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舞蹈>民間舞>

論民間舞教學中的幾個要點

民間舞 閱讀(2.89W)

  摘 要:民間舞的教學中注重從每個民族不同的體態、動律、呼吸和美感體驗,來表現各民族民間舞蹈不同的風格特點。要在教學之初為學生建立以體態、動律為主的動作規範模式,形成以呼吸為中心的內在訓練模式,從而使學生掌握正確的風格。

論民間舞教學中的幾個要點

  關鍵詞:民間舞教學;體態;動律;呼吸;美感

民族民間舞是源自民間的舞蹈,是最古老的一種藝術形式,是在廣大的人民群眾中產生形成,由人民群眾來傳承的一種舞蹈,它表達著人們最質樸、最直接的情感,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風格韻律。中國各民族的民間舞蹈都不同程度地積澱著本民族的民族心理、審美情趣、風俗習慣等,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既表現了一定歷史時期經濟條件下的文化背景,又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而注入新的成分。課堂上的民間舞蹈是歷代藝人、藝術家把從原始民間舞蹈中吸取、提煉、加工、改造、發展的民間舞素材編排成的新的民間舞蹈語彙、舞句和組合,從動作、節奏、風格、力度、表演到呼吸的規範化,來表現各民族民間舞蹈的風格特點,風格是民間舞的靈魂。

中國民族民間舞課堂教學是一種形體動態的傳授過程,同時也是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的傳授過程。老師邊做示範,邊講其需要掌握的要領,學生模仿,由淺入深。學生在課堂上不僅僅是學習一種具體的肢體動作,同時也是在學習一種特殊的非語言文字文化。為什麼民間舞在訓練的價值上比別的舞種都優越?在於其訓練價值更好、更豐富,它可以訓練身體的各個部分,培養身體的各種韻律感覺,調動身體的多種感情。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筆者認為在民間舞教學中,應注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訓練和培養:

  1 風格的根本——民間舞的體態

體態在生活裡是一個人的思想感情、精神狀態的直接體現。民間舞體態在教學上經過了從繁到簡的變化過程。舞蹈中,舞姿及動作都因體態的正確與否,決定其完美程度,同時體態也決定著運動節奏及舞蹈風格。因此,體態是教學中重要的環節之一。民間舞體態,不僅作為靜態存在,而且是具有動感的存在體。體態是一個時代的道德標準和審美要求在舞蹈藝術中的具體反映。試看當今的舞臺上有哪位演員還像五六十年代那樣含著胸、把手勢做得短圓的來表現婦女的呢?不同的民族舞蹈要求不同的.體態,反映了各民族自身的欣賞習慣及審美要求,以挺胸為例,新疆維吾爾族舞要求的是向上挑胸的挺胸,加上頸部微梗,把長長的辮子撒在頭後,舞動起來有著迷人的魅力。而蒙族要求的則是胸廓有意識地向兩邊張開,加上上身微向後仰,頭部穩定,動作起來則顯得開闊、穩健。懂得這種體態上細膩的差異是掌握好一個民族舞蹈風格的關鍵之一。若不懂得這點,那將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2 風格的脈搏——民間舞的動律

曾有位舞蹈家說過:“舞蹈也和其他藝術一樣,決定其本質的是律動。”如果沒有律動,舞蹈是絕對不能存在的。民間舞教學實踐和認識得出的結論是與此相一致的。從把握動律起,到突出強調動律開法兒,以動律為中心選擇主幹動作和基本動作,直至體現風格、編排典型組合等,“動律線”已經成為民間舞教學上最重要的部分。動律也決定著民間舞訓練的本質,並且在教學的各個階段和方面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動律的脈搏是節奏,節奏是風格得以體現的重要保證。它不僅使舞蹈具有動的規律,也作用於不同風格韻律,作用於情緒起落和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舞蹈和音樂的輕重緩急、抑揚頓挫、張與弛、動與靜、大與小、明與暗等等皆通過節奏不同的處理及運用來體現。節奏同動律一樣對民間舞教學的每個階段起決定作用。節奏和動律的深化,必將促成風格的深化。舞蹈的風格是由於各民族各地區和個人的不同和差異而形成。每個民族、地區的歷史演變、自然環境、經濟生活、風俗習慣、心理狀態、性格風格等,它們都在每一種民間舞中成為決定性的因素。在舞蹈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把握動律、節奏、感情來體現風格,深化風格。各種民間舞都有其獨特的動律、獨特的節奏和獨特的感情,這三個獨特便是風格之“髓”。風格在舞蹈上可以概括為“情”——情緒和感情、“律”——節奏和律動。所謂深化,就是把節奏、動律、感情三位一體化為風格。在民間舞教學中我們應把風格融於規格之中,用規格體現風格,這也是民間舞教學的獨特性。

