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財會職務>審計師>

關於內部審計的潛規則

審計師 閱讀(6.32K)

導讀:內部審計是一個特殊的行業,從事內部審計的人員也是特殊的一群。他們既要從企業風險治理的角度為股東和管理層做好內部顧問,又要練就紮實的基本功,掌握專業的審計方法和技巧。可以說,無論是作為企業的“保健醫生”還是董事會的“風險顧問”,內審人員都需要持續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就跟隨本站小編一起去了解下吧,想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關於內部審計的潛規則

做內審,就得小題大做;做內審,就得順著蛛絲馬跡,抽絲剝繭找到問題癥結所在。“財智匯”專家趙晶老師,在內審方面有很深的心得和實操經驗,切合學員的實際工作所需,能夠幫助大家迅速掌握審計實操中的工作技能

  各種型別的審計專案運作,與管理層溝通推進審計發現事項的解決。

一家工廠,負責生產產品賣給中外的關聯方銷售公司,年銷售額$100M(1億美元)以上,其president也因為身為1millionclub的一員,而且又是DB在中國的元老,而在整個集團享有較高的聲望。審計過程中,我發現該公司在其他應收款(OR)科目某年底有240萬元的餘額。對外資企業來說,OR科目的餘額一般比較固定,無非是一些押金/質保金,員工借款,待攤費用等。因此看到這筆不小的金額掛在年底我覺得有些奇怪,問財務總監,回答是年底清庫存時有些不需要的原材料賣給第三方形成的餘額。

  問出財務總監以下幾個具體的問題,事後的進一步審計結果和財務總監的答案一併附上:

1.

問:這家客戶(A)是怎麼找來的。

答:採購部門找來的。以前只從A這裡買原材料,從來沒有賣材料給A(採購部門找客戶?)

問:為什麼要賣材料給A.這些材料當初是從A這裡買的麼?

答:我們自己不需要了,產品停止生產了。不是從A買來的。

問:你自己都不需要,A買過去幹什麼,何況他為什麼同意按照你的庫存價格購買,(A是不是腦子有病)

答:這個我就不清楚了。

問:賣出去的存貨清單有沒有?

答:我去找找看(過了兩天弄了一份給我,但怎麼看都像現編的,VAT發票上也沒有明細)

問:為什麼這些型號的材料年底的存貨賬上還剩很多?既然不需要了,為什麼不全部賣掉?

答:這些要問採購部.(採購部最後沒有給出原因)

2.

問:把12月份賣出去的發貨單找來給我看。

答:當時很著急,沒有相對應的出庫單。

問:那麼物流公司的運單或者運輸記錄拿來看。

答:是A安排的物流公司,我們這裡沒有任何單據。

問:發貨沒有任何記錄是不是內控有問題?

答:是的,這是我們的疏忽,以後一定改正。(財務總監覺得最後問題落在內控失誤上,無關痛癢,想趕緊認罪就這麼完了。豈料我的興趣剛剛提起來)

3.

問:3月份這筆餘額為什麼沒有了,是收款麼?

答:今年開始我們又收到了訂單,開始逐步回購這些貨物,3月份全部按原價回購了,應收應付相抵。

問:其間沒有實際的款項結算?

答:確實沒有。

問:把3月份回購時候的入庫單拿來看。

答:找不到了。

問:這些貨物賣出買進有沒有合同?

答:有,連忙拿給我看。(合同雖然簡單,但沒有明顯漏洞,簽字人是採購經理。她哪裡知道我要這份合同不光是為了瞭解買進賣出的合同依據,更是要拿到舞弊的罪證——因為整個故事到現在都是財務總監跟我“說”的,沒有出庫單,入庫單,運單,銷貨/購貨清單,就是說沒有任何的紙面依據,萬一他們到時候翻供,我這裡就什麼證據都沒有了。但這份合同形成了最重要的證據,把整個賣出買進的過程說的一清二楚,簽字蓋章,再也賴不掉)

事後我又把一部分的相關問題問了一遍採購經理,得到了近似的答案。最後再問了President,他老人家竟然聲稱對整個事件不是很瞭解!

一般來說,對於外審而言,看到這裡也就可以了,畢竟人家有發票,又有合理解釋,而且因為不是專項的樣本測試,也不一定需要查3單對應(發票,訂單,出庫單)。而且這筆餘額次年3月底就沒有了,對外審來說通過期後事項也沒發現有問題。

但對內審而言,這是一筆有點奇怪的交易,有幾個顯而易見的問題直接會冒出來:

(1)把不需用的原材料賣給第三方在DB甚至大多數企業很少發生,尤其是這麼大金額的一次**易;

(2)OR顯示的客戶名稱不是該其企業的客戶(還記得該企業產品都賣給關聯方麼?)

(3)這樣的交易發生在年底也比較奇怪,因為年底大家都忙著衝業績,哪有時間來整理庫存。況且DB對企業的存貨餘額有明確指標,存貨太高會影響管理層業績。

(4)相關的支援性檔案是否都齊備,包括出庫單,年後收款單等。

這裡就可以交代背景了,該公司作為集團內的主要生產廠家,管理層最重要的業績之一就是存貨水平,年底的存貨水平一定要降到指標以下,才能拿到這部分的獎金。我想大家應該多少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了吧?

