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資格證>報檢員>

報檢員水平測試英語經驗:口語學習技巧

報檢員 閱讀(3.08W)

語言的交流與掌握大量的詞彙、句型、語法是兩回事。舉兩個例子:有一次,有一箇中國學生陪一個美國人去長城,在長城上,老外突然對哪個學生說: excuse me,may I go someway (請問洗手間在哪兒)。中國學生在學校裡英語的句法學得相當不錯,聽力也挺棒的,馬上聽明白了老外的話,心想,長城都來了,哪兒不能去啊!於是說: yes ,you can go anyway (請隨意)。這一句話,差點把老外嚇暈了。其實在這個特定的語言環境中,老外的“ someway ”指的是廁所,而英語“嫻熟”的中國學生卻讓老外隨地大小便。另一個例子:在大學校園裡,流行“五講、四美、三熱愛”,中國人把其翻譯成:“ five talks, four beauty ,three lovers ”。美國人一聽迷惑了“ five talks ”敢情是談了五個,“ four beauty ”敢情是談了五個,其中有四個是美人,那麼“ three lovers ”一定是愛上了四個美人中的三個。

報檢員水平測試英語經驗:口語學習技巧

其實,就語言本身的知識來說,我們已經過關了,而且我們所學的英語知識全是標準的英語。我們缺少的就是在交流中來運用英語,只有在交流中我們才能與對方進行思維密碼的相互破譯。同樣的話在不同的語言交流環境中所表達的意思是不一樣的。要想真正領悟對方的意思,必須與對方進行心與心的交流。作為一箇中國學生,如果不根本改變自己的思維結構,從而迎合美國人的思維結構和習慣,依然保持自己中國式的`思維習慣,那麼他學的英語就毫無價值。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我建議要把我們學習的目標收縮,把追求大而廣的英語知識轉化為追求一種定量性的技巧,我認為有六種技巧,是美國人和美國人之間交流的關鍵性東西,如果我們能掌握這六種技巧,就可以更好地理解美國人的思維,從而學好口語。

  第一,如何用英文簡單界定一個東西的技巧。

美國人和美國人交談80%是想告訴對方 what is a book 。我們中國人從國小到大學的課本儘管詞彙難度不斷加深,但思維邏輯結構卻只停留在一個水平上。中國人常說 Where is the book? 很少有人說 What is a book? 而美國的國小生就開始問: What is the book? 這種 Where is the book? 只是描述階段,連啞巴也能做到。但是我想連大學生也很難回答 What is a book? 因為中國傳統英語教學模式沒有教會學生表達思想的技巧。

  第二,如果已經學會界定,但理解還有偏差,那就要訓練 how to explain things in different ways.

一種表達方式對方不懂,美國人會尋找另一種表達方式最終讓對方明白。因為事物就一個,但表達它的語言符號可能會很多。比如水,世界上就這一個事物,但卻有多種符號來表達它。如果一個人懂8種語言,那他在世界上被別人理解的機會就會大得多。用漢語說“水”別人不懂,用德語說別人也不懂,但用英語說 water, 別人可能就懂了。這就要多做替換練習。傳統的教學方法也做替換練習,但這種替換不是真替換,只是語言層面的替換,而不是思維層面的替換。比如, I love you, 按中國的替換方法就把 you 換成 her,my mother,them 等,這種替換和國小生練描紅沒有什麼區別。這種替換沒有對智力構成挑戰,沒有啟動思維。換到最後也不知道到底在 love 誰,現實生活中也不能這麼隨便 love (笑聲)。這種替換句子的基本結構沒變,我聽不懂 I love you, 肯定也聽不懂 I love her 。如果替換為 I want to kiss you.I want to hug you.I‘ve a crush on you.I will show my heart to you 等,或者給對方講電影《泰坦尼克》,告訴對方 that is love, 這樣一來對方可能就明白了。這才叫真正的替換。

也就是說用一種不同的方式表達同一個意思,或者對方聽不清楚,舉一個簡單易懂的例子來表達,直到對方明白。

對,比如愛因斯坦講相對論,他用科學術語講,除了科學家之外是沒人聽得懂的,所以愛因斯坦就用一個通俗的例子把相對論講了出來。他說,什麼叫相對論呢?兩個lovers在一起,一小時相當於一分鐘,而兩個仇人呆在一起,一分鐘相當於一小時,就這是相對論。他這樣一講,我想沒有人不會明白相對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