  3 風格的小宇宙——民間舞的呼吸

舞蹈因為有了呼吸而充滿了活力,呼吸則在舞蹈中得以昇華。舞蹈除了用身體動作來表現作品,更重要的一點則是用呼吸控制身體來幫助四肢,更為完美地做出各種舞姿,更能夠淋漓盡致地表現舞蹈的深刻內涵。對於舞蹈的學習者來說,呼吸是很重要的修養之一,因為神形情意的統一一定需要呼吸的配合。舞蹈動作幅度的大小、發力的大小以及對身體的控制都離不開呼吸。舞蹈講究動作的“延伸”性,所謂“靜而不止”指的就是要由體內發出的氣不斷地向外擴張、外延,用經過訓練過的呼吸去延續、伸長。在舞蹈中如果不注意用呼吸,不在動作中在節奏中找呼吸的換氣點,只模仿外形動作,而不把內與外、心與形、氣與身統一起來,舞蹈就成了四肢運動,成了動作的堆積,失去了它的魅力。掌握好呼吸,可以運用它來貫穿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連線,貫滿音樂,找到動作的“延伸”,可以用內在的氣去感受身體的內空間與外空間的關係,去體會身體對空間的佔有。

  4 風格的翅膀——民間舞的美感意識

民間舞教學強調“動之以情”,即通過情感的誘導來增添舞蹈的魅力。“動之以情”主要可以採用這樣幾種方式:一是“想象情境”的規定。教師通過形象的比喻和語言的啟發,把學生逐漸引入一個“想象情境”中,從而使學生在學習之初就有一個情感的依託。當學生感受到這種情感並使之成為舞蹈的動作時,就能很快投入到學習環境中去。比如在練習蒙族舞基本體態時,設想自己置身於廣闊無垠的草原,是一個頂天立地的漢子,有豁達開朗的性格、豪放不羈的氣度,這樣做能有助於舞蹈風格的完成。二是調動學生自己的情感體驗。教師要善於利用學生已有的情感經驗,讓其對民間舞豐富多彩的情感表現產生溝通。如東北秧歌中的“逗趣”勁兒和花鼓燈中逗趣的情感差異,前者的逗趣憨厚、耿直且幽默詼諧,後者則機敏靈巧。如果能讓學生調動自己的情感體驗,利用日常生活中近似的經歷,就能將這兩種不同風格的逗趣區別開來。三是運用節奏觸發感情。一切舞蹈節奏都是體現情感和動作力度的。如花鼓燈中溜得起、剎得住,一系列動作中包含了強烈的“切分”節奏在裡面。四是寄情與物,民間舞使用的道具多種多樣,道具的舞動多具有某種象徵意味,可以以此來寄託舞蹈者的感情,當然也是使舞蹈者“動之以情”的好方法。在民間舞蹈的教學中,應讓學生深刻地體味民間舞蹈的內涵,給學生一個立體的知識結構,讓舞蹈教學不只是在身體上、形態上的訓練和模仿,還要更深層次地進行文化背景的拓展。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民間舞蹈文化從外在形態到內在文化的內涵,使學生更好地做到身心合一、內外融合地表現民間舞蹈的風格和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