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升學>大學聯考>

大學聯考語文必備8類文化常識

大學聯考 閱讀(5.19K)

2016年大學聯考6月7日開考,為幫助大家在大學聯考語文中取得高分,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最新的大學聯考語文必備八大文化常識,希望對大家大學聯考語文考試有幫助!

大學聯考語文必備8類文化常識

  一、稱謂系列

  1.人物姓名稱謂

(1)直稱姓名

①用於自稱:

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指南錄〉後序》)

②用於所厭惡所輕視的人:

不幸呂師孟構惡於前,賈餘慶獻諂於後。(《〈指南錄〉後序》)

③用於作介紹,為人作傳:

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柳敬亭傳》)

④尊者對卑者稱名:

求,爾何如?(《論語》)

⑤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稱用名:

夫子何哂由也?(《論語》)

(2)稱字、號、諡號、齋名

這種情況是稱呼者出於對被稱呼者的禮貌和尊敬。

①稱字: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送東陽馬生序》)

②稱號:五人者,蓋當蓼洲周公之被逮,激於義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記》)

③稱諡號:鄉先輩左忠毅公視學京畿。(《左忠毅公逸事》)

④稱齋名:蒲松齡為“聊齋先生”,梁啟超為“飲冰室主人”。

(3)稱官爵

①稱官名:後人稱杜甫為“杜工部”,稱韓愈為“韓吏部”。

②稱爵名:寧南南下,皖帥欲結歡寧南。(《柳敬亭傳》)

(4)稱籍貫

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南海”代指康有為)(《譚嗣同傳》)

(5)兼稱

這種情況一般是先說官職,次稱籍貫,後稱姓名、字號。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餘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遊褒禪山記》)

(6)特殊稱謂

①在姓氏後加上行第(或再加名號、官爵):

韓愈《同水部張員外籍曲江春遊寄白二十二舍人》。

職業+人名:庖丁為文惠君解牛。(《莊子·養生主》)

③姓+之+人名:

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左傳·僖公三十年》)

④封地+人名:商鞅姓衛,商為其封地。

  2.謙、敬及賤稱

(1)謙稱

①王侯自稱:孤不度德量力。(《隆中對》)

②臣子自稱:項伯殺人,臣活之。(《鴻門宴》)

③一般人自稱:

愚以為宮中之事……(《出師表》)

某自幼熟讀兵書。(《失街亭》)

鄙人不慧,將有志於世。(《中山狼傳》)

④女子自稱: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孔雀東南飛〉並序》)

(2)敬稱

①稱君王: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出師表》)

②稱廟號,多稱已死的皇帝:

時世宗享國日久,不視朝。(《海瑞傳》)

③稱師長:夫子哂之。(《論語》)

④稱朋友、尊長: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史記·陳涉世家》)

(3)上對下或平稱

爾安敢輕吾射?(《賣油翁》)

(4)賤稱

豎子不足與謀!(《鴻門宴》)

(5)表特定關係

①加“從”表示叔伯關係:

謝安,字安石,尚從弟也。(《謝安傳》)

②加“太”表示長一輩:

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左忠毅公逸事》)

③加“先”表示已經逝世的尊長:

嫗,先大母婢也。(《項脊軒志》)

先考,指已逝的父親;先妣(bǐ),指已故的母親。

  3.“號”稱

(1)諡號

古代帝王、諸侯、高官大臣等死後,朝廷根據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一種稱號以褒貶善惡,稱為諡或諡號。諡號是對死者生前事蹟和品德的概括。諡號按性質分為三類。

①表揚性的

經天緯地曰文 布義行剛曰景 威強睿德曰武

柔質慈民曰惠 聖聞周達曰昭 聖善聞周曰宣

行義悅民曰元 安民立政曰成 布綱治紀曰平

照臨四方曰明 闢土服遠曰桓 聰明睿智曰獻

溫柔好樂曰康 佈德執義曰穆

②批判性的

亂而不損曰靈 殺戮無辜曰厲 近內遠禮曰煬

③表同情的

恭仁短折曰哀 慈仁短折曰懷 在國遭憂曰愍

(2)廟號

是指皇帝死後,在太廟立室供奉時特起的名號,如高祖、太宗等。從漢代起,每個朝代一般第一個皇帝的諡號太長,不便稱呼,所以唐宋以來的皇帝都改稱廟號,如唐太宗、宋太祖。到了明、清兩代才用年號來稱呼。

(3)年號

是紀年的名稱,也是帝王用的,如“貞觀”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

(4)改元

新皇帝即位後,一般都要改變紀年的年號,稱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時也可以改元,如漢武帝改了十一次年號,唐高宗用過十四個年號。到了明代以後,才規定一帝一元,才有可能用年號來稱呼皇帝。如清高宗的年號是“乾隆”,清高宗就被稱為“乾隆皇帝”。

(5)尊號、徽號

“尊”為尊敬,“徽”為美好。“尊號”和“徽號”都是為尊者加上的號,以表示尊崇褒美的意思。尊號起於唐代。皇帝和皇后往往在生前就有尊號。如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受尊號為開元聖文神武皇帝,清代同治帝曾尊生母那拉氏為聖母皇太后,再加上徽號為“慈禧”。封建時代帝后的尊號可以加幾次,實際上都是臣子對他們的阿諛奉承。現代也有贈送徽號這種情況,但性質和內容已不一樣,如孫炳文曾贈給郭沫若一個徽號——“戎馬書生”。

