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文藝>播音主持>

播音主持朗讀指定稿件方法

播音主持 閱讀(3.14W)

播音主持指定稿件表達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也同樣適用於文學作品的朗誦,除此之外,還可以注意和把握以下五個方面:

播音主持朗讀指定稿件方法

  深入理解、感受作品

拿到稿件之後先不要立刻出聲朗誦,而是專心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一兩遍。因為出聲朗誦之前未經仔細分析、理解和感受,會形成先入為主的聲音印象,這種聲音不一定準確。它會對後面考試時的朗誦產生消極的前攝抑制。默讀了一到兩遍之後,應能迅速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和把握文章的層次脈絡。再通過:

  方法/步驟:

1、想主題——深入感受稿件主旨意蘊

2、想目的——明確朗誦的社會意義。朗誦是有目的的有聲語言傳播活動。目的是朗誦所要達到的社會效果和意義。雖然是考試,但也要把其當成目的明確、意義不凡的傳播活動。想一想朗誦的目的,會進一步激發和調動起考生本人積極甚至強烈的朗誦慾望。

3、想物件——建立積極的交流狀態。朗誦除了是有目的的有聲語言傳播活動外,同時也是有明確交流物件的語言傳播活動。結合具體的內容想一想朗誦接受的具體物件,有利於朗誦目的的實現並使朗誦生動可感。考生可以把主考老師當成自己朗誦接受的聽眾和物件,設想他們聽到你的朗誦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對他們將有什麼積極的作用,等等,用以調動自己的感情和朗誦慾望。

4、想基調——把握稿件總的感情色彩和態度傾向。準備稿件的最後,還要想一想這篇稿件應以什麼樣的總的感情色彩和態度傾向加以表達,是熱情讚揚的,還是嚴肅鄭重的;是說服規勸的還是嚴厲批評的;是深切緬懷的,還是深情回憶的……恰切的基調是朗誦的方向,把握準了總的基調,朗誦就象航標知道下的航船,有了方向。

5、想重點——找到主題的落腳點和與物件交流的共鳴點。任何作品的內容都不是沒有主次、不分輕重的。朗誦者在進行朗誦準備時,還必須明確文章中哪些詞、句、段、層次更重要些,哪些屬於次要的部分。重點部分,理解、感受和表達時都要給予突出、強調。

  注意語言的形象性和動作感

文學作品是靠形象取勝的,這是它與敘述性、議論性稿件的不同之處。朗誦時不能“平鋪直敘”,語言乾巴呆板,而要善於繪聲繪色和抒發感情。要做到這一點,朗誦者自己首先要心中有形象,心中起波瀾,富於想象聯想,並且敢於強調、敢於表現。當然,表達手段的運用和感情的抒發,一定要以朗誦者內心的真情實感為依據,否則就會弄巧成拙,適得其反。

  適當運用身態語言

身態語言是指除語言以外的面部表情、手勢動作、身體姿態等表達手段,這些表達手段也叫副語言表情手段。副語言表情手段運用得當可以對語言表達起到補充、輔助、強化的作用。運用的原則是協調、自然、一致。副語言手段的運用對朗誦是“錦上添花”、“畫龍點睛”,而不是“弄巧成拙”、“畫蛇添足”

  善於把握高潮

高潮即作品感情的至高點、凝聚點。文學作品的朗誦是要講究高潮的。高潮也就是全篇的重點,是感情最為濃重之處,表達最為生動、震撼人心之處。朗誦者在預先準備時,應注意挖掘、設計、感受這感情的至高點,才能使朗誦產生動人心魄的魅力。表達者在朗誦時切忌平均用力。善於控制感情和聲音!

