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職業>結構工程師>

結構工程師確定方案注意事項

結構工程師 閱讀(2.16W)

結構工程師在工作中要注意的事情很多,在確定方案應時要注意的問題又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結構工程師確定方案注意事項

1.建設場地不能選在危險地段

由於結構設計在建設場地的選擇中一般是被動的接受方,因此,在結構方案及初步設計階段,應特別注重對建設場地的再判別。對不利地段,應根據不利程度採取相應的技術措施,相關規定見《抗規》4.3節。

2.山地建築尤其需要注意總平佈置

《抗規》第 3.3.5條規定: 山區建築場地應根據地質、地形條件和使用要求, 因地制宜設定符合抗震設防要求的邊坡工程; 邊坡附近的建築基礎應進行抗震穩定性設計。建築基礎與土質、強風化巖質邊坡應留有足夠的距離, 其值應根據抗震設防烈度的高低確定, 並採取措施避免地震時地基基礎破壞。

《抗規》 第4.1.8 條規定: 當需要在條狀突出的山嘴、高聳孤立的山丘、非岩石的陡坡、河岸和邊坡邊緣等不利地段建造丙類及丙類以上建築 時,除保證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穩定性外, 尚應估計不利地段對設計地震動引數可能產生的放大作用, 其地震影響係數最大值應乘以增大系數。其值可根據不利地段的具體情況確定, 在1.1~1.6 範圍內採用。此條為強條; 臺地邊緣建築地震力放大係數也意味著單體建築成本的增加。實際上, 有時邊坡支護的費用可能遠遠大於邊坡上單體的費用。曾經有的方案設計單位佈置總平時將 18~33層的高層佈置在懸崖邊緣或跨越十多米高的邊坡, 這些都是對結構及地質不瞭解才會產生的錯誤。

3.是否有地下室

高層建築宜設地下室;對無地下室的高層建築,應滿足規範對埋置深度的要求。

4.高度問題

室內外高差是多少, 房屋高度是多少, 房屋高度有沒有超限。

5.結構高寬比問題

《高規》3.3.2條規定,6、7度抗震設防烈度時, 框架- 剪力牆結構、剪力牆結構高寬比不宜超過 6。高寬比控制的目的在於對高層建築結構剛度、整體穩定、承載能力和經濟合理性(主要影響結構設計的經濟性,對超高層建築,當高寬比大於7時,結構設計難度大,費用高)的巨集觀控制。

6.結構設計應與建築師密切合作優化建築設計和結構佈置

採取必要的結構和施工措施儘量避免設定各類結構縫(伸縮縫、沉降縫、防震縫)。當必須設定時,應符合現行規範有關縫的要求,並根據建築使用要求、結構平面和豎向佈置的情況、地基情況、基礎型別、結構剛度以及荷載、作用的差異、抗震要求等條件、綜合考慮後確定。

各縫宜合併佈置,並應按規範的規定採取可靠的構造措施和保證必要的縫寬,防止地震時發生碰撞導致破壞。結構長度大於規範時, 應設定伸縮縫, 高層建築結構伸縮縫的最大間距: 框架結構為 55m, 剪力牆結構為 45m。

7.結構平面佈置不規則問題

1.扭轉不規則,規定水平力作用下位移比大於1.2;

2.凹凸不規則,平面凹進的尺寸,大於相應投影方向總尺寸的30%;

3.樓板區域性不連續,樓板的尺寸和平面剛度急劇變化,例如,有效樓板寬度小於該層樓板典型寬度的50%或開洞面積大於該層樓面面積的30%,或較大的樓層錯層。

8.《高規》限制結構長寬比

結構長寬比6、7度不應大於6。限制長寬比,其目的就是要在結構設計中控制長矩形平面的使用,當平面的長寬比大於3時,雖然未超過規範規定的限值,但已對抗側力構件(如剪力牆等)的設定及樓蓋結構的整體性提出了較高要求(見《抗規》6.1.6條及《高規》8.1.8條等)。框架抗-震牆及板柱-抗震牆結構以及框支層中,樓板的整體性對結構的協同工作影響很大,結構設計時應特別注意加強樓板的整體性及面內剛度。

9.《高規》3.4.3條規定

不宜採用角部重疊的平面圖形或細腰形平面圖形。

10.《高規》3.4.6條規定

當樓板平面比較狹長、有較大的凹入和開洞時, 應在設計會考慮樓板削弱產生的不利影響。樓面凹入或開洞尺寸不宜大於樓面寬度的.一半; 樓板開洞總面積不宜超過樓面面積的 30%; 在扣除凹入或開洞後, 樓板在任一方向的最小淨寬度不宜小於 5m, 且開洞後每一邊的樓板淨寬度不應小於 2m。

11.《高規》3.4.6條規定

井字形等外伸長度較大的建築, 當中央部分樓、電梯間使樓板有較大削弱時, 應加強樓板以及連線部位牆體的構造措施, 必要時還可在外伸段凹槽處設定連線樑或連線板。

12.建築平面不規則、凹凸多、周長必然長, 建築及結構以及節能造價必定較建築平面規則的高, 更不用說結構為克服平面不規則產生的造價提高。

13.結構豎向佈置不規則問題

1. 側向剛度不規則,該層的側向剛度小於相鄰上一層的70%或小於其上相鄰三個樓層側向剛度平均值的80%;除頂層或出屋面小建築外,區域性收進的水平向尺寸大於相鄰下一層的25%。

2. 豎向抗側力構件不連續,豎向抗側力構件(柱、抗震牆、抗震支撐)的內力由水平轉換構件(樑、桁架等)向下傳遞。

3. 樓層承載力突變,抗側力結構的層間受剪承載力小於相鄰上一樓層的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