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職業>財商培訓師>

投資理財思維做好時間管理方法

財商培訓師 閱讀(6.14K)

理財之前,我們往往需要對金錢有正確的認識。為什麼呢?如果一個人覺得金錢是萬惡的,對金錢中充滿厭惡之情,那麼,我想他對理財可能不會有多大的興趣。那麼,下面是由yjbys小編為大家分享做好時間管理方法,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投資理財思維做好時間管理方法

  如何用理財的思維做好時間管理呢?

  對時間有正確的認識

理財之前,我們往往需要對金錢有正確的認識。為什麼呢?如果一個人覺得金錢是萬惡的,對金錢中充滿厭惡之情,那麼,我想他對理財可能不會有多大的興趣。

其實,對於時間管理同樣如此。學習時間管理之前,我們應該對時間的價值有一個相對清醒的認識。雖然,每個人每天都有24小時,但每個人的時間效能卻不一樣,投入與產出比不一樣。

而且,我們對未來成長的期待,往往得益於時間複利的饋贈,所以對時間的正確認識,是時間管理的重要前提。

  平衡工作與生活

很多時候,學理財是因為糟糕的財務狀況,想通過理財改變自身的財務狀況,瞭解自己的收支結構,打理好自己的財富。這,往往能帶給我們驚喜。

通常,我們理財前會為自己的財務做個梳理,知道自己有多少錢,現金流是怎麼樣,每月收入支出多少,然後結合自己的資金狀況,風險承受能力、理財目標、投資期限做一個合理規劃。

對於時間管理,同樣如此。

有一段時間,我感覺自己的生活烏七八糟,很多事情不如人意,工作效率低下、丟三落四……對時間管理的訴求,來源於對生活現狀的不滿,開始接觸時間管理的方法。

動機很簡單,想通過時間管理,管理好自己的生活。既然理財之前,我們需要明細自己的財務狀況,那麼,時間管理應該也可以。

每個人每天都有24小時,但細細分析,我們的時間沒有那麼碎片。上班8小時、睡眠7小時、業餘時間9小時。如果能做到早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個業餘時間,完全相當於一天的工作量。

找到自己碎片時間在哪裡,明白碎片化的時間有多少,這就為我們做時間規劃做好準備。

  列出任務清單

很多朋友理財,都是從記賬開始的。記賬把每天的賬目記錄下來,說白了就是知道自己的錢花在什麼地方了,明白收支結構。

當然,記賬的功效遠不止這個,它最大的意義是,讓我們明晰我們的收支結構,促進我們養成良好的消費觀念與消費習慣,找到最高性價比的生活。

理財中的記賬習慣,在時間管理方面同樣重要。之前,看過不少時間管理、整理術方面的書,都無一例外的提到了清單。

將每天需要完成的工作,按照事情的`緊急程度列出任務清單,一般為最重要的事情,每天下班的時候,對照自己的任務清單,看看有哪些完成了,那些沒有完成,分析未完成工作的原因,有沒有後續的補救措施。

這個任務清單的意義,是讓我們養成做事的習慣,掌握自己生活的節奏。

之前,我曾經按照番茄工作法則去做事,但是後來卻不得不停止。為什麼呢?番茄法則固然很好,但不適合每個事情,他忽視了工作的深淺,硬生生把時間切割成很多片段。

知乎採銅在《精進》中提到,時間是有深淺的,工作也有深淺。意思是,有些事情需要投入一大段精力去做,比如認真寫一篇文章、認真讀一本書,這樣的事情需要投入程度深,不必做時間的切割。有種一氣呵成的感覺。

列出任務清單,然後去完成,很簡單。行動是最好的執行力。

  提前作出規劃

理財的時候,我們會根據自己的資金量、現金流、風險承受能力去做投資,設定一個相對合理的投資目標。理財是根據我們的人生階段,作出匹配的投資方式、投資目標。

何止理財,規劃對於時間管理同樣重要。根據我們的工作安排,作出對時間的節奏把控,規劃好自己的時間,有什麼不可以呢?

我們可以利用週末的一個晚上思考,下週可能會開展哪些工作,提前做好工作時間、業餘時間的規劃,並預留彈性時間作為補充。

比如,下週的業餘時間有哪些,完成什麼目標。假如要讀完一本書、寫3篇文章,那麼你可以提前規劃,讀那本書,讀書的進度是什麼;寫三篇文章,三篇什麼型別的文章,甚至可以提前擬出5篇文章的標題等你選用。

其實,無論是理財還是時間管理,規劃都是重要環節,能讓我們掌握自己的生活,而不必被生活催著走

  零碎時間與複利

愛因斯坦稱,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主要在於複利的滾雪球效應,威力之大讓人歎為觀止,很多理財師喜歡拿複利說事。

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中提出了著名的10000小時定律,意思是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10000小時的積累。

其實,就是複利在生活當中的應用。

那麼,在時間管理領域,零碎時間的利用其實道理是一樣的,就是充分利用好碎片時間,全身心的投入,你也可能成為一名專家。

比如,你想成為PPT專家,你可以對自己的時間進行規劃。每天拿出1個小時做PPT的學習,不停的刻意訓練,這會讓你在PPT領域精進,成為一個厲害的人,達到你的管理目標。

其實,無論是理財還是時間管理,有些思維是相通的,只要我們善於總結歸納,善於規劃, 都能找到自己的節奏。

我始終覺得,無論是理財還是時間管理,不要貪多求全,適合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