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醫學>執業醫師>

2017年中西醫結合助理醫師熱點:新生兒溶血病

執業醫師 閱讀(9.8K)

新生兒溶血病(HDN):指母嬰血型不合而引起的新生兒同種免疫性溶血。以下是本站小編帶來的詳細內容,歡迎參考檢視。

2017年中西醫結合助理醫師熱點:新生兒溶血病

  以ABO血型不合最常見,其次Rh血型不合。

  ⑴ ※ABO溶血:

① 主要發生在母親為O型而胎兒A型或B型;

② 40-50%的ABO溶血發生在第一胎;

原因:O型血的母親在首次妊娠前,已受到自然界A或B血型物質(某些植物、寄生蟲、傷寒疫苗、破傷風及白喉類毒素等)的刺激,產生了抗A或抗B抗體(IgG);

③ 在母子ABO血型不合中,僅1/5新生兒發生ABO溶血病;

原因:胎兒紅細胞抗原性的強弱不同,導致抗體產生量的多少各異;

血漿及組織中存在的A和B血型物質,與來自母體的抗體結合,使血中抗體減少。

  ⑵ ※Rh溶血:

① 母親Rh陰性,胎兒Rh陽性最多見;

母親Rh陽性,胎兒Rh陽性,RhE、C、c、e不合→溶血;

② 一般不發生在第一胎,是因為自然界無Rh血型物質,Rh抗體只能由人類紅細胞Rh抗原刺激產生;

③ 隨胎次有加重現象;

④ 既往輸過Rh陽性血的Rh陰性母親,其第一胎可發病。

  ※臨床表現:

ABO溶血第一胎可發病,但臨床表現輕;Rh溶血一般發生在第二胎,臨床表現較嚴重。

① 黃疸:大多數Rh溶血病患兒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並迅速加重,多數ABO溶血病在生後第2-3天出現;血清膽紅素以間接膽紅素為主;

② 貧血;

③ 肝脾大;

  併發症:

膽紅素腦病為新生兒溶血病的最嚴重併發症,早產兒更易發生;多於生後4-7天出現症狀。

膽紅素腦病:由於血清間膽增高,透過血腦屏障,引起以大腦基底核為主的腦組織廣泛黃染,導致腦細胞受損,表現為意識障礙、驚厥等一系列神經系統症狀及嚴重後遺症。

⑴ 警告期:表現為嗜睡、反應低下、吮吸無力、擁抱反射減弱、肌張力減低;持續12h-24h;

⑵ 痙攣期:出現抽搐、角弓反張和發熱;持續12h-48h,約1/2-1/3死亡;

⑶ 恢復期:持續二週;

⑷ 後遺症期:持續終生;

 ※膽紅素腦病四聯症: ① 手足徐動:經常出現不自主、無目的`和不協調的動作;

② 眼球運動障礙:眼球向上轉動障礙,形成落日眼;

③ 聽覺障礙;

④ 牙釉質發育不良:牙呈綠色或深褐色。

  ※致敏紅細胞和血型抗體測定/“溶血三項”:

① 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改良Coombs試驗):新生兒溶血病的確診實驗;

Rh溶血病其陽性率高而ABO溶血病陽性率低;

② 抗體釋放試驗:新生兒溶血病的確診實驗;Rh和ABO溶血病一般均為陽性;

③ 遊離抗體試驗:有助於是否繼續溶血或換血後的效果評價,不是新生兒溶血病的確診實驗;

光照療法:簡稱光療,是降低血清未結合膽紅素簡單而有效的方法。

原理:使間接膽紅素變構,變成水溶性排出;

光源選擇:藍光、綠光、白光;

  適應症:

① 一般患兒血清總膽紅素>205μmol/L (12mg/dl);

② 已診斷為新生兒溶血病,若生後血清膽紅素>85μmol/L(5mg/dl)便可光療;

③ ELBW>85μmol/L (5mg/dl),VLBW>103μmol/L(6mg/dl)。

  換血療法:

作用:① 換出血中游離抗體和致敏紅細胞,減輕溶血;

② 換出血中大量膽紅素,防止發生膽紅素腦病;

③ 糾正貧血,改善攜氧,防止心力衰竭。

指徵:① 產前已明確診斷,出生時臍血總膽紅素>68μmol/L(4mg/dl),血紅蛋白<120g/L,伴水腫、肝脾大和心力衰竭者;

② 生後12h內膽紅素每小時上升>12μmol/L(0.7mg/dl)者;

③ 總膽紅素已達到342μmol/L(20mg/dl)者;

④ 已有膽紅素腦病的早期表現者;

⑤ 小早產兒、合併缺氧、酸中毒或上一胎溶血嚴重者,可適當放寬指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