朗誦文學作品時,感情表達的幅度有時會很大,色彩也較為豐富,表達時要注意留有餘地,避免達到極限。感情的醞釀可以充分些,但聲音運用要收一些,特別是一些高亢、激越的句、段,更應注意以情帶聲,防止用聲過高、過強。為了使這樣的句、段的表達更為生動、貼切,要做好鋪墊,調整好氣息,一定要防止出現無感情依託的高聲喊叫。這種情況在一些詩歌的朗誦中是經常可以見到的'。那種無真情實感的“以聲奪人”、“以勢取人”是不足取的。為了使感情的表達和聲音的運用更有彈性,在朗讀開始時起調不宜太高,並且朗誦過程中要調整好節奏:欲揚先抑、欲慢先快、欲重先輕、欲強先弱、欲放先收、欲高先低,反之亦然。

  例項訓練:

索羅門群島2日發生里氏8級地震,強烈地震在引發海嘯造成人員傷亡的同時,將當地一座名為拉農加的島嶼突然“拔高”了約3米。島嶼周圍的珊瑚礁受此影響露出海面,附近的海洋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當地村民還因此發現了一艘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日本沉船。

小島上升使島嶼周圍的珊瑚礁暴露在空氣中,大量珊瑚蟲以及擱淺在珊瑚礁上的海洋生物死亡,瀰漫出一股難聞的腐爛氣味。

村民哈里鬆·加戈邊做手勢邊說,地震造成的裂縫甚至將整個島嶼一分為二,部分裂縫有50釐米寬。

在拉農加島北部,當地村民在海岸上發現了一艘沉船,那是二戰時期沉沒的一艘日軍巡邏艇。當地漁民亨德罩克·凱加拉下海探視了新的海底景象,發現了一道與海岸線平行延伸的裂縫,長度至少500米。

凱加拉說,當地村民認為小島上升是因為海平面降了下去,擔心海嘯可能再次襲來,因此大多數居民拒絕從高地上搬回原來的住處。

“噪音相當大”,凱加拉描述小島上升時的情景,“水退了下去,然後沒有再升上來。”他同時指出水位下降和地震是同時發生的。

拉農加島是世界知名的旅遊潛水勝地之一。這次地震給當地的旅遊業造成了“災難性”的後果,嚴重破壞了海底珊瑚礁景觀。

小島上升導致大量珊瑚礁露出海面,許多珊瑚蟲因為曝晒在陽光下死亡,原先在海底呈現美妙景觀的珊瑚礁變得如同月球表面般荒瘠。

在索羅門群島西部省首府吉佐島從事潛水業的丹尼·肯尼迪說,地震破壞了大量珊瑚礁,對潛水愛好者而言,這個曾經聞名於世的潛水勝地不再具有吸引力。

除了影響旅遊業外,小島上升導致珊瑚礁生態系統遭到破壞,當地以捕魚為生的漁民因此受到嚴重影響。

  播讀提示:

地震在地球上時有發生。一般的報道中經常涉及的是傷亡人員及其財產損失,但這條新聞沒有過多地從這方面進行敘述,而是變換了一個角度,集中報道了自然生態的變化。看過了之後會有一種新奇的感覺,當然這也是受眾所關注的。

在第一層次中的導語部分新聞事實只是一句話——索羅門群島2日發生了里氏8級地震,接下來的五句話全部是地震造成的結果,其中四句是生態被破壞的情況,表述的著眼點依次是記者說的結果,一個島嶼拔高了3米,珊瑚礁露了出來,海洋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甚至發現了二戰時期的日本沉船。播讀時聲音控制在中聲區,語流簡潔明快。

在新聞的第二部分,又詳細描述了地震所造成的後果的樣態,由於小島上升了3米,海岸線延伸了,珊瑚礁暴露在空氣中,海洋生物死亡,有一股難聞的腐爛味道,整個島嶼一分為二,還發現了日本的沉船,村民們不願意回來住,擔心海嘯再次襲來。這些原文所敘述的場景,在播讀時不應太客觀,要有感情的流露,但注意分寸的把握。

第三部分雖然是結尾部分但也有新聞價值,如介紹了新聞的背景,播讀時要注意的句子是:它是世界知名的旅遊潛水勝地之一,由於珊瑚礁沒了,景觀被破壞了,不再具有吸引力。另外一句很形象的描寫“原先在海底呈現美妙景觀的珊瑚礁變得如同月球表面般荒瘠”播讀時要有淒涼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