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碩士學位>研究生考試>

2017考研政治馬原各部分出題點彙總

研究生考試 閱讀(1.37W)

在最後一個月的考研複習中,考生們最好是抓重點和出題點進行復習,以下是本站小編搜尋整理的關於2017考研政治馬原各部分出題點彙總,供參考複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2017考研政治馬原各部分出題點彙總

  一、馬克思主義【選擇題出題點】

馬克思主義在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論兩大發現的基礎上,闡明瞭資本主義轉變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的客觀規律,使社會主義由空想變為科學。

馬克思主義是對客觀世界特別是人類社會本質和規律的正確反映(科學性),是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推翻舊世界、建設新世界的理論(革命性)。

  二、唯物論

1.意識的起源和本質【選擇題出題點】

起源:物質。意識是物質世界的產物。意識是人腦的機能和屬性,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但社會實踐在意識的產生和發展中起決定性作用。

本質:反映。意識是物質世界的主觀映象,是客觀內容與主觀形式的統一。一切意識(不論對錯)的內容都是客觀的,客觀世界都有其原型。

2.實踐;人與自然關係【分析題出題點】

①實踐是人類的存在方式,②人與自然關係是在實踐中形成的。要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材料處),③轉變實踐方式,通過合理的勞動實踐(結合材料處)來協調人與自然的關係。

3.主觀能動作用【分析題出題點】

①認識:a.根據目的反映客觀世界——主體選擇性;b.認識不僅對客觀事物進行直觀摹寫,而且能對客觀物件做出抽象反映;不僅反映當下,而且能構造出客觀事物可能成為的樣子(藍圖)——能動創造性。

②實踐:a.指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b.指導、控制人的行為和生理。

4.社會形態更替過程中人們的歷史選擇性【選擇題出題點】

不同民族依據本民族的特點、歷史傳統以及國際環境,選擇、設計、創造自己的社會存在形式。人們的歷史選擇性包含三層意思:

a.社會發展在一定歷史階段存在“可能性空間”;

b.社會形態的更替是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的統一;

c.人們的歷史選擇性歸根到底是人民群眾的選擇性。

  三、辯證法

1.矛盾同一性【分析題出題點】

矛盾雙方對立統一,認識以及處理問題要從對立中把握同一。矛盾雙方(結合材料處A與B)具有同一性,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利用對方、吸取有利於自身的因素),我們要善於正確認識矛盾雙方轉化的條件,併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創造合適的條件,協調事物之間的關係,促進最有利於事物發展的狀態。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分析題出題點】

矛盾客觀、普遍存在,我們應當正視矛盾,承認**問題(結合材料處)的存在,並積極尋求解決矛盾的方法。

矛盾具有特殊性,(①不同事物;②不同發展階段;③諸多矛盾及不同方面。具體結合題目)解決問題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如實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採取針對性方法有效化解問題。(結合材料)

另附:任何客觀事物都是共性和個性的統一,共性寓於個性之中,個性表現共性。我們要善於從個別事物中發現共性(基本範疇“必然性與偶然性”的方法論意義與此類似:善於從偶然中發現必然),又要重視事物本身的個性,不混淆不同事物。

3.矛盾分析法【分析題出題點】

兩個層面:(1)矛盾普遍性——承認矛盾客觀存在(矛盾分析法此句必答);

(2a)矛盾特殊性(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結合的方法、抓關鍵、看主流的方法)——解決矛盾的不同方法

(2b)同一性和鬥爭性(d.在對立中把握同一與在同一中把握對立的方法;e.批判與繼承相統一的方法)——解決矛盾的方法(特殊性、同一性比較多考,根據題目選用)。

4.度【選擇題出題點】

區分量變與質變的根本標誌:變化是否超出度。

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質的數量界限,即事物的範圍、幅度和限度。

適度原則:防止“過”或“不及”【分析題出題點】

5.現象與本質【選擇題出題點】

任何現象都從一定方面表現本質,現象有真象與假象之分,假象也是對事物本質的表現。

方法論:立足實踐,從客觀現象出發,由表及裡分析事物內在的本質。【分析題出題點】(若未限定答題角度,現象與本質對應的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也可以作為分析題考點。)

  四、認識論(2016分析題重點)

