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醫學>護士資格>

護士資格考試心理護理考點

護士資格 閱讀(5.18K)

護士執業,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獲取工資報酬、享受福利待遇、參加社會保險的權利。下面是小編搜尋整理的護士資格考試心理護理考點。

護士資格考試心理護理考點

需要層次概述

需要層次論是護理心理學的內容,相關知識如下: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Maslow)提出了一種需要層次理論。馬斯洛認為,人的需要有七個層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認知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實現需要。

(1)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是人最基本、最強烈、最明顯的需要,是維持個體生存和種系發展的一種基本需要。它包括對食物、水、氧氣、性、排洩和休息等的需要。

(2)安全需要

安全需要是對穩定、安全、秩序、受保護的需要,是免受恐嚇、焦慮和混亂的折磨的需要,是指避免危險和生活有保障,包括工作穩定,有一定的收入,社會秩序良好,生命財產得到保護等需要。

(3)歸屬與愛的需要

歸宿的需要主要指個體需要參加和依附於某個組織和個人;愛的需要包括給予和接受愛。因此歸宿與愛的需要主要指需要朋友、愛人和孩子,渴望在群體中與同伴有深厚的關係。馬斯洛特別提到愛的需要,他認為愛是一種人間健康的、親熱的關係,它包括了相互依賴。他指出,缺乏愛,會抑制成長以及潛力的發展。

(4)尊重需要

馬斯洛認為人對尊重的需要可以分為兩類:自尊和來自他人的尊重。自尊包括對獲得信心、能力、本領、成就、獨立和自由等的願望。來自他人的尊重包括威望、承認、接受、關心、地位、名譽和賞識。

(5)認知需要

認知的需要也可稱為意動,包括對知識、經驗、技能的渴求和發展的需要,以及在事業上有所成就的需要。認知的需要實際就是好奇心,學習和發現未知的東西會給人帶來滿足和幸福。但是,目前心理學沒有足夠的材料來說明這一基本需要。

(6)美的需要

美的需要是指欣賞美、創造美並從中獲得美的享受的需要。包括對秩序、對稱、完整結構以及存在於大多數兒童和某些成年人身上的對行為的完美的需要。馬斯洛認為,人需要美正如人需要飲食一樣,美有助於人變得更健康。

(7)自我實現的需要

自我實現的需要就是指人的成長、發展、利用潛能的需要,是追求自我理想的實現,使個人潛能和才賦得以充分發揮,使人的價值完滿實現的需要。這是最高形式的需要。

馬斯洛將上述七種需要排列成一個由低到高逐漸上升的金字塔形層次。這些需要相互聯絡,彼此重疊。他認為需要層次是發展的,只有當人的低一級需要得到滿足後才會有動力促使高一級需要的產生和發展。即生理需要獲得滿足後,隨之而來的是安全需要。在此基礎上,才會出現歸屬和愛的需要。以上三個層次的需要獲得滿足,尊重需要才會充分地發展起來。前四種水平的需要都得到滿足,高層次的需要如美的需要、自我實現需要才能產生。馬斯洛還認為,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需要的主題不同。新生兒、嬰兒最主要的是滿足生理需要,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逐步產生了諸如安全、歸屬、友誼、尊重需要,最後才產生了自我實現需要。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比較接近現實,在把人的需要分為不同層次和重視人的內在價值等方面有其積極的一面。但是,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也有其侷限性。首先,它只強調了個人的需要、個人的意識自由、個人的自我實現,而沒有提到社會現實對個人需要的制約作用;忽視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各種需要之間存在著的複雜的聯絡,忽視了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內往往存在著多種需要,而這些需要又相互矛盾,導致動機鬥爭。其次,它還缺乏科學實驗的依據和客觀的測量指標,還有待在社會實踐中進一步檢驗。

按精神科一般護理常規:

1.一般消極者安排在大病室內,以利患者與恢復期患者交往。嚴重消極者安排在重病室內24h重點監護,防意外發生。對隨時有自傷、自殺行為的患者,必要時可用約束帶保護,請家屬陪護。

2.對消極患者做到心中有數,密切觀察患者動態,防意外發生。尤其在夜間、凌晨、交接班時。

3.對症狀“突然好轉”的消極患者更要警惕,謹防患者偽裝好轉,伺機待工作人員疏忽時採取消極行動。

4.發藥時防藏藥,累積後吞服自殺,測體溫時防吞咬體溫表,洗澡時防有意燙傷。

5.夜深人靜時病態思維會高度集中,消極意念加重而易發生意外,要及時做好安眠處理。

6.針對病情給患者精神上溫暖、支援、疏導、鼓勵。幫助患者排解消極,自殺意念,樹立自信心培養生活情趣。

7.鼓勵患者參加工、娛活動,以轉移、分散患者的消極自殺意念,調動患者情緒。

精神分裂症後期心理護理:

