主動創制出來的有組織的規範體系.它既是物質文化的反映形式,又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態。

34.楚辭 答:楚辭是戰國時期以屈原為代表的楚國文人創造的一種新詩體,具有十分濃郁的楚國地方文化色彩。楚辭的出現,標誌著中國詩歌從民間集體歌唱過渡到了詩人獨立創作的新階段,對中國文學的發展具有劃時代意義。

35.“中體西用論” 答:“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縮略,這是中國近現代洋務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張與基本理論。主張以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為“本”,去吸收西方科技和文化,達到制夷圖強、復興中華的目的。

  四、簡答題 (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36.請以例項說明典範人物對特定地域文化特色的影響。

答:(1)典範人物潛移默化的影響,也可以帶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出生地,而且任何人對此都會有所覺知,由此產生鄉土意識。 (2)例如:桐城人以文章揚名,是因方苞、姚鼐等人的影響所致;浙東重史學,是因黃宗羲的影響所致;徽州尚經術,是因戴震的影響所致。

37.中國傳統禮俗規約的特點是什麼?

答:(1)傳統禮俗的等差性;(2)傳統禮俗的調和性;(3)傳統禮俗的規範性。

38.簡述中華民族的理想人格。

答:(1)中華民族的理想人格主要以儒家的理想人格為代表。 (2)儒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是聖賢。聖賢包括兩個層次的人格追求,即聖和賢。 (3)聖指聖王,賢通常用“君子”一詞來表示。

39.簡述建國後在語言文字規範方面所開展的工作。

答:建國以後,黨和政府親自領導了文字規範工作。一是針對方言歧異不便交流的狀況,大力推行普通話;二是針對漢字繁難問題,成功開展了簡化字運動,並不斷針對應用中的新問題進行及時的規範工作。上述兩大措施,保證了語言文字在大陸地區的健康發展。

40.簡述科舉取士制度對我國語言文字的負面影響。

答:中國的'科舉取士制度,帶來語言教育中重文言輕口語的做法和作文中言文脫節的嚴重後果。言文脫節不利於文化的普及,卻有利於文化的統治和專制。

  五、論述題 (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1.試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大融合。

答:魏晉南北朝時期曾出現過民族大融合。 (1)南朝:中原人群的南遷及對南方的開發過程也正是南朝民族融合的過程。 (2)北方:十六國時代許多政權的建立者,都對中原文化有較深的薰染。 (3)北魏與其說是漢化,還不如說是“南朝化”。 (4)不能將北朝的民族融合簡單地視為漢化,融合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也是“胡化”。 (5)隋唐立國思想的許多方面,須從其制定者的北方文化背景去考慮,才能得到準確的理解。

42.試述我國曆代農書提出的主要農業經營思想與生產知識。

答:(1)統籌水土利用規劃。提出整地、澆水、種植、施肥、收穫和準備再耕一盤的思想,指出關鍵在於控制人對自然資源的使用限度,任何農業經營都不得違反自然規律。 (2)調整好農業生產關係.要整體地看待農作物的栽培,要協調好勞力、農具與社會組織之間的關係,注意選擇僱工、勤儉持家等。 (3)“荒政”思想。認為全社會都要有居安思危的自覺意識,在中央國策中應包括備荒、救荒的內容。 (4)人力勝天說。即強調人的知識能力和奮鬥精神,認為人的合理作為可以彌補自然資源的不足,取得人力勝天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