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體育>戶外活動>

小孩戶外活動有哪些

戶外活動 閱讀(2.72W)

從現在開始把孩子趕出屋子,多去戶外沐浴陽光,改變心情,開闊眼界,增加見識,小編收集了小孩戶外活動有哪些,歡迎閱讀。

小孩戶外活動有哪些

 0-1歲,喜歡戶外悅耳的聲音

0-1歲的新生兒處於第一個生長高峰期,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迅速發展。調查結果顯示,這個階段的孩子喜歡的戶外活動多以各種感覺器官的刺激為主,如:聽大自然聲音、觸控各類物體、觀察不同的形狀和顏色,注意運動的物體等。90%以上的孩子喜歡聽動聽的聲音,小鳥“嘰嘰喳喳”地唱歌,他們臉上的表情多是愉悅的,而且嘴巴里會隨之發出“咿呀、咿呀”或者“噢、噢”的聲音;微風吹過樹林,發出“沙沙、沙沙”地聲音,他們的眼神多是寧靜的,彷彿在享受天籟之音。同時,他們聽到一些噪音也易表現出急躁和反感。如聽到過年轟隆的鞭炮聲,表現出很恐懼或者往大人懷裡躲。85.5%以上的孩子喜歡觸控凹凸不平的物體,比如石頭、樹木等。77.8%以上的孩子喜歡鮮豔的顏色,紅色的風箏、綠色的草地、藍色的天空等讓他們興奮。

  1-3歲,喜歡撿樹葉、玩沙子、踢球

1-3歲的孩子身體增長速度開始減慢,思維能力開始迅速發展。他們的戶外活動偏重於精細動作、手眼配合等方面。調查結果顯示,走、跑、跳躍、上下臺階、扔球和投沙袋等戶外運動受到孩子們的喜歡,雖然有時跌跌撞撞地,但如果家長不緊張,孩子即使哭了也樂此不疲;兩三歲的孩子大部分對撿樹葉、玩沙子、踢球等戶外遊戲充滿激情。

 3-6歲,注重情感認知和社交培養

3-6歲的孩子生長速度平穩,各個系統協調發展,情商開始迅速發展。他們的戶外活動需要注重情感認知和社交培養,如:小夥伴一起玩滑梯、捉迷藏等。這個階段的孩子以上幼兒園為主,近八成的孩子不願獨處。比如玩滑梯,如果一個孩子玩,一會兒就厭煩了,還會詢問其他小朋友為什麼不來,要求家長幫忙聯絡。如果和一群孩子玩能夠玩上很長時間。

 6-9歲,偏向知識性、探祕性的活動

6-9歲的孩子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全面發展,有強烈的好奇心,邏輯推理能力增強。調查結果顯示,他們的'戶外活動偏向一定的知識性、探祕性,比如觀鳥園、昆蟲王國、徒步旅行、騎單車等受到九成以上孩子的青睞。這個階段的孩子身體健康、求知慾強,從電視畫面上看見各種好玩的、稀奇的地方後,會強烈要求媽媽爸爸帶著去看。如果帶孩子跟隨旅行團出遊,七成以上的孩子懂得遵守規則,聽大人的話。

 9-12歲,興趣特點逐漸明確

9-12歲的孩子,心理特點複雜,情感需求增強,情緒波動增多,興趣特點逐漸明確。他們的戶外活動需要注重增長見識和學習技能方面,武術、舞蹈、游泳、跳繩、輪滑、野營野炊、探險、長途跋涉、球類等受到89.9%孩子的喜歡。在寒暑假兒童戶外活動內容的調查中,選擇郊遊、登山、夏令營的人數比例大幅度上升。高年級學生比低年級學生更渴望在假期時自由地玩,對野外大自然的興趣也日益濃厚。

 現狀

兒童戶外活動受到諸多制約:課業壓力、活動場地、戶外安全都是困難因素。

調查顯示,半數孩子認為自己不參加戶外活動的首要原因是作業太多。此外,課餘時間要參加培訓班、父母不支援、沒有合適的場地也佔了近四分之一的比例。兒童參加戶外活動中遇到的困難依次是:安全問題、場地問題、沒有合適的器材、沒有玩伴。

孩子課業壓力大,缺少自由支配的時間

一年級國小生就已經感受到課業壓力。雖然教育部要求一年級不留手寫作業,但調查發現:即使是一年級的國小生,平均每天也要花1小時寫作業。“另外,望子成龍的家長們過早的給孩子報培訓班,鋼琴、美術、書法、奧數、英語、圍棋等培訓把孩子的課餘時間充斥得滿滿的,孩子缺少自由支配的時間。”

戶外運動以遛彎等非積極性運動為主

日益複雜的社會關係,導致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程度下降,加之現在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工作又忙,每天無暇陪孩子出外玩耍,使得一大批孩子成為“宅童”。有些兒童選擇戶外運動,大多以遛彎散步為主。週一至週五放學後的戶外活動以家庭附近空地的散步為主的佔25%,其次,與夥伴一起嬉戲的有16.9%,還有不少兒童選擇了跳繩。散步的活動強度較小,對於兒童來說屬於非積極性運動。

隨父母逛超市、街邊玩耍等佔一定比例

由於某些因素的制約,無論是幼兒園、國小校還是小區活動場地,一般都比較侷限,孩子們的戶外活動受到一定影響。太原市有些幼兒園或國小的場地不太寬敞,比如1-6年級的學生們做課間操還得上下午分開進行,不然存在一定安全隱患。課間活動也沒有什麼專案,主要是玩耍的器材單一,比如乒乓球檯、羽毛球場地等多數設在室內,下課時間基本玩不上。體育課每週也就兩次左右,由於天氣不好等原因,並不能保證都在戶外活動。

調查顯示,小區不寬敞的空地成為兒童平時戶外活動首選。平時近七成兒童將小區附近的空地作為戶外活動首選。能夠到公園或附近的運動場所活動的兒童僅各佔一成左右。此外,還有的兒童因為臨街住,沒有活動小區,只好選擇在街道上玩耍,這種情況在0-3歲的孩子身上也有一定體現,許多老人常常抱著孩子或用童車推著孩子在路邊遛彎,不僅危險,而且汽車尾氣等嚴重損害孩子健康。

超市商場成為戶外活動的主要場所之一,近三成的兒童週末跟隨父母去超市商場等購物場所,接近選擇去公園、遊樂園等地的比例。王豔說,家長需要從孩子身心健康發展考慮,多調整自己的行為模式,減少帶領孩子去封閉、空氣不流通的超市商場,而多帶孩子去戶外活動。

建議

家長這樣帶孩子出去玩:擠時間、學會分享和禮讓、懂得安全認知。

家長應該怎麼帶孩子出去玩,“關鍵是制定時間,去戶外怎麼玩,玩的時候注意什麼。”

戶外活動,讓孩子學會分享和禮讓

大一點的孩子,打球、跑步和登山,不僅能增強他們的身體素質,增進身體平衡能力,還讓他們學會分享和禮讓,學會計劃、與人合作、做什麼以及怎樣去做。一旦衝突發生,他們就會自己解決矛盾,學會商量,學會利用集體力量。

小一點的孩子以啟發興趣為主,和孩子一起在戶外撿樹葉、堆沙子、玩泥巴等,是幫助他們瞭解大自然的好方法。戶外活動會讓孩子的大腦更加靈活,表達能力更強,熱愛生活的態度更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