1.實踐與認識【分析題出題點】

①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實踐為認識的形成提供條件:a.真實可靠的客體資訊;b.主體加工客體資訊的思維模式。(認識的出錯、認識的有限性、認識的發展等所有認識相關問題都歸於實踐,並且分為主客兩方面。)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a.並不否定大腦及感官的生理差異對認識的影響;

b.並不否認學習間接經驗的重要性。

②認識指導實踐(相關考點:理性認識到實踐的飛躍)【分析題出題點】

認識活動及其成果具有相對獨立性,認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表現在:把握規律、制定規劃、自覺調整、理論總結。

從理性認識到實踐飛躍的4個條件(認識正確,為何實踐失敗?)

a.一般理論與具體實踐結合

b.關於客觀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與關於主體自身需要和利益的認識結合

c.理論的正確性與現實的可行性結合

d.理論與群眾結合

2.認識的本質【選擇題出題點】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①認識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②對客觀事物的能動反映以實踐為基礎;③對事物的認識是一個由不知到知、由淺入深的辯證發展過程。

①兩條根本對立的認識路線:唯物主義路線和唯心主義路線

唯物主義認識論與唯心主義認識論的區別:是否認為認識是對客體的反映

反映論與先驗論的區別:是否以客觀事物為認識物件(與上一句實質上一樣)

②辯證唯物主義能動反映論與舊唯物主義直觀反映論

舊唯物主義直觀反映論離開實踐,離開辯證法。

辯證唯物主義把實踐的觀點引入認識論,把辯證法應用於反映論。

區別:a.認識是否以實踐為基礎(主客體雙向互動、相互作用);b.認識是否辯證發展。

③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與唯心主義認識論

辯證唯物主義能動反映論與唯心主義先驗論的區別:a.是否認為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b.認識是否以實踐為基礎。

3.認識的過程中的第一次飛躍【選擇題出題點】

感性認識:①低階階段;②感覺等;③有可靠性

理性認識:①高階階段;②概念等;③可能脫離現實

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互相滲透:a.理論準備不同,感受就可能大不一樣(感性認識的獲得在理性認識指導下進行);b.感性認識豐富的人與經驗貧乏的人相比,對事物理解的深度是不一樣的(理性認識要通過感性認識來說明)。

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飛躍,必須具備兩個條件:a.通過實踐調查,獲取感性材料(基礎);b.運用辯證思維方法,理性思考,加工製作。【分析題出題點】

4.絕對真理與相對真理【選擇題出題點】

真理的絕對性:對事物的正確認識:真理客觀、世界可知、無限發展。

真理的相對性:對事物的近似正確認識:有待擴充套件、深化、發展。【分析題出題點】

關係:a.任何相對真理都包含絕對真理的顆粒,絕對真理要通過無數相對真理表現出來;b.由相對真理向絕對真理不斷辯證轉化。

5.真理的具體性;真理與謬誤、成功與失敗【分析題出題點】

真理的具體性: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時間、地點、條件下主觀與客觀的符合,它要受條件的制約,並隨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真理是全面的、歷史的、有條件的,真理有適用範圍。【分析題出題點】

真理和謬誤(決定於認識的內容是否如實反映客觀事物,)是性質不同的兩種認識。真理和謬誤具有同一性(,真理中包含著某種以後會暴露出來的錯誤的方面或因素,謬誤中也隱藏著以後會顯露出來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在一定條件下,真理和謬誤可以相互轉化。【分析題出題點】

對待謬誤與失敗:真理與謬誤相伴而生,在堅持和發展真理的同時要敢於和善於同謬誤作鬥爭,善於發現謬誤中的正確的'成分與萌芽;由於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失敗不可避免,要分析失敗的原因,從失敗中吸取教訓,變失敗為成功。【分析題出題點】

成功的實踐必然是以真理和價值的辯證統一為前提的,我們在實踐活動中必須堅持和弘揚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學精神要求我們崇尚理性思維、實事求是,人文精神要求以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發展審視認識和實踐活動的合理性。【分析題出題點】

認識論兩個重要問題:

1、如何獲得正確認識(認識為什麼出錯)?【實踐】

2、如何使實踐成功(實踐為何失敗)?【真理、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