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設計>平面設計>

平面設計的基礎理論

平面設計 閱讀(2.37W)

平面設計通常中指通過印刷過程,以印刷加工為載體的設計,因此又稱為印刷設計。形式大致包括海報設計、書籍雜誌的狀幀設計、商標設計等,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網頁的設計也被屬於平面設計。

平面設計的基礎理論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及印刷技術的進步,平面設計在視覺感觀領域的表現也越來越豐富,這對今天的平面設計都提出了空前的挑戰,也為平面設計者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窨。從技術上講,平面設計者不僅要掌握傳統的設計工具,如畫筆,繪圖筆和相應的度量工具等,更 要掌握電腦和繪圖軟體等現代化的設計工具及相關的印刷技術工藝知識,因為這種非常高效、高質量、便利的工具將被廣泛地應用。雖然現代技術的發展使設計變得更加簡單,容易,但設計者的創造性和個性仍是設計中最為關鍵的。

  平面設計的基本功

昨天下午,北服-佛萊士國際學院電腦美術設計專業的五位應屆畢業生來工作室參觀。他們中可能會有一或二位學生在今後的三個月裡來工作室實習。這五位青年的導師詹姆士(James Blair Thompson)希望他們在今後的工作中能繼續學習到有關設計的實用知識。

五位青年對工作室很感興趣,東瞧西看了一大陣子,最後聚到我的辦公室裡說話,向我提了許多有關設計與印刷的問題。在他們提出的諸多問題中,什麼是平面設計的基本功最令我難答,我敷衍了他們後出於興趣考慮起來,終於覺得在找一個沒有定律的答案。

  從多年來破碎的經驗中搜尋了一大圈,揀出了一些教訓,的確要在基本功裡解決。

首先每每在我聘請助手的時候,沒有電腦障礙是我的第一個要求,這一定算是基本功。 我見過許多自認為是精通電腦的設計師,但一出手我就認定他們的技術來自口耳相傳,隨時給自己的工作埋設炸彈,這些設計師的自信無疑會將他們不懂電腦的老闆送向破財之路。當然,我每天都要求我的設計助手們不依賴電腦,這並不自相矛盾。不依賴絕不是說可以不懂,畢竟在我們工作中,從設計到印刷的每一道工序都需要電腦的幫助。今天看這一問題就象畫家不會用筆的道理是一樣的。

其次,對印刷知識的匱乏阻礙了許多平面設計師的發展。因為不瞭解,許多設計師認為自己的設計就是電腦螢幕上的樣子,這很危險,因為技術的原因,它與實際的輸出效果還有較大的差距。不熟悉印刷的特性與缺陷,許多設計師在做設計的時候不斷地給印刷找麻煩,設定障礙,這很愚蠢。平面設計師需要了解的印刷知識有許多,比如說各種品牌印刷機的效能、同一機型不同規格的效能、不同品牌油墨的效能、四色油墨與專色油墨的特性、不同品牌、規格、品種紙張的效能、特殊工藝、後期加工及裝訂等等,這些都是設計師在做設計時需要為客戶考慮的問題。

那麼,懂了電腦,懂了印刷流程,就可以稱作平面設計師了麼?可能還不行,畢竟以上說的與“設計”還沒有直接的關聯。就平面設計而言,還有許多特色性的規律,對於這些我的興趣更大。

  A、平面不平

二十多年來,我自己有過很多幸運的事。比如在我吃這碗飯之初,偶然在舊書攤上買過一堆“TIME”雜誌,這是永遠令我感到興奮的回憶。因為那時我正被眼花繚亂的設計弄得五迷三倒,無師可從,這堆舊雜誌讓我開了眼,見識了正點。

認真閱讀TIME雜誌,一切有關平面設計的技巧都囊括其中,而且毫不張揚,溫文而雅,為抄襲者提供了大量改頭換面的空間。我對平面設計的理解很多來自這堆舊雜誌。

“平面不平”是我對平面設計中畫面效果的一種理解,很多人把它叫做版式、構圖、結構、形式感…都可以,我喜歡把話說得簡單。拜讀了很多好的設計後,我感到設計師們都在有意無意地追求著“不平”的效果。即利用各種平面元素,在平面材質上(比如紙張等),努力拉伸視覺空間。這一理論,畫家塞尚早我們一百年就開始嘗試了,並已作到了極致。令我很感嘆的是一百年前最不商業的令人類恐慌的藝術變革,一百年後卻變成了最最商業的平面藝術,多有意思。

這一空間概念涵概了自然空間感受與矛盾空間感受。隨設計師的愛好、版面要求、視覺衝擊需求、自由選擇。現在已經沒有很多人大驚小怪了,但無論展現自然空間感受,還是矛盾空間感受,設計師所使用的`技巧(或稱元素)是有規律的。把它們歸納在一起也有一大堆。比如:打洞;誇張暗影效果;使用極具真實性與質感的圖象;實物元素與繪畫元素的對比使用;利用色彩之間的反差效果;利用線與色條的疊壓效果;利用文字與圖形、文字與文字的疊壓效果;文字之間大小比例關係的對比等等。因為篇幅所限,不作細解,今後可將範例作品與理論文字對照比較,一目瞭然。

  B、色彩中的音樂

色彩是平面作品中的靈魂。想運用好它一定要了解一些紙張與油墨的知識。不同紙張與不同油墨的組合,會產生出絕對不同的效果。但我們與畫家的區別是:平面設計師手中的顏料只有四管兒,但它可以依*網點的疏密特性,調和出所有我們可感知的顏色。這真是一項神奇的發明,作為印刷技術的原創民族我們感謝德國人。 利用網點與紙(白色)的配合,我們才能讓油墨顯得更均勻、鮮豔和乾淨。但這只是技術上的事,設計師在設計工作中對色彩的運用還要更多的依*靈性。

  我常希望身邊的設計師朋友們能學習一些音樂,這並不是故弄玄虛,用音樂的理論解析色彩真是簡單直白,這是我的發現。

  a. 首先懂得音樂的人都知道在樂器上找不到一個固定的音,音符“叨”隨調式改變著位置,不同的調式傳達出不同的感情,適合著不同的樂器與人聲。這與我們運用色彩的道理是一樣的,整幅畫面的基調與情緒是通過畫面色彩的冷暖傳達出的。但從小我們頭腦中的色彩冷暖關係就是固定的。紅色偏暖,藍色偏冷。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概念。如同音符一樣,顏色隨周圍環境的變化轉換著調性(冷暖關係)。懂得這一道理,藍色也可以被我們渲染成暖洋洋的樣子。

因為螢幕的關係,平面設計師已經不習慣給顏色以文學式的命名,比如洋紅、群青、湖藍,取而代之的是更簡單,更直接的4個數字。這很好,符合商業時代或叫數碼時代的要求,是個機械式的要求。對色彩調性化理解是對平面設計師靈性的訓練。