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醫學>中醫執業醫師>

中醫三伏貼防治哪些病

中醫執業醫師 閱讀(3.06W)

冬病夏治是中醫推薦的一種特色療法,使用三伏貼冬病夏治是其中一種有效的手段。那麼三伏貼管用嗎?三伏貼能治哪些病呢?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三伏貼防治哪些病的知識,歡迎閱讀。

中醫三伏貼防治哪些病

  貼敷加鍼灸治鼻炎

過敏性鼻炎和支氣管哮喘同屬肺系疾病,發病機理相同。鼻炎急性期以控制症狀為主,緩解期則需要長期、綜合性的治療。

從中醫角度來看,過敏性鼻炎的發病原因在於人體自身正氣不足,外邪侵犯所致,兒童尤以肺衛氣虛為主。鍼灸主要選取印堂、迎香、肺俞、脾俞、腎俞等穴,以溫補肺、脾、腎之髒氣,乃治本之法,可常年治療。三伏天是自然界裡陽氣最為充足的時機,此時敷貼辛溫利水、宣通鼻竅的中藥,以溫肺利氣、補益陽氣、鼓舞正氣,從而進一步加強治療。

不過,並非所有的過敏性鼻炎都適宜貼敷,只有經醫生辨證屬於虛寒體質者才適合,發熱、流黃色膿鼻涕或鼻炎合併感染的患者不宜貼敷。

  止哮喘

三伏之日,陽氣旺盛,此時面板氣血充盈,是治療和調整肺臟疾病的最好時機。主要選取天突穴、膻中穴、大椎穴、肺俞穴進行貼敷,有助於根除體內宿痰、增強抗病能力、改善體質。

這裡要提醒的一點是,對於中老年人比較常見的慢性支氣管炎,如果存在咳膿痰等熱證的表現,是不宜在三伏天貼敷溫熱性質藥材的,否則會使體內熱邪更加旺盛,導致入冬後病情加重。

  化痰平喘

肺系疾病可謂冬病夏治的首要對症病。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中醫辨證屬陽虛為主,或寒熱錯雜以寒為主的'患者,多以咳、喘反覆發作,鼻涕、痰液清稀色白,背部怕寒,冬季及受寒後症狀明顯加重,舌質淡紅,苔薄白或薄黃為主要症狀。

在三伏天時期,選取人體陽氣最旺盛的“巨陽經”———足太陽膀胱經上的肺俞、心俞和膈俞這三組穴位進行伏貼治療,通過激發經氣,疏通經絡,調理氣血,平衡陰陽而達到治病目的。其中肺俞穴是治療肺臟疾病的要穴,對咳喘等肺系疾病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心俞穴可調補人體陽氣,起到春夏養陽的作用;膈俞穴具有祛除痰濁的作用,從而去除引發咳喘病的“病根”。

  通脈護心

冠心病、心絞痛屬於中醫“胸痺”範疇,《金匱要略》指出,其病機為“陽微陰弦”,認為陽氣虧虛是發病之本,而陰寒、痰飲、血瘀等是發病之標。因此,冠心病常常在秋冬或冬春季節發作以及病情加重。

主要選取膻中穴(兩乳頭連線中點)、心俞穴(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兩橫指)進行貼敷。三伏貼作為冠心病治療的手段之一,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療,因此在敷貼期間不可盲目減藥、停藥。

  貼、服、洗,拔走關節“寒痰”

慢性頸肩腰腿痛屬於中醫“痺證”範疇,其起病緩慢,遷延不愈,主要症狀為各關節疼痛、活動受限。中醫理論認為“痺證”頑固性疼痛的根源在於關節肌腠內有“寒痰”。

夏季貼敷三位一體療法,即貼敷、內服與外洗三者相結合,治療頸肩腰腿痛等頑固性疼痛,主要適用於頸椎病、頸椎管狹窄症、頸椎間盤突出症、背肌筋膜炎、肩周炎、腰肌勞損、慢性下腰痛、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坐骨神經痛、膝關節骨性關節病、膝關節髕骨軟化症、強直性脊柱炎、退行性脊柱炎。

貼敷時最好別進空調房。貼敷期間,慎食辛辣、海鮮、羊肉、蘑菇等發物,以免影響治療效果。

  一貼一補調脾胃

明代醫家張景嶽認為,“春應肝而養生,夏應心而養長,長夏應脾而變化,秋應肺而養收,冬應腎而養藏。”脾胃與一年中氣溫最高、雨水最足的長夏相應。因此,脾胃虛弱、慢性腸炎、虛寒性腹痛腹瀉、消化不良、厭食的患者尤其不能錯過利用炎夏調養脾胃的好時機。

在三伏天進行貼敷,是把內病外治與冬病夏治相結合。溫中暖胃貼選取中脘、天樞、氣海、胃俞、脾俞、足三裡等穴進行貼敷。三伏時節是機體陽氣最旺,體內凝寒之氣易解之時,內服溫補湯藥,易治寒性病症。配合“三伏補”中的“化溼溫胃合劑”,可溫中散寒、補氣健脾、化溼和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