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升學>大學聯考>

關於解答大學聯考政治主觀性試題應關注“兩個背景”參考

大學聯考 閱讀(2.11W)

許多考生在解答大學聯考政治主觀性試題時,常會出現令他們意想不到的失誤,解答大學聯考政治主觀性試題應關注“兩個背景”_政治試題。造成這些失誤的原因不是知識的缺失、思維能力的不夠、思維方法的運用不當、心理素質的低下,而是因為這些考生沒有從試題所反映的巨集觀知識背景、所折射的時事政治背景出發,調遣運用知識。

關於解答大學聯考政治主觀性試題應關注“兩個背景”參考

一、關注試題的巨集觀知識背景

“掌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是大學聯考政治能力要求的內容之一。但大學聯考政治對這一能力要求的考核往往是隱性的,滲透在試題的考核意圖中,作為考核內容的巨集觀知識背景。

例如,哲學常識中最重要的巨集觀背景知識是唯物論、辯證法和認識論三者是有機統一的(具體表現為:唯物論著重研究“世界的本質是什麼”,主要揭示世界本質的物質性、客觀性,辯證法著重研究“世界的狀態怎麼樣”,說明的是物質世界的普遍聯絡和變化發展。世界的物質性和世界的辯證性是不可分割的。世界的物質性是指世界統一於物質,但這種統一是相互聯絡的'統一,是變化發展的統一,因而又是辯證的。世界的辯證性指物質世界是相互聯絡的統一體,是運動、變化和發展的,但這種聯絡和發展必須以物質為基礎,因而又是唯物的。唯物論、辯證法與認識論也是不可分離的。唯物論和辯證法反映的是客觀世界的最一般的規律。思維的內容都來源於客觀物質世界,客觀決定主觀,主觀是對客觀的反映,兩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但歷年的全國大學聯考政治對這一巨集觀背景知識從來沒有直接考查過,同學們也不需要對其進行記憶背誦,更不必在答題時寫出來,但在迎考複習時必須領會、理解,在大學聯考時才能迅速聯想,準確提取相關知識。2003年大學聯考政治第38題要求考生根據材料運用所學哲學常識的知識說明人為什麼要與自然和諧相處,便蘊藏著唯物論、辯證法和認識論是有機統一的這一巨集觀背景知識的考查,政治試題《解答大學聯考政治主觀性試題應關注“兩個背景”_政治試題》。許多考生由於不能明確該題所考核的巨集觀知識背景,僅從認識論部分作答,以致失分嚴重。要準確、全面地解答該題,必須把答題的思路置於這一巨集觀知識背景中,從唯物論、辯證法和認識論三個角度,進行發散思維,並與材料相結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因此,同學們在平時的複習中,對重要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觀點的把握不僅要從它的定義、內容、屬性、特點、本質、地位、作用、意義以及表現形式等諸方面進行理解,做到“微觀在握”,而且要按照一定的標準和目的要求,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分析、比較、歸納、分類、綜合,使零碎的知識條理化、分散的知識系統化,構建知識的系統網路,並瞭解每一個知識點在這個系統網路中的座標位置,從而形成該知識的巨集觀背景,做到“巨集觀在胸”。只有實現“巨集觀在胸”與“微觀在握”的有機結合,大學聯考時才能胸有成竹,高屋建瓴地調遣運用知識。

二、關注試題的時事政治背景

大學聯考政治是國家意志的體現,黨和國家在現階段的重大路線、方針、政策理應在試卷中得到積極的反映。大學聯考政治也是時代精神的體現,它總是以獨特的方式反映與時俱進的時代要求,回答時代提出的問題。因而,國內外的重大時事,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中人們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必然在試卷中等到充分的反映。但近幾年的許多大學聯考政治試題對熱點問題的考查避免了大而空的直接設問,採取隱形介入的形式,在材料的選擇、情境的設定、設問的角度和呈現的方式等方面含而不露,僅以某一有關的具體事物為切入點,將所考查的熱點問題巧妙地隱藏在試題所設定的情境中,即所謂“熱點問題隱形化”。這一考查方式的變化有效地克服了某些同學針對熱點問題死記硬背、猜題押題的現象。

例如,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兩大重要戰略,大學聯考政治必然對其有所反映。2000年大學聯考政治試題曾採用辨析題的形式,巧妙地將其隱藏在“發展糧食生產必須擴大耕地面積”中。當年許多考生雖然對該熱點問題作了充分準備,但在大學聯考過程中由於不能從試題材料的情境中把握其折射的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僅從教材出發,答出耕地對發展糧食生產的重要性以及發展糧食生產的措施,忽略了“提高糧食生產的科技含量”、“保護和優化生態環境,促進糧食生產的可持續發展”,以致失分嚴重。

由此可見,解答“熱點問題隱形化”的大學聯考政治試題,必須高度關注該試題的時事政治背景,從試題材料情境若隱若現的暗示中揭示其考查的熱點問題,把問題的解答置於該熱點問題的背景中。同時,在答案的組織過程中,要進行教材知識與時政內容的整合,做到教材語言和時政語言的有機結合。惟其如此,大學聯考時才能得心應手、駕輕就熟,準確而全面的完成試題的解答。當然,從試題材料中迅速準確地甄別、篩選隱含的熱點問題,離不開迎考複習時對熱點問題來龍去脈、前因後果的把握,離不開運用教材知識對熱點問題多角度、全方位的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