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舞蹈>芭蕾舞>

春之祭芭蕾舞劇

芭蕾舞 閱讀(2.18W)

《春之祭》是美籍俄羅斯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創作的一部芭蕾舞劇,標誌著戲劇手段的不斷極端化和逾越對傳統舞蹈的理解,這一發展過程的結束點和轉折點。下面是小編為您收集的春之祭芭蕾舞劇,喜歡的話請持續關注yjbys培訓網!

春之祭芭蕾舞劇

《春之祭》描寫的是俄羅斯原始部族慶祝春天的祭禮。據說創作該劇的靈感來源於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一個夢:“我看到一個肅穆的異教祭典:一群長老圍成一圈坐著,看見一位少女被要求跳舞直至跳死。她是他們用以祭祀春天之神的祭品。”僅僅就這麼一個簡單的碎片式場景,作曲家竟然就寫出了一部舞劇,而且一不留神就成為了劃時代的傑作。

  從“被吐槽”到“奉為傳奇”

1913年5月29日,大名鼎鼎的俄羅斯芭蕾舞團正在巴黎香榭麗舍大街劇院的舞臺上表演一部全新的芭蕾作品。由於音樂中充滿了富於侵略性的節奏與大量不和諧音,創造出了一種粗野的“令人難以下嚥的”音響效果再加上舞蹈演員們離經叛道的表演,立刻引起軒然大波。演出還沒結束,觀眾席就開了鍋。“滾回俄羅斯吧!”“這簡直是恥辱!” ……喧鬧聲、口哨聲、謾罵聲不絕於耳,甚至有觀眾大打出手,警察從大街上衝進來維持秩序。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遇到這種場面十分失落,不得不從劇院的窗戶逃走。

這就是著名的芭蕾舞劇《春之祭》(The Rite of Spring)首演時的“盛況”。這場“災難”以今日營銷的角度來看,無疑是一場可以載入教科書的經典案例。俗話說的好:“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時代並沒有淹沒這部開創性的作品。現在的人們對於這部20世紀的作品予以了充分的肯定,《春之祭》被公認為二十世紀音樂史和芭蕾史上最重要的經典之作。當年促成它誕生的那幾位藝術家——佳吉列夫(劇團掌門人)、斯特拉文斯基(作曲家)和尼金斯基(編舞家),他們的名字被送入現代藝術史的萬神殿虔誠供奉。而百年前法國香榭麗舍大街劇院的那一夜,則成為了後世追隨者口中的“傳奇”。

佳吉列夫——俄羅斯芭蕾舞團掌門人

尼金斯基——編舞家

斯特拉文斯基——作曲家

一部需要膜拜的音樂大作

《春之祭》的音樂被英國古典音樂雜誌《Classical CD Magazine》評選為對西方音樂歷史影響最大的50部作品之首。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對節奏的創造性應用激發了舞蹈的創作靈感,成為《春之祭》被奉為傳奇之作的最大助力之一。

而它的厲害之處究竟體現在哪裡,我們可以通過兩組視訊來進行一下初步的瞭解:

  ▲規則的拍子律動

基於人們的聽覺習慣,會更易於接受音樂中規律性的節奏律動,實則音樂的節奏是可以變化的。斯特拉文斯基為了給人以新鮮感,就打破了節奏中的規律性,讓聽者出乎意料。他在節奏相同的情況下僅僅改變了重音的位置,造就了一種強烈的不平衡感並使之產生猛烈的.動力感。強烈地衝擊了人們的傳統的音樂審美感覺。

  ▲《春之祭》第一幕開場第一隻舞

《春之前兆與青年之舞》的節奏律動

♪ 以上兩組視訊節奏的閃爍速率是一樣的,紅色代表重音。

運用這個手法,斯特拉文斯基為聽眾打開了一個全新的音響世界,運用其獨創的手法,使音樂的節奏變得多樣化、複雜化,並運用這個手段來塑造他的音樂形象:粗獷、原始、充滿了野蠻的力量。

The Rite of Spring: Part I

William Steinberg - Germany's Finest Conductor

這是一段給人以震撼體驗的旋律。當時巴黎的紳士小姐們看到聽到如此一部舞劇時所體現出來的訝異之情就好象小夥伴們第一次看到邁克·傑克遜跳出太空舞步時的感覺,驚豔到不可思議!!

舞劇中的最後一曲《少女的獻祭舞》是第二幕中的最高潮,被選中的少女跳起祭祀之舞,最後力竭而死,完成對神明的獻祭。下圖是這段音樂的譜子開頭,短短的12小節。在這個十來秒鐘的片段裡作曲家竟然變換了10次拍子!相信即便不懂音樂的人也會對此產生膜拜之情。

  《春之祭》第二幕終場《少女的獻祭舞》:

Part II - Danse sacrale - L'Élue

Pierre Boulez;The Cleveland Orchestra - Pierre Boulez Edition: Stravinsky & Messiaen & Dukas & Falla

節奏上如此複雜的變化,使我們很難估計演出時樂隊演奏員和指揮的心理陰影面積,據說連作曲家本人在創作的時候,內心也是崩潰的,因為傳統的記譜法已無法表達其迴旋在大腦中的樂思。作曲家為此苦苦思索了很久,終於找到了解決之道:即複雜多變的節奏與節拍,使聽眾對節奏產生模糊感,不穩定感並大量運用怪異的不和諧音響來達到自己所追求的效果。這些創新也無意中完成了作曲家對傳統音樂的顛覆。《春之祭》的偉大也正源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