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文藝>聲樂>

如何提高民族唱法演唱水平

聲樂 閱讀(3.21W)

民族唱法是一種源於民間,富有民族韻味或是具有濃郁的地域風格的演唱方法。那麼如何提高民族唱法演唱水平呢,一起來學習學習!

如何提高民族唱法演唱水平

  1 對美聲唱法深呼吸的借鑑:

雖然兩種唱法都要求有深呼吸的支援,但以往的民族唱法在氣息控制和運用上與美聲唱法相比,仍然存在著氣息比較淺,致使其發出的聲音單薄、窄細。現在仍然有許多民歌演員和民族聲樂教師沒有重視這個問題,這種情況表現在實際當中,就是許多民歌演唱者由於氣息淺而無法很好地演唱那些極富有民族韻味而又很大氣的歌曲。

美聲歌唱和理論家們根據實際演唱經驗,總結得出胸腹式聯合呼吸法是最理想的歌唱呼吸,運用胸腹式聯合呼吸法發出的聲音不但流動、有彈性,而且飽滿、渾厚、集中、富有穿透力,並且在演唱時能夠使得字與字之間的聲音轉換連貫圓潤,不著痕跡。因此,在發聲訓練中,聲樂教師應該運用美聲唱法的呼吸技巧,清楚地講解呼吸系統的執行方式,同時學生也應該熟練的掌握這一技巧,在練習中反覆實踐並做到融會貫通,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在民族歌曲的演唱中歌唱者一定能夠體會到演唱歌曲時更加得心應手。

  2 對美聲唱法共鳴腔體的借鑑:

共鳴是傳統民族唱法相對薄弱的.一個環節,這個環節恰恰是美聲唱法一個最鮮明的特徵。“共鳴在發聲中是最重要的因素,它賦予嗓音的音量和音質,並加強其響亮度。為了發出一個巨集亮而親切的嗓音,依靠共鳴比依靠力量更重要些”。在歌唱中口咽腔是可以主動調節的共鳴器官,如牙關開合的高度、口腔內軟顎的抬起、咽腔部分的擴大與縮小、拉長與縮短等,這些調整直接影響著三個腔體的共鳴效果。

另外,借鑑美聲唱法發聲技巧對舌頭的調整也可以實現擴大口腔共鳴的效果,具體的方法就是歌唱的時候能夠把舌頭放平,讓舌根穩定並與咽壁形成良好的咽腔共鳴管道,由此聲音向上能夠產生很好的頭腔共鳴,向下能夠產生渾厚豐滿的胸腔共鳴。針對民族唱法高音區聲音相對不夠飽滿洪亮的缺陷,尤其可以借鑑這一辦法以保持喉位的穩定,開啟並拉長共鳴腔,用上全通道來演唱,這樣即可發出明亮飽滿的高音,而不會出現擠卡的現象。民族歌曲根據作品特點和歌曲音域跨度、感情表達等因素也需要臨時調整共鳴腔,但萬萬不能先入為主地認為民族唱法就得捏著嗓子細聲細氣地唱。在這一方面,金鐵霖教授提出的全通道歌唱,就是要求最大限度地調動全身共鳴腔為歌唱服務,以使聲音更有爆發力和張力、有更飽滿的氣息、能更好地表達歌曲內容,從而使演唱更具感染力。

  3 對美聲唱法咬字吐字技巧的借鑑:

傳統的中國戲曲和民族聲樂在演唱過程中特別強調以字行腔、字正腔圓,而傳統的民族唱法在吐字咬字上,口形比較扁,基本是橫向拉開,牙關的開口比較小,嘴巴張開是扁圓形,被送往牙齒背後的字聽起來口腔前端共鳴多一些。這就使歌唱者發出的聲音顯得單薄,音量不夠大,高音唱起來比較尖、緊,缺乏彈性。相較之下,美聲唱法則沒有這些缺陷,其吐字咬字技術經過多年實踐磨練總結出了科學的方法。義大利語與漢語也有很多相同相通之處:義大利語的母音是五個:a、e、i、o、u,漢語的是七個:a、e、i、o、u、ǜ和不獨立成字音的ü。除了ǜ以外,兩者有五個母音寫法相同、發音相像,而ü的發音也與義大利語的e有相近之處。漢語雖然有帶兩個母音和三個母音的複韻母,但其韻母可細分為韻頭、韻腹、韻尾,引長髮聲的任務都在作為韻腹的母音上。

漢語與義大利語在發音上的諸多共性表明,用美聲唱法是可以解決中文的吐字咬字問題的,彌補中國民族唱法的缺陷。義大利語的母音較少,五個基本母音都是以開口唱法訓練,把母音位置放到口咽部位,在演唱中,子音輕輕一送出口,聲音就迅速地向後面咽腔部位的母音靠攏,把聲音相對集中在母音的位置上,同時通過調整軟顎和咽壁的力量,達到對基本母音的控制,這樣一來使得牙關能充分開啟,口腔張大,嘴型張圓,從而使母音基本統一到一個相對固定的位置上。我們對美聲唱法吐字咬字的借鑑就以五個基本母音為基礎,在訓練與演唱中注意前與後的結合、橫與豎的結合、鬆與緊的結合,開啟大牙關、開啟口腔,使字頭髮出後讓聲音快速到達能夠延長髮響的母音位置即民族聲樂所說的字腹位置,加大共鳴、美化聲音。當遇到閉口母音比如i母音的時候,也一樣儘量要採用美聲的開口唱法,即儘量使發音統一在一個穩定的地方,一旦掌握了閉口母音開口唱的方法,其他有關吐字咬字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另外,歌唱者還要借鑑美聲唱法的口型,在演唱時笑肌積極上抬,露出上牙,口型呈橢圓形,不要一會圓一會扁發生太大的改變,這樣不僅面部表情非常好看,也更有利於發聲,更便於上高音,使聲區統一,音色圓潤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