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文藝>音樂>

中國古代音樂史

音樂 閱讀(2.64W)

為了體現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是漢族和各兄弟民族人民長期共同創造而成這一史實,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分享中國古代音樂史,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古代音樂史

1民間歌曲

A民歌小曲:

(1)新疆維吾爾族已經流行著一種古典歌曲的套曲,收集到修渠歌等十二套

(2)藏族作家滄洋嘉錯有反封建反宗教的傾向,留下了著名的《滄洋嘉錯情歌集》

B絃索調的曲譜:

(1)湯斯質、顧峻德的《太古傳宗》

(2)沈遠作曲的《北西廂絃索譜》

2說唱音樂

A彈詞

(1)乾隆時期王周士是蘇州彈詞的主要藝人,嘉慶有陳(遇乾)、姚、俞(秀山)

(2)陳調:蒼涼粗獷,專門適用於老生、老旦等唱腔

(3)俞調和馬(如飛)調為後來彈詞發展有很大影響

B鼓詞:

(1)滿族貴族中產生的子弟書是北方鼓詞的一個支流

(2)京韻大鼓:流行於北京,天津一帶,是怯大鼓和子弟書的`合流,著名藝人有劉寶全、白雲鵬、張攸軒等,作品都是短篇的小段子,內容主要包括英雄俠義和才子佳人兩類故事,也有描寫風景的作品

3歌舞音樂

A乾隆時期歌詞、曲譜《霓裳續譜》

B民歌小曲創作繁榮

4戲曲的發展

A南北曲

(1)姚燮將戲劇分為雜劇和院本兩類,稱傳奇為院本,這是比較個別的

(2)傳奇劇本

a李漁:《風箏誤》《意中緣》《蜃中樓》

b孔尚任《桃花扇》

c洪昇《長生殿》

朱素臣《十五貫》

陳嘉言父女《雷峰塔》

(3)崑曲的衰落:遠在道光之前,從乾隆末年,就已經開始

B四大聲腔:

(1)南昆、北弋、東柳(山東柳子戲)、西梆(陝西秦腔)

(2)崑山腔、弋陽腔處於優勢地位,前者支配,後者在民間發展,弋陽腔的新腔調有《西秦腔》《甘肅調》《琴腔》

(3)西皮和二黃經過湖北藝人創造,形成皮黃腔,梆子腔和皮黃腔是典型的地方戲曲

(4)乾隆時期,四大徽班進京,以二黃調為主,又有擅長唱漢調的湖北藝人進京,徽漢合流,加強了西皮與二黃的結合,又吸收崑山腔和梆子腔等多種成果,京劇興起,最早的京劇叫做皮黃戲

(5)同光十三絕:程長庚、盧勝奎、楊月樓、譚鑫培

C京劇中的三調之區分:

(1)二黃

(2)反二黃:由二黃產生,基本出於南方

(3)西皮:基本調出於北方,三調定弦不同,板路也不同

D小調戲:當地民間流行的民歌小調的聲腔連線而成的,如花鼓

5宮廷音樂

A為祭祀、朝會、宴饗、巡幸所設定

B中和韶樂地位最高,體現復古思想,祭祀用時最大,而其他則不包括歌和舞

C編寫了詩經樂譜

D統治者從政治標準出發,對民間戲曲活動進行干預,又召集民間戲班進宮演唱,又在官僚中發動劇本寫作《月令承應》《法宮雅奏》等

E對民間音樂進行篡改:將《海青拿天鵝》篡改成海清,在於宣揚河清海宴

6器樂

A廣陵派:徐常遇《琴譜指法》,秦維翰《蕉庵琴譜》

B川派、山東諸城派等

C琴曲有《水仙操》《龍翔操》《鷗鷺忘機》

D琵琶藝術

(1)形成南北兩派,南派有陳牧夫,北派有王錫君等

(2)中葉出現《華秋蘋琵琶譜》

7樂理

A康熙的《律呂正義》:堅持三分益損律,堅持同徑管律,打破十二律制而成為了十四律制

B張鞠田《張鞠田琴譜》

C《五知齋琴譜》《春草堂琴譜》《天聞閣琴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