一、單純型

於青少年期緩慢起病,一般無明顯誘因,以孤僻懶散、冷淡、思維貧乏、意志缺乏為主要特徵,可有片斷的幻覺妄想,早期常有頭痛、頭暈、失眠、全身無力等神經衰弱症狀群,常易被誤診為神經衰弱。病程發展緩慢,往往短者1一2年,長者35年;因此早期易被誤認為性格或思想問題。如不及時診斷及治療,易逐漸遷延為慢性精神衰退。

二、青春型

在16~23歲的青春期起病,大多為急性驟起失眠興奮。行為紊亂、幼稚,常衝動打人毀物。情感不穩,無外界誘因而獨自喜怒哀樂變化無常,瞬間即轉變。思維明顯破裂,言語增多,無論唱歌或講話都是雜亂無章,可有片斷離奇的幻覺妄想。這種型別著重早期控制興奮症狀,如發展為疾病充分期則難以控制。此型大多呈反覆發作,發作多次後易趨向精神衰退。

三、緊張型

發生於青壯年,呈急性或亞急性起病,以表情淡漠行為抑制為其主要特徵。初期言語動作明顯減少,發展至嚴重時呈木僵狀態,躺著不言、不動、不食,毫無表情,活象一個木頭人。但要警惕有時會突然解除抑制呈興奮狀態,突然起來打人、毀物、逃跑,常歷時短暫,又可轉回木僵狀態。此型別一觸預後良好,經治療後可完全恢復。

四、妄想型(偏執型)

青壯年起病,起病形式緩慢,早期為敏感多疑或間伴有聽幻覺,以後逐漸發展為妄想觀念,大多以被害、關係、誇大、嫉妒、疑病或影響等妄想。由於妄想及幻覺而影響其言行異常,但其情感反應常與思維內容及環境不協調,妄想內容荒謬脫離現實。病程發展較慢,早期尚能正常工作故不易被發現。常發展至影響工作生活,產生異常行為時才被發現有病。此型預後較好,經治療大多可痊癒,只有少部分會遺留性格改變,極少數逐激發展為慢性精神衰退。

迴避型人格障礙心理護理 迴避型人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自卑心理,心理學家認為,自卑感起源於人的幼年時期,由於無能而產生的不勝任和痛苦的感覺,也包括一個人由於生理缺陷或某些心理缺陷(如智力、記憶力、性格等)而產生的輕視自己、認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具體說來,自卑感的產生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自我認識不足,過低估計自己。每個人總是以他人為鏡來認識自己,如果他人對自己作了較低的評價,特別是較有權威的人的評價,就會影響對自己的認識,從而低估自己。有人發現,性格較內向的人,多願意接受別人的低評價而不願接受別人的高評價;在與他人比較的過程中,也喜歡拿自己的短處與他人的長處比,這樣越比越洩氣,越比越自卑。

2.消極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當每個人面臨一種新局面時,首先都會自我衡量是否有能力應付。有的人會因為自我認識不足,常覺得“我不行”,由於事先有這樣一種消極的自我暗示,就會抑制自信心,增加緊張,產生心理負擔,工作效果必然不佳。這種結果又會形成一種消極因素的反饋作用,影響到以後的行為,這樣惡性迴圈,使自卑感進一步加感。

3.挫折的影響。有的人由於神經過程的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輕微的挫折就會給他們以沉重的打擊,變得消極悲觀而自卑。

此外,生理缺陷、性別、出身、經濟條件、政治地位、工作單位等等都有可能是自卑心理產生的原因。這種自卑感得不到妥善消除,久而久之就成了人格的一部分,造成行為的退縮和遇事迴避的態度,形成迴避型人格障礙。

反社會型人格的特點:

