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英語>英語閱讀>

英語閱讀技巧及功能訓練

英語閱讀 閱讀(1.8W)

英語大學聯考中,閱讀理解是一個重點題型,下面是小編收集的高中英語閱讀技巧及功能訓練題,歡迎大家參考!

英語閱讀技巧及功能訓練

  一、高中學生閱讀中存在的問題

(1)在詞的理解方面:學生掌握的單詞意義的擴充套件比較有限, 文中稍出現一些生詞就影響了他們對文章的部分內容有時甚至是整體內容的正確把握; 生詞新意影響理解句意;學生會因生詞太多(包括人名和地名)而心煩,失去閱讀的興趣和信心。

(2)在句子理解方面:學生因句子結構劃分不清,往往很難理解文中的長句和難句的確切含義; 各種不同現象的特殊簡單句,如省略句、替代句、反問句、並且有插入語、狀語和定語在句中的分隔句也往往影響學生對句子真實含義的理解。

(3)在語篇理解方面:學生會因為篇章結構掌握不清, 不熟悉某些文體特點以及中西方人思維方式的差異, 而往往找不出文章的寫作線索, 抓不住段落及全文的主旨。

(4)在題意理解方面:學生因不能抓住題幹中的關鍵詞,對所問問題感覺模糊;學生對題幹中供選擇的四個選項理解不透,區別不清而做不出正確選擇。

  二、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前提

  培養高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前提就是:

(1)讓學生掌握足夠的詞彙。詞彙是語言的建築材料。語言學家羅佛通過調查發現,外語學習者如果擁有5000 詞彙量,閱讀正確率可達56%;詞彙量6400,閱讀正確率可達63%。因此,掌握足夠的詞彙是做好閱讀理解的前提和基本條件。教師應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注意學生英語詞彙的擴充套件。例如教單詞“failure”時就應該把與他相關的一系列詞彙全部都羅列出來, 如它的形容詞“fail”,反義詞“success”和反義詞的形容詞“ s u c c e s s f u l ” 和它的動詞“succeed”,這應該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擴大學生的`詞彙量。

(2)嚴格訓練閱讀速度。根據文章的長短, 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一篇閱讀理解, 養成計時閱讀的習慣。根據大學聯考閱讀要求,一篇文章應在7 分鐘之內完成。因此, 有計劃、有系統地進行閱讀速度的訓練, 平時經常性地在規定時間內進行限時閱讀訓練,並持之以恆,提高閱讀速度並增加詞彙量。

(3)掌握選用正確的閱讀材料與方法。應儘量選讀難度與學生實際水平相當的閱讀材料,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進行閱讀理解訓練。應訓練學生的跳讀、尋讀、略讀和詳讀的方法。

  三、培養閱讀能力的方法

歸納中心思想。文章的中心思想即文章的主旨大意。一篇文章通常由若干段落構成。一般說來, 每一個段落都有一箇中心思想,尤其是議論文和說明文更為典型。代表本段中心思想的句子叫主題句。其他的句子均圍繞這個主題句進一步闡述、補充、發揮或提供細節。所以,要求學生在閱讀理解的訓練中, 要善於抓住每段的主題句,閱讀時,要有較強的針對性。對於捕獲到的資訊,要認真分析、仔細推敲、理解透徹,只有這樣,針對題目要求,才能做到穩、準。

“帶著問題”閱讀。在閱讀每篇短文前,應先看1~2 個問題,“帶著問題”閱讀短文。閱讀題幹,首先要掌握問題的型別,分清是客觀資訊題還是主觀判斷題。客觀資訊題可以從文章中直接找到答案; 而主觀判斷題考查的是對文章的感情基調、作者未加陳述的觀點以及貫穿全文的中心主旨的理解等, 這類題必須經過對作者的態度、意圖以及對整篇文章進行深一層的推理才可得到答案。

猜詞悟意。理解詞義是閱讀的第一步,而英語中一詞多義的詞非常多,同一個詞往往因上下文不同而不同。所以, 只知道每個詞相應的中文意思, 還不等於理解了詞義, 只有根據上下文正確理解靈活變化的詞義,才算真正理解了文章。如果遇到某詞、某句不明白時, 不可在此花太多時間,應從上下文猜測該詞(或短語)的意思, 或從構詞法角度猜測該詞的意思。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帶著問題”做題目的原因。另外; 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還可以通過文章中出現的同義詞、近義詞或上下文甚至在通篇理解的基礎上去猜測。這種不用詞典而只通過閱讀認識生詞的能力; 就是猜詞悟意的能力;是一個高中生應當具備的能力。

