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文藝>聲樂>

葫蘆絲學習教材:手指技巧

聲樂 閱讀(1.28W)

手指的技巧非常的多,它的存在給樂曲增色不少,每一種技巧都有它獨特的用處,下面逐一介紹它的練習內容和方法。

葫蘆絲學習教材:手指技巧

在這些技巧的練習之前還有一個基礎性的練習,那就是活指練習,這個練習也很重要,其它的一些手指技巧必須得到它的大力支援才能靈活地實現。所以多吹一些活指練習曲必不可少,在練習之前還可以做一些開掌操,我一般的做法就是掰手指,掰手掌,通過這個方法可以拉開手部的韌帶,對提高手指的靈活度十分有好處。

葫蘆絲學習教材:手指技巧

  一、打音

打音其實是葫蘆絲巴烏技巧中最容易掌握的一個手指技巧,目的是使在氣息不斷的情況下,將同度音斷開,使用起來很簡單,如2的打音,在吹奏出正常的2音後,左手無名指迅速的在1音孔上打一下,速度要快而有彈性。《金孔雀輕輕跳》P44是一個很好的練習曲。

  二、倚音P40

倚音,顧名思義就是倚在主音上的音,由於他的存在會使主音更為突出。

倚音分為單倚音和復倚音,單倚音就是指只有一個倚音,如23--。

而復倚音就是指主音前有多個倚音,可能是二個,也可能是二個以上,如6123---,但最後一個音一定是主音。

在吹奏倚音時,第一個音要求吐奏,後面不管有多少音都不用吐!

演奏的時候要注意兩點:

一是倚音的時值是從主音裡抽出來的,所以倚音的時間和主音的時間總和不能超過曲子中要求的時值(引子中要求不高,可根據樂曲需要自由發揮)。

二是倚音的作用是修飾主音,不能喧賓奪主,所以吐第一個音的時候不能太重,要恰到好處。

在很多曲子的樂譜中,倚音是沒有標上去的,這些要等到你吹到一定程度以後就會自己自然而然地加上去,比如有些曲子中音節中第一個音是中音6開頭的,一般都要加上5的倚音,因為第一個音一般是強拍,但葫蘆絲的6音音量卻是最小的,為了使她發音正常,音量更為突出,故加上一個5的倚音,會使這個音聽上去不那麼幹而枯燥。

  三、疊音P45

疊音,顧名思義就是疊在主音上的音,有些教材說疊音的作用就如打音,把兩個同度音相隔開,只不過打音是下方二度音,而疊音是上方二度音,這樣的說話完全正確,但不全面。

其一是因為疊音的作用不完全是為了隔開兩個同度音,在不同度的音中也會使用到疊音,如李春華老師的《清清玉湖水》,此曲中大量的使用了疊音,卻很少有兩個同度音的地方。

其二是因為疊音不完全都是上方二度,如《月夜思鄉》引子中的第一個音,這裡2是倚音,你可以試試看在3上加一個疊音,聽一下味道是不是濃了很多?如果有朋友有李貴中老師的《傣鄉小夜曲》的視訊,可以看一下61的指法,他在1上加了一個左手食指的疊音,味道因此濃郁了很多。

  四、滑音P46

滑音是葫蘆絲演奏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技巧,也最具特色。特別是3→5、5→3、1→6、6→1的滑音表現。

滑音的技巧有一口訣:上滑音氣息由弱至強,下滑音氣息由強至弱。但是很多初學者看到這句口訣仍然無所適從,的確是太籠統了,下面我細細解釋一下。

我們以1→6為例,首先是下滑,我們可以先發出正常的1音,然後右手食指中指同時從左至右,或者從右至左,或者從上至下總之是抹動地圓滑地關閉第二三音孔。(這裡對指法的要求不是一概而論的,只要氣息控制得好,手指直上直下的也能表現出滑音來,所以最重要的還是氣息的控制。)在手指抹動的同時,我們可以適當地加強氣息,為什麼呢?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你的手指並沒有關閉6音孔,但是卻要你發出接近於6的樂音來,如果你不加強氣流的話,那麼大部分的氣會從音孔中流走,所以只有加強氣流才能保證發出到位的樂音來。當我們手指關閉6音孔時,此時氣流不會流走,所以這時氣息應該恢復正常,而並不是真正的氣息減弱。

同樣上滑音也一樣,只是把這一過程反做,當我們吹出正常的6音來時,在右手食指中指抹動抬起的同時迅速減弱氣息並緩慢地加強,當手指完全放開音孔的時候你的氣息正好能保證發出正常的1音來。所以所謂的氣息由弱至強或者由強至弱是相對而言的。

滑音的要求是兩個音之間不留痕跡,圓滑地過渡,並通過氣息的控制,使滑音帶上濃郁的傣族味道。

在練習最重要的35、61滑音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忽略其它一些滑音的練習,比如也時有出現的中音5至低音6的滑音,中音3至低音6的滑音,也就是指大跨度的滑音,這些滑音通常涉及到左右手的默契配合,因此也要作為一個重點來進行練習

