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文藝>播音主持>

播音主持自備稿件《青衣》(精選5篇)

播音主持 閱讀(1.34W)

自古到今,唱青衣的人成百上千,但真正領悟了青衣意韻的極少。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播音主持自備稿件《青衣》,歡迎大家分享。

播音主持自備稿件《青衣》(精選5篇)

播音主持自備稿件《青衣》 篇1

筱燕秋是個天生的青衣胚子。二十年前京劇《奔月》的成功演出,讓人們認識了一個真正的嫦娥。可造化弄人,此後她沉寂了二十年,在遠離舞臺的戲校裡教書。學生春來的出現讓筱燕秋重新看到了當年的自己。二十年後,《奔月》復排,這對師生成了嫦娥的AB角。把命都給了嫦娥的筱燕秋一口氣演了四場,她不讓給春來,誰勸都沒用。可第五場,她來晚了。

筱燕秋衝進化妝間的時候,春來已經上好妝了。她們對視了一眼。筱燕秋一把抓住化妝師,她想大聲告訴化妝師,我才是嫦娥,只有我才是嫦娥!但是她現在只會抖動嘴脣,不會說話。

上了妝的春來真是比天仙還要美,她才是嫦娥,這個世上沒有嫦娥,化妝師給誰上妝,誰就是嫦娥。大幕拉開,鑼鼓響起來了,筱燕秋目送著春來走向了上場門。筱燕秋知道,她的嫦娥在她四十歲的那個雪夜,真的死了。

觀眾承認了春來,掌聲和喝彩聲就是最好的證明。筱燕秋無聲的坐在化妝臺前,她望著自己,目光像秋夜裡的月光,汪汪地散了一地。她一點都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麼,她拿起水衣給自己披上,取過肉色的底彩擠在左手的掌心,均勻地一點一點往臉上抹,往脖子上抹,往手上抹……然後她讓化妝師給她調眉,包頭,上齊眉穗,戴頭套,鎮定自若的,出奇地安靜。筱燕秋並沒有說什麼,只是拉開了門,往門外走去。

筱燕秋穿著一身薄薄的戲裝走進了風雪,她來到了劇場的大門口,站在了路燈下面,她看了大雪中的馬路一眼,自己給自己數起了板眼。她開始了唱,她唱的依舊是二簧慢板,轉原板、轉流水、轉高腔。雪花在飛舞,戲場門口,人越來越多,車越來越擠,但沒有一點聲音。筱燕秋旁若無人,邊舞邊唱。她要給天唱,給地唱,給她心中的觀眾唱。

筱燕秋的告別演出轟轟烈烈地結束了。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不斷失去自己摯愛的過程,而且是永遠的失去,這是每個人必經的巨大傷痛。而我們在筱燕秋的微笑中看到了她的釋懷,看到了她的執著和期盼。

生活中充滿了失望和希望,失望在先,希望在後,有希望就不是悲!

播音主持自備稿件《青衣》 篇2

醒也千年,夢也千年,醒中有夢,夢中有醒,展轉千回,唯有那一樹飛花伴著那寂寞的輪迴······ ——題記

一個天生的青衣胚子,一生的命運波折悽婉,那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女子······

靜靜地,合上那一本薄薄的《青衣》,我不禁思緒萬分,百感交集。我從未想過,一篇散文,會讓我如此感動,又如此深感淒涼。

青衣是京戲裡的一個行當,一個無數人唱過但只有少數唱出它的意韻的行當,僅此而已。

老天創造出一個完美的青衣很難,而筱燕秋就是這其中幸運或者說是不幸的一個。20年前,19歲的筱燕秋參加了京劇《奔月》的演出,從此不可自拔的愛上了嫦娥,為了嫦娥,她出手傷了自己的老師,違背與學生的諾言,拋棄人格、拋棄尊嚴,然而,20年後的《奔月》演出,卻是殺死了筱燕秋的那顆心,或者說殺死了“嫦娥”的那顆心,連爭四場的筱燕秋,最後一場來晚了,春來已經上臺,得到了所有觀眾的認可,筱燕秋心如死灰,再也沒有復燃的可能,她做了最後一場演出,一場只有她是嫦娥的演出,可她的心徹底死了······

