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體育>武術>

柔道練習的身體素質訓練

武術 閱讀(1.63W)

在柔道學習和練習中,學習者的身體素質對學習有很大的影響,那麼有哪些技巧可以提高訓練者的身體素質呢?下面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

柔道練習的身體素質訓練

  柔道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訓練:

身體素質訓練是指在柔道運動訓練中,運用各種有效的訓練手段和方法,用以提高運動員的技能水平,提高運動員承受運動負荷的能力,發展專項所需的各種身體素質的訓練。

身體素質訓練是柔道運動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學習和掌握專項技戰術的必要條件,是運動員承受大負荷訓練和高強度比賽的基礎,也是運動員在訓練比賽中保持穩定、良好心理狀態及提高運動成績的基礎,是減少運動損傷、延長運動壽命及培養頑強意志、品質的有效手段。

身體素質訓練可分為一般身體素質訓練和專項身體素質訓練。一般身體素質訓練採用各種非專項訓練手段和方法進行練

習,目的在於增強體質,提高各器官和系統的機能,全面發展各種身體素質和改善運動員身體形態。專項身體素質訓練採用與專項技術結構相似的練習或專項的基本動作來發展專項所需的運動素質,以保證更快更好地掌握專項技術動作和承受大強度的運動負荷。

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訓練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韌、靈敏等幾個方面,這些素質不是孤立存在和發展的,它們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訓練水平與技戰術、心理等訓練水平及身體機能、身體形態等有著密切的聯絡,可以說高度發展和全面發展的身體素質是運動員掌握柔道技術的物質基礎,是減少和預防運動損傷的保證;同時身體素質又必須通過技術才能充分發揮出來,它們相輔相成、相互影響。如較快的速度有助於提高柔道運動員使用技術的成功率;較大的力量素質有助於彌補在其他素質方面的欠缺。可以說良好的身體素質對提高運動員機體能力、改善身體形態、增進健康、延長運動壽命、增加比賽的心理穩定性等都有積極的意義。因此在素質訓練中,應儘量結合技術訓練來進行。如在練習運動員的反應速度時,要求運動員在看到配合者身體移動的一剎那,立即以最快速度使用雙手揹負投技術,這樣練習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就好於單純的用跑步來提高速度。

  身體素質訓練的基本要求:

(1)在多年、全年訓練中,要合理地各自有計劃地安排身體素質訓練。應根據不同的訓練物件,不同訓練過程、訓練任務的要求而區別對待,尤其在青少年兒童訓練階段,由於其身體素質的發展是有一定規律的,如速度素質一般在8—l3歲時提高得最快等。因此,應抓住有利時機安排相應內容的身體素質訓練,使各運動素質得到適時的發展。

(2)明確訓練目的,結合意志品質的培養。身體素質訓練內容相對比較枯燥,運動員易感到疲勞,因此教練員要使運動員明確訓練目的,加強思想教育,通過訓練培養他們吃苦耐

勞、堅忍不拔的頑強意志和品質。

(3)做好準備活動,儘量避免損傷情況發生。在進行身體素質訓練之前,一定要充分做好準備活動,注意練習內容的交替,避免區域性負荷量過大。練習後則要安排放鬆恢復措施,

儘量避免損傷情況發生。在柔道素質訓練中,容易造成損傷情況的原因有:練習力量時負載量過大或負荷量過大;練習速度時,準備活動不充分而使肌肉、韌帶拉傷;進行柔韌練習時,準備活動不充分或助力過大,而使肌肉韌帶拉傷;練習靈敏素質時,間歇時間太短,區域性負荷過大,而造成損傷情況發生等。

(4)經常進行檢查和評定。對運動員的各項身體素質訓練應經常或定期進行檢查和評定,瞭解訓練效果,並及時進行改進和調控,使之全面、協調、按比例地發展。

  一、力量素質

力量素質是人體運動的最基本素質,力量素質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其他素質的發展。力量素質可分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三種。在柔道訓練中,三種力量素質在訓練中互相促進、互相影響。而快速力量則是主要的練習內容。進行力量訓練,能夠使支配肌肉的神經中樞的機能得到改善,提高神經過程的強度,增強神經衝動的傳遞,從而改善神經系

統的調節機能。發展力量素質的練習手段有克服外部阻力和克服自身重量的練習,又分為動力性練習和靜力性練習。柔道運動中的大部分動作均要求快速反應、爆發式完成,還要求高度的機動性和靈活性,更多的應是採用動力性練習方式。

1、上肢

(1)臥推槓鈴、壺鈴、啞鈴等

(2)頸後推槓鈴(片)

(3)仰臥擴胸

(4)平推槓鈴

(5)(負重)引體向上、爬繩杆

(6)各種俯臥撐(倒立、波浪等)

(7)左右甩槓鈴片

(8)俯臥飛鳥

(9)彎舉槓鈴、啞鈴、壺鈴

(10)腕屈伸、擰千斤棒

(11)頸後彎舉

(12)俯臥拉

(13)推小車

(14)推磚:兩手各抓一磚,向各個方向推出。

(15)拉皮筋:利用皮筋做各種摔跤動作。

(16)左右手輪流抓槓鈴片。

2、軀幹肌

(1)仰臥起身(腿部可墊高,兩手可持重物,可左右轉體,小腿摺疊

(2)俯臥挺身(背上可負重)

(3)站立負重左右轉體

(4)站立負重體前屈

(5)負重體側屈

(6)仰臥起坐

(7)收腹舉腿

(8)硬拉

(9)肋木舉腿

(10)轉身側拉槓鈴或壺鈴

(11)負重腰側屈

(12)仰身收腹

(13)俯臥擺動

(14)俯臥撐跳。

(15)直腿拉重物。

(16)俯臥背腿。

3、下肢

(1)負重槓鈴深蹲、前蹲或半蹲

(2)(負重)跳山羊

(3)負重蹲跳

(4)負重提踵直腿跳

(5)負重蹬板凳

(6)跳深(可負重)

(7)(負重)跳臺階

(8)各種蹲跳

(9)(負重)蛙跳

(10)腿舉

( 11)負重連續提踵(或騎人提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