1.外表迷人,具有中等或中等以上智力水平。初次相識給人很好的印象,能幫助別人消除憂煩、解決困難。

2.沒有通常被認為是精神病症狀的非理性和其他表現,沒有幻覺、妄想和其他思維障礙。

3.沒有神經症性焦慮;對一般人心神不寧的情緒感覺不敏感。

4.他們是不可靠的人,對朋友無信義,對妻子(丈夫)不忠實。

5.對事情不論大小,都無責任感。

6.無後悔之心,也無羞恥之感。

7.有反社會行為但缺乏契合的動機;敘述事實真相時態度隨便,即使謊言將被識破也是泰然自若。

8.判別能力差,常常不能吃一塹長一智。

9.病態的自我中心,自私,心理髮育不成熟,沒有愛和依戀能力。

10.麻木不仁,對重要事件的情感反應淡漠。

11.缺乏真正的洞察力,不能自知問題的性質。

12.對一般的人際關係無反應。

13.做出幻想性的或使人討厭的行為。對他人給予的關心和善意無動於衷。

14.無真正企圖自殺的歷史

15.性生活輕浮、隨便、方式與物件都與本人不相稱。有性順應障礙。

16.生活無計劃,除了老是和自己過不去外,沒有任何生活規律,沒有穩定的生活目的。他們的犯罪行為也是突然進發的,而不是在嚴密計劃和準備下進行的。

拓展:

心理護理概述

心理護理系指護理人員運用醫學心理知識,以科學態度、恰當方法、美好語言對病人的精神痛苦、心理顧慮、思想負擔、疑難問題進行疏導。用啟發、誘導、說服、解釋、安慰、勸解及調整環境等方法,幫助病人擺脫困難。由於精神病人的異常行為常被人誤解,受人歧視,在社會和家庭得不到尊重和理解,加之疾病折磨,病人精神痛苦,心理矛盾比較激烈,常可導致自殺或傷人。心理護理任務艱鉅。要為病人排除緊張、恐懼、憂傷、憤怒及消極情緒,使他們心情愉快,堅持治療,樹立信心,戰勝疾病。鼓起勇氣,面對現實,重新走向新生活。

心理護理的基本方法

一、建立良好的護患關係,是心理護理能否取得成效的關鍵

心理護理是在護理人員與病人的相互交往中進行的,建立良好的護患關係,是心理護理能否取得成效的關鍵。這種關係應該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和合作基礎上的平等關係。主要是通過護理人員的言、行、神志去影響病人而建立的。

1、言語:言語不僅是人們交際的工具,而且是治療疾病的一種手段。通過禮貌、誠懇自然、友好交談,可以幫助病人正確認識和對待自己的疾病,減輕和消除消極情況。如對心情不快的病人給與勸導、慰撫,使病人心情愉快,對疑慮的病人給與解釋,解除其顧慮,對消極悲觀的病人給與鼓勵,使病人得到精神上的支援,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2、行動:一個人的行動可以反映一個人的情緒,而護理人員的行動對病人有直接的影響。懶散、懈怠令人產生厭惡;輕佻、潦草使人產生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慌忙,冒失令人恐懼、疑慮。因此護理人員在操作時應輕柔、莊重、鎮定、認真,從舉止上可給病人以心理上的安慰。

3、神情:在心理學上稱為非語言性交流。護理人員要學會控制情緒,時時刻刻樂觀、開朗、以此去感染病人,而切忌驚慌失措。神情可以在舉動及目光中流露出來,特別應該注意。

4、態度:包括待人接物的態度和自身的儀表、風度、姿態等。上述護理人員的言行神態對病人的心情有直接的影響。

二、爭取家屬親友的密切配合

家屬親友的言語舉止常直接影響著病人,其良好情緒能給病人以安慰和支援;而其不良情緒則對病人是一個惡性刺激。護理人員應對家屬親友進行保護性醫療的宣傳使之懂得自己的情緒可以影響病人,影響治療,故不論遇到什麼情況,都應保持沉著、冷靜,切不可行露於色,而宜於和顏悅色地給病人以安慰、鼓勵。

三、加強護理宣教

對疾病的認識和態度,影響著病人的行為和生理狀態。護理人員除通過自己的言行、神態去改變病人的心理狀態和行為外,還應加強護理宣教。

四、創造優美舒適的休養環境

環境直接影響著病人的心理活動。優美舒適的環境對病人的心理產生良好的影響,使人心情舒暢,精力充沛,增進健康。

五、合理安排病人的生活

從病人的實際出發,合理安排其生活制度,可以加速病人對醫院環境的適應。鼓勵病人適當活動,即可消除因肌肉緊張而引起的情緒反應,,又可增強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適當的娛樂、閱讀等也可分散病人對疾病的注意力。

六、合理使用心理療法

心理治療在護理工作中被廣泛應用,心理護理的方法主要是指心理治療中的支援療法。這種療法是通過對病人進行心理上的安慰、支援、勸解、保證、疏導和環境調整等方法,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可以在日常護理工作中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