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財會>CFO>

CFO寶典:海外投資操作流程

CFO 閱讀(6.35K)

CFO寶典:海外投資操作流程由夢工廠在2013年出品的《極速蝸牛》是一部極具顛覆感的動畫片,描述了一隻菜園小蝸牛,懷抱著超高速夢想,渴望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賽車手,而這個荒唐的夢想使他遭到了蝸牛族群的唾棄。在一次離奇的意外中,特伯獲得了非凡的能力,就此踏上了不可思議的冒險旅程。

CFO寶典:海外投資操作流程

可惜,眾多的中資企業在走向海外併購的時候,並不能像這隻極速蝸牛一樣機緣巧合能掉在賽車發動機的液態一氧化二氮中,從而得以完成脫碳換骨的改造。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國際管理學特聘教授、副院長兼教務長蘇理達在去年底舉行的“財經年會:2014預測與戰略”上給出了一個比較犀利的觀察角度,“(根據)國際競爭力報告的一項調查結果。這裡面有一項標準,是衡量某一個國家管理層的國際經驗。中國在58個總樣本中排名第54位,這個排名非常低。最近一份來自歐洲的報告指出,中國50%海外投資並不成功,而歐洲、美國跨國公司來中國投資80%都是成功的。”

當然,由於大量的中國海外投資聚焦在能源和礦產這樣的極具金融市場波動屬性的長週期領域,假以時日,等到產業週期的景氣指數重新回到高位的時候,這些今天看來大部分都是失敗的投資專案,或許到時候可能出現一個讓今天的投資決策顯得不那麼尷尬的局面。

但是我們今天在這裡主要討論的還是中資企業如何能夠在更穩健和更保守的財務策略下,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海外投資的風險。

前文已經分析了治理結構的缺位和投資決策的簡單化帶來的相應問題,接下來我們繼續剖析中資企業的海外投資在操作流程上遇到的挑戰。我們不妨從蝸牛的視角來審視中資企業的海外投資在操作流程上存在的諸多問題,其中最值得反思的就是時機選擇的問題。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有一首來自祖國寶島的童謠《蝸牛與黃鸝鳥》大受國小生們歡迎,歌中黃鸝鳥與蝸牛的兩句問答非常有意思,黃鸝鳥的詰問看似聰明:“葡萄成熟還早得很,現在上來幹什麼?”蝸牛的回答則凸顯智慧:“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

以國內有色金屬的龍頭企業吉恩鎳業為例,其早在6年多以前就開始進行境外投資佈局,在累計投入70多億元之後,目前公司在境外擁有權益鎳金屬儲量達到60餘萬噸,是其國內鎳金屬儲量的4倍多,而且2014年其全資子公司加拿大吉恩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0.76億元。看似其海外投資已經進入收穫期了。然而審視吉恩鎳業近三年的財報,2012年虧損2063萬元,2013年在公司全資孫公司Jien Canada Mining LTD.轉讓其擁有的Gerido 礦山探礦權並取得轉讓收益1.90億元的基礎上,扭虧實現盈利9854.05萬元,但2014年重新陷入5.38億元的'鉅虧。

透過對其過往10年財報的追溯,我們不難發現,就在吉恩鎳業痛感於受困上游鎳礦資源而難以獲得更大收益的那段時光裡(2004年~2008年),恰恰是其盈利能力最強的時候。原因就在於其主營產品鎳的價格處於大宗商品景氣週期的高位,而如今擁有了更多上游資源的吉恩鎳業也迎來了6年來最低的鎳價低谷,而且這一價格低位還將持續相當長的時間。因此,在大宗商品領域,更多地去擁有上游資源並不是確保盈利能力最大化或虧損最小化的明智決策,而是順著大宗商品的週期來調配生產經營要素,特別是要在行業冰河期採用停產、季節性裁員等方式熬過寒冬,這也是全球同業巨頭最擅長的生存策略。假設吉恩鎳業能更好地把握行業週期波動的規律,等待行業陷入低谷時期再推進海外投資佈局,效果顯然比在6年前的行業高點時出海要有利得多。

特別是在週期性非常強的行業裡,那種“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中資企業海外投資衝動程度已經決定了其結局的黯然銷魂程度,尤其是那種抱著短期政績目標的央企決策者。

此外,在中資企業進行海外投資過程中的代理人風險也日益突出。

從去年開始上演的巡視組央企“捉妖記”中,中石油海外投資中的風險首次被置於公眾視線之下。2014年5月,曾被譽為“最年輕少帥”的中石油原副總裁、兼任海外勘探開發分公司總經理薄啟亮被有關部門帶走調查。薄啟亮長期負責中石油的海外業務板塊,境內外媒體報道稱其通過利益輸送、尋租侵佔獲取鉅額財富。據媒體報道,薄啟亮的哥哥通過代理人開設公司,專門負責中國石油海外業務材料採購。在中國石油80多個海外專案中,80%的專案都由該公司負責材料採購,專案遍及非洲的尼日、查德、阿爾及利亞以及亞洲的印度尼西亞等國,該公司每年收入高達200億元左右;同時,薄啟亮還被指為其朋友、同學開綠燈,讓其承接中國石油海外業務的後勤管理專案,據稱每年各專案後勤管理費用高達百億元左右,薄啟亮那些朋友、同學的公司從中賺取高額利潤,最終收益按照三七開分成,薄啟亮收取七成利益;手握大權的薄啟亮,除了中石油海外業務的材料採購、後勤管理,還介入多起中石油的海外收購,造成嚴重的國有資產流失。據媒體報道,中石油在加拿大等國收購的油氣田專案,疑點頗多。花幾十億美元收購了號稱“資質良好”的專案,一經開採卻發現資源貧乏,造成了鉅額資金損失。

同時,一些原本為了操作便利而行走在灰色空間的制度安排,也放大了內部人控制的代理人風險。比如,在改革開放初期,為便於境外投資的順利開展,允許一些國有企業採取對外以民間投資的形式,由高管人員代持國有股份,這也往往成為國有資產流失的渠道。而且,目前有大量註冊於開曼群島、維爾京群島、百慕大等地的央企背景海外空殼公司,它們在開展併購、重組等國際資本運作時確實有一定便利之處,但卻長期處於中國境內審計監管空白之中。國資監管人士表示,國有企業建立以產權為紐帶的管理關係時,境外投資的產權關係必須予以明晰。財政部在2010年曾經發出通知,對國有企業境外投資中個人代持股份有關問題做出明確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