筱燕秋這個為夢成痴的女子,堅信自己是嫦娥,然而終其一生,她卻只是也只能是嫦娥的替身,真正的嫦娥早已飛走,只留筱燕秋孤獨的活著。

從19歲那年第一次登臺演出,到40歲那年那個冰冷徹骨的雪夜。筱燕秋用一生在頑強而又倔強的追求夢想,用時光捍衛只屬於她的嫦娥,始終如一地堅守著她內心最堅實的陣地。也許,我是能理解這個略微有些極端的女子的:她因為奔月得到肯定,也因為奔月愛上嫦娥;這一切,似乎都是水到渠成。筱燕秋因嫦娥而生,也因嫦娥而衰。20年前,她是真的不想讓李雪芬演嗎?不是的,只是因為她不想看到也不能容忍看到李雪芬詆譭嫦娥,詆譭她那個近乎執念的夢想;20年後,她是真的不想讓春來演嗎?也不是的,她只是嫉妒了,作為一個為嫦娥付出青春的人,她嫉妒春來的年輕和活力。

可戲終有落幕的時候,在那個雪夜,在筱燕秋四十歲的那個雪夜,她知道,她的嫦娥死了,真的死了······也許,筱燕秋追求的不僅僅是嫦娥,還是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性格,可她忘了,又或者她沒忘只是不想面對,嫦娥本就不是凡人,她要是做了嫦娥,就不再是一個完整的人了,筱燕秋或許也早已看到了結局,但她沒有半點猶豫,在完整的人與嫦娥之間,她選擇了後者,給自己選擇了一個渺茫的人生······

也許從一開始,筱燕秋就註定有一個悲慘的結局,可儘管如此,她還是要義無反顧的選擇開始,我們也一樣,因為只有開始,我們才會看到未來。任時光如何流轉不息,我們對夢想的追逐都不會消失,譬如筱燕秋,她用生命和青春在舞嫦娥,最終,繁華落幕,卻發現她只是給自己舞了一場寂寞

播音主持自備稿件《青衣》 篇3

大雪中,一位女子拖著病痛的身軀,身著青衣帶著難以參透的笑容,舞著……

她是筱豔秋,一個令人敬佩,卻又令人髮指的女子。二十年前,她有著天真女孩的心境,隨著師父苦練、毫不怠慢;二十年後,這個女人取代了她的師傅,穿著青衣,孤傲地、悲傷地笑著,舞出那絕代的青衣。

“一旦著青衣,回首難憶去”這說的便是筱豔秋吧。是的,二十年前的她,第一次穿上青衣,在人們面前舞處無人能比的青衣時,便註定她再也無法脫下嬌軀上這件華美的舞衣,也註定她再也回不到從前天真的時光與心境了。她將剛燒好的開水潑到教導她多年的師傅臉上,就是因為那一潑使她取代了師傅的地位。從此,新一代青衣——筱豔秋誕生了。

二十年,多麼漫長的歲月啊,它改變了很多事,也改變了筱豔秋。脂粉掩飾了她因歲月而顯得蒼老的容貌。可是,骨子裡的不甘,使她想找回年輕的感覺。而面對徒弟春來,她心有妒火,妒恨春來為什麼比自己年輕,妒恨上天為什麼使自己這麼快就老去!於是,她佔有了春來,想把這具年輕的身軀牢牢地鎖住,想讓年輕多在心中停留一會兒。

我原以為她是目中無人、霸道的,但春來提出他要改行是,筱豔秋卻把自己佔有多年的A擋讓了出來,並對春來說:“出一個青衣多不容易啊!老天是要報應的!”我錯了,原來我誤解了她這麼久。她之所以取代師傅,佔著A擋不放,是為了使她所愛的青衣更完美。

