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舞蹈>中國舞>

動作節奏處理在中國古典舞中很重要

中國舞 閱讀(3.26W)

在中國古典舞動作節奏處理中,既要依附於節奏去發展動作,還要在樂感中巧妙地去“韻化”動作。它有時好比一排排平均規格的,色相單純的色塊;有時則又好比兩股冷暖對比的色流。當色流在單一的色塊間交叉流動時,就會規律地或不規律地產生這樣或那樣的色變。這些色變,有時強烈,有時平淡,有時陰鬱。當這種色變在有規律的節奏中重複出現時,中國古典舞動作就會給欣賞者帶來一種振奮。當然,它必須憑藉人的形體運動和動作連線來體現。作為中國古典舞,尤其重要的是形體運動中的動作節奏處理,主要是“滿”、“閃”的藝術處理方法。一談到課堂組合,人們也就會很自然地聯想到它的訓練性和表現性。那麼,如何能使組合比較圓滿達到這種目的呢?首先必須重視一個組合中的動作節奏處理。當你在編排或表現某個組合時,無論是長線條,還是短線條的;無論是高低起伏,還是抑揚頓挫,總希望有一種情感力度為基礎。比如說,中國古典舞基訓中的'把杆控制,在做單手扶把控旁腿這個動作時,就可以處理成開始經過一位擦地慢慢抬起,等動作已經到位時,再加上頭、手的呼吸,再去尋找一種飽滿的感覺;也就是說整個旁腿的體態再向外伸展一次;然後,再突然收回。加上體態和方位的變化,變雙手扶把。同時,使整個體態縮成一團,再慢慢展開。在低班的基訓課中,學生基本掌握動作方法以後,也同樣可以進行一些動作節奏處理。比如單手扶把下前後腰。這種非常簡單的動作,可以在下後腰的時候,處理得比較慢一些;而在收回前腰的時候,把節奏處理加快。同時,下前腰時,加全蹲抱腿,可以加大動作幅度。即使將這種簡單的動作節奏加以處理,也能給欣賞者一種藝術感染力。在這個問題上,最有說服力的,還是“身韻”課中的《思念》組合。

動作節奏處理在中國古典舞中很重要

>

其實,編排者也就只用了一個“雲肩轉腰”的動律元素。給人的藝術效果卻自由而又有規律。從視覺上看。突靜突快的閃動節奏效果,不斷地造成了組合中的華彩部分。產生以上這些效果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具體地說,就是編排者掌握和應用了“滿”、“趕”、“閃”的動作節奏處理,而不是採用動作堆砌的方法,從而進一步體現了組合中的訓練價值和它的藝術表現力。作為一名好的舞蹈編導,在編排作品的時候,捕捉藝術形象,是非常之重要的。如果你觀看過舞蹈詩《長城》,回憶一下,你就會內看見一群建築長城的勞工們,背扛沉重石塊,腳帶鐵鏈,邁著艱難步子的悲壯形象。其實,表現這種悲壯形象的勞工們,他們腳上並沒有真正的鐵鏈;只是編導者在編排的時候,巧妙地運用了身姿和腳下的動作節奏處理,來虛擬勞工形象。比如在動作向前邁移之時,運用慢抬、快落的步伐節奏處理;再加上體態的呼吸節奏變化,烘托出了整個節目的藝術形象和氣氛。在這個作品中,編導還多次運用了“閃”這一中國古典舞動作節奏處理的單一形式和節奏特性。同時,又不斷地採用動作與節奏的變形,比如“雲肩轉腰”和“雙盤腕”的節奏變形,從而產生出一種忽視的藝術效果,把勞工們的心理和藝術形象塑造的淋漓盡致。動作的強弱、快慢、大小都隨著音樂旋律節奏的發展表現出來,還體現出與情感色彩變化的對應關係。比如在《風雪山神廟》這個古典舞作品中,編導為了進一步塑造和刻化出林沖這一人物在發配中的悲憤心情,出場的腳下步法節奏處理就有快有慢;在慢抬旁腿的動作節奏處理中,給人的感覺有一種力量;而在快速落地的同時,加上體態的旁提,又給人一種悲切的心理感覺。像這種動作節奏對應的處理,一出場就把人物的情感基調給體現出來了。可見,動作節奏“滿”、“趕”、“閃”本身,就能給中國古典舞一種力度和情緒對應的表現性。中國古典舞動作節奏的變化起伏不是單一的,所謂“滿”、“趕”、“閃”的動作節奏,也須有機地組合起來,才能表達一定的情緒和一定的內容。正如音樂的每個音符必須組織起來才能成為一首樂曲一樣,只有這種合乎中國古典舞語言邏輯的舞蹈組合或作品,才會有完美的動作節奏處理。唐代詩人李瑞對“胡騰舞”有一段描述,可以說明中國古典舞的動作節奏性,詩中寫道:“楊眉動目踏花氈,紅汗交流珠幅偏。醉卻東傾又西倒,雙靴柔弱滿燈前,環行急賦皆應節,反手叉腰如卻月。”詩中充滿了動律和節奏,這種節奏不單單給人以鮮明的藝術形象,而且還寫出了動作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