  五、顫音

顫音的概念很簡單,但是做到標準確很有難度,特別是對於象我這樣半路出家的人來說,手指的靈活度比女性兒童要差很多,彌補的方法只有二個字:“苦練”。

顫音的練習是隨時隨地可以進行的,以前我經常坐公交,在公交車上就可以進行手指靈活度的練習,掰掰手指,開開手掌等等。每個人的各個手指的靈活度是不一樣的,我的左手中指最差,所以很多時候,只要手閒著,我就會不由自主地練習起來,包括開車的時候,我的中指也會在方向盤上顫,經過二年的練習有了一點的改善。

用葫蘆絲來練習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每個手指的均衡性,不能光練習一個或僅幾個手指,每個手指都要練習到,特別是左手拇指、無名指,右手無名指的練習,這幾個手指都是靈活度比較差的。

對於顫音的練習我們無需專門的練習曲,自己可以按著音階的順序練習56712356,每個音顫20下,注意一開始練的時候速度一定要慢,注意力要集中在顫速的均勻性、顫指的力度及彈性上,熟練後逐步加快速度。

顫音的要求:一般情況下顫音的次數越多越好,但是在不能保證速度及均勻的情況下,4-8次就夠了。如1的.顫音,實際吹奏出來的效果就是121212121,注意1的顫音始終以1開頭,以1結尾,千萬別吹成了2開頭,或者1開頭2結尾,這需要一定時間的練習,以使氣指配合默契。

每一次手指打在葫蘆絲巴烏主管上要有力度和彈性,如果光練習手指,要聽一下,手指打在主管上應該發出“梆”的聲音,打孔的時候要按嚴整個音孔,抬起要迅速,每一次的相隔時間應該是一致的,這樣出來的顫音才富有表現力。

另外在一些曲子中還會出現三度顫音,如13131313131,這樣在顫指的時候應該二個手指同時起落,這也需要一定量的練習後才能做到。

顫音單練一段時間後,就可以結合曲子進行練習了,要把顫音熟練自如地加進曲子中去也絕非易事,金色的孔雀中小快版就是一個很好的顫音練習。

  六、波音

波音與顫音有點類似,只是時值較短,顫指次數較少(一般1~2次)。在曲子中合理地採用波音,極大地豐富了音樂的表現力。

波音在練習或是在曲子中使用的時候同樣要注意音頭和音尾,及1的波音是以1開頭以1結尾

  七、虛指顫音

虛指顫音是葫蘆絲演奏中尤其重要的一個技巧,它好比我們燒菜時要放味精一樣,是一種調味品,有了它,你的曲子聽上去就是有那麼一種特有的傣味。

虛指顫音在很多教學材料上也稱之為“隔孔打音”,其實這種叫法有些不妥,如果你把注意力放在了“打”字上,你的虛指顫音就容易出現問題。我認為改成“隔孔扇音”比較貼切(注意只是“比較”,不一定要隔孔,或者一定是隔一孔)。

我們以中音3為例講一下具體的做法,當我們以正常的氣息吹出3以後,只需要運用我們左手的無名指,也就是1音孔上做從上至下的圓孤運動,目的是使氣流產生有規律的波動,注意原則上要求手指是不能碰到音孔的。但這樣很難做到,所以我們採用手指碰到音孔四分之一的邊緣的方法來彌補。碰也只是輕輕的碰到,只是給手指一個定位,而不能像顫音或者打音那樣有力。手指扇動要均勻,不能或快或慢。扇動的速度也不能太快,太快了容易讓人聽上去有一種緊張抖動的感覺。

其它幾個特殊的音的虛指只裡也要提一下,那就是中音6,低音6及低音5。

中音6的虛指顫如果是隔孔顫的話,我們就應該顫動左手食指,但是我試過很多葫蘆,這樣顫的效果太明顯,因為中音6的氣息最弱,手指的扇動對氣流的影響很大,所以我就採用中指虛顫,甚至有些葫蘆絲我採用無名指顫,所以隔孔不一定是隔一孔,這裡可以靈活地採用。

而低音6呢,你隔孔的話,下面就沒有音孔啦,所以採用的辦法有兩個,一是做到真正的虛顫,右手無名指比正常的指法稍遠離音孔扇動,這樣對氣流的影響要小一些;另外一個辦法就是用腹顫音來代替。而對於低音5我們就只能採用第二種辦法啦。

在我們經常演奏的曲目中,有很多的16分音符也要加上虛指顫音,這樣對手指的要求非常高,練習難度也相當大,但一定要知難而上,堅持不懈地練習,因為如果曲子中這些短快虛指顫音不加的話,味道會差很多。如《竹林深處》、《趕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