具體的審計工作到此為止,畢竟我們不是警察律師,不能再繼續深挖。有些朋友可能會覺得不過癮,因為這麼多疑點還沒有解開,也遠未到水落石出的時候。但我想告訴你的是,這就是內審最特殊,也是最需要水平的一點:你怎麼樣把所有現象都挖出來,有條不紊的列在報告裡,其中植入一條思路引導報告閱讀者自己得出你想要的結論。報告之外,我們還通過其他途徑與該公司President的美國老闆取得聯絡,讓他知道這件事情的重要性;另外,美國總公司的CFO也得知了此事,壓下來讓他們集團內部調查。最後的結果是:

(1)該子集團的調查工作沒有獲得明確的結論,該President也沒有供認造假,但他的年終獎只拿到一半,40萬人民幣;

(2)該公司的財務總監(就是前面回答了很多問題的那位),3個月後離職了。我相信這件事情不是她主導,但因為她年輕也沒有根基,做了替罪羊。

內部審計工作幾點經驗分享:

(1)與外審不同,內審更多的要看合規性(compliance),合理性(reasonableness)。第二點需要一定的功力;

(2)如果你發現了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並且得到一些證據支援,要盡力查下去。在這件事件中,我那位年長的同事曾經勸我別再多費力氣了,他覺得只是一筆常規的交易。

(3)內審不是警察,你不要希望弄清黑與白,你需要做的是把現象和證據按照合理的方法列示給管理層,讓他們自己調查作出結論。你要相信,有些結果雖然你不一定知道,但有你的功勞。

(4)作內審需要有熱情,對內審缺乏熱情,或者不喜好鑽研的內審,更多的會把工作流於表面。

具體實操處理注意事項在這裡為大家彙總了幾條趙老師的經典問答。

(1)內審與事務所,以後如何選擇?

答:當然,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喜好,因此也會有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

我的個人經驗可以分享以下這些:新畢業的學生比較適合先進事務所鍛鍊,因為事務所面對的客戶廣泛,能夠讓審計新人短時間內瞭解各行各業;同時,事務所裡也會教授專業的審計方法,便於審計新人在剛開始的工作中建立起系統的專業的審計技巧;同時,事務所內的同事關係相對單純,可以避免在職業初期在人際事務上耗費過多精力。

有了一些年的經驗之後,可以有不同發展。比如有些外審開始從事內審工作,內審可以讓你對某個行業深入瞭解,成為行業內的專才;同時又能通過自己的工作表現在集團內轉崗進入財務和其他管理崗位,完成一個審計人向管理者的華麗轉身。

當然,並不是所有事務所出來的審計人都要從內審作起。這些年隨著審計師這個職業的興起,各行各業對審計師的需求急速擴大,事務所畢業的審計人面對的職業發展是非常廣闊的。

(2)現在在從事財務工作,希望轉入審計,但又比較猶豫。

答:財務和審計看似是很相近的兩項工作,實則對從業人員的要求和工作強度是有很大區別的。在作出決定之前,大家有必要先知曉兩者的.區別和對從業人員的要求。

首先,財務工作是一項事務性的工作,基本上每天的工作是處理性質接近、數量多但難度並不大的事務,並且每個月的工作有一定的迴圈特徵。審計是一個專案性的工作,一整年的工作可以分為若干個專案,每個專案有一個從計劃,到現場工作,到出具報告的過程。每個專案時間長短不一,短則幾天,長則兩三個月;

其次,從工作內容你就可以看出,財務工作要求細心和耐心,自己做好份內事;審計工作要求高效率的工作,能夠快速適應不同的工作環境,並且對與各方面人員的溝通能力有一定要求。

第三,財務工作大都朝九晚五,工作壓力並不大;但審計工作時常加班,而且經常出差,對家庭和個人生活有一定影響。

第四,財務工作對專業知識要求並不太高,只要熟悉自己一攤事就可以;審計工作對專業知識要求很高,而且要不斷更新知識,也要經常和團隊討論研究問題找出解決放案。

最後,財務工作比較穩定,但薪資處於中游;審計師達到一定的經驗後,薪資增長很快。

最終來看,這還是一個因人而異的問題。但是,我一般會建議,如果性格內向或對職業生涯無太多要求,喜歡自己管自己做事情而不用跟人多溝通,不能時常出差,希望工作安穩的同學,財務工作比較適合;性格相對外向,對職業生涯有很高要求,喜歡鑽研事情跟人討論解決問題,不介意或者喜歡出差的同學,審計工作比較適合你。

(3)如果客戶用的是財務軟體,怎麼審計呢?是不是要由熟悉財務軟體的專門的審計師來審呢?

答:現在大多數企業都適用財務軟體辦公,即使是小微企業其實也有對應的簡易版的財務軟體,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財務軟體是審計師的好幫手,可以幫助審計師方便的倒出資料。

在審計實務中,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審計師向被審計單位提出資料需求,由被審計單位的財務人員從系統中倒出資料和報表提供給審計師。所以無論是什麼財務軟體,都並不要求審計師對其精通。當然,在審計過程中增加對各種財務軟體的瞭解,掌握一定的基本應用能力,可是會對以後的跳槽加分的!

(4)在審計中發現的稅務問題多嗎,稅務局不是也在查嗎?

答:在日常審計中遇到的稅務問題並不太多。但是對於一名資深審計師來說,審計工作中如果不能解決一些常見的稅務問題,也是很難讓人信服的。這個能力可以通過考CPA以及針對日常發現的稅務問題的探討和解決中慢慢培養。

稅務局的專項稅審(有時外包給事務所進行)只看稅務相關問題,而且查的很深入,而這些稅務問題往往在審計實務中不一定作為重點。所以應該說審計和稅審的側重點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