可是,最後一場公演,筱豔秋錯過了,劇場外飄著雪,她身著那件單薄的青衣,在漫天大雪中起舞,一舞傾城,只惜無人有此榮幸。她不顧因流產所留下的鮮血重重地砸在雪地上,也不顧揚起的衣袖上沉重的墜飾擊在身上的疼痛,只是盡情地舞著。燈下,那位青衣顯得格外悽美,原本素色的衣裙上多了一點硃紅。筱豔秋不再是筱豔秋了,此刻的她已成了她扮演多年的青衣,不是戲中的那位女子,而是真正的青衣。

那位女子,靜靜地換上青衣,從書中走出,走進我的心裡。

播音主持自備稿件《青衣》 篇4

不知為何自己選讀《青衣》這本書,故事裡面的人怎會荒唐到如此執著?或許正是某種機緣巧合,每當想起青衣裡的燕秋,就彷彿給單薄地自己披上了一件心衣。

很多年前,小說《青衣》改編的電視劇曾因徐帆、潘紅、傅彪這些當紅戲骨的加盟出演而風靡一時。倒不是因為這部電視劇,而是《演員的誕生》這部綜藝,兩季都選擇了其中的片段來改編。一身青衣扮相,起範兒,唱腔,眼神之間是戲,比起其他片段很是讓我印象深刻。

有些書寫會讓人在文字裡遊走,有些書寫會讓人在故事裡沉淪,而畢飛宇讓你兩者兼得。《青衣》一書被普遍視為畢飛宇創作道路上最具轉折意義的作品,其故事簡單,卻蘊意深刻、觸人心絃。主人公是一位富有才華的京劇演員筱燕秋,二十年前,十九歲的筱燕秋在《奔月》中飾演“嫦娥”角色而一舉成名,她對藝術有一種執著的追求,以此幻想真正的嫦娥就是自己。由於人性的紛雜,名利心的膨脹,燕秋想獨霸“嫦娥”一角。後因老師李雪芬扮演這一角色,她竟氣憤到用開水澆向李雪芬的臉上,從此筱燕秋再沒登臺,被調到戲校任教。

二十年來,無論周圍環境和個人境遇如何變遷,筱燕秋都始終心懷重返舞臺的夢想,把“嫦娥”視為自己的全部與人生價值的崇高追求。後來,菸廠老闆懷舊,出資重拍《奔月》,燕秋為了達到目的,折磨自己發瘋般的減肥,以至於在排練中出現“刺花兒”,不惜委身投資老闆,甚至為了挽留徒弟春來又違心的允諾讓春來當A檔,自己當B檔;而後她又像嫉妒師傅一樣,將嫉妒之心轉移到年輕漂亮的徒弟身上,到了臨演的時候,她不但沒有實現自己的諾言,反而連演四場不肯罷休,還想搶演第五場,最終沒能如願。在觀眾對春來的一片叫好聲中,筱燕秋在門口邊舞邊唱,幾近陷入瘋狂,她的精神徹底崩潰。

劇場外飄著雪,她身著那件單薄的青衣,在漫天大雪中起舞,一舞傾城,只惜無人有此榮幸。她不顧因流產所留下的鮮血重重地砸在雪地上,也不顧揚起的衣袖上沉重的墜飾擊在身上的疼痛,只是盡情地舞著。燈下,那位青衣顯得格外悽美,原本素色的衣裙上多了一點硃紅。筱豔秋不再是筱豔秋了,此時的她已成了她扮演多年的青衣,不是戲中的那位女子,而是真正的青衣。

當合上書的最後一頁時,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可作為一個女人又能如何擺脫這心上的枷鎖?那股蒼涼,那番寂寞總會把我從彩色的想象拉回現實,縱有千言萬語卻欲說還休,獨自沉默——被那一句“黃連投進苦膽胎,命中就有兩根青衣的水袖”感動著。

作者畢飛宇的靈感來自1998年《揚子晚報》中的一篇報道:一位身染沉痾的藝術家在北京演出時,救護車就停在人民大會堂西門外。畢飛宇說,他從這則報道里看到了:一個女人的內心往往比“德藝雙馨”要豐富得多、開闊得多,於是就有了《青衣》這部作品。

