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文藝>播音主持>

播音發聲訓練誤區有哪些

播音主持 閱讀(1.3W)

播音員主持人都需要磁性魅力的聲音,需要節約氣息,需要骨骼振動。下面由小編為大家帶來播音發聲訓練誤區,歡迎大家點選檢視。

播音發聲訓練誤區有哪些

  誤區一:以氣託聲

以氣託聲就是試圖用最大的氣息,催動聲帶產生強烈振動,從而獲得大而美的聲音。

這種錯誤的做法,第一增加聲帶的負擔,使聲帶在多餘外力的的衝擊下大幅擺動,由於拉動聲帶的肌肉受力過大,造成喉室內肌肉疼痛,甚至充血。

第二較危險的是,使聲帶長期處於劇烈運動之中,易造成聲帶息肉或產生小結。用這種發聲方法講話或歌唱不能超過40分鐘,超過這個時限就會感到喉室疼痛。

實踐證明,以氣託聲導致大量氣息外流,根本無法得到清脆悅耳的聲音,反而讓大家感到氣息不足。

  誤區二:胸腔共振

有些播音員主持人聲音振頻很低,有厚重感,傳統認為這是胸腔振動產生的。所有的理論書籍也宣稱只有胸腔共鳴能得到厚重的聲音,經過研究發現,厚重感聲音的產生是發聲器官放大聲帶振動所產生的低音能力較強的原故。

這種低頻聲音的放大需要骨骼振動的參與,尤其是胸腔和頭腔骨骼振動參與較強烈,並不是胸腔本身產生振動,僅僅是骨骼振動。我們都知道,胸腔內的肺、肝、腸等器官共振係數太低,說話或歌唱的聲音根本不能引起這些器官產生共鳴。

許多播音員主持人試圖通過訓練增加胸腔共鳴,可事與願違,以至於有些人認為,聲音的好壞是與生俱來的。

  誤區三:嘴脣動頻決定語速

語速的控制是播音員主持人的基本功之一,生活中遇到的'播音員主持人存在語速問題的多是不能控制快或慢。

大部分人訓練語速的方法是用“嘟”音促動嘴脣振動,目的是使嘴脣更靈敏,這樣便於控制語速。

通過研究表明,人體發聲過程中,真正控制語速的是舌頭,而不是嘴脣,聲音是在口腔內,即牙齒內產生並得到美化的,每吐一個字舌頭要動一下,要使語速加快,舌頭的動頻就必須加快。

一些優秀播音員,他們在播音時嘴脣的動頻非常低,一句10個字長的話,播讀時嘴脣只動3—4下,而且上下嘴脣保持一條線。

  誤區四:口型標準

研究中發現,多數教師試圖通過口型要求的訓練,來達到吐字清晰飽滿的目的。但實際上,按照口型要求講話的學員不僅嘴巴扭來扭去,不雅觀,而且咬字根本談不上清晰飽滿。

相反那些上下嘴脣保持一條線或者講話時上嘴脣不動的播音員主持人,咬字不僅清晰飽滿而且聲音有金屬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