  4.年齡稱謂

(1)襁褓 本義是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語出《論語·子路》:“則四方之民襁褓負其子而至矣。”後以此來借指未滿週歲的嬰兒。

(2)孩提 指二三歲的兒童:

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孟子·盡心上》)

(3)齒齔·齠齔(tiáo chèn) 指兒童換牙時,五六歲:

有遺男,始齔。(《愚公移山》)

(4)總角·垂髫 指幼年兒童:

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桃花源記》)

(5)豆蔻年華 指女子十三四歲: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杜牧《贈別》)

(6)笄(jī)年 指女子十五歲:

復有雙幼妹,笄年未結縭。(白居易《對酒示行簡》)

(7)束髮·成童 指男子十五歲:

餘自束髮讀書軒中。(《項脊軒志》)

(8)冠·加冠·弱冠 指男子二十歲:

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送東陽馬生序》)

(9)而立之年 三十歲。

(10)不惑之年 四十歲。

(11)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 五十歲。

(12)花甲·花甲子 六十歲。天干地支按順次組合為六十個紀序名號,自甲子到癸亥,錯綜參互相配,故稱花甲或花甲子。

(13)耆(qí)艾 古指六十歲為耆,五十歲為艾:

耆艾而信,可以為師。(《荀子·致土》)

(14)古稀 七十歲: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杜甫《曲江》)

(15)耆耋(qí dié) 指高壽,老年。耆指六十歲,耋指七十歲(一說八十歲)。

(16)耄(mào)耋 指高壽,老年。耄指八十歲(一說九十歲)。

(17)期(jī)頤 一百歲:

到處不妨閒卜築,流年自可數期頤。(蘇軾《次韻子由》)

“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五經”:《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

“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

“四庫”:經、史、子、集

《詩經》六義:風、雅、頌、賦、比、興

六藝:也稱六經,即禮、樂、射、御、書、數

“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三皇”:傳說之一是“伏羲、女媧、神農”

“五帝”:據《史記》載為: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二、官職系列

  1.官職

(1)中央官職

秦設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組成中樞機構。丞相管行政,太尉管軍事,御史大夫管監察和祕書工作。漢朝大體上沿襲秦制稱為三公,下有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務,後世又演變為三省六部制。三省為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宋代中書省職權擴大,同樞密院分掌文武大權,門下省、尚書省遂廢。明代內閣為最高政務機構,內閣大臣稱為輔臣,首席稱首輔(即宰相)。清代有軍機處,王、公、尚書等為軍機大臣,掌握政府大權。

六部,是指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戶部,管土地戶口、賦稅、財政等事;禮部,管典禮、科舉、學校等事;兵部,管軍事;刑部,管司法刑獄;工部,管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長官為尚書,副職為侍郎,下設郎中,副職稱員外郎,下屬官員有主事等。

此外,中央還設有專門機構和官員,負責管理圖書、編修歷史、制定曆法等工作。如司馬遷、張衡曾任太史令,高啟為翰林院國史編修等。

(2)地方官職

秦漢主要行政區是郡。郡的長官,秦稱郡守,漢稱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區是州,州官稱刺史,屬官有長史、司馬等。唐代在一些軍事重鎮設節度使,屬官有行軍司馬、參謀、掌書記等。宋代州官稱知州,縣官稱知縣。明清改州為府,稱知府。

此外,漢代也設州,天下分十幾個州,基本上是監察區,中央派官員去刺探情況,稱刺史。隋唐全國分十幾個道,也稱監察區,中央派官員前往巡視,稱黜陟使。宋代全國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設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務。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機構叫行中書省,明代改稱承宣布政使司,習慣上仍稱為“省”。

  2.表示官職變動的詞語

(1)授官

①徵 由皇帝徵聘社會知名人士充任官職:

公車特徵拜郎中。(《後漢書·張衡傳》)

②闢 由中央官署徵聘,然後向上薦舉,任以官職:

連闢公府不就。(《後漢書·張衡傳》)

③薦、舉 由地方官向中央舉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

舉其偏,不為黨。(《左傳·襄公三年》)

韓琦鎮長安,薦知涇陽縣。(《宋史·侯可傳》)

④拜 授予官職:

拜相如為上大夫。(《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徵拜郎中。(《後漢書·張衡傳》)

⑤選 通過推薦或科舉選拔任以官職:

延祐、至治間……選丞相東曹掾。(《元史·賈魯傳》)

⑥除 任命,授職:

餘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指南錄〉後序》)

⑦授 授予官職:

泰定初,恩授東平路儒學教授。(《元史·賈魯傳》)

⑧賞 指皇帝特意賜給官銜或爵位:

八月七年級日,上召見袁世凱,特賞侍郎。(《譚嗣同傳》)

⑨封 指帝王將爵位或土地賜給臣子:

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鴻門宴》)

⑩起 起用人任以官職:

魯居喪服闋,起為太醫院都事。(《元史·賈魯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