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英語>商務英語>

商務英語文化詞彙的含義

商務英語 閱讀(1.69W)

商務英漢翻譯是一種語際轉換,它不僅包括語言符號的轉換,更涉及不同商業文化之間的溝通,是兩種異域文化的碰撞與交融。

商務英語文化詞彙的含義

美國翻譯理論家尤金·奈達指出:“要真正出色地做好翻譯工作,掌握兩種文化比掌握兩種語言甚至更為重要,因為詞語只有運用在特定的文化中才具有意義。”(Nida,1998)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同時又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際的過程是跨文化交際。離開文化背景去翻譯,不可能達到兩種語言之間的真正交流。

  一、商務英語中的文化語境

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相互依存。語言既是文化的產物又是文化的載體,可以容納文化的各個方面,同時它也受到文化的制約。正如Juri Lotman所說:“沒有一種語言不是根植於具體的文化之中的;也沒有一種文化不是以某種自然語言的結構為中心的。”

英語和漢語是不同語系的兩種語言,由於文化的不同,語言的內涵及表達也就不同。上面提到,商務英語翻譯是一種跨文化的語際交流,它要求譯者具備熟練的語言知識,又要熟悉多種文化,掌握語用技巧,從而完成具有一定語用目的的商業文化交流。

提高商務英語翻譯技能和語用能力就應關注文化的異同,靈活變通,以達到源語的語用目的。在商務英語翻譯工作中應靈活處理因不同文化背景、語言表達習慣等因素造成的交際障礙,把握語用原則,根據語境做必要的調整,避免語用失誤。

Newmark(1982-113)指出:“語境在所有翻譯中都是最重要的因素,其重要性大於任何法規、任何理論、任何基本詞義。”

文化語境是語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翻譯的最終目標是在原文與譯文之間尋找最恰當而又最自然的對等語,而譯文語言的重構過程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語境的制約。

譯員要取得等值的翻譯,必須克服不同文化語境帶來的影響,積極順應不同文化,弄清詞語的真實涵義,準確地選擇詞義,才能獲得相對等值的翻譯。

在國際商務活動中,單純地掌握外語這種語言工具不能保障對外商務活動的順利進行。國際商務英語翻譯不單是一個語言或商務本身的翻譯問題,而且還涉及更深層次的文化翻譯問題。

成功的翻譯絕不僅僅是在瞭解語法、詞彙等語言基礎知識後就能做到的。辭典裡的釋義在商務文章及其活動中,必須依據上下文和文化背景來理解翻譯,否則就會造成誤解,以至誤譯。

僅以非英語國家中的英語標識為例:一家旅館的電梯中貼有“Please leave your values at the front desk.(請把價值觀留在前臺)”;某診所的辦公室標識是“Specialist in women and other diseases.(婦女及其他疾病的專家)”。

在酒吧間的標誌語“Ladies are requested not have children in the bar.(女士請勿在酒吧內生產)”,此類令人啼笑皆非的語言誤譯在世界各地比比皆是,為跨文化交際帶來了不同程度的誤解。

任何不同文化之間的交往,都需要在交流時克服異國文化的障礙,達到交流溝通的目的。有人也提出翻譯是一種文化移植的過程,譯者是兩種不同文化的中間人,其任務是把作者和讀者聯絡起來。

所以,作為一名翻譯工作者,不僅要具有雙語能力(bilingualcompetence),而且還要有雙文化能力(bicultural competence),能夠成為文化交流的使者,幫助來自不同文化的交流雙方克服文化差距。因此,國際商務翻譯人員特別要了解本國與異國的文化差異,儘可能減少對外商務交流與溝通中的理解障礙與誤解。

  二、商務詞彙中的文化差異

語言是由詞彙構成,而詞語又是語言中最活躍的因素,最敏感地反映了社會生活和社會思想的變化,是語言中最能反映文化特徵的部分。

商務英語中的文化差異同樣也會反映在商務的不同方面。語言作為商務活動中的交際工具,離不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的影響。中西方文化在思維習慣上、語言表達形式上,詞彙意象和含義上,都有著自己的特色,故翻譯時要特別注意。

  1.語用涵義差異

在英漢兩個民族的語言歷史發展過程中,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導致兩者在觀察事物和反映客觀世界的角度和方法上差別很大。甚至在兩種文化中同指一事物或現象的詞在不同文化中所引起的聯想和在情感上所引起的反應也是不相同的。

國際商務翻譯時涉及一種文化通過翻譯進入到另一種異質文化。人們缺乏對社會語言差異的敏感性,會無意識地進行語用遷移,商務翻譯人員要了解並掌握漢英兩種語言所涉及的不同文化的差異,要從字面意思之外領悟到言語中的語用意義,運用恰當的手段進行補償,儘量做到文化資訊等值或等義。

例如,國內某廠曾出口一種“雙羊”牌高檔羊絨被,英文商標被譯成Goats,儘管品質很好,銷路卻不佳,究其原因就在於goat這個詞,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山羊”是個褒義詞,而在英語中goat除了本意“山羊”外,還有“色鬼、淫蕩的人”之意,英語中就有old goat(好色之徒)的說法。

再看英語和漢語中都有表達“乾貨”這一指稱物件的詞語,正確的英文術語是driedfood and nuts,而不能隨手譯成dry goods(紡織品)。這方面的例子不勝列舉。

再如漢語形容新事物大量出現時常用“猶如雨後春筍”這個短語,但是在英國,由於竹子不是土生土長的植物,因此語言中缺乏與此有關的原始詞彙。漢語中的“筍”字只能譯成“bamboo shoot”(竹芽),漢語中的“雨後春筍般地湧現”,在英語則只能對應地使用動詞“mushroom(雨後春筍般湧現)”或慣用語“spring[grow,shoot]up like mushrooms”。

例1:Since the opening of the first shop,new branches have mushroomed all over thecountry.

譯文:自從第一家店開張以來,新的分店如雨後春筍般地遍佈了全國。

  2.語義聯想差異

語言本身不僅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載體。每一種語言都是一個國家、民族文化發展的產物,都有其久遠的歷史背景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東西文化語境的差異導致了人們對同一事物或同一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釋。在翻譯中,要做到用詞準確,不僅要掌握詞的字面意義,而且要知道由文化語境所決定的詞語內涵意義,避免錯譯。

以動物形象為例,在不同民族的人眼中,同一種動物可能會引發截然不同的聯想。漢語中“饞貓”比喻人貪嘴,常有親暱的成份。

英語中關於cat的習語很多,但是比作人時,一般給人的聯想都不太好,西方迷信認為遇到black cat是不吉利的徵兆。英語中常用cat指惡意傷人、包藏禍心的女人,把脾氣很壞的老太婆稱之為old cat。由cat加上字尾的catty指“愛搬弄是非的人”;cattish的意思是“狡猾的”,表示反對或嘲笑的噓聲被稱為cat call。

上海的“白貓”牌洗衣粉,在國內很受大眾歡迎,但被譯為white cat時到了英國卻無人問津,因為英語中cat有“心腸惡毒的女人”的潛層意義。試想哪個家庭主婦願意要white cat?男士們更是敬而遠之了。

再如,我國一種叫“白象”牌的乾電池,在中國市場上銷量很好,出口時英譯成White Elephant,從字面上看似乎沒有不妥之處,但在國際市場上卻不受英語國家人們的歡迎,因其語義資訊似乎對等,但文化資訊不對等。英語中white elephant是固定短語,意思是“沒用反嫌累贅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