  猜詞悟意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根據定義和解釋猜測詞義。

如A calendar is a list of the day,weeks,months of a particular year.“calendar” 可以根據a list of the day,weeks ,months of a particular year 可知是“日曆”。

(2)根據同義詞、反義詞猜測詞義。

如Unlike his brother,who is truly ahandsome man,John is quite homely.這裡的unlike 是一個關鍵詞,說明John 和他的弟弟的情況正好相反,因此可以知道,homely 和handsome 是反義詞,意思是“相貌平平的”。

(3)根據因果關係猜測詞義。

如The noise was so faint that it wasimpossible to be sure what it was or evenwhere it came 引導的是一個結果狀語從句。根據主從句的邏輯關係,我們可以推出faint的意思是“微弱的”。

(4)進行邏輯推理

閱讀的主要目的是獲取資訊, 即作者傳達的資訊。這包括了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根據文章提供的事實和線索進行邏輯推理, 推測作者未提到的事實。考查此項能力的題目一般採用”infer”一詞。另一方面, 是作者期待讀者讀了文章之後知道應當怎樣去做某些事情或以某種方式去思考問題。作者的這層意思通常不在文章中明確表達出來, 而是隱含在文章之中。這類題目要求同學們通過對文章的理解去領會作者的言外之意。

邏輯推理有以下幾種情況:

根據文章細節進行推斷。這是比較簡單的推斷。只要認真閱讀原文, 找出可以推理的有關細節, 可能是一個單詞、一個片語、一個句子,也可能是幾個句子,進行簡單的細節比較就可以鑑別出真偽。推斷邏輯結論。要得出合理的邏輯結論, 就必須對文章的全部事實或細節進行全面考慮。所以, 要求學生必須養成認真讀書的良好習慣, 不斷培養和提高自己的邏輯思想能力。

推斷作者的寫作目的、態度及文章的語氣和寓意。這類推斷要求學生對作者在論述時持種態度和思想傾向做出推斷。例如,作者對陳述的觀點是贊成還是反對,對描寫和記敘的人或物是喜歡還是厭惡, 是同情還是冷漠。

總之,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只有在平時的閱讀中多做多練,運用正確的方法,才能在大學聯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功能訓練題】

  (一)

Hidden in our subconsciousness (意識) is a perfect mental picture. We see ourselves on a long trip that goes across the continent. We are traveling by train. Out of the windows, we think in the passing scene of cars on nearby highways, of children waving at a crossing, of cattle feeding on a distant hillside, of smoke pouring from a power plant, or row upon row of corn and wheat, of flat lands and valleys, of mountains and rolling hills, of city skylines and village halls.

But uppermost in our minds is the final destination. On a certain day at a certain hour, we will pull into the station. Bands will be playing and flags waving. Once we get there, so many wonderful dreams will come true and the pieces of our lives will fit together like a completed jigsaw (拚圖玩具) puzzle. How restlessly we pace the aisles(通道) ,condemning the minutes for loitering-waiting, waiting, waiting for the station.

‘‘When we reach the station, that will be it!” we cry, “When I'm 38.” “When I buy a new 450SL Mercdes Benz!” “When I put the last kid through college.” “When I have paid off!” “When I get a promotion.” “When I reach the age of retirement, I shall live happily ever after! " Sooner or later, we must realize there is no station, no one place to arrive at once and for all. The true joy of life is the trip. The station is only a dream. It constantly outdistances us.

“Relish (appreciate) the moment" is a good motto, actually it isn't the burdens of today that drive man mad. It is the regret over yesterday and the fear of tomorrow. Regret and fear are twin thieves who rob us of today.

So stop pacing the aisles and counting the miles. Instead, climb more mountains, eat more ice cream swim more rivers, watch more sunsets, laugh more and cry less. Life must be lived as we go along. Then the station will come soon enough.

1. Why does the author describe the mental picture?

A. To lead us into a perfect world. B. To let people enjoy the scenery.

C. To introduce an actual trip of his. D. To compare it to our life's jour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