網上有人評價說:筱燕秋的悲劇就在於她對藝術的'執著追求是崇高的,但在這一過程中她的人性、貪婪、虛榮和妒忌等弱點得到不應有的放縱和滋養。但在我看來,“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乎”又怎敢妄加判斷她是悲是苦?《海子詩集》裡有這樣一句話:“要有最樸素的夢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凍,路遙馬亡。”追求理想的人是幸福的,看客又豈能瞭解局中人的苦與樂。

人這一生總會遇到複雜的處境,內心時常充滿矛盾與焦慮,可正因為苦苦尋而不得的夢想,才變得熠熠生輝、意義非凡。燕秋是一個為夢甘死的烈女,一個為藝術拋棄生死的單純地女人;卻不知在世俗中,偏執、任性、糾纏便是引入她一步步走進陷阱的源頭,往往傷害了別人也深深地害了自己。

《青衣》第四章節有這樣一段:“女人說到底不是長成的,不是歲月的結果,不是婚姻、生育、哺乳的生理階段。女人就是女人。她學不來也趕不走。青衣是接近於虛無的女人。或者說,青衣是女人中的女人,是女人的極致境界。青衣還是女人的試金石,是女人,即使你站在戲臺上,在唱,在運眼,在運手,所謂的表演、做戲也不過是日常生活裡的基本動態,讓你覺得生活就是如此這般的;不是女人,哪怕你坐在自家的沙發上,床頭上,你都是一個拙劣的戲子,你都在演,演也演不像,越演越不像人。”

其實,表演就和生活一樣,它應該貼切現實而不是一味追求藝術的完美,我們說到底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更應該回歸到自己的本心,而不是時刻沉浸在物質的名與利,知道自己想要的、遵從自己的內心,便是滿足。

筱燕秋默默地化好了妝,身穿薄薄的戲裝走出了戲場,她站在路燈下面對自己說:“我要唱,我不能不唱,我要唱給天,唱給地,唱給我心中的觀眾。”

我彷彿從燕秋的微笑中看到了她的釋懷,看到了她的執著與期盼。生活中充滿了失望和希望,失望在先,希望在後,有希望就不是悲。這正是《青衣》所表達給讀者的意義。

播音主持自備稿件《青衣》 篇5

青衣對大多數戲曲愛好者來說都不陌生,就算你不知道,爺爺奶奶也總會了解吧。

夢中的初見是美好的,回憶起,總是笑笑,因為我知道,想要學戲,就無法上學,無法改變自己未來的文章路,無法成就自己,成就別人,一開始,我只不過是喜歡唱兩句,誰知道,越聽,越唱就越無法自拔,可能這就是天意吧。

我記得頭開始是接觸的家鄉的戲曲,河南省簡稱豫州,所以呢,我們這裡的戲就叫做豫劇,說實話,名字起的有點草率,你哪怕取個好聽或朗朗上口的名兒來,這不是叫著也方便多嗎?還記得王老師這樣說過我,她說我是個好苗子,應該多多的訓練下自己的文筆,但是我自個兒認為,文筆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寫成的,它也是需要磨鍊的,假如,你三兩天寫一篇文章,那自然是好的,再假如,你每隔三五個周見一次文筆,那也能練好,不過耗時,見效慢。

夢裡面,見得青衣都是眉清目秀,風度翩翩的,身上穿著練功服,舞起水袖來,輕飄飄的,想要與人物融為一體的樣子,再好的戲曲演員也不免笑場,那臺上可不行,若是臺上笑場,則會逗人發以鄙夷的眼光,人自然會說你平日裡不好好練功,只知道偷懶,人家定會這麼說你,揭你的短,但若是觀眾的素質高了,人家不但不會罵你,倒回給你一通鼓勵的話,但究竟如何,就要看你自己的表現了。

青衣啊,我真欣賞寫你的文章,我認為那些文章都是真心為你而寫的啊,而是為了歌頌祖